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资料 (试作战斗机 [Ki28] )
翼 面 积:19.00m2
自 重:1,420kg
最大重量:1,760kg
最大航速:485km/h
续航距离:1,000km
上升限度:11,000m
螺 旋 桨:3 叶螺旋桨
发 动 机:800马力 川崎95式 液冷V型12缸发动机 ×1
乘 员:1名
武 装:7.7mm机枪×2
总生产数:2架
主要型号
Ki28:试制战斗机

这种轻轰炸机1936年投产,1938年大量投入中国作战,太平洋战争初期也非常活跃,但战争末期主要当自杀飞机使用,97式轻爆是陆军很重要的轰炸机,主要用来实施比较精确的俯冲轰炸,用途与海军的99舰爆类似,这种轻型俯冲轰炸机还曾出口泰国
飞机资料 (97式轻爆击机 [Ki30] )
翼 面 积:30.58m2
自 重:2,230kg
最大重量:3,200kg
最大航速:425km/h(高度4,000m)
续航距离:1,700km
上升限度:8,600m
螺 旋 桨:3 叶螺旋桨
发 动 机:850马力 中岛97式(HA5)星型气冷复列14缸发动机 ×1
乘 员:2名
武 装:7.7mm机枪×2 航空炸弹400kg
总生产数:704架
主要型号
97式轻爆机(Ki30):唯一型号
M103:泰国对泰军装备的97式轻爆击机的称呼
飞机资料 (98式轻爆击机 [Ki32] )
翼 面 积:34.00m
自 重:2,350kg
最大重量:3,760kg
最大航速:420km/h(高度3,500m)
续航距离:2,000km
上升限度:8,900m
螺 旋 桨:3 叶螺旋桨
发 动 机:标称700马力 川崎98式 V型液冷12缸发动机 ×1
乘 员:2名
武 装:7.7mm机枪×2~3(前方固定×1,后方旋回×1~2) 航空炸弹 450kg
总生产数:854架
主要型号
98式轻爆机(Ki32):唯一生产型号
飞机资料 (98式战场观测机 [Ki36] )
翼 面 积:20.00m2
自 重:1,247kg
最大重量:1,660kg
最大航速:348km/h(高度1,800m)
续航距离:1,300km
上升限度:8,150m
螺 旋 桨:2 叶螺旋桨
发 动 机:名义标称480马力 瓦斯电98式 星型气冷9缸发动机 ×1
乘 员:2名
武 装:7.7mm机枪×2 航空炸弹 12.5kg小型炸弹×10或250kg炸弹×1
总生产数:1333架
主要型号
98式直协侦察机(Ki36):唯一生产型号
Ki43是做为Ki27战斗机的后继机研制,由中岛公司设计Ki27的设计师主持设计。1939年1月原型机试飞,三架原型机都使用中岛99式(HA25型)发动机,970马力
原型机虽然符合军方研制任务书的各项要求,但习惯使用Ki27战斗机的日本飞行员认为该机的可收放起落架徒然增加飞机重量,使飞机格斗性能还不如Ki27!封闭的座舱影响视野,不如Ki27的开放式座舱方便,因此对该机心存疑惑。一时间,该机的前途黯淡。
不过日本陆军高层坚决支持推进Ki43计划,在1939年11月到1940年9月共向中岛公司订购了10架Ki43进行验证试飞。这10架飞机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进行改进:将座舱罩改为水滴型;发动机曾使用过HA105,进行结构减重;最重要的是安装了格斗襟翼,飞机对飞行员的操纵的反应非常灵敏。最终,Ki43在1941年定型,陆军将该机称为陆军1式战斗机,绰号“隼”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军仅有40架Ki43装备部队,从马来西亚半岛基地起飞,掩护Ki21轰炸机轰炸香港和缅甸的盟军目标,太平洋战争初期,Ki43与0战一样所向披靡,十分威风。Ki43早期装2叶变矩螺旋桨,发动机为HA25的型号被称做隼1系列(Ki43-1系列),而后期装3叶矩螺旋桨,发动机为HA115/45的型号的被称做隼2系列(Ki43-2/3/4系列)
Ki43-1的水平盘旋能力十分突出,水平转弯半径比海军的0式战斗机还小,但最大速度和爬升率都低于0战,由于隼的制造无法获得五十岚金属,机身强度不如0战,不能携带太重的武器,隼1早期只有2挺7.7mm机枪,火力太弱,所以日军很快就又推出了Ki43-2,在更新式的Ki43-2服役后,早期的Ki43-1就很快被Ki43-2完全取代了,退出一线移交给高级飞行学校作为教练机,少部分移交给和日本结盟的泰国空军,在泰国空军服役到1949年
