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舜出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淺談高齡老人的飲食健康
2012-06-26 | 阅:  转:  |  分享 
  
淺談高齡老人的飲食健康

飲食健康是一個積精累氣的過程,只有積累足夠的精和氣,才能供養人的一生的補給,人才有精力,因此,古人講:“安身之本必資于食。”天下萬物,只有我們天天吃的東西才是身體健康的基礎,,所以叫“民以食為天”,歸根到底飲食健康就是科學進餐。

高齡老人(以下簡稱老人)的飲食健康,要着重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注重營養均衡。現今,人們吃東西從講究色、香、味轉變為自然健康、營養均衡,這是飲食觀的一大進步。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礦物質和水是食物中的六大營養素,這是維持生命的基礎物質,這些物質(至少14種)需要恰當搭配,使人體均衡攝入,保證人的體能消耗的需要。中國人的飲食文化講究和諧、圓融,中醫認為:“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益精氣。”五谷指主食,是供養身體氣血之源,品種宜雜,搭配要巧,以達其養;五果指瓜果,有助消化的功能,不可或缺;五畜指肉、蛋類,對身體有補益作用,老人可適當多吃;五菜功在于“疏”,對營養是一種補充,每天不少于300-500克,適量生吃有好處。這些食物要“和而服之”,就是要搭配調劑,既不過少也不要過剩。比如脂肪,有益智補腦延緩大腦衰老的作用,所以,紅焼肉是可以吃的,只是不要經常吃就是了,勿需控制那麽嚴格。

二要根據老人體質特性調節飲食。多數老人消化能力減弱,基礎代謝功能低下,他們的體質特性與嬰幼兒相似,凡是給嬰幼兒準備的食物,老人都可以接受。

中國人是以纖維類食物為主食的,以雜糧為養生重點,調節老人飲食多從氣與味上着眼,不僅考慮補益營養的多少,還要考慮祛病的需要。所以,給老人調節飲食必須注重熱乎、軟乎、爛乎,使老人吃下去舒服。老人吃東西,一定要慢動作,俗話説“細嚼慢咽,消化一半”,是很有道理的。老人宜少吃多餐,早餐要好,午餐要飽,晚餐要少。每餐先稀後乾,七八分飽,長期過飽,會使大腦代謝紊亂,造成腦動脈硬化、痴呆。老人喝水不可少,喝水不僅可以沖淡血液的黏稠度,還可以推動腸胃對食物的消化,所以,每天喝水不少于3000毫升。

這裏有一點要強調的是老人一定把牙齒保護好,有牙病一定要早治,徹底治,掉了牙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去補義牙,保持牙齒有足夠的咀嚼力。有的老人對掉牙不在乎,認為補不補義牙無所謂,這個想法是不對的。牙齒是消化係統第一道關,對消化食物至關重要,牙不好吃東西咀嚼不得味,時間長了會引起厭食症,造成體內營養失調,日後難以補救。

三要順應四時,目的在養。一年四季的養生各不相同:春養生,夏養長,秋養收,冬養藏。老人的飲食營養要跟上四時這個節奏,隨時調劑,以達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法于陰陽,和于術數。元氣靠食物來補給,吃對了身體才會受益。

春季是生發時節,天地俱生,萬物以榮,陽光明媚,宜理肝臟,多吃發芽的五谷雜糧,輔以蔥、蒜、韭等菜類,少吃酸,多吃甜,尤其是初春野菜,營養豐富,便于消化。春養搞好了,人的心情放鬆,以使志生。春天養不到家,則傷害了肝臟的生發之机,到了夏季就會發生腹泄或心臟出現問題。

夏季是生長時節,萬物華實,陰陽之氣開始交會,百草蕃莠,開花結果。由于氣候炎熱,人們多汗口渴,液體的流失,容易產生暑熱,少食厭膩。這時,人們不要避陽光,不要怕熱,不要怕出汗。飲食以羹劑為主,多稀少乾,適量喝水,多吃葉菜和瓜果,使氣得泄,通過汗液調節體溫,促進新陳代謝,人若夏季失養,就像谷物到秋天收獲一把癟殼。

秋季是收斂時節,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急”,是氣候干燥,“明”是金屬明亮透徹相。五谷成熟,百草收斂。這時,宜養陰潤肺,早睡早起,讓秋氣平和,不讓秋氣發散,注意搶好秋膘。主食,多吃發酵厚味以補精氣,副食,多吃牛羊肉,多吃根莖菜以助消化,吃蜜不吃姜,吃果不吃瓜,使大腸通暢。大腸與肺互表裏,大腸有問題會累及肺臟。秋季營養不佳,越冬有困難。

冬季是收藏時節,水冰地坼(che)萬物閉藏,應去寒就溫,保陰潛陽,早睡晚起,必待陽光。這時,人們應養精蓄銳,重點在藏,避免無謂的消耗。又因活動少,收藏大于開泄,食物宜用飲劑,以化滋膩。在以纖維類食物爲主時,注意體味清淡,多吃富含維生素和辛散、宣開之品,如新鮮疏菜——蘿卜、芥菜、芹菜等,以及水果、豆類、薯類和海產品等,促使體內所存油膩得以排出,有效防止肥胖病、冠心病和“三高”症。搞好冬藏,迎接明媚的春光。

四要重視地域性飲食習慣。習慣是長期生活經驗的積累。地域性飲食習慣,是人們口味反映出的環境、氣候、民族習俗不同的地域差異。飲食習慣分東方型和西方型,我國是東方型飲食文化的典型代表。老人離開家鄉到外地,常有水土不服之感,這就是改變地域飲食習慣造成的。

我國有“南甜北鹹,東辣西酸”的習慣,而且從小養成了良好的耐受性,不要輕易改變。江浙地區,廣植甘蔗,人們喜歡甜食;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地區,由于生長季節短,疏菜類多以腌製的方法貯存,所以,鹹味見長;湖南、四川、貴州地區,常年陰雨潮濕,人們常以辣味消濕;西部黃土高原,水土含鈣量特別高,多以吃醋相抵。

為了老人的身體健康,地域性飲食習慣以堅持為好,改變了會使體內消化係統代謝紊亂,對健康不利。(舜出)

献花(0)
+1
(本文系舜出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