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脉交会穴的妙用

 舞动的紫百合 2012-06-27
八脉交会穴的妙用

八脉交会穴

走向;

八 脉 交 会 穴 表

经 属

八 穴

通八脉

会 合 部 位

足太阴

公 孙

冲 脉

胃、心、胸

手厥阴

内 关

阴 维

手少阳

外 关

阳 维

目外眦、颊、颈、耳后、肩

足少阳

足临泣

带 脉

手太阳

后 溪

督 脉

目内眦、颈、耳、肩胛

足太阳

申 脉

阳 跷

手太阴

列 缺

任 脉

胸、肺、膈、喉咙

足少阴

照 海

阴 跷

功能;

内关穴——打开心结,养颜养心的美丽穴

 

图片

 


公孙穴——摆平痛经和脾胃疾患的第一温阳大穴

 

图片

 


后溪穴——统治一切颈肩腰椎病的奇效大穴

 

图片

 

申脉穴——体贴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

 

图片

 

 

 

 

 

 

 外关穴——瞬间恢复听力的聪耳神穴

 

图片

 


临泣穴——一生守护身体少阳之气的小柴胡汤

 

图片

 


列缺穴——专治落枕、偏头痛的随身医师

 

图片

 


照海穴——告别咽痛和失眠的强肾降火妙穴

 

图片

 

 

 


详解;

内关内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有益心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镇定止痛之功。  适用人群:渴望延缓衰老的女性、中老年朋友;心情抑郁、烦躁、紧张的朋友;冠心病等急性心脏病患者。
  主要功效:可缓解打嗝、手心发热、肘臂疼痛、腋下红肿等症状。主治孕吐、晕车、腹泻。对治疗心脏病、肺脏疾病、乳腺疾病有辅助作用。
  我很少和我的病人或朋友谈及衰老的问题,有两个原因:其一,人人都怕老;其二,老之将至,许多人都不愿坦然面对,尤其是女性朋友。
  很多女性朋友在40岁至50岁之间,经常容易产生心慌、气短、出虚汗等不适症状。在医院检查时,各项指标又基本正常,医院也查不出是什么病,只能说是更年期综合征,或者亚健康,没有什么特效药和好的治疗方法。实际上,按照古人的说法,女人一到这个年龄段,基本上身体就到了衰退的阶段。《黄帝内经》里说,女子的衰老首先从阳明经开始,慢慢地导致三条阳经气血逐渐衰退。头为诸阳之会,气血不能上达于面部,皱纹和斑点就产生了。从养生和美容的角度讲,中国古人讲究心灵美,是很有深意的。人的美实际上与气血息息相关。心主神,其华在面。心之神主要靠气血来充盈,气血充足,自然反映到脸上。为什么女孩子在十八九岁的时候最漂亮?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女人养颜首先要养心。
  我有一位比我年长几岁的影视界朋友,整天为美容的事绞尽脑汁,有一阵子甚至动了打肉毒素的念头。我听了之后,赶紧劝阻她,这种方法无异于饮鸩止渴。我给她开了一个养颜方,并告诉她一个小窍门:平时多按揉内关穴,坚持下去,自然会有奇效。她得到之后如获至宝,每天坚持服药并认真按摩这个穴位。过了一段时间,她的皱纹明显减少,气色也好了很多,每天心情都很舒畅。
  内关穴的真正妙用,在于能打开人体内在机关,有补益气血、安神养颜之功。
  实际上,我给她开的养颜方就是从补益气血上入手,但补气血只是个药引子,妙就妙在让她按揉内关穴,帮她打开内心的结。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周围的人,越是心情抑郁、烦躁、爱发脾气的人,衰老的迹象越明显。女人在生活工作里最容易受情绪左右,有些女性朋友过早出现衰老迹象,主要跟自己的心情有关。所以大家心情不好的时候不妨点揉几分钟内关穴。那些爱美的人,或者处于更年期的朋友,更要多按摩内关穴。调心养心、气血充盈才是真正的养颜秘诀,用再名贵的化妆品也比不上自身气血足。
  内关穴很好找,在手臂内侧,腕横纹上两寸。取穴时,手握虚拳向上平放,另一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以腕横纹为准并齐,食指点按的地方就是内关穴。这个穴位在养生上的好处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点揉,以略感酸胀为宜。

