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经济遇到了端午节出生的韩爱姐,两个人相爱结为夫妻。
今年是闰四月,不知不觉的,又到了端午节了。
哥哥打来电话,让我去取粽子,说买了我最爱吃的肉粽。我一听很高兴,赶紧去了他家。一看,哥哥已经买好了,真空包装的,嘉兴五芳斋的猪肉蛋黄粽,也是我比较喜欢吃的。赶紧拿了两小袋,一共是4个粽子。哥哥说,现在的粽子也很贵了。一个平均都要8元钱。
作为北京人,我不喜欢吃传统的小枣粽和豆沙粽。却喜欢吃南方的肉粽,不知是为了啥,和家里人说及此事,他们给我下了结论,一个字—馋!
粽子现在算是高热量食品了,其实爱吃也罢,不爱吃也好。谁又能吃几个呢?不过是应景罢了。
晚上下班,在书房里。外面已经暗了下来,天也变得凉爽很多,正好可以写点随笔了。我坐在电脑旁边,看着桌上的粽子,想起了金瓶梅中,很多的故事情节都和端午节有关,
五娘潘金莲,在没嫁入西门家之前,也是在端午节和西门庆商量准备过门的事情,潘金莲一边和西门庆吃着粽子,一边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
没有过多久,潘金莲如愿嫁到西门家,当上了五娘,开始了所谓的富豪生活。但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西门庆家的这碗饭,并不好吃,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远远不像吃一个粽子,谈谈理想那样的容易。
同样,六娘李瓶儿也是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邂逅了西门大帅哥,两人一见如故。为了在一起,成为夫妻,两个人都很花费了心思。
李瓶儿为了达到和西门庆结婚的目的,不惜和亲夫花子虚翻脸,即使是在花子虚重病在身的时候,作为妻子,李瓶儿没有尽到一个作为家庭主妇的责任。她不给花子虚看病,直到花子虚病情危重,不治而亡。
花子虚不算是没有钱的人,他是个富二代。可是,他没有娶到一个好妻子,致使自己守着金饭碗,却活活饿死。
花子虚死了以后,李瓶儿只是象征性的带孝,心里无时无刻的不在思念西门庆。在五娘潘金莲进了西门家的第二年的端午节,和潘金莲如出一辙,也置办了一桌酒席,请西门庆来吃粽子,实际上是商量自己赶紧过门的的事情。
西门庆如约来到,两个人一边吃粽子,一边商量过门的事情。不过,李瓶儿好像比潘金莲还要急一点,她有点迫不及待了。此时的西门庆心不在焉,因为家里正在闹事,心里很是烦乱,只好嘴上应付李瓶儿,答应慢慢再说。
虽说事情难办,李瓶儿最终还是进了西门庆家,成了六娘。很快怀孕,生了西门庆唯一的男孩—西门官哥。
五娘潘金莲,六娘李瓶儿都是在端午节办宴会,宴请自己的未来的丈夫,都愿意嫁到西门家。五娘潘金莲很穷,六娘李瓶儿很富。两个出身迥然不同的人,却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同一个男人。
端午节,是金瓶梅中人物命运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然而,两个女人选择的却都是西门庆一个人。这就在端午节里,留下了隐患。
这是第三个端午节了,潘金莲坐在自己的房里,想想前年的端午节,自己和西门庆耳鬓厮磨,两个人紧紧地依偎在一起,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潘金莲的心里,比沾了糖的小枣粽子还甜。
可是现在呢,西门庆有了六房姨娘。虽说现在的西门家,已经是富豪无比,还没有到端午节,家里上上下下,都开始为了过节而忙碌了,下人们为了采买菖蒲和艾叶,早早的就出去了,后面大厨房里,也开始准备了各种粽子,小枣,豆沙,腊肉,蜜饯,外加各样时鲜水果,已经在客厅里摆好了。
自己的丫鬟春梅,在外面用艾草编成了一只小巧玲珑的小老虎,准备在过节的时候,让自己戴在头上,以示避邪。
看到炕上自己做了一半的端午香包,潘金莲很是沮丧,人家西门庆根本不来这里了,自己就是打扮的像个天仙似的,给谁看呢?
