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宁段 20120215

 10同心圆10 2012-06-28

2012年02月15日 星期三  新民晚报
 
市民漫步苏州河畔步道,观景赏绿,心旷神怡之际,却遇沿河小区铁门“隔断”,只得望河兴叹—— 
“梗阻”挡道,让“走通苏州河”行不通 
 
张欣平 何艳容 

■站在河边绿地高处眺望,景色如画卷般展开
■水景入眼,心情舒畅 本版照片均由记者 陈意俊 摄
 
  冬去春来,乍暖还寒。近日,记者来到了苏州河上行的第五站——长宁段苏州河畔步道,西起长宁路哈密路,东至虹桥河滨公园,一边散步,一边欣赏两岸的风景。昔日臭不可闻的苏州河,如今引得越来越多的人一亲芳泽。
  河面波光粼粼两岸绿荫覆盖

  从长宁路哈密路口踏上苏州河沿线景观步道,一路往东,记者不由得被两岸的风貌所吸引:原来除了公园绿地,市区里还有如此绿色环绕、赏心悦目的地方。

  红、褐、白相间的透水砖铺满5至8米宽的沿河步道,步道南侧种满了四季常青的行道树,将行人与车道隔离,每隔几百米还有一个设计成树叶形状的避雨亭;靠苏州河的步道北侧,则随着堤岸高低分别设置了齐腰的铁栏杆和防汛墙。值得一提的是,栏杆被独具匠心地设计成了银色的波浪状,凹凸的浮动恰好形成了一张张可以坐下歇息的长椅。栏杆边的景观灯也被设计成了白玉兰的形状,但每一盏玉兰开放的程度都不一样,连起来看,就是一朵玉兰从含苞到盛开的过程。

  隔着苏州河望向对岸,也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没有了高耸入云的钢筋水泥“森林”,取而代之的是被植物错落有致点缀的河畔绿地。精心修剪的景观植物布满了沿岸的草坪,绿色就这样在苏州河两岸晕染开来。白色的游船晃悠悠地停靠在码头,微风吹拂,河面上激起阵阵涟漪,在午后阳光的照射下泛着银光。

  绵延伸展的步道上,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悠闲散步,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则忙着追逐嬉戏。沐浴着冬日难得的阳光,三位年轻姑娘正挤在相机镜头前,试着将自己和背后的苏州河景一同纳入相机。穿过泸定路桥踏上对岸的绿地,有几位市民正在放风筝,周围还有几对跑步的亲子家庭,一群练扇子舞的老人,展现出一幕情趣盎然的景象。

  观景意犹未尽步道戛然而止

  拆墙还绿的景观步道,也使毗邻苏州河畔的高档住宅小区“锦上添花”。住在水城路天山河畔花园的金女士对此深有感触:“2009年步道造好以后,这里风景越来越好,小区的档次一下子提升了,我家现在成了名符其实的‘景观房’,房价也涨了!”

  在长宁路南侧,有一座连接天原河滨公园与天山河畔绿地的二层步廊,长约350米,高约4至6米。在此步行,能看到苏州河两岸的全景,别具一格。而步廊的名字也很特别,叫做“鲤鱼跳龙门”,长宁区建交委宣传科的杨慧珍科长解释,这个名字象征着棚户区的居民告别过去,改头换面,代表奋发向上的精神。

  过古北路桥后沿河向北转弯,正疑心是否走到步道尽头的时候,记者“柳暗花明”地发现自己顺着步道进入了虹桥河滨公园。公园紧贴苏州河南岸,呈倒“L”形,面积虽不大,但布满绿化,还安排了亲水步道、健康缓跑径、康体设施、休闲座椅等,成了附近居民锻炼休闲的好去处。

  只可惜,沿河的好风景随着一道铁门的出现戛然而止。原来,虹桥河滨公园以东是上海花城,小区也许是出于安全的考虑装上了铁门,禁止外来人员进出。吃了“闭门羹”的记者,只得从公园原路返回。

  由于历史原因“断头路”难打通

  记者了解到,“苏河印象”步行道的“断头路”远不止这一处,还有一些河段被沿岸小区占用,成了“私家花园”。如万航渡后路的蔚蓝水岸小区,在苏州河岸边搭建了一个近百平方米的亲水平台,仅限本小区居民刷门卡进入,非小区居民被无情拦在外面。而与蔚蓝水岸一墙之隔的曹家渡花鸟市场,则“大材小用”被辟作停车场。

