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头巨蜈蚣人工养殖技术 http://v.ku6.com/show/3ApCuke3GKAAxRxb0oidpQ...html
巨型红头蜈蚣,是通过基因变异培育而成的一种体大、发育快、食量稳定、免疫力极强的优良品种。与生活中,人们俗称的钱串子相比,形态结构虽然很相似,单主要的区别是:钱串子的身体较短,步足特别细长。而红头巨蜈蚣,个体较大,药用价值要高于野生蜈蚣。
蜈蚣养殖视频同步解说词: 外骨骼
六、引种 1、引种季节 中国红头巨蜈蚣的引种时间最好安排在春末夏初或者秋季。其中以春末夏初引种为最佳时期,因为此时成年雌蜈蚣已进入性成熟期,能够当年产仔,引种可当年受益。 2、引种标准 种用蜈蚣我们应选择:生长速度快,繁殖率高、身体完好无损,体格大而健壮、体表光泽度好的蜈蚣。 另外,还应该选择头部与步足颜色比较深,接近红色的个体。因为这样的蜈蚣更符合药用要求。雄蜈蚣,应选择一年半左右的,因为在大棚养殖的情况下,多数雄蜈蚣此时已经性成熟。雌蜈蚣的年龄最好已达三龄,进入成体。 3、种蜈蚣的年龄鉴别 鉴别蜈蚣的年龄对选种也非常重要,因为蜈蚣最适宜的繁殖胎次为头胎,因此,选择种蜈蚣一定要学会识别年龄,到目前为止蜈蚣的年龄鉴别还只能从体长大小来鉴别。 4、种蜈蚣的雌雄鉴别 为了使刚引进的种蜈蚣更好的适应新环境,我们要先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过渡期饲养 七、种蜈蚣的过渡期饲养 1、种蜈蚣的投放 由于蜈蚣在受到严重惊扰后容易发生互相袭击的情况,所以刚引回的蜈蚣,我们最好将它们按大小分开养殖。投放时按照雌雄5:1的比例,投放在饲养池中,蜈蚣会自己寻找“单间”窝穴栖息。 2、种蜈蚣的体力恢复 红头巨蜈蚣引回的第一夜,由于运输途中的水分缺失,用海绵吸足5-10%的葡萄糖水放入饮水盘中,让蜈蚣吸吮,以利于蜈蚣恢复体力。 3、种蜈蚣的适应周期 种蜈蚣进入新环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刚投入池子的蜈蚣在2~3天内会有一部分不进食,但每天仍要按时投喂饵料,以便蜈蚣在饥饿时自由采食。要检查蜈蚣池的防逃措施是否完善,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补救。//www. 农村致富经网//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过渡期饲养之后,种蜈蚣就可以进入日常的饲养管理了,下面我们将对蜈蚣各个阶段的饲养进行详细介绍。 八、种蜈蚣的日常饲养管理 1、饵料与投饵 种蜈蚣一旦进入繁殖期,就需消耗大量的体能与营养物质,并且43天的时间内不食不饮。因此,在蜈蚣繁殖产卵之前,必须供给质优量足的饵料,并且与多种鲜活饵料搭配。 种蜈蚣常用的饵料有蚯蚓、新鲜鱼肉、猪肝,黄粉虫等,投料时间一般在每天下午5—7时进行,每天投食一次。 2、悉心观察 观察蜈蚣是一件较需要耐心的事情,一方面由于蜈蚣在有光线时很少外出活动,另一方面还要避免对蜈蚣的惊扰,所以在晚上,我们可以借助手电筒的光线观察蜈蚣的健康状况,饲养池的安全等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供给足够的饮水 种用红头巨蜈蚣除需要采食足够的食物外,还需要饮水。因此,饲养蜈蚣,在投喂饲料的同时也要供给足够的清洁饮水。 蜈蚣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饲养之后,就可以进行繁殖了。 九、蜈蚣的繁殖 1、蜈蚣的繁殖理论 中国红头巨蜈蚣一般在3—6月份交配,5—8月份产卵,产卵后蜈蚣将卵抱在怀内孵化。 2、.蜈蚣的繁殖过程 蜈蚣的繁殖过程包括交配、产卵、孵化等。 交配 性成熟的蜈蚣有发情求偶的表现。开始,雄蜈蚣行动极度不安,东爬西爬,当闻到雌蜈蚣的气味后,会很快爬到雌蜈蚣的背部进行交配,交配时间均在晚上8时至凌晨4时进行,在此期间,蜈蚣极易受到惊吓,所以养殖者千万不要翻动窝穴或者靠近打扰,以免影响蜈蚣的产卵及孵化。 