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复习资料里的重点内容

 everywang 2012-06-27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理论的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则  P22

2、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坚持、发展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  P21

3、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以批判地继承前人的一切优秀成果为基础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时代的产物,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  P4

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反映的是它的精神实质

6、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P2

7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P14

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P17

9、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习  P21

10、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的方法论 P3

12、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首先体现在它有完整的世界观

13、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P15

14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P4

15、科学社会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  P10

1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识形态性表现为无产阶级提供了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17、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8、马克思主义不仅在于说明事件,更为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19、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有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P9

20、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要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

 

1、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P2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主要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特征是时代性、整体性、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统一

5、马克思一生的伟大功绩在于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剩余价值的发现  P15

6、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做到处理好坚持与发展的关系;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实践  P22

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阐明的是自然、社会、思维、认识各方面的客观规律性

8、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学说;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  P3

9、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P16

10、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认识的工具,完备的唯物主义学说

11、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P3

12、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的关系是不等同关系;除马克思恩格斯论述外,马克思主义还包括后人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时代发展变化和新的实际进行总结所揭示的普遍真理 P3

13、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P10

14、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显示问题的能力;增强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本领

15、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时代性体现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立;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随时代发展而发展  P7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论的观点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头脑并在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这一观点说明观念的东西是物质的东西的能动反映

3、“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主观唯物主义的观点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指客观实在性  P30

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P28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7、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P32

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P43

9、“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个观点说明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0、“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种观点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11、汉朝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1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P47

13、矛盾的含义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P43

14、否定之否定规律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的表现出来  p47

15、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P45

16、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17、事物的质变是指事物性质的变化

18、“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其余一切都是鬼话”的说法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19、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自然规律自发的起作用,社会规律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而实现  P55 

20、实践的基本形式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劳动  P35

 

1、所有是唯物主义都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一性;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2、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指对立统一关系;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3、人的活动和客观规律的关系是人可以认识规律;人可以利用规律为人服务

4、恩格斯说时间和空间即“物质存在的两种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了时空的客观的;时空观念的客观时空存在的反映

5、“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是唯心论的观点,形而上学的观点

6、辩证唯物主义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在于主张世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意识有能动作用,还是没有能动作用;社会发展是有客观规律,还是没有客观规律的

7、肯定和否定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表现在肯定包含否定;否定包含肯定;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否定就是肯定;肯定和否定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

8、割裂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会导致改良主义,庸俗进化论,激变论

9、矛盾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相互贯通的关系;相互转化的关系

10、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有事物的内部矛盾;事物的外表矛盾;矛盾的既统一又斗争;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11、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理在事先”;人的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12、辩证法的总特征要求人们用整体性的观点观察事物;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事物;用具体的、历史的观点观察事物

13、对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的态度应该是满腔热情地支持;为她的成长鸣锣开道;促使其日臻完善

14、人们头脑中有鬼神观念,这说明人的意识刻意歪曲的反映世界;人脑可以在特定条件下构建出外部世界中没有的东西;外部世界存在鬼神的“客观”原型

15工人炼钢,渔民捕鱼,技术革新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认识的主体是指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3、认识的客体是指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内的客观事物

4、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5、辩证唯物主义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实践的观点

6、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7、认识之所以不断发展,归根结底是由于社会实践的需要

8、“学而不思则罔”是指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的对本质的认识

10、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1、绝对真理是指真理中所包含的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

12、相对真理是一定限度和条件下的真理

13、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4、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其主要依据是它具有直接现实性

16、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认识的“源”与“流”的关系

17、认识运动是一个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的观点属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1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

19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是人类实践活动中的最普遍、最根本的矛盾,是人类世界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20、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做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社会实践的认识的基础;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段话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所有科学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的需要

3、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认识论中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5、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这是因为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及的限制;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认识是一个过程

6、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发展;认识世界的目的是在于改造世界

7、要正确实习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必须做到指导实践的理性认识应当是正确的;要有正确的行动方案;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8、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概念,判断,推理

9、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极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同谬误根本对立的正确认识;对人类有用的认识

10、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着双重关系,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1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表现在它们是真理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是同一个真理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它们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它们是可以辩证转化的

12、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会导致绝对主义,相对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主观主义

13、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一切真理性的认识都要靠实践来确定;实践最终一定能鉴别出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无条件性;实践标准的唯一性,此外别无其他的标准

14、人类活动的两项基本的原则是真理原则,价值原则

15、认识世界和改造实践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在于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造实践,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和改造客观实践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1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一步实际行动胜过十打纲领”这些都体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

17、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真理都是有价值的;实践是真理和价值的共同检验标准;真理与价值互为前提;真理的发展趋向于价值;从价值走向真理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2、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

3、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

4民主集中制不属于政体的范畴

5、“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物”指的是社会生产关系

6、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7、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

8、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

9、科学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10、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即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

11、“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句话表明了宗教是一种虚假的意识

12、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是政治法律思想

13、上层建筑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人民群众的意愿

15种族屠杀不属于“全球问题”

16、“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表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17、“民事不可缓也”这句话说明一切为了群众

18社会革命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19、社会形态更贴的必然性是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性

20、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1、社会基本矛盾的范畴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基础

2、社会意识形态包括哲学,宗教,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

3、社会历史观是指时势造英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4、关于道德与伦理的判断,正确的:道德指向人的内心发展,伦理指向人的社会关系;伦理关系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德的本质是私隐性的选择行为;伦理的本质是公共性的行为准则;“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一种伦理判断,而非道德判断

5、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群众当家做主;对资产阶级民主的辩证否定

6、社会历史形态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7、“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句话表明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而起到积极的作用;资产阶级革命在人类历史上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