1943年9月,美军在新几内亚的莱城的原日军机场上发现了几架因事故、战伤而废弃的Ki43-1,立即进行了修复,并和美国战斗机进行模拟空战。隼对操纵的灵敏反应和良好的低空,低速性能给美军试飞员深刻的印象,得出不能和隼在低空,低速的条件下缠斗,否则无异自杀的结论,也发现隼装甲薄弱,在空中被击中后容易解体的和平飞速度不及盟军飞机的弱点
总的来说隼与0战的运动特性比较类似,但隼的最大速度较0战慢一些,垂直机动性能不如0战,而水平转弯性能则比0战更优越,隼更侧重于水平转弯格斗
在空中遭遇到隼,美军的P38,P40与野猫必需采取打了就跑的战术,否则一旦进入盘旋格斗,很难不被隼击落,由于隼的最大平飞速度比较慢,垂直机动能力也不很高,美军的P38,P40与野猫采取打了就跑的战术对由隼1护航的日军轰炸机进行突击效果更好,即使对隼2护航的机群P38/P40的后期型与喷火等战机也能用这种战术给予轻松克制。美军战机采取打了就跑的战术也可以避免被0战击落,不过由于0战的垂直机动能力优异,另外速度也较快,P38/P40这类飞机采取打了就跑的战术对付由0战护航的日军机群困难要更大些
飞机资料 (1式战斗机 隼 1型丙 [Ki43-1丙] )
翼 面 积:22.00m2
自 重:1,590kg
最大重量:2,580kg
最大航速:492km/h(高度4,000m)
续航距离:2,200km
上升限度:11,750m
螺 旋 桨:2 叶定速螺旋桨
发 动 机:名义标称970马力 中岛99式(HA25)复列星型气冷14缸发动机 ×1
乘 员:1名
武 装:12.7mm机枪×2 航空炸弹 60kg×2
总生产数:573架
1型(Ki43-1):原型机,武器为7.7mm机枪×2
1型甲(Ki43-1甲):初期生产型,武器为7.7mm机枪×2
1型乙(Ki43-1乙):武器换为12.7mm机枪×1 + 7.7MM机枪×1
1型丙(Ki43-1丙):武器换为12.7mm机枪×2
Ki43-2换装了HA115发动机,发动机功率有一定提高,外观与隼1最大区别就是使用了3叶定速螺旋桨,而隼1则使用2叶定速螺旋桨,另外隼2的火力也有所加强,隼式的生产得不到海军超硬铝,结构比0战脆弱,机体强度较差,多数都不装机关炮,隼1大部分只有2挺7.7mm机枪,隼2则是加强为2挺12.7mm机枪
隼2战机水平格斗能力与隼1基本相当,但在速度,火力与机体结构强度方面较隼1都有一定提高,安装了一定的抗弹防火装置,是日本陆军二战时期装备数量最大的战斗机,隼2在战争期间发挥过较大作用,整个战争期间一直在生产,改进,战争后期由于高空性能不好,难以用于截击B29
隼式战斗机与0战一样必需在训练有素的飞行员手里才具有很大的威力,隼式战斗机速度不大,火力不强,加上结构脆弱,由新手驾驶在空战中则难以对抗美军的F4U/F6F/P51等新式战机,战争后期日本严重缺乏训练有素的飞行员,无法发挥隼式战斗机的威力,所以与相同处境的0战一样也大量充当了自杀特攻飞机
飞机资料 (1式战斗机 隼 2型乙 [Ki43-2乙] )
翼 面 积: 23.00m2
自 重: 1,910kg
最大重量: 2,590kg
最大航速: 530km/h(高度4,000m)
续航距离: 3,200km
上升限度: 11,200m
螺 旋 桨: 3叶定速螺旋桨
发 动 机: 标称1020马力 中岛1式(HA115)复列星型气冷14缸发动机 ×1
乘 员: 1名
武 装: 12.7mm机枪×2 航空炸弹 250kg×2
总生产数:5178架
主要型号
2型(Ki43-2):安装1020马力 1式(HA115)发动机,装自动封闭油箱,3叶定速螺旋桨的隼2原型机
2型乙(Ki43-2乙):装新式冷却器,机体有小幅变化
2型改(Ki43-2改):发动机采用推力排气管,机体综合2型甲与2型乙的优点整合修改
3型甲(Ki43-3甲):搭载1式(HA115-2)1230马力发动机的改良型
3型乙(Ki43-3乙):安装2门20mm机炮的试制机
4型(Ki43-4):搭载4式(HA45)1650马力发动机的改进型,首机战争结束时还未完工

