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哥特式建筑

 茶香飘万里 2012-06-27

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这种新建筑风格有下列优点:在礼拜仪式方面,保留了基本的十字形平面设计,有东端的祭坛、往中殿行进的空间和举行私人礼拜的侧礼拜堂。在结构方面,它不再需要厚重的石材,却可以建造更高更多样化的拱顶。这样一来,墙壁所空出来的空间就可以用雕塑、绘画和玻璃彩绘来教育无知的信徒。这样创造出来的建筑综合体有统一的结构和细节装饰,同时又能启发对真理的认知。哥特式风格在建筑史上展现了最光辉的荣耀,法国是诸国之中对哥特式风格最为恋栈的一个。

哥特式建筑
西敏寺,亨利七世礼拜堂,伦敦,公元1503-1519年 但不管法式风格如何流行,当地的传统仍然屹立不摇。也正是这种较粗野的传统让英国的哥特式建筑有了自己原始的特色——诗歌坛的后殿是方形而非圆室 ,中殿长得离谱,就像林肯大教堂,有时还出现双重翼殿。法国式平面着重收敛性,每样东西都统一在一个整体的轮廊中,相当节省空间。

哥特式建筑
布里斯托大教堂,诗歌坛,公元1300-1311年 群柱都像喷泉一样,丝毫不受拘束地从地板向上往屋顶拱顶喷发。这种风格在布里斯托大教堂诗歌坛发展到极致,甚至没有柱头来中断这种向上冲涌的气势。

哥特式建筑
亚眠大教堂,公元1220-1270年

哥特式建筑
市政大厦,意大利,西恩纳,公元1298年

哥特式建筑
比德所建的市政厅,乌登纳尔德,荷兰,公元1525-1530年 市政厅堪称一件伟大的艺术品。一楼的拱廊、两排哥特式的窗户、花边状的矮护墙、陡斜的屋顶和中央突出的钟楼,在比例和装饰上都完全和谐。罕见的砖石弧形正面和细长的钟楼也有类似的对比。

哥特式建筑
总督府,威尼斯,公元1309-1424年 精致的双排连拱廊,以及上层精心构图的玫瑰色和白色大理石,将简单的建筑物衬托得十分出色,提醒世人:威尼斯是个和东方来往频繁的商业中心。带有独特国家风格的哥特式建筑设计自然也出现在市政厅,这也是地方城镇的面子在世俗建筑上的首要表现。

哥特式建筑
贾克·可荷的住宅,布尔日,法国,公元1442-1453年 有盛饰的外观、细工雕花的阳台、雕刻得像小窗户似的壁炉、绅士淑女的雕像往前倾和对面的邻居聊天,以及15和16世纪的彩绘玻璃窗户背景中惯见的小尖塔和顶盖。和这些细部相同的设计也出现在晚期哥特式大教堂的外观或家具上。这种哥特式细部还在法国流行了好一段时间,在富豪宅院或庄园中和文艺复兴式的细部及布置融合在一起。哥特式风格在建筑史上展现了最光辉的荣耀,法国是诸国之中对哥特式风格最为恋栈的一个。

哥特式建筑
]威廉·格瑞佛的住宅,奇平坎登,格洛斯特郡,14世纪末叶 英国风格的哥特式细节装饰从宗教建筑转移到世俗建筑,格瑞佛的住宅,临街正面的弓形窗有独特垂直式窗格,细长石材直棂贯穿两层楼高的窗户。

哥特式建筑
史都克塞堡,什罗浦郡,公元1285-1305年 如果整座城堡只属于一家人,标准的布局就是一座楼高两层的中央大厅,是家中成员和仆人起居的空间,另外还有卧室、角落的储藏室或洗手间、厨房、一间礼拜堂,有时有一间私用室,都分布在大厅周围两层或一层楼的空间里。从什罗浦郡壕沟围绕的美丽的史都克塞堡就可以看出这种简单却充分利用空间的布局。这座建于13世纪末的城堡,如今沉睡在鸭群、墙头花和紫罗兰之间,完全嗅不出一丝战争气息。大厅被后人当作谷仓使用而保存下来。

