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紫檀黄花梨家具的研究与辨伪之三

 逸心茶舍 2012-06-29

 

六、紫檀家具的辨伪

 

 

 

 

 

紫檀辨伪分两部份:一是辨真假;二是辨新老。紫檀辨伪无论是家具还是木材,都要涉及这两个方面。想要真正深入地了解和认识紫檀,最好能同时拥有老紫檀家具和老紫檀木料的标本,否则很难全面掌握紫檀的庐山真面目。有的专家学者既不买卖,也不实战,手上又没有老家具、老木料的标本,真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去研究紫檀的?

 

 

老紫檀家具的自然包浆是透明的,表面看上去好象黑乎乎的一片(见图128),但用强光灯或在日光下观察,光线能透进木头里看到里面紫红色的木质和绸缎光(见图129)。而那些新仿、做旧、染色的“紫檀”家具强光不能透过它的黑色染色层,通常看不见任何木纹和木质,这一点对分辨真假紫檀家具非常重要。

 

 


还有一点一定要注意,不能光靠去博物馆看展品来学习认识紫檀!为什么呢?先不说许多博物馆的展品本身就有真假的疑问,就算博物馆里的藏品都是真品,其表象也不全面!因为老紫檀家具在流传下来的时候,其所处的外部客观条件有许多的差异。比如:大官巨贾家中家具的使用情况与普通民众使用保养的情况肯定不同,大户人家天天都有佣人擦拭保养,而普通一点的人家对家具的保养可能就会差一些;在城市家庭中使用的跟在农村家庭中使用的,其老化、风化程度也不一样;打过油蜡和没有打过油蜡的紫檀家具外表的差异就更大了;一直在使用和长期不使用的紫檀家具外表也不相同;新做的跟老的紫檀家具外表就更不一样了!所以不能用一种表象来概括全部的紫檀家具。

 

 


有很多老硬木家具经过长时间的腐蚀、风化,久经沧桑,表面看上去都差不多,没有很好的眼力和经验是不容易区分出来的。如图片所示(见图130),这里有三张清代的硬木凳子,一张是紫檀,一张是黄花梨,还有一张是花梨木的,是不是很难区分?

 

 

紫檀木料就比较容易分辨,因为紫檀的本质就是有檀香味,老紫檀木料的香味烧出来是很浓很纯正的;新紫檀木料的香味有些不明显,有些比较淡、香味也没有那么纯正。从外表看,新老紫檀木料也能区分,老紫檀木料因为风化的原因红色素有散失,表面的颜色较淡和较黯哑(见图131—图134);新料则因为砍伐下来存放的时间较短,表面的颜色较鲜较红(见图135—图137);还有就是产于印尼的檀香紫檀,其香味稍弱,颜色稍浅(见图138),这种印尼紫檀用酒精试出的颜色更紫、出颜色更快!

 

 

在这里要特别留意一点:大部分老紫檀家具表面因长期风化、老化,红色素会散失,并且表面会形成一层很硬的皮壳,用酒精很难拭出红色;另外更要着重强调一点:不能光用酒精来作为检验紫檀的标准,因为很多红色硬木都能用酒精泡或擦出红色,尤其是红色的黄花梨油梨!同样原理,也不能光用在墙上划道道来辩认。(见图139,左边两条是紫檀划的道;中间两条是黄花梨划的道;右边两条是红酸枝划的道。大家可以看看,它们之间能有多大的区别?)

 

 


紫檀木在各种高档硬木中木质最坚实、份量最重、含油量和红色素最高。紫檀的木纹没有黄花梨复杂,多数是直纹。紫檀也有木疖、鬼脸和行云流水纹,只是数量较少,且其表面氧化变黑后常光下很难看得到,所以一般人不太能注意到。不过紫檀的金星、牛毛纹、鸡血纹却是其他硬木无法比拟的。(这些纹路通常可在一件紫檀家具上找齐。)

 

 


紫檀的黑紫如漆、光滑如镜、静穆沉实的品格都是任何其他硬木所没有的——这里是指老紫檀家具。很多新紫檀家具因其所用新料生长时间短,做成家具后是出不了这种效果的。只不过现在人们多数都没见过或深入接触过真正的老紫檀家具,才使那些造假者有机可乘。

 

 


紫檀家具辨伪,除了掌握以上紫檀的本质和特性外,还要掌握一些要领:

 

 


第一、要看老紫檀家具的外观表象是否自然。看紫檀家具有没有作旧染色的痕迹,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是否自然、是否吻合。

 

 


