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们和记者们

 昵称1jKX1 2012-06-26
最近,媒体对于在家学习的孩子们有很多的关注。这其中,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的人,在推波助澜。因为,他们有一个调查项目会在这个年底结束。所以,这一段时间,正是项目开展如火如荼时。于是,有人急急地去出书来卖。有人也上了电视,成了纪录片的被访问对象。各种记者纷纷出门,用他们已经不太敏感的鼻子,已经不太利索的大脑,撰写“基于事实的,公平的报道”。这要是在另一个国度,或许是一件欣喜的事情。

但是,这里,不得不人担忧起来。我们的孩子需要被关注吗?他们需要在未成年之时,就需要有”特殊之人“的感觉吗?要是孩子们需要平常、安静,少受打扰的生活,那么,为何家长们需要与记者们合作呢?

前提之一,就是希望在家学习,这个灰色地带,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理直气壮的合法的事情。这个初衷是好的,然而,在一个大的法律很不健全的处境之下,要一个局部看起来美丽富饶,那只能出自诗人的梦想。在一个不被看好的领导,比较不健康的管理之下,所有原本良善、朴质的、简单的事情,都可能会腐败起来。比如足球最为典型,原先不过是一项和打牌差不多的民间活动,结果,权力一进入,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结果踢足球的,竟然会坐牢去了。

现在就有人一边说着支持在家,一边就是希望当权者掺和进来,进行合法管理。试问,要是当权者有能力,学校怎么会变得如此糟糕呢?不就是因为他们太烂了,才有觉醒的家长,自己出来,任劳任怨地收拾孩子的事情吗?如今,我们一边在喊管得糟糕,一边还要自己送上门让糟糕来管,哪有这般的愚蠢逻辑?这不过是盼着不被镇压,又希望被收购的矛盾心理吗?

记者们需要这些刺激人们眼球的,是是而非,可以辩论争议的素材,来丰富大家的娱乐生活。电视剧太烂,歌舞也无趣,拿一些真人真事,来继续旁观文化,这是他们的工作。即便,有记者可以彻底想通自己干的活儿,也属于教育范畴,也会身不由己。毕竟上方宝剑高悬头顶,哪由得自己这张嘴自由地发表论点呢?!对社会、教育的充分认识,才可能让原本善良而朴实的初衷,不受这样或者那样的诱惑,坚韧地成长起来。

因此,在家的,除了多多抱团之外,还需要有”非暴力,不合作“的处事(!)态度。因为,这是维持整个群体自然健康发展的历史性的义务。首先考虑对自己的孩子负责,尽量给孩子平常人默默成长的自己空间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