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技股沉浮史:巴菲特为什么不买它们的股票

 温情一路 2012-06-29

科技股沉浮史:巴菲特为什么不买它们的股票

涉及行业:投资行业 涉及人物:杨致远,巴菲特,扎克伯格
涉及企业:Facebook,网易,新浪,谷歌,可口可乐
  科技公司原本就是超速行驶的快公司,它的价值在于研发潜力,一方面有严重的不确定性,此外,高科技公司的特点是对研发新产品必须严格保密。而巴菲特看重的是安全边际,高科技公司的上述两点,使巴菲特望而却步。

  引言:创新和风险同在,股票不能全然衡量一间公司的价值,但科技股的跌荡就是科技公司的兴衰史。

  一直对科技股敬而远之的巴菲特终于出手了,他从去年3月开始收购IBM的股票,截止到今年,已经斥资107亿美元收购了IBM名下5.5%的股份。巴菲特称, 他已经悄悄观察IBM很长时间,在反复阅读年报后,他决心建仓IBM股票。这个消息很快成为业界炸弹,巴菲特一向偏好实业型的股票,比如可口可乐,他曾经 赞不绝口地说:“像可口可乐和吉列这样的公司,很可能会被贴上‘注定必然如此’的标签。在过去的若干年中,两家公司都已明显地扩大本来就非常巨大的市场份 额,而且所有的迹象都表明,在下一个10年中它们还会再创佳绩。”这就是股神的哲学,求稳是第一位的,有风险的收益能免则免。但现在,他对科技股的态度转 变了。

  事情好像不全然如此,在CNBC的访谈中,巴菲特明确表示自己仍然排斥科技股,不会购买Facebook和谷歌的股票,他深信这两家公司的股票在10年后会远比现在值钱,但他对两家公司的技术发展和潜在竞争对手了解不够充分,不知道如何对它们进行估值。

  相比之下,IBM的前景明朗一些,它创新性稍弱,但与此带来的是业务的稳定性。此外,仅在2010年,IBM就成功申请了5986项专利,远远超过其他的科技企业,谷歌为了应对专利战甚至还不得不向IBM购买了1023项专利权。

  科技公司原本就是超速行驶的快公司,它的价值在于研发潜力,一方面有严重的不确定性,此外,高科技公司的特点是对研发新产品必须严格保密。而巴菲特看重的是安全边际,高科技公司的上述两点,使巴菲特望而却步。

  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科技概念股已经经历了三波泡沫,活下来的只是少数。2000年4月,一直高歌猛进的美国纳斯达克股市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掉头下挫,综合指数在半年内从最高位的5134点跌去四成。几乎所有知名的互联网公司都遭遇重挫,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也不能幸免。新浪的股价跌到1.06美元的低点,搜狐跌至60美分,网易更惨,它的股价一度只有53美分,走到今天,它们都成了优质股。互联网产业规模无比巨大,任何一家企业都很难获得绝对控制权,但股票的价值是可以独大的,比如苹果。科技股的沉浮史就是公司的兴衰史。

  新偶像贝索斯的能量 苹果之后就是亚马逊

  乔布斯之后,谁是IT世界的新领军者?包括《巴比伦周刊》在内的大部分财经杂志都给出了一致的答案:在乔帮主离去后,杰夫?贝索斯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智慧的IT公司掌门人,没有之一。

  亚马逊和苹果同为市值在千亿美元以上的炫公司,但贝索斯比起乔布斯来更加神秘,他名声在外,不过没有出过个人传记,管理日志之类的书籍也少见。 关于贝索斯,最有名的故事莫过于他喜欢在开会时留出一把空椅子,借此提醒参会者,没有到场的消费者才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和乔布斯以及比尔?盖茨相 比,贝索斯是真正的互联网大佬,前两者创业时互联网还远没有普及,只是少数人的工具,而在奋斗多年后,贝索斯终于有机会成为美国科技界的头号明星。