公孙

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为足太阴脾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有健脾益胃、通调冲脉之功。  适用人群:痛经的女性,经常有不明腹痛、心痛、胃痛、胸痛的人。
  主要功效:可缓解痛经症状,对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胃肠病症有辅助疗效。
  公孙是脾经的络穴,入属脾脏,联络胃腑,又和位于胸腹部的冲脉直接相通,所以它有兼治脾胃和胸腹部各种疾患的作用。
  我们平常形容女孩子漂亮好看时常会用一个词——美丽动人,但近几年根据我的临床经验发现,尤其是时髦的女孩痛经高发。究其原因,大多是冻出来的。
  痛经是妇科发病率很高的一个病种,这种病大多为后天不良的饮食和着装习惯造成的。现在很多时尚女孩穿衣服只讲究漂亮,衣服多紧身短小,有的露脐露背,很不注意保暖。
  很多有痛经经历的女孩都知道,痛经目前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治疗,只能靠吃一些止痛药来缓解。不仅不能根治病痛,还会对人体的生殖系统造成损害。如果在年轻的时候得不到很好的调养,那么很有可能给怀孕生子带来隐患。道家医学认为,治疗一切妇科疾病首先应从脾胃入手,尤其是月经不调,更应该先调胃。脾统血,主运化。痛经时,血色发暗并伴随有血块,两三天血块排出后疼痛的症状就会缓解,但每月都会复发。小腹受凉或贪吃冷饮导致脾胃虚寒,不能运化水湿,脾胃的运化不良就会产生痛经,有时还会伴随呕吐、恶心、头痛等症状。
  我建议痛经的女性朋友可以多点揉公孙穴,再喝一点女儿红治疗痛经效果更好。女儿红的配方:红糖50g、姜粉5g、胡椒粉2g,泡温开水喝就可以。主治小腹发凉、全身怕冷、手脚冰凉型的痛经。这个方子还可以做加减法:有腰酸的加枸杞;脾虚、大便稀的加红枣;行经量多时加乌梅;加黄酒则可以温经、活血、暖胃。
  公孙穴在人的足内侧,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或于第一跖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穴,距太白穴后1寸;或在第一跖骨基底之前内侧下缘凹陷中,赤白肉际处取穴。
  平时为调节身体而找公孙穴,没有必要按照治疗用的位置去找,以自己的压痛为准。我一般把公孙穴看做一个区域,在脚拇指跟后,有一块很大的脚掌骨,在脚内侧沿着这个骨头按压,压到最有酸胀或酸痛感觉的那一点,就是属于你自己的公孙穴了。
  使用公孙穴时,可以使用灸法,用艾条熏灸此穴,每次15分钟左右,也能温补脾阳。灸的时候有个窍门,叫雀啄灸。皮肤感觉有点发烫,马上拿开,然后再接着熏灸。反复进行,犹如小鸟啄食,可以很好地保护皮肤。

  后溪

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本输篇》,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又为八脉交会之一,通于督脉小肠经,有舒经利窍、宁神之功。
  适用人群:经常面对电脑的人、小孩、上班族、家庭主妇。
  主要功效:可预防驼背,缓解颈椎、腰部、腿部疼痛,也有保护视力、缓解疲劳、补精益气的功效。
  有一位学生告诉我,当地有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名家,每次给病人治疗时,都会在病人腰部疼痛的部位扎上几针,然后贴上一种特制的膏药,最后在后溪穴上扎一针。有些经年不愈的重症患者,经过这番治疗,短时间内就恢复健康。
  听了他的描述,我跟他说,这种绝活儿我也会,而且比他还简单。其实在腰部局部扎针、贴膏药都是老先生使用的辅助疗法,真正管用的是扎在后溪穴上的那一针。扎针有个小窍门,进针之后边捻转边提插,同时让病人活动腰部。学生听后恍然大悟,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道家医学里是非常注重后溪穴的。它可以直接通到督脉上去,属于八脉交会穴里面很重要的一个穴位。督脉主一身阳气,阳气旺,则全身旺。针灸是比较专业的治病手段,大家养生保健时只需用按揉后溪穴的方法就可以,一般按揉几分钟后就可振奋全身的阳气。点揉此穴,对腿疼有很好的治疗功效。
  后溪穴怎么找呢?把手握成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如果你坐在电脑面前,可以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地来回滚动,即可达到刺激效果。在滚动当中,它会有一种轻微的酸痛。这个动作不需要有意识地去做,每天只用抽出三五分钟的时间来,随手动一下。这个简单的治颈肩腰椎病的方法,我把它叫做滚揉后溪穴。坚持下来则对颈椎、腰椎确实有着非常好的疗效,对保护视力也很好。以前工作繁忙时,我每天在电脑前也有十一二个小时,但这么多年来我的视力、颈椎都没有问题,靠的也正是这个方法。
  当长期保持同一姿势伏案工作或学习的时候,上体前倾,颈椎紧张了,首先压抑了督脉。督脉总督一身的阳气,压抑了督脉也就是压抑了全身的阳气,久而久之,整个脊柱就弯了,人的精神也没了。
  这一系列问题,出于同一原因,通过一个穴,也就可以全部解决,这个穴就是我们说的后溪。这是小肠经上的一个穴,奇经八脉的交会穴,通督脉,能泻心火、壮阳气、调颈椎、利眼目、正脊柱。临床上,颈椎出问题了,腰椎出问题了,眼睛出问题了,都要用到这个穴,效果非常明显。它可以调整长期伏案或在电脑前学习和工作对身体带来的一切不利影响,只要坚持,百用百灵。
  很久以前,我就养成了揉后溪的习惯,随时随地有空就揉一揉。比如,我开车的时候,如果碰见路上堵车,或是红灯亮了,也会把后溪放在方向盘上来回滚揉几次,很舒服。

