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托:买某些书还是去书店靠谱

 越秀区桂花岗 2012-06-27
网络书评直面读者还是职业书托

本报记者 诸葛漪

投入百万元打造白金书评人,盛大文学云中书评活动推出一个月,已吸引近六千人次网友参与。读者点评热情高涨,却引来业界争议:网络书评本来是自发行为,一旦根据点击率分成,会沦为职业“书托”吗?

书评人这碗饭不好吃

写书评成本太高、稿费回报太低,让不少书评人哀叹这碗饭不好吃。在一项“写书评每个月能有多少收入”调查中,回答“一千元以下”的人占了72.61%,选择“一千元至两千元”占24.66%,“两千元以上”选项无人问津。与写几千字摄影、绘画评论拿上几万元稿费相比,书评收入相去甚远。书评人李伟长算过一笔账,“为了评一本20万字小说,要花两天时间才能看完,再用好几个小时构思成篇。最后1500字的小文章只能换回几十元、百来元的稿费”。

盛大文学计划第一季招募30位书评人,除获得阅读券、每月500元创作保障金,最吸引人的一点是书评人对某一本作品进行评论,网站将生成一个单独链接,只要读者点击链接,书评人就能获得一定比例分成,收入上不封顶。此举能否促进收入攀升?李伟长持观望态度,但他表示这至少能引发大家多关注书评。

网络评价体系已成熟

事实上,自从网络诞生起就有网络书评。豆瓣、天涯等知名论坛都活跃着大量草根书评人,他们与出版社没有联系,文字多为有感而发,用于网友互动。不少网络写手表示,书评有可能改变作品走向,使作品成为作者与书评人的共同创作。《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曾说,没有网络评论的鼓励,他不可能写下那么多字。网络作家“十年砍柴”则认为,“看上去无序的网络书评,是最原始、最自然的,所以很真实”。

当下,网络小说成功转化为多部热门影视剧,国内最大网络文学生产者盛大文学表示:建立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时机已经成熟,“缺乏评价体系,在一定层面上形成了信息隔膜,导致公众对网络文学的偏见无法消除,重奖书评人正是为了用独立的观点、公正的评判,帮助网络文学成长”。有趣的是,在应征书评人的各种碎片化评论中,被广泛转载的《中国作家:除了缺钙,还缺灵魂》依旧是对传统文学的审视,近两万字篇幅直指创作“狭隘性、功利性、模仿性”弊病。

客观源于角度而非载体

网络书评能比纸质书评更客观吗?在一些读者眼中,纸质书评容易被出版商“利用”,把平庸之作高调推荐给读者,网络书评不存在这样的利益链条,因此网络书评人在真实性和真诚度上更可信。不过,“十年砍柴”等都承认,“网络写手落笔为了点击率,会迎合读者的评论,这对市场有好处”,“读者影响到了作者的创作,每写一个章节都要拜票求点击,只有这样才能挣钱”,“《明朝那些事儿》卖得好了,所有的历史文学都成了一个套路”,由此可见网络书评的互动和直接也是一把双刃剑。

在白金书评人招募专区,一位读者洋洋洒洒写下《活着》大段评论后表示,“我对当前动辄百万字的网络小说不是太喜欢,我希望我们的网络写手们能写出像《活着》这类关注苍生、震撼人心的小说”。一位自称看过很多网络小说的读者则说,“比起赞美,批评的帖子里说哪儿写得不好、哪儿写得好,更可信”。

无论文字以何种形式出现,批评才是一种最好的销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