Ki44正好具备俯冲速度快平飞速度快的特点,可以对付采取打了就跑战术的美机,所以Ki44服役后对P38恨的牙痒的日军给Ki44起了个钟馗的名字,专门用来打鬼(P38),希望Ki44能象钟馗捉鬼一样把美机打个精光,所以钟馗投入战场后初期主要是去攻击美军采取打了就跑战术的战斗机,拦截高空轰炸机反倒成了次要任务,钟馗投入战场后美军极度不适应,钟馗的格斗性能比P38/P40等飞机好一些,更重要的是钟馗的飞行速度尤其是俯冲速度比此前战场上的日军战机高的多,所以使用打了就跑的战术对钟馗毫无作用,钟馗的出现无疑给美军造成了很大压力,此后日军又有海军雷电与陆军飞燕投入,美军的P38与P40等战机作为战斗机就在太平洋战场上再也混不下去了,只得退出战场转到欧洲作战,只留下很少一些做为侦察机使用,但美军这时又推出了新式的F4U海盗,F6F泼妇,P47雷电,P51野马这些新式战机,钟馗难敌这些新式战机,当越来越多的P51出现以后,钟馗做为战斗机的日子就结束了,重新干起了拦截高空轰炸机的老本行,战争末期钟馗主要用于拦截B29,钟馗可以迅速达到B29的飞行高度,是少数几种可以对B29构成威胁的日军战机之一,不过钟馗的产量并不大,主要是日军飞行员因Ki44着陆速度大于他们习惯的其他日本战斗机,空中机动性又劣于其他战斗机所以并不喜欢钟馗,没有多少人愿意驾驶钟馗。
飞机资料 (2式战斗机 钟馗 2型乙 [Ki44-2乙] )
翼 面 积:15.00m2
自 重:2,106kg
最大重量:2,764kg
最大航速:615km/h(高度5,200m)
续航距离:1,600km
上升限度:10,820m
螺 旋 桨:3叶定速螺旋桨
发 动 机: 标称1400马力 中岛2式(HA109)复列星型气冷14缸发动机 ×1
乘 员:1名
武 装:12.7mm机枪×4 航空炸弹 60kg×2
总生产数:1225架
主要型号
1型(Ki44-1):原型机,装100式(HA41)1260马力发动机,武器为12.7mm机枪×2 ,7.7mm机枪×2
1型乙(Ki44-1乙):武器为12.7mm机枪×4,机体与1型甲相同
1型丙(Ki44-1丙):1型乙的修改型
1型改造机:试验双重对转螺旋桨
2型(Ki44-2):装2式(HA109)1440马力发动机的原型机
2型甲(Ki44-2甲):2型的生产型,武器与1型相同为12.7mm机枪×2 , 7.7mm机枪×2
2型乙(Ki44-2乙):机体安装12.7mm机枪×2,主翼可换装37mm或40mm机炮×2
2型丙(Ki44-2丙):武器改为20mm机炮×4,采用反射式瞄准器,是Ki44的主要生产型
3型甲(Ki44-3甲):搭载4式(HA145)1880马力发动机,是Ki44系列中武器为20mm机炮×4的最后生产型
3型乙(Ki44-3乙):武器为37mm机炮×2 ,20mm机炮×2 ,为Ki44系列的最后一种生产型
飞机资料 (2式双座战斗机 屠龙 丙 [Ki45改丙] )
翼 面 积: 29.00m2
自 重:4,000kg
最大重量:5,500kg
最大航速:545km/h(高度3,500m)
续航距离:2,000~2,260km
上升限度:10,000m
螺 旋 桨:3叶定速螺旋桨
发 动 机:标称1050马力 三菱1式(HA102)复列星型气冷14缸发动机 ×2
乘 员:2名
武 装:37mm机炮×1,20mm倾斜机炮×2 ,7.7mm后方旋回机枪×1 航空炸弹 250kg 总生产数:1690架 (不含Ki45)
Ki45改:搭载99式(HA25)1000马力发动机的原型机
甲型(Ki45改甲):最初生产型,武器为20mm机炮×1,12.7mm机枪×2,7.7mm后方旋回机枪×1
甲型丁装备机:甲型上追加安装20mm倾斜炮×2,并增加其他设备的夜间战斗机
乙型(Ki45改乙):对地对海攻击型,装37mm机炮×1,20mm机炮×1,7.7mm后方旋回机枪×1
丙型(Ki45改丙):37mm机炮×1,20mm倾斜炮×2,7.7mm后方旋回机枪×1,可以携带航空炸弹,多用途型
丙型丁装备机:丙型追加夜战设备的夜间战斗机型
丁型(Ki45改丁):机体与丙型丁装备机相同,但取消了后方旋回机枪的夜间战斗机型
戊型(Ki45改戊):安装电波标定设备,安装40mm机炮×1的重武装截击型
2型(Ki45-2):装三菱HA112-2型1350马力发动机,是Ki96原型机的别称
Ki46为日本陆军野战师团控制的远程侦察机1942年大量投入使用,由于速度快,实际作战中基本不受空中威胁,战争期间没有遭遇过对手强有力的打击