申脉

别名阳跷,属足太阳膀胱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它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布有腓肠神经和外踝动脉网,有补阳益气、疏导水湿之功效。  其主要功效为:可缓解眩晕、双眼发红肿痛、腰酸背痛、足踝关节痛等症状,对腹泻、消化不良有辅助作用。
  一天,门诊来了一位病人,佝偻着肩背,歪歪扭扭地坐到我的面前。我仔细看了看他,只见这位患者脸上、两眼有些浮肿,额头上也湿淋淋的,一看就是典型的阳虚症状。我想起了灵龟八法中关于申脉的一句歌诀:腰背屈强腿痛,遍身肿满汗头淋。
  经过仔细问诊,病人告诉我,前几天他在去公园锻炼身体的途中因为突然变天受凉了,不发烧也不咳嗽,只是觉得胸口很闷,说话提不起气。开始他也没在意,结果两天后,全身一阵阵地出冷汗,尤其是早上起床时,脸部浮肿得厉害。
  诊断后,我给他开了一服发汗解表的小青龙汤,然后在他的申脉穴上扎了一针。一针下去,病人佝偻的身躯渐渐能伸直了,出汗也比刚才少了,感觉身体舒服了许多。
  腰背曲强腿痛,是明显的膀胱经感受寒邪之气后的受凉之象。因为阳跷通膀胱经,而申脉本身就是膀胱经的一个重要穴位。所以用这个穴位既能散除体内寒邪,又能使阳气通达巅顶,对人体不仅起到平衡的作用,还可以使人步履矫健。配上小青龙汤服用,表里互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有的人会说,我又不会扎针,虽然知道这个穴位的妙用,也是纸上谈兵啊。其实,道家医学所讲的八脉交会穴,既能针又能灸。膀胱经交会的重要穴位,它的取穴法也很简单,在外踝内向下凹陷处。人体受到寒邪之后会缩成一团,瑟瑟发抖,这在中医里叫做拘急收引,而申脉穴有伸展脉络之意,可以快速调动人体阳气,阳气足则寒邪自散。
  平时我们可以用艾条熏灸或者用手指点揉刺激申脉穴,点按时会感觉到微微酸胀。灸的时候,以感觉此部位微微发热即可,有时能明显感觉到有一股暖流自脚下缓缓升起,瞬间人就会舒展许多。
  秋冬交替的季节,温差变化很大,也是流感高发的季节,建议大家买一些艾条回去,灸一灸申脉穴,既可预防流感,还可以增强免疫力,尤其是老人或者体质偏寒的人更应经常灸一灸。
  人老腿先衰,实际上就是阳气不能通达人体末端的表现,申脉穴通畅可以有效地延缓这一过程,有回阳保命之功。做儿女的可以有很多方法来孝敬父母,这个方法既安全又简单,回家后静心给父母灸上一灸,一家其乐融融,比吃什么灵丹妙药都实惠。