  和谷歌、苹果相比,亚马逊经常被低估,不过借助Kindle,亚马逊已经打通了从作者到读者的整条产业链,让传统出版商血本无归的同时牢牢占据 了电子书市场的头把交椅,在美国,平均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亚马逊电子书的读者。图书在中国的利润并不高,它甚至是历年来涨价涨得最温柔的产品之一,以图 书为主打的电商无非只是希望借助用户频繁的购买次数提高网站的品牌影响力,以图在其他产品上有所作为。但在国外,知识产权是无价的,图书一直是门好生意, 现在,这门生意在互联网上的前途被贝索斯垄断了。

  1997年,亚马逊上市,发行价是个吉利的数字:18美元。2012年,亚马逊的股价为208美元(截至2012年6月1日),上涨11.5倍,如果说有什么互联网业的概念股从来没有被伤过元气,公司前途不受股价威胁,亚马逊和谷歌当仁不让。

  亚马逊的股价也不尽然是一帆风顺,在2009年和2010年,它的股价曾多次受挫。2010年6月,随着谷歌、索尼等巨头分别进入电子书市场,亚马逊在证券市 场上的评级被调低,股价跌到118美元。著名的研究机构Susquehanna的分析师玛丽安·沃尔克公开发表文章表达了对亚马逊前途的担忧,她认为市场 中的竞争将加剧,而电子阅读器、电子书和书本的账面利润的增长速度的不确定性会增加,这将限制研发部门对亚马逊的业绩作出的贡献。很快,亚马逊证明了 9.99美元的电子书对读者的吸引力是无限的,Kindle的销量仍旧占据60%的市场,股价迅速回升。

  2012年的第一季度,亚马逊的利润比上一年同期下降了35%,但也达到了1.3亿美元。这并非是业务不济,只是贝索斯投入了更多资金开发新技术,扩大数字图书和电影库的产品种类。这点从财务报表上就能看出来,尽管利润下降,但亚马逊的营收是超过去年同期的。

  苹果当然形成了一个帝国,或者一种宗教,但贝索斯的蓝图也在扩张之中,他想从一家网络图书销售商转型,进入细分市场。他用7.75亿美元收购机器人制造商Kiva系统,借以让仓库实现自动化,降低运营成本。贝索斯从不指望硬件挣 钱,甚至每台平板电脑还赔10美元。借助内容、音乐、书籍、新闻、游戏等类目,Kindle的目标是打造一个生态圈,插足影视、音像市场。由此,亚马逊成 为苹果iTunes生态系统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此外,它的股价已经很长时间稳定在200美元以上,对于投资者而言,贝索斯本身就是股票市场的强心针,他 的确是继乔布斯之后最有能量的领军者。

  改变世界不等于商业提案 未知的Facebook

  至少在2002年,资本市场上不会出现比Facebook上市更引人关注的事件了,社交媒体、年轻的亿万富翁、金额庞大的IPO,一个精彩脚本该有的元素它都具备了。

  但Facebook上市后,股价走势远不如预期,从发行价38美元一路狂泻到27.72美元。美国在线称,看到这些数字,世界各地的投资者都抱 怨不断,遭受打击的散户投资者在网络上帮Facebook乱改名,以“脸弹”(Face Bomb)、“破相”(Face Broke)或“败书”(Fail Book)等字眼讽刺Facebook。这差不多所有社交网络上市后都会遇到的问题,许多投资者并不懂得社交网络如何盈利,他们习惯性地用 Facebook30多亿美元的收入和亚马逊仅500亿美元的收入去比较,二者的市值都是上千亿美元,那么Facebook的价值好像真的被高估了。

  不过,根据财经网站“每日财经”的报道,仔细看过Facebook在IPO前所发布声明的人,应该不会对股价下滑感到惊艳。长期投资者等到真的有什么新闻曝光出来后再担心也不迟,同时Facebook也可以甩掉短期投资者,并为长期经营站稳脚步。

