分享

读书的方法

 会心不远 2012-06-26

读书的方法

中国古人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出了不少读书方法。《先正读书诀》在此方面有极多记载,现择要介绍数条。(一)静坐之功。“昔陈烈先生苦无记性,一日读《孟子》,至‘求其放心’一章,曰:‘我放心未收,如何读书能记?’乃独处一室,静坐月余,自此读书无遗。”“诵经习史,须是专心屏弃外物,非有父母师长之命,不可因他而辍。”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是为读书的基本功。(二)反复诵读。“依本点《礼记》、《左传》各二百字,参以释文,正其音读,俨然端坐,各诵百遍。讫,诵《孟子》三二十遍,熟复玩味。讫,反复数遍。”“读书当时虽极熟,久而不读亦必忘,其温书之法,若初读过书一卷,则一日温此一卷;其后读过二卷,则二日温一遍;三卷则三日温一遍;……二百卷则二百日能温一遍,亦永不忘。”反复诵读、温习,不仅可以加深记忆,更能帮助对书本内容的理解。(三)化整为零。“读书之法,须是从头至尾,逐句玩味。看上字时,如不知有下字;看前句时,如不知有后句。看得都通透了,又却从头看此一段,令其首尾通贯。然方其看此段时,亦不知有后段也。”“看《大学》须是更将大段分作小段,字字句句,不可容易放过。常时暗诵默记,反复研究。未上口时,须教上口;未通透时,须教通透;已通透后,便要纯熟。直待不思索时,此意常在心胸之间,驱遣不去方是。此一段了,又换一段看。令如此数段之后,心安理熟。”分兵蚕食,各个击破,再难读之书,亦可顺利阅读。(四)循序渐进。“要通一经,须将那一经注疏细看,再将大全细看。莫先存一驳他的心,亦莫存一向他的心。虚公其心,就文论理,觉得那一说是,或两说都不是,我不妨另有一意,看来看去,务求稳当,磨到熟后,便可名此一经。”“每日应将《四书》一二章潜心味玩,不可一字放过。先将白文自理会一番,次看本注,次看大全,次看蒙引,次看存疑,次看浅说。如此做功夫,一部《四书》既明,读他书便势如破竹。”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粗进精,反复涵咏,就没有攻不破的堡垒。(五)追根究底。“读书要搜根,搜得根便不会忘。将那一部书分类纂过,又随章札记,复全部串解,得其主意便记得。……某于《河图》《洛书》搜得其根,放下空空洞洞,一提起千头万绪,无不了然。”搜根,就是追溯源头。找到了源头,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六)深思熟虑。“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思处皆缘于学,不学则无可思。学者所以求悟也,悟者思而得通也。古来圣贤未有不重思者,思只是‘穷理’二字。”思为读的深化,读即思的基础。二者相互关联,不可分割,而重点还在“思”上。(七)专精深入。“国手于棋,亦终身之事,他刻刻不能离棋。可见一艺成名,也要至诚无息。若有一日放得下,便非第一流的本事。”“今专门之学甚少。古来官制、田赋、冠服、地理之类,皆无精详可据之书,此等必实实考究得原原本本,确有条贯方好,不然,随便著作,有何关系?”在博之上求精、求专门,方可名家。(八)读无字书。“出门之功甚大,闭户用功,何尝不好?到底出门闻见广。使某不见顾宁人、梅定九,如何得知音韵、历算之详?”在社会中读书,司马迁、徐霞客、顾炎武等做出了榜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收获将会更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