外关

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为手少阳之络,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三焦经,有清热解毒、解痉止痛、通经活络之功。  适用人群:经常坐飞机或火车出差、旅行的人;急性腰扭伤、关节炎、肩周炎患者。
  主要功效:可预防老年人听力下降、耳鸣、耳聋、腰背酸痛等症状。
  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坐飞机出差的朋友,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会感到两耳发闷、疼痛,有鼓膜要被穿破的感觉。这是因为飞机升到一定高度,大气压会对人体产生一种压力,导致听力陡然下降造成的。
  传统的道家医学认为,出现暂时性听力问题,是人体阳气不足的表现。那么外关在此刻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按摩外关穴具有充实三焦的元阳之气,并引导元气出纳运化于一身的效果。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先深吸一口气,捏住鼻子,闭住嘴,然后用力向两个耳朵的方向鼓气。此时耳朵里会轰隆一声,这是塌陷的耳膜回复到正常位置时产生的声音,瞬间听力就恢复常态了。
  还有的人身体虚弱,反复感冒,有时感冒好了以后也容易造成耳膜塌陷,出现暂时性的听力下降,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调理,免去吃药之苦。另外,点揉外关穴还可以预防老年人的听力下降。
  外关穴在临床上还有另外的妙用,我经常将它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有一位40岁左右的病人,他弯腰捡东西时起得比较急,一下子腰就不能动了,稍微一动就疼痛难忍。他去附近医院做药物治疗后,病情反倒加重了。后来被家人抬到我的诊所就诊,诊断为急性腰扭伤。我采用针刺和推拿来治疗,先用手法来帮他放松局部僵紧的肌肉,然后在双外关穴针刺,同时让他做腰部前后左右扭转运动,十几分钟后腰痛完全消失。临走时,我告诉他回家后在扎针的地方,也就是在外关穴进行点揉,以巩固疗效。
  有人觉得很奇怪,腰痛却从手上来治,其实这正是我们祖先高明的地方。外关为三焦经之络穴,它在腕背横纹上2寸,尺桡骨中间,与内关相对的地方。外关通于阳维脉,具有解表祛风、活络止痛的作用,所以不仅对急性腰扭伤有奇效,还对关节炎、颈椎病等有很好的效果。
  一个内关穴,一个外关穴,它们之间有什么微妙的联系吗?传统武术里有一个很好的训练方法,叫做双关并打,就是两只手腕交替击打,外关打内关,内关打外关。这样既能治外关的病,也能治内关的病,还具有防身的作用。
  不过,取这两个穴位治疗疾病时,要先看看体质。如果体质比较虚弱,我不建议用单纯的按摩穴位的方法来治疗,而要先补脾胃,再行穴位疗法。用外关穴时,最好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手自然地垂下来,这样按揉下去就能让气血运行顺畅,疗效更佳。

足临泣

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位于足背外侧。  适用人群:湿热体质者、中老年人、喜欢足疗的朋友。
  主要功效:可治疗胆经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中风。
  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一书中,有一味非常神奇的方剂,叫小柴胡汤。这个方子有解表散热、疏肝和胃之功。其实我们的身体中也有一味类似于小柴胡汤功效的药,就是足临泣穴。
  道家认为阳气升发不足,人体的气血就不能正常地供应全身,从而引发很多疾病。足临泣穴是胆经上的主穴之一,连通带脉。带脉能约束纵行之脉,增强经脉之间的气血运行。在使用这个穴时,可采用蜷腿坐的姿势,它在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
  我有一个70多岁的老患者,早晨起床后感觉口苦咽干,我给他开了小柴胡汤,并告诉他每天睡觉前点揉足临泣穴三五分钟。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复诊时,他告诉我口苦症状基本没有了,而且走路时也感觉轻盈有劲了,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岁。他高兴地说:您这方子里也没有补药,怎么就好了呢?有上述症状的老年朋友不妨一试。
  近几年流行足疗,说明足底按摩确实对人体保健效果不错。经过一天的工作,大多会感觉浑身疲惫,做做足底按摩,能够有效地缓解疲劳。但是足疗需要去专业的机构,费时费钱,不是人人都可以作为日常保健之用的。对于没时间做足疗的朋友,我建议睡前不妨点揉一会儿足临泣穴,很快就通体舒泰,一身的疲劳就缓解了。身体有湿的朋友,还能通过点揉此穴起到祛风除湿的效果。因为足临泣穴主升发人体少阳之气,解散肝胆郁结之气,经常点按会比专业的足疗效果还好。
  在学中医的人里流传着一个故事。一天,老师对弟子说:去采一种不是药的草回来,你就可以毕业啦。弟子以为不难,沾沾自喜地领命而去。谁知几天后却空手而归,苦着脸对老师说:看来弟子是不能毕业了。老师问他:为什么?弟子回答说:我看遍了山上所有的草,但是我没有找到一种不是药的草,难复师命。老师笑了:你已经学成,可以走了。
  因为这个学生明白了中医的至理,在他眼中,草木金石皆是药品。我们的身体也是如此,生来就蕴藏着各种大药,善用者用之。
  足临泣穴不仅有治病的效果,还有诊断的功能。平时点按足临泣穴,如果感觉疼痛,就要注意观察胆囊是否有息肉或者炎症。最常见的是清晨起床后口苦咽干,这是典型的少阳病,可以在临睡前点按此穴,泻肝胆之气以降逆。如果有气喘的人,这个穴位还有定喘的功效。在临床上使用小柴胡颗粒配合点按足临泣穴,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医疗效果。