哥特式建筑
毕欧马利斯堡,威尔斯,公元1283-1323 毕欧马利斯堡有双重城墙和外壕沟,两个大城门各有两大两小四座塔楼,1座面对内陆,另外3座面海,也是一个对称且组织严谨的防御性堡垒。

哥特式建筑
卡荷喀松城,法国,建于13世纪,19世纪修复 法国西南部的卡荷喀松是一座有城墙围绕的城池,显示出对称的防御工事逐渐成为主流。城堡是哥特式世俗建筑最主要的典范,这是时代变迁的自然结果。

哥特式建筑
纺织会馆,比利时,伊普斯,公元1202-1304年 当这些木材的技术转移到石材上,拱顶肋筋增加的数量远超过结构上的需要,因此创造出一种装饰雕花网,可和当时正在发展的复杂花式窗格雕饰相比拟。

哥特式建筑
圣温德利达教堂,天使屋顶,剑桥郡,玛尔曲,5世纪 椽尾梁架构把屋顶梁的重量透过支柱传到向外悬挑的椽尾梁,光是天使飞翔的美景就让人惊叹不已。
 
 
 



简介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最负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



起源   

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在12—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 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另外,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


特点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尖肋拱顶
 从罗曼式建筑的圆筒拱顶普遍改为尖肋拱顶(Pointed Arch,或者干脆称为Gothic Arch),推力作用于四个拱底石上,这样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并且尖肋拱顶也具有“向上”的视觉暗示。

  
  飞扶壁(Flying Buttress)

  扶壁(Buttress),也称扶拱垛,是一种用来分担主墙压力的辅助设施,在罗曼式建筑中即已得到大量运用。

  但哥特式建筑把原本实心的、被屋顶遮盖起来的扶壁,都露在外面,称为飞扶壁。由于对教堂的高度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扶壁的作用和外观也被大大增强了。亚眠大教堂的扶拱垛有两道拱壁,以支撑来自推力点上方和下方的推力。沙特尔大教堂用横向小连拱廊增加其抗力,博韦大教堂则双进拱桥增加扶拱垛的承受力。有的在扶拱垛上又加装了尖塔改善平衡。扶拱垛上往往有繁复的装饰雕刻,轻盈美观,高耸峭拔。

  
花窗玻璃
 哥特式建筑逐渐取消了台廊、楼廊,增加侧廊窗户的面积,直至整个教堂采用大面积排窗。这些窗户既高且大,几乎承担了墙体的功能。

  
  并应用了从阿拉伯国家学得的彩色玻璃工艺,拼组成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宗教故事,起到了向不识字的民众宣传教义的作用,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花窗玻璃以红、蓝二色为主,蓝色象征天国,红色象征基督的鲜血。

  窗棂的构造工艺十分精巧繁复。细长的窗户被称为“柳叶窗”,圆形的则被称为“玫瑰窗”。

  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内部神秘灿烂的景象,从而改变了罗曼式建筑因采光不足而沉闷压抑的感觉,并表达了人们向往天国的内心理想。

  
        十字平面

  这也是继承自罗曼式建筑,但扩大了祭坛的面积。

  

  层层往内推进,并有大量浮雕,对于即将走入大门的人,仿佛有着很强烈的吸引力。

  
束柱(beam-column)
 柱子不再是简单的圆形,多根柱子合在一起,强调了垂直的线条,更加衬托了空间的高耸峻峭。
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建筑看上去线条简洁、外观宏伟,而内部又十分开阔明亮。

  
  哥特式建筑技术高超精致,又带有艺术性,在建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哥特式建筑继承了罗曼式建筑的很多特点。
  早期

  
第一座哥特式教堂是1143年在法国巴黎建成的圣丹尼斯教堂,其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结构问题,有大面积的花窗玻璃,为以后许多教堂所效法。1144年,在庆祝圣丹尼斯重修完成举行的典礼上,各国的主教们吃惊地发现这种建筑形式有着不可抵挡的魅力。于是25年之后,凡有代表参加过庆典的地区都出现了哥特式教堂。

  经典时期

  12世纪末到13世纪中叶。

  晚期

  辐射状哥特式和火焰哥特式发展。 直到16世纪被文艺复兴风格替代。

  复兴

  1820年,哥特式装饰风格复兴,主要在内装饰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