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中国文化里的魂魄密码http://www./ 2012年06月22日07:41 王溢嘉中国人的灵魂交响乐 每个民族或文化都各有其灵魂观,阐释对生命本质、人从何处来、往何处去、终极存在等诸般问题的看法。要了解中国人的灵魂观,以及它和别民族或文化的异同,方法和途径其实很多,明清笔记小说里的魂魄传奇可以作为切入点及解读样本。 在明清笔记小说的各种怪力乱神的故事里,有关鬼、僵尸、地狱、坟场、附身、转世等魂魄传奇无疑是最多样也最骇人耳目的一类。“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过去有很多人认为这些魂魄传奇其实是“另类文学”,旨在“讽喻”现实人生。其实它们更原始也更重要的目的是以故事的方式来传递有关灵魂信仰的讯息,这些故事更像是中国人的“灵魂交响乐”,是了解中国人灵魂观的极佳材料,一方面因为它们都来自民间,一方面也因为它们很适合做“心灵考古”,我们既可回顾过去,到更古老的诸子百家思想里去寻找观念源头,又可立足当代,和今天华人社会里相关的现象进行比较,对中国人灵魂观的“来龙去脉”有较完整的掌握。 但面对这样的“灵魂交响乐”,若想“聆听”出一些名堂,我们需要有跟以前不一样的耳朵和方法。用结构主义大师列维-斯特劳斯(C.Lévi-Strauss)的“神话交响乐”来作比喻的话,这些魂魄传奇的作者诸君并非“作曲者”,而只是“演奏者”,他们演奏用的“乐谱”乃是来自民间,演奏者只是使它们听起来更赏心悦耳或更惊心而已。因此,我更着重的是故事的乐谱性,而非文学性。对“秋坟鬼唱诗”的聆听,不是欣赏其在“美学”上的诗意,而是想知道它们在“灵魂学”里占有什么位置。挑选的88个故事都各有特色,但只有将它们合而观之,才能浏览到中国人灵魂交响乐较完整的乐谱。88个故事分为12个“乐章”,有些呈现出与世界其他民族共有的旋律和普同结构,譬如对死者的矛盾心情、心理学鬼与人类学鬼、地狱与审判等;有些则呈现出中国人独有的变奏与和声,譬如魂魄观念与僵尸制造、女鬼与未嫁夭亡女冥婚习俗的关系等;更多乐章则兼而有之,譬如轮回转世信仰遇到儒家的现世哲学产生的冲突、儒释道在黄泉路上的爱恨情仇等。 天机的窥探 明清笔记小说里,除了关于灵魂观的各种怪力乱神的故事,还有一大堆关于八字、紫微斗数、体相、风水、占星、姓名学、测字、扶乩、卜筮的故事,笔者将它们统称为命运奇谈。今日读来,却仍让人感觉相当熟悉,我们甚至还可在身边找到它们的“现代版本”。因为这些故事诉说的乃是中国人的命运观和中国文化里的天机窥探术,它们源远流长,历久而弥新。 当人们在思考“为什么”时,基于思维的某些特性,总是倾向于以“命定论”为前提——也就是认为“世间无偶然,凡事必有因”,大至宇宙的形成、国家的兴亡,小至个人的贵贱穷达、祸福成败、花木的荣枯等,都有一些先行因素在冥冥中决定了它们的演变。如何指名、分析并进而操控这些因素,构成了人类知识的主要内涵。命定论有很多种,笔者将过去中国人在这方面的思考所得,称为“中国古典命定论”,而明清笔记小说里的这些相关故事,则是中国古典命定论的历史与文学显影。 如果把中国古典命定论视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巨树,那么相关故事就好比它所开的满树奇花和所结的盈枝异果。本书列举了132个故事,这些故事生动地呈现了中国民间百姓丰富而活泼的想象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们的丰富和活泼却也是“命定”的,因为比它们更古老的中国古典命定论里的基本观念、当时的社会条件及人们的心理需求等,已在冥冥中决定了它们的内涵。 而比较中国古典命定论和西方古典命定论及当代科学决定论之异同,读者不难看出,中国古典命定论其实是人类普同的思维模式和中国文化“交感”的产物,它们所要诉说的是“心理因果律”与“文化的真理”,而非“自然因果律”与“科学的真理”。心理与文化才是最大的关注,同时也是更有趣的议题。 (《中国人的命理玄机》《中国文化里的魂魄密码》,王溢嘉著,新星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 (王溢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