  “当我们意识到苏州河进行景观建设时,许多沿岸住宅区已经拔地而起,我们比房产开发商晚了一步。”提到断断续续的景观步道,杨科长解释道。据了解,2009年长宁区开始规划“苏河印象”景观建设,从哈密路到江苏路全长约5200米。其中,古北路至哈密路的2100米为重点改造区域,简称“两线六点”,即长宁路北侧滨河步行道,南侧的绿带形成连续的“两线”,以及由虹桥河滨公园、芙蓉江路绿地、仁河滨江绿地、天原滨河公园、天山河畔绿地和天山中学绿地组成的“六点”。

  “没能设计成连续的走道,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早年长宁路所在的周家桥属于棚户区,随着经济发展,棚户区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批含有“滨河”“河畔”字样的中高档住宅区。长宁路拓宽前,苏州河沿岸没有空间进行景观建设,反倒是长宁路南侧的住宅区“圈地为王”,在小区内开辟大块空地建设滨河绿地。

  长宁路拓宽后,长宁区着手建设景观绿地。但先有小区,后建步道,早期规划不周全,意味着景观步道必须跳过这些小区进行。“比如华东政法大学,它的校区是沿河建的,我们不可能要求这些地方全都对公众开放,这在安全上不允许。况且,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资金把这些地买回。”杨科长说。于是,现在看到的“苏河印象”,并不单是一条滨河步道,还有长宁路北侧靠近住宅的绿化带,以及与房产商协商后买来的几个公园绿地,由此构成了“两线六点”,长宁区将之形容为“串起6个翡翠玉珠的珍珠项链”。

  本报记者  张欣平  实习生  何艳容  
 
 
营造滨河步行空间
还市民“河畔之美”  
朱全弟   
■漫步亲水步道,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随着苏州河变清,城市建设讲究围绕苏州河谋篇布局,一些重大的举措正在酝酿之中。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苏州河景观二期东起哈密路,西临外环线,总长约4000米。由东向西主要分为八个区域:中环立交桥下绿地、蒲松北路至北渔路沿河绿地、风铃公园、剑河路至平塘路沿河绿地、海烟物流、11#地块、临空2#地块、临空1#地块。
  苏州河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命脉之一,她的气息给市民带来清新,她的律动给城市带来韵味。有关部门已经着手创造成功的沿河步行带,建设充满活力的公园,设立环境良好的沿路绿带,将“苏州河之美”还给市民。
  沿苏州河形成连续滨河步带,创造一个活跃的亲水散步通道,使岸边环境满足市民休憩的需求,更可为苏州河提供新的风景线。沿苏州河地带形成连续的公共绿地空间,并创造良好的步行环境。沿公园带均匀分布活跃节点,每一块均赋予不同的功能与主题。连续的公园带和滨河步带,将各个活跃的节点整合起来,营造强有力的滨河公共空间结构。
  本报记者  朱全弟 
 
有人用“扳网”从河中捞到鲫鱼和扁鱼,大的足有五六斤重 
河鱼引来“捞鱼客”
为水质变好“作证”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古北路以西的苏州河滨河地带,每隔几百米就有人隔着栏杆从苏州河里捞鱼。他们身旁的泡沫塑料箱中,有的已装了十多条鲫鱼和扁鱼,最大的足有五六斤重,引来不少路过的市民上前围观。
  一位拉网的刘老伯告诉记者,他家住北新泾,苏州河水变清后,他经常和附近居民一起来此捞鱼。刘老伯说,因为苏州河是活水,很难钓到鱼,于是他们就用几根竹竿和一张渔网制成“扳网”,用粗绳牵引放进河里捞鱼。“捞上的鱼有些自己吃,有些拿到菜场卖。”
  那么,苏州河里的鱼是从哪儿来的呢?长宁区河道所刘庆广所长向记者解释,在苏州河治理工程收尾时,为恢复苏州河的生态环境,政府曾人工投放了一些鱼苗,通过生物的生活繁殖,起到生态修复的作用,以此恢复苏州河的自净能力。然而,由于苏州河过去受污染严重,捕捞上来的鱼,如果食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刘所长认为,鱼类能在苏州河里生存下来,说明目前苏州河的水质已非常乐观,不过离生活用水的标准还相去甚远。“至于五六斤重的鱼,可能是从其他河道游过来的,或是从养鱼塘逃出来的可能性更大。”刘所长说。
  据了解,长宁区河道所曾多次劝阻捕鱼者捕捞,但收效甚微。在此提醒捞鱼的市民,从苏州河里捞上来的鱼可能对人体有害,应停止捕捞和食用。
  本报记者  张欣平  实习生  何艳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