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江历史上的四次屠城

 zqbxi 2012-06-26

           在全国著名历史文化古城九江市,曾有一座特殊的古建筑像两把剑匣矗立于谯楼之前,名叫“藏剑匣”。据传修建这座藏剑匣还是与庐山双剑峰有关,说是庐山双剑峰陡峭险峻,高耸入云,如同两把利剑立于衙府之前,杀气过旺,会引发血洗府城之灾。曹翰屠城,李成洗劫,都是衙府前双剑峰杀气过旺所致。南宋孝宗乾道年间,唐立夫知江州,他是个文人,宋高宗时就任起居郎兼文阁待制,曾屡建奇策退金兵。他初到江州,连年战乱,这座古城早就满目疮痍,百姓惊魂未定,仍未能走出屠城洗劫的悲惨阴影。作为一方之长,他主政期间做了大量稳定民心之举。据传他初任之时就日察地舆,夜观天象,以为江州屡遭血洗之灾,为衙前双剑峰杀气招致。于是特建匣楼,意将匡庐双剑敛藏于匣楼之中,祈求一城永固,百姓安康。南宋抗金英雄岳飞之孙岳珂在他编纂的《桯史》中就曾留有如下记载:

    宋乾道中,蜀人唐立夫来守九江,谓曹翰攻江州时,实屠其城。其后李成等寇亦尝入郛,意皆双剑峰所致。乃辟谯楼前地,筑为二城,夹楼而耸其上,谓之匣剑,曰匣实藏剑。

        翻开尘封的史籍,江州古城在历史上确实发生过几次屠城劫难。第一次屠城发生在北宋初期,《九江县志》记载:开宝八年(975年)十一月,宋军攻入金陵(南唐都城,今南京),南唐亡,惟江州据城拒命,曹翰以重兵围之。刺史谢彦实欲以城降,指挥使胡则与牙将宋德明等杀彦实固守。次年五月,城陷,翰兵屠城,杀掠殆尽。曹翰纵兵在江州杀戮抢掠,惨不忍睹。连远距城区几十里地的东林寺五百罗汉也未能幸免,竟将抢掠金银财宝用五百神像来“押纲”,一应装上巨舰,运回颍川。南宋王象之在他的《舆地纪胜》就曾录有相关记载:(东林)寺旧有罗汉阁。宋开宝九年(976年),曹翰下江州,因请载东林寺五百铁罗汉归至颍川,新造佛舍。遂调发巨舰十余艘,尽载金帛,直铁像于其上,时号为押纲罗汉。

        第二次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大举进犯江南,所过之处,夺城掠地,一片狼藉。十一月,金兵铁蹄踏进江州,江州守将刘光世置酒高会,闻警而逃,金兵如入无人之境,叛将李成乘机纵兵抄掠,志书记载,自是江州“极目灰烬,所至残破,十室九空”。

        第三次屠城是发生在明末清初的“乙酉九江兵变”。南明福王弘光元年(1645年)三月,宁南侯左良玉拥兵自重,以清君侧为名,发兵武昌讨伐阉党马士英。二十七日,十万大军行至九江时,左良玉病重,大军滞扎九江。北城江面战舰梭巡,帆樯林立,主帅病危,军心不稳,整个大军就像是失去缰绳的马群。四月四日,乱军纵火掠城,焚掠九江一空而去。据《浔阳纪事》记载,抗清名将赵光抃在城里有处祖宅叫赵家花园,墙高院深,因左军中有不少将士钦佩蒙冤殉国的赵光抃,得知是其祖宅,自发守卫,避于院内的人才得以幸免。所以人们常说“从赵家花园出来的人才是真正的老九江人!”因这年干支纪年为乙酉年,故把九江这场浩劫史称为“乙酉兵变”。

        第四次屠城发生在清咸丰年间。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占领九江,守将林启荣依托这方襟江带湖战略要地,扼长江守鄱湖,给清军予以沉重打击。咸丰六年湘军将领李续宾以重兵围城,林启荣带领太平军将士同仇敌忾,坚守城池长达三年之久。湘军累攻不克,死伤惨重。咸丰八年四月七日,湘军攻破城池,太平军将领林启荣及所部17000余人全部壮烈牺牲。九江这座千年古城再次遭遇血洗之灾,连谯楼前的藏剑匣也毁于战火之中。同治《德化县志》还有记载:乾隆十九年(1754年),知府董榕以双剑峰挺秀如笔,改名双笔峰。剑为兵器,笔为文宝。铸铁为犁,易剑为笔,确有“化干戈为玉帛”异曲同工之妙。然而,还是未能避免那罪恶的杀戮。

        从宋代的匣楼藏剑,到清代的名笔易剑,由于历史的局限,都带有迷信成分,也改变不了江州屠城的厄运,但是不能排除他们所表达的“为官一任,安宁一方”的共同心愿!藏剑也好,藏剑匣,藏不住江州屠城的噩梦血痕;易名也罢,易去的剑名,改写不了血洗九江的悲惨历史。因为这里地处要冲,锁江扼湖,素为战略要地,只有国逢盛世,这方水土才能共享太平,只有社会和谐,这里百姓才会幸福安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