列缺

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任脉,有宣肺散邪、通调经脉之功。  适用人群:头部、颈部经常出现病痛的人。
  主要功效:可迅速缓解颈椎突发性疼痛;主治落枕、偏头痛、口歪眼斜,对感冒、哮喘、咳嗽、牙痛等有辅助疗效。
  落枕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苦不堪言。落枕还是颈椎发生病变的一个前期信号,经常落枕的人,如果不及时调理预防,多半会导致颈椎病。列缺穴对于预防颈椎病有独到的效果。
  现在颈椎有病变的人已经有年轻化的趋势,这也跟现在的脑力劳动增加有关。上班族多半颈椎、腰椎有问题,只是仗着年轻不太在意,到40岁之后,颈椎病发作了就悔之晚矣。我身边有不少年轻的朋友,时常抱怨上一天班后脖子痛,去医院也查不出什么病来,往往也就不当回事。这样最容易积劳成疾。
  人的身体可以说是一部最精密的仪器,自身就具备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一般的小病通过休息就能调节过来。但是在发生病变之后,自身的修复系统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这时就需要借助一个外在因素来启动它。
  人的先天本来健康,病都是后天得的。成人之后,后天生长中的各种不良因素,导致自身修复机能发挥不出本能作用,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人体这部机器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某一部件出了问题,一定有一个相对应的修复部件,这也是中医治疗的奥妙之处。
  在人体上,列缺穴就是我们修复头部疾病的工具。《黄帝内经》里记载,列缺穴主要治疗偏头疼、头疼、落枕等疾病。《针灸大成》中有一首脍灸人口的四总穴歌,其中一句为——头项寻列缺,就是说脖子往上的病都可以用这个穴位来治疗和调节。
  列缺穴很好找,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取穴时,两手虎口交叉,当食指尖所到凹陷处,便是该穴。
  用列缺穴的手法主要是弹拨。弹拨的手法是在穴位或部位做横向推搓揉动,使肌肉、筋腱来回移动,以有酸胀等感觉为佳。平时感到脖子不适,发现脖子僵硬疼痛,就可以拨动列缺穴,不适感就会迅速减轻。
  列缺穴的功效只有我们平时亲身体会过才能发现它的不同寻常之处。按摩列缺穴时,双手宜轻握拳,拳心向上,轻放桌上,然后如法或按或掐或揉。按摩时该穴会有酸胀或疼痛感,以酸胀感为好。

照海

照海穴释名:照,照耀之意;海,大水之意。该穴不但能主治咽喉肿痛,配肾腧、关元、三阴交,还可以主治月经不调。
  照海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称漏阴,属足少阴肾经,是八脉要穴之一,通阴跷脉,有滋肾清热,通调三焦之功。其主要功效为:可缓解胸闷、嗓子干痛、声音嘶哑、慢性咽炎等症状,对肩周炎、失眠有辅助作用。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称此穴为漏阴,就是说这个穴位出了问题,人的肾水减少了,会造成肾阴亏虚,引起虚火上升。因此,只要我们感到胸口闷得不舒服、嗓子干痛、声音嘶哑,甚至得了慢性咽炎,都可以按一按这个穴,既有滋肾清热的功效,还能让身体的三焦功能顺畅起来,可谓是一举两得、立竿见影的妙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