老话讲,女为悦己者容。自己打扮好了,不就是给西门庆看的吗?西门庆不来,自己还要辟邪,有啥邪可避的?要说是邪,六娘李瓶儿母子,才是真正威胁自己生存的邪气呢!
六娘进了西门家,个西门庆生了儿子。西门庆太喜欢儿子了,同时,也觉得六娘善解人意,性格温存,是自己选择妻子的不二人选。
相比下,五娘潘金莲太刻薄了,虽说长得妖艳,但是时间长了,也觉得有点乏味。说穿了,再好看,看多了,又能咋样?
李瓶儿这里不一样,有孩子开心的笑声,有孩子饿了时候的哭闹声,别看有时候觉得小孩哭闹比较让人心烦,但是哭闹过后,孩子还是会笑的。看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心里那份开心的感觉,西门庆甘之如饴。
有孩子的屋里热闹,没有孩子的屋里冷清,最近西门庆老是重复这句话。
说者无意,听着有心。这句话,深深地刺伤了五娘潘金莲,因为她没有孩子。在羡慕嫉妒恨的同时,潘金莲终于坐不住了,起身来到大娘吴月娘的屋里,狠狠的造谣,诬告了李瓶儿。
此时的六娘,正在自己的屋里给孩子做端午节的小香包和小粽子,预备端午节那天给孩子带上。得知自己被五娘告了,心里很是难过,不过,这样的事自己也没有办法,要是让西门庆知道了,大不了说五娘几句,还能咋样?自己还得罪了潘金莲,搞不好,连孩子都要遭殃。
为了孩子,六娘忍了气。
不过,人世间的悲剧,不是由谁让步,就可以避免发生的。端午节后没有多久,六娘的亲生儿子—西门官哥,死在了潘金莲的谋杀中。
端午节的小香包是为了辟邪的,但是终究没有逃脱人世间最丑恶的人性的残害。
西门庆在端午节宴会上特意端出了五毒饼,这是一种很讲究的端午节点心。用的是酥皮包的玫瑰糖馅,外面用红印印上了蜈蚣,蝎子,蟾蜍,壁虎,蛇这五种毒虫。据说,在端午吃了这样的五毒饼,就可以避免这五种度毒虫的侵害了。

端午节特色点心五毒饼
宴会上,大家都抢着吃五毒饼。因为是玫瑰糖馅的,吃的时候,嘴里有很浓的玫瑰花香,女人们,尤其是小姑娘们,争着抢着要吃五毒饼。边吃边开玩笑,一时间,端午宴会上,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但是,大家都忽略了,最狠毒的不是这五毒之虫,是由极大的妒忌所造成的害人之心!
一转眼,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年。
西门庆已经死了将近两年,五娘潘金莲由于过于刻薄,得罪了大娘。在西门庆死后不久,被赶出西门家,死于非命。西门庆的女婿陈经济也被大娘赶了出来,流落在街头,成了乞丐。
同样也是被大娘赶出西门家的丫鬟春梅,成了守备府的大奶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她找到了已经困顿的不成样子的陈经济,两个人为了能在一起生活下去,被迫认作了表兄妹。
又是一个端午节到了,守备府里,欢声笑语。这情景,让春梅和陈经济恍如隔世。以前在西门庆家。过节比这里还要热闹许多啊,别的不讲,光说作为礼物的粽子,西门家收了一批又一批。辟邪的雄黄酒还有艾酒,菖蒲酒,不知收了多少,连樱桃这样的时鲜水果,春梅都有有点不爱吃了。
可是现在呢,礼物都在,粽子堆满春台,水果冰盘充盈。可是人呢?
春梅和陈经济在端午宴会上,边吃水果,边回忆过去的繁华,两个人最后都哭了。
端午节是美好的节日,为啥此时却让人感到生离死别呢?这到底是为了啥?
