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似论.连载.

 eug 2012-06-26

相似论(连载)

序言(我所用的角度和方法)
 
用相似和类比的方法来归纳问题可以简化并更深入地理解问题,
 
因为把描述世间万物的方法放在思维容易理解的层面上细细观赏,
 
这样做很容易就能把观察到的规律转化为自己所能理解的特有的语言,
 
而这做就可以更简单更快捷更深入地了解世界,了解宇宙以及宇宙运行的规律。
 
一、关于时空的概念
 
时间就是空间,空间就是时间。
 
时间是特定性质和形状的空间,
当我们能复制特定性质和特定形状的空间时,我们可以定义为我们已经留住了时间。
 
二、宇宙的形状
如同研究一维空间最好在二维以上空间研究,要研究二维空间要在三维以上空间研究一样,
 
如果要了解宇宙则必须要站在超宇宙空间的角度来研究宇宙。
 
从物质角度看:根据我们所能观测到的我们的世界光速最快和物质状态的能量最低原理,我们可以近似地把宇宙看做是一个光球。
 
而从非物质角度看:根据有因必然有果的宇宙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反射规律来推测,我们的宇宙空间是近似封闭的,因为开放的空间将会导致有因无果的现象产生。
 
确定了宇宙的大致形状这样就好办了,方便我们在超空间的角度研究宇宙的整体运行规律。
 
三、水式运行:宇宙真正的结构和运行规律
 
既然从超空间的角度发现我们所处的宇宙是近似封闭的光球,不妨再把眼光放远一点,这样看的话类似的不同光芒的光球其实有无数多个,即是说如同各种宗教典籍所描述的许多明珠互联的三千世界、洋葱皮结构、石榴结构的世界一般,各种特性的宇宙有界无边,跟我们的世界或串联或并联,或隐形或交叉,所谓我们的宇宙其实只是众多宇宙中的一个,只是众多宇宙海洋中的一滴水!!!
 
水在我们的世界中是这样运行的,在海洋里,在热的环境水吸收能量会汽化,升到寒冷的空中,遇到合适的凝结核又会化成雨滴重新落下来,从各种途径回归大海。(还会在南北极结冰,但为了简化理论,暂且不提)
 
我们的宇宙仿如一滴水,它的运行规律也是一样的,在超宇宙空间里会吸收能量,膨胀,汽化,也会在合适的环境下释放能量,重新回归原始状态,如此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不仅我们的宇宙如此,仔细观想一下,其实我们宇宙的内部也是如此,封闭空间内的能量其实在与我们还看不到的暗空间暗物质互相关联交换能量,所以在我们所能观测到的星空中有黑洞和白洞的出现,原理是一样的,甚至就连原子核的内部能量也是如此运行。
 
四、黑洞和白洞的新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其实就和前面描述的水式运行一样,只是能量在不同的空间受到内外环境能量的激发而表现出来的形态而已:
 
当能量(或物质)聚合在一起时,当浓度超过了临界状态,就会“汽化”循着能量场的通道进入暗空间(我们暂时观测不到的其他场空间),这个过程好比水汽化了变成水分子升到半空中,虽然我们看不到它的存在然而它却真的存在并转移中,这个能量状态我们称之为黑洞
 
而当“汽化”的能量遇到“凝结核”冷凝下来“凭空”产生各种物质,这时候的能量状态叫做白洞
 
 
 
 
五、关于催化剂现象的真实原理和超导现象之间的联系

化学实验中的催化剂能上千万倍地加速物质的反应速度,而催化剂本身不损失质量,说明该催化剂不是简单的和物质化合再分离的过程,否则不会分离得这么彻底,彻底得质量一点都不损失,究其现象应该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催化剂在自己的表面形成了提供物质高速运行的微通道,是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形成的物质场!!!

 

注意到超导现象的存在,在足够低温下电流能在金属表面超导,以上这两种现象可以合并来分析,提出其实是他们表面形成了超导的场。

 

修行的人也一样,如果足够安定就能形成一定的超导场,接通另外一个世界,穿越时空。

六、观察天上云的纹路和形状大致可以预测地震

云的形状就是地球内部能量波在大气中冲击水汽而表现出来的形状,所以依据云的造型可以大致判断地球内部能量波动的情况。
 
    在南宁盆地观测天空:
    如同用手摩擦放有水的锅的边缘一样,锅里的水受能量震荡会呈现出鳞片状波纹--对应于天上的鳞片云,可以反推出地下的能量正在不停地震荡,即地球“锅”的边缘正有力量在活动。(这个边缘据观测大致在台湾一带)
 
    如同初中物理实验中老师轻轻敲打磁场中洒满铁屑的纸板一样,铁屑会依据磁场排列出磁力线的形状,同样,地球内部能量对地壳的敲打也会使得天上的云层按地球的磁力线方式规则地排布出来(由北极指向南极)。这时震荡的边缘据观测大致在地球对面。
 
    如果震荡的幅度大了,天上只有孤单的一条地震云,久久不散,那时的震荡边缘据观测在印尼和日本一带,非常准确。
 
    古时张衡的地震仪是震了以后才测出震的方向,而看天上的云掌握地球内部的能量运行则可以提前预测震的方向和地点,看云的形状和分布甚至可以知道震的烈度等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