8、科学技术革命对生产方式的影响表现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

9、“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表明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本质区别;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之中;人的本质是变化的,发展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

10、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表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1、“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说明它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它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表现;它违背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12、如何理解人们的历史选择性?正确的说法: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过程

13、“至今为止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句话表明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阶级斗争问题将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不复存在

1418世纪近代社会转型的三个伟大杠杆是代分工,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机器的广泛应用

16、如何解决当今日益严峻的“全球问题”?说法可行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要树立全球观念和危机意识;要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形式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因素是使用价值

3、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价值

4、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5、决定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中由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决定的因素是生产条件

6、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7、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指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9、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0、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通货膨胀不会发生

11、支付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12、“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供求关系对价格有影响

1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14、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会导致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

1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在流通中购买到劳动力

16、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

1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商品

18、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的特征是价值增殖过程

19、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0、一个资本家通过提高效率,加强管理等方法所获得的剩余价值或利润是超额利润

21、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不变资本

2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资本积累

23、资本的价值构成是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比例

24、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指不变资本比重增大

25、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需求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26、资本主义国际政体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

27、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构是议院或国会

28、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议会制

29、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利己主义

30、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劳动二重性学说

 

1、商品是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人类劳动的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的体现

2、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阶级局限性

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4、商品二因素是指价值和使用价值

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6、货币最基本的只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7、剩余价值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用的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8、资本主义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是依靠延长工作日和增加劳动强度

9、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0、决定剩余价值率的因素有余价值量;可变资本量;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

11、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主要表现在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竞争的压力

1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国家制度;民主制度;三权分立制度;选举制度

13、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中的三权指的是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

14、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主要体现在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思维方式

15、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对应关系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和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16、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里的“一定要适合”表明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调整或变革;经济基础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期落后于或不适应自己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必须服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17、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它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它是通过交换用来满足别人的,社会的需要的

18、产业资本循环具备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保持其三周只能形式的时间上的继起性;空间上的并存性

19、劳动力价值不包括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2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1、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能创造比自身价值大的价值

22、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是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

23、产业资本循环经历不同阶段采取的相应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生存资本和商品资本

24、一位日本首相说过,“在日本,政府是船长,财界是罗盘,船长始终按罗盘指引的方向前进”。这段话表明资本主义政治是其经济的集中表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资本主义国家的权利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资产阶级权力的基础在于金钱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

2、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3、垄断组织由低级到高级的产生顺序是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

4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5、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里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

6、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来实现的

7垄断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

8、早期的国际垄断同盟主要是国际卡特尔

 

1、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过程的集中,生产要素的集中

2、垄断组织形式有短期价格协定,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

3、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断没有消除掉竞争;垄断没有完全消除掉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垄断改变了竞争的目的、手段、范围

4、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贸易、金融、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5、资本家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有职工参与制,终身雇佣制,职工持股制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2、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3、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产主

4、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列宁

5、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7、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8、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

9、科学社会主义的之间理论来源是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10、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1、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

12、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13、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14、列宁对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15、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其经济基础的性质

16、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列宁

17、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18、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19、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是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到无阶级社会

20、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革命的客观形式和条件所决定

 

1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匈牙利都建立过社会主义

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对未来社会做出了天才的设想

3、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是苏联模式,南斯拉夫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理

4、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历史传统不同;地域环境不同

5、在资本主义世界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资本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6、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攻击和反对共产主义;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步入社会主义;主张搞三权分立、多党制;主张搞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

7、列宁指出的具备革命形式的主要特征是被压迫阶级的贫苦和灾难超乎寻常地加剧;统治阶级遭受危机,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多数工人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且抱有为革命牺牲的决心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有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级结构出现了新变化;经济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9、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理论来源是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0、《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以后的任务是用革命的暴力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彻底消灭所有制;把全部生产资料集中在国家手中,使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11、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的原因是无产阶级是先进的阶级;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阶级;无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

12、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空想平均主义;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13、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因为它只是对资本主义罪恶进行了天才的诅咒;它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原因;它没有找到建设新社会主义所依靠的阶级力量;它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14、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基本观点: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和和平两种形式;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普遍规律

15、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展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只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想联系;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16、列宁的“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内容是指社会主义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通知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将是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

17、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所具有的特征有工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国家开始消

18、列宁在“政治遗嘱’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的新构想,如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用合作形式将农民引向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进行文化革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19、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绝大多数人的民主;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20、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商品经济不发的,生产力落后;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收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理的探索是一个过程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3、“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4、“人的依赖性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物的依赖性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7、“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8、“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历史性概念

9、马克思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消灭利益差别

1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

11、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12、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离开现实工作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江泽民所说的“远大理想”是指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13共产主义社会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

14、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两种不同的状态

15、自由王国是指人们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隶,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1、共产主义的含义: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活动;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前者是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是从理性出发;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藐视;前者是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猜;前者是从社会实践出发,后者是用大脑虚构

3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些现象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特征

4、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有工业和农业的差别;城市和乡村的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5、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的根据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

6、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和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离不开个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能动性;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7、作为社会历史范畴,自由王国是人们完全认识了自然和社会;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而成为自己和社会关系的主人;共产主义的状态

8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都属于必然王国社会状态

9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都属于人类解放含义

10、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发展;人的需要全面丰富和充分满足;个人潜力和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1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

12、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正确的:现共同理想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必经阶段;实现远大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是辨证统一的

13、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默认劳动者不同的个人天赋;体现着等价交换原则;有其历史局限性

1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我党的最低纲领;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向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

15、关于共产主义理想,正确的: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理想;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