过了不久,春梅为了让陈经济有个生活来源,就在山东临清给陈经济开了个大酒楼,春梅出了全部的投资,做了大股东,陈经济当上了职业经理人,不但自己的生活有了保证,还让自己在这样的繁华地面,有了新的艳遇。
这天,陈经济正在酒楼临窗观看风景,这个地方紧挨京杭大运河,一直是南北交通要道,生意很是火爆。
陈经济不用干具体的事情,只是作为经理人管管收支罢了。
突然,陈经济看到一条小船停在岸边,船上下来母女二人,一直到自己的楼上来了。陈经济突然感觉这母女中的母亲。看着很是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于是吩咐下人将母女二人请上二楼自己的办公室。
一见面,那个母亲就说:
您不是西门家的陈姐夫吗?
陈经济听罢,仔细一看对面的女人,大概四十五六了,人却不显得老,很是精神。看着极为面熟,终于想了起来:
您不是咱家韩伙计家的韩大婶吗?
女人一听,流下了热泪:
我就是以前咱家的伙计韩道国的媳妇王六儿啊。
这一说,陈经济完全想起来了,这个王六儿是西门庆最喜欢的小三。西门庆实际上就死在这女人手里,是纵欲而死的。
想到这里,陈经济、叹了口气,回头看看王六儿的女儿,这个女子不下23岁,长得如花似玉。看到陈经济,不禁眉目传情。
陈经济赶紧就问这位娘子是不是王六儿那位嫁到东京富豪人家的女儿韩爱姐吗?
王六儿听了,赶紧说是。接着又解释说东京那家富豪被抄家了,母女二人,只好流落在这里。
陈经济早就知道这件事情,当初韩爱姐这个媒还是西门庆保的呢。就因为韩爱姐的生日是五月五端午节!
在大家的眼里,五月五出生的孩子命好,人人爱,所以叫韩爱姐。
可是命运偏偏不照顾这位端午节出生的女孩,让她流落至此,听母亲王六儿的意思,要让韩爱姐做暗娼,卖身养活大家。
陈经济一听,很是哀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他下了决心,要娶韩爱姐做妻子,不要让她在做暗娼,那是一条死路。
爱姐听了陈经济的意思,很是感动,下决心要好好的和陈经济一辈子。
两个人相爱了。可是,苍天没有因为韩爱姐是端午出生的,而多加照顾。很快,厄运又一次降临到韩爱姐身上,陈经济被人杀害了。
听到心上人被杀了,韩爱姐哭得死去活来,在陈经济的下葬时,韩爱姐发誓一生再不改嫁。她拿出了自己的一块手帕子,上面绣着一首诗,这是陈经济送给自己的定情诗:
吴绫帕儿织回纹,洒翰挥毫墨迹新。寄语多情韩五姐,永结鸾凤百年情!
大家看了,无不动情。
回家后,韩爱姐总是回忆陈经济对自己说的话:
你是端午出生的,好日子,以后就叫你五姐吧。
物是人非,韩爱姐几乎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命运如此的捉弄自己,韩爱姐下了决心。后来,她同母亲辗转来到浙江湖州定居,很多当地的大户人家,看重韩爱姐的美貌,要娶她为妻,都被爱姐一一回绝,为了表明自己的心声,韩爱姐割去头发,又抓伤了自己那双美丽的眼睛,宁可毁容,决不再嫁。她来到尼姑庵出家,在无限的回忆中,伴着青灯古佛,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中国古典小说,还没有一部小说像金瓶梅这样和端午节有着这样深刻的联系。端午节是美好的,人世间是复杂的,我们在吃着粽子的同时,是否也感受到人生带给我们的不一样的情感享受呢!
这两天看新闻,说北京故宫御膳房,也开始做了粽子礼盒了,每盒大概要价1880元,很贵。但是买的人不少,听说都是送礼的,就是看中了是皇宫御膳房做的,送礼有面子。唯一可惜的,就是没有皇帝的亲笔签名,因为皇帝已经被人民推翻了。
送礼还是要讲实惠,希望这种哗众取宠的事情少做点吧。

中国民间包粽子的风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