Ki46的研制设计任务书是1937年下达,陆军指示该机在4000米高度要能够有600公里/小时的时速,在当时的条件下陆军简直是在胡扯,但三菱公司也只能硬着头皮去设计,1939年11月,首架样机完成了4000米高度的最大速度试飞,飞行速度低于陆军计划书要求的600公里/小时,为540公里/小时,这在当时已经非常快的速度了,但陆军坚持要达到600公里/小时,不过陆军当时也急需可以进行远距离侦察的高速侦察机,所以继续支持Ki46的改进开发,1940年8月与三菱公司签约订购了几架Ki46,称做100式司令部侦察机,并同时要求三菱公司继续提高Ki46的性能,不久三菱公司安装HA102发动机的Ki46-2试飞成功,全面达到了陆军计划书要求,日军开始大量订购,并把一些早期生产的型号赠送给了海军
100式司令部侦察机的速度非常快,投入战场以后实际几乎不受空中威胁,但日本海军获得的Ki46多为陆军退下的早期型号,没那么高的性能,在战争末期遭遇美军P51与F4U的威胁损失还是比较大的。Ki46的主要生产型是Ki46-2/3,其中Ki46-3在1945年2月创造过从北平飞到东京,只用了3小时15分钟的记录,平均时速700公里/小时的惊人记录,日军的飞机标称速度多是在指定的某一高度的最大持续飞行速度,不是只能在某个高度上短时冲刺可以暂时达到的冲刺速度,一般只要日军飞机的标称速度达到600公里/小时,那么盟军的战斗机就无法截击了,日军很多标称最大时速为600公里/小时的飞机,实际上在所有高度或大部分高度的飞行速度,比盟军标称最大时速达700公里/小时以上的飞机更快
飞机资料 (100式司令部侦察机 2型 [Ki46-2] )
翼 面 积: 32.00m
自 重: 3,263kg
最大重量: 5,050kg
最大航速: 604km/h(高度5,800m)
续航距离: 2,474km
上升限度: 10,720m
螺 旋 桨: 3叶定速螺旋桨
发 动 机: 1080马力 三菱1式(HA102)复列星型气冷14缸发动机 ×2
乘 员: 2名
武 装: 7.7mm机枪×1
总生产数:1742架
主要型号
1型(Ki46-1):装三菱99式1型(HA26-1,标称875马力)发动机的初期生产型
2型(Ki46-2):装三菱1式(HA102,标称1055马力)发动机的性能提升型,为初期主要生产型
2型改(Ki46-2改):教练型,由2型改造
3型(Ki46-3):装4式(HA112-2,标称1350马力)发动机,换装新形流线风挡,为中后期主要生产型
3型改(Ki46-3改):在3型乙上追加安装37mm倾斜机炮×1的截击型
4型(Ki46-4):安装有加压系统的HA112-2(标称1350马力)发动机的高空性能提升型
100式3型防空截击机:3型乙的非正式别称,用于称呼100式司令部侦察机3型改装的战斗机
1942年12月,改进的Ki48-2试飞,速度有一定增加和加设了装甲,逐步取代初期型在南太平洋战区作战,1944年10月停产,各型共生产1977架。
战争后期,Ki48大部分用于中国战场,在南洋与本土也有部分使用,1945年仍然被应用于冲绳之战,对美军进行夜间偷袭。白天则充作自杀飞机使用,在充作自杀飞机时,机头上固定一根很长的触发杆,以便在冲击美军舰艇时引爆机内800KG炸弹。也有少量改为伊1甲空对舰导弹的试验载机和喷气发动机的空中试验平台。
飞机资料 (99式双发轻爆击机 2型乙 [Ki48-2乙] )
翼 面 积:40.00m2
自 重:4,550kg
最大重量:6,750kg
最大航速:505km/h(高度5,600m)
续航距离:2,000~2,260km
螺 旋 桨:3叶定速螺旋桨
发 动 机:标称1100马力 中岛2式(HA115)复列星型气冷14缸发动机 ×2
乘 员:4名
武 装:7.7mm旋回机枪×4 航空炸弹 500kg
总生产数:1977架
主要型号
Ki48:原型机,装中岛99式(HA25,标称950马力)发动机
1型甲(Ki48-1甲):初期生产型。7.7mm机枪×3,载航空炸弹400kg
1型乙(Ki48-1乙):1型的后期生产型。机内设备更新,机身做了改进
2型(Ki48-2):使用中岛2型(HA115)发动机的原型
2型甲(Ki48-2甲):载弹量增加可携带800kg炸弹的2型初期生产型
2型乙(Ki48-2乙):主翼下安装了速度限制设备,可实施俯冲轰炸的型号
2型丙(Ki48-2丙):2型乙的自卫火力强化型,用1挺13mm旋回机枪取代了1挺7.7mm旋回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