第二、看做工和雕工。古代的紫檀家具都是用手工做出来的,不象现在用电锯、电刨来开料,所以老家具上面总会留有手工的痕迹。比如:底子肉眼看上去很光滑平整,但用手细心地抚摸有的地方会感觉不平整;而用电动工具做出来的就摸不出这种感觉。看雕工就更复杂一些了,有经验的行家是可以从繁多纹饰中区分出新老,判断出年代。但现在的仿品所雕纹饰也越来越精细,电脑雕工再加上人工修饰后其雕工几可乱真,使得凭雕工判断是机械还是人手雕刻越来越困难。在这里倒可以借助一下酒精了,老紫檀家具因时间久远木质老化和表面有包浆,用酒精擦一两次是擦不出鲜红色的;如是新家具,在不显眼的地方用酒精棉球擦其锯口和刀口,一擦红色即现,那它的年份肯定老不了。不过如果家具表面有漆或很厚的蜡的话就无能为力了,就只好找腿足部、背部或底部有空隙的地方试,又或者刮一刮表面再试。

 

 


第三、细看使用痕迹。老家具因长时间使用和自然风化,表面总会留下很多痕迹,如有些位置出现不同程度的腐烂、自然的破损开裂、夹缝自然开口、磕碰划痕、木质颜色的老化等等。红色的紫檀家具要自然老化变白约需一百年以上的时间。而新家具无论再怎么做旧,也做不出这样的使用痕迹,用砂纸把表面的油蜡、染色层或油漆打掉,里面露出来的木材颜色是新的,更没有老家具那种老熟的感觉。

 

 


第四、观察包浆。包浆是家具在使用过程中与空气、水分、人体等自然接触而在家具表面形成的一层深入木质的自然氧化层。材质越硬重,含油量和密度越高的硬木其包浆越容易形成,也越漂亮。也就是说包浆是在人们长时间的使用中,靠与人体、衣物和抹布等的磨擦而形成的,说白了就是一种自然的打磨抛光,并不是某些人认为的旧家具上的那层污垢!一段时间不使用的老家具包浆会退化,使家具显得黯淡,但只要稍加擦拭重新使用一段时间,包浆又会再度重现,光可鉴人!有人称这种亮叫
自来亮是很贴切的。新家具的亮光是靠染色、上蜡、打磨、抛光产生的,看上去总是贼亮贼亮的,这种亮光不自然不是真包浆,家具使用一段时间后,亮光反而会退去。老家具是越用越亮,而新家具则越用越黯哑。

 

 

第五、看家具的底部。玩古董家具最好养成一个好习惯,就是看物先看底。这一点至关重要,也是最能判断家具新老的方法,无论怎么染色作旧,都很难过这一关。因为紫檀家具要从红色自然变成发灰或发白最起码要放置一百年以上,而且老化得很自然。家具的底部还会留下很多岁月的痕迹:如茶水迹、风化的坑洞、自然老裂、磨损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家具的底部一般都不作修饰的,既不上漆也不染色打蜡,更不会打磨抛光!给人一种很随便、很粗糙的感觉。穿带一般使用不太整齐的边角料,都是用手工锯出的,许多还带有手锯的锯痕和刀斧劈砍的痕迹。而新家具的底部都很整齐光滑,因为现在用的都是电锯电刨开料的缘故,并且很多都有上漆、烫蜡和染色。掌握了这些经验,就不容易上当受骗了。

 

 

有些行家老说自己搞这个收藏已经多少多少年,好象他搞了多少年就一定是专家了。但一张口“红木”、“老红木”的,听他这样一说就知道他根本还不懂硬木。在古代是没有“红木”这个词的,因为行业商会规定极严,每一种硬木都要准确无误地标明名称。你只要问他什么是“红木”啊?“红木”包括多少种硬木?这件到底是“红木”里的哪一种木材?,他就肯定回答不上来!

 

 

谁说搞了一二十年的收藏就一定会懂的?笔者在全国尤其是在广东见过的、搞了这行几十年的老行家,对硬木还是一窍不通的多了去啦!在这一行懂多少并不是跟他入行的时间成正比的。大部分做这行的人都是为了生活和养家糊口,并不是搞研究的,这种人占了绝大多数,是在收藏界混日子的。其中也有极少部分人会去搞研究,但能不能搞懂要看他有多少悟性、买过多少藏品、亲自动手的程度、正确藏品的数量、亲手打磨过多少的木料标本等等,经验和眼力的提升是跟以上的条件成正比的。所以不要轻信那些既不学无术、又不懂装懂的人

 

 

以上所写全部都是本人的实战和实践经验,笔者就是这样历练出来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