产卵 自然交配后,怀孕蜈蚣由于受精卵的成熟腹部不断膨大,行动不便,后来用虚土将窝穴的洞口封住,不吃不喝,也不出来活动,之后将在窝内产卵。这时千万不要惊动它,更不能扒开窝穴窥(kuī)视,否则,蜈蚣会把卵全部吃掉。 孵卵 产卵后的蜈蚣把卵团抱住进行孵卵,这期间不吃不喝也不活动,常分泌唾液用颚爪(zhǎo)舔舐(shì)卵团,保持卵的清洁,防止病虫害的侵(qīn)入。 红头巨蜈蚣的孵化期一般在45—55天左右,这期间养殖者可以不喂食,但必须像往常一样按时浇水,使栖息窝穴的湿度保持在15%-20%,相对空气湿度不低于70%,同时把温度控制在22℃~30℃之间。
十、幼蜈蚣的饲养管理 1、及时与母蜈蚣或种蜈蚣群分离 蜈蚣孵化到20天左右时,已经具备了初步形状,从卵膜中伸出的仔蜈蚣此时虽然完成了孵化过程,但由于各个器官还不太完善,所以还会在母亲的怀抱中度过大概20天的时间,这一时间叫育仔期。 当仔蜈蚣各个系统发育完整,外形上与成体蜈蚣基本相似,体色变成蛋黄色时,仔蜈蚣就会爬出母体的怀抱,仔蜈蚣就进入了幼蜈蚣阶段。 由于此时母蜈蚣身体极度衰竭,急需营养,如果受到突然刺激时,容易咬食身边的幼蜈蚣。所以,养殖者仍然不能掀开窝穴观察。如果您采取的是群养共池的方式进行孵化,那么,为了幼蜈蚣的的安全,要及时分离幼蜈蚣。 分离的方法是:利用幼蜈蚣爱吃甜食的习性,把含有葡萄糖、奶粉的溶液放到饮水盘中,将幼蜈蚣引出来,然后进行转移。 2、幼蜈蚣的初期饲养 刚离开母体的幼蜈蚣虽然初步具备了生活处理能力,但是还比较细嫩。所以我们要对其加强营养,在冬眠前,幼蜈蚣都处于初期饲养阶段,此时饲料应以鸡蛋和牛奶较好,溶于水后放入装有海绵的饮水盘中,进行饲喂,每天投喂一次。 半个月之后,应逐渐减少鸡蛋、牛奶喂量,同时饲喂新鲜的鱼肉等其他饵料。 3、温、湿度控制 幼蜈蚣的温度应尽量维持在25-30度之间,饲养土的湿度应维持在20-25%,为防止底部积水,我们应经常对饲养池进行清扫。 4、供给充足的饲料和饮水 幼蜈蚣的饲料应以多汁、鲜嫩的饲料为主,蚯蚓和鱼肉是幼蜈蚣较喜欢吃的饵料,投喂时,应将其切成小段,投于木板上固定好,幼蜈蚣的饮水主要由吸水海绵提供。 5、搞好冬眠前的过渡 因为蜈蚣都有冬眠的习性,所以一般在每年的11月开始到第二年的3月下旬,蜈蚣会受当地气温的影响,度过大约5-6个月左右的冬眠期. 而此时的幼蜈蚣因为要迎来它们出生后的第一个冬季,所以此时饲养场内的温度要保持相对稳定,以利于幼蜈蚣顺利进入冬眠期。 红头蜈蚣冬眠期间的最佳温度应控制在5-10摄氏度,此时要注意把大棚的塑料布放下,可以起到防风保温的作用。冬眠期间蜈蚣虽然不吃不喝,但是仍要保持饲养土的湿度,值得注意的是//www. 农村致富经网//,饲养土的湿度不能过大,以免蜈蚣因气温过低而导致死亡。 十一、育成期蜈蚣的饲养管理 幼蜈蚣经过第一次冬眠期后,已具备了大范围觅食、饮水等活动能力,进入了育成期。育成期间的饲养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饵料投喂 育成期的蜈蚣饵料比较丰富,常用的有:蚯蚓、土元、黄粉虫,动物的内脏,新鲜的鱼肉等等。应掌握好饲喂量,每天投喂一次,保证饲料的新鲜,以便蜈蚣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采食。。 2、大小分群 同一饲养池中应尽量饲养年龄相同、个体差异不大的蜈蚣。饲养密度应控制在每平方米500条左右,另外要注意,同龄期的几窝蜈蚣最好放入同池内饲养,因为红头巨蜈蚣的相互干扰与残杀往往发生于不同窝的蜈蚣之间。 3、悉心观察 观察生长期的未成年蜈蚣,可以采用手电筒或者是短期开灯的方法。观察时间选择在晚上10点左右,主要观察它们的活动能力、身体发育情况、健康状态等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十二、蜈蚣饲养场卫生防疫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