  扎克伯格在 写给潜在股东的信函中,规划出像是要改变世界的愿景,反倒不像是商业提案。他在信函中谈到了展开沟通,勇于冒险,并让Facebook的影响力发挥到极 致。这是封非常有趣的信函,有非常多令人兴奋的构想。但对于想要从短时间内大赚一笔的投资者来说,信中缺少了一个重点,就是Facebook并未承诺会给 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就像扎克伯格以往的作风一样,这封信经过深思熟虑。扎克伯格没有兴趣出售Facebook股票,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事实上,如果不是为了遵守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SEC)的规定,Facebook很有可能仍然是私人企业。

  总的来说,华尔街对Facebook股价说三道四是件无用的事情,扎克伯格手中持有Facebook 57%的投票权。这意味着一个简单的事实,想要插手Facebook运营的投资者必须投简历到Facebook应聘,并且保证自己被录用,还要努力工作进入董事会才行。做到这些好像也不够,扎克伯格的决策权一家独大,他不会有耐心在股东大会上听取太多意见。

  对于那些有兴趣长期投资的人来说,完全找不到担心Facebook股价的理由。扎克伯格在担任CEO期间展现出来的才华已经表明他是个非常出色 的领导者,知道如何领导一家公司茁壮成长。《炫公司》在评价Facebook的成功时列出了最重要的一条理由:扎克伯格总是对的。

  从Facebook当前的发展规划来看,在社交网络的范畴内,它不出意外将稳居业内第一。Facebook的股价如果长期下滑,只会有一个原 因,社交网络被高估了。Facebook 启动IPO之时,英国《卫报》网络版的记者迈克尔?沃尔夫称,Facebook IPO无疑是新一轮科技泡沫的象征,而且它将促使这个泡沫进一步膨胀,目前的问题是,泡沫何时破裂?历史上来看,投资者对科技股票的狂热直接催生了世纪之 交的科技泡沫。自1995年至2001年间,互联网投机泡沫在欧美及亚洲多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中泛起。当时,美国在线的估值曾一度数倍于时代华纳,然而,建 立在对科技类公司利润基础上的理性取代疯狂的热情之后,这些公司的估值暴跌。不过,这个故事好像不会再发生。

  从1000亿到181亿的滑落 雅虎的谢幕

  曾经,雅虎也是市值千亿级的公司,现在,它的市值是181亿美元,比巅峰时期缩水了近九成。

  没有雅虎,就没有今天的互联网,这几乎是共识,直到2004年,它都是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 擎。从1996年到2006年的十年间,雅虎的营业额从2000万美元猛增至60亿美元,增长了260倍。“注意力经济”的威力大放光彩。而现在,雅虎的 衰落给人上了现实的一课。雅虎有着看似无与伦比的资产:一个全球性网站,每月3亿访问者的流量;一些关键在线内容的领导者,如金融、体育、电子邮件,甚至新的搜索广告市场,雅虎成功地在一个由谷歌主导的搜索广告市场上赢得了广告商的赞誉。

  雅虎曾经占据主导地位,它的主页可以让用户通过这个熟悉的起点找到网页上的其他资源。20世纪90年代,因为与目录供应商签署协议,雅虎成为一 个广告商可去的地方,在这里广告商寻找帮助他们创造丰厚利润的网上消费者,雅虎也得以蓬勃发展。2001年5月,在一连串的失误之后,雅虎请来前华纳兄弟 公司老板特里?塞梅尔为首席执行官,公司的方向开始发生变化。塞梅尔遵守信用,清理了雅虎臃肿的组织结构,并且把雅虎带回到数年前的繁荣。到2003年中 旬,塞梅尔神奇般地将雅虎的市值带回到空前的高位,1270亿美元!达到了2000年早期网络风潮的颠峰。

  但塞梅尔的大传媒背景,最终适得其反,把雅虎及其文化推向另一个方向,把一间科技公司改造成了广告公司。这种改变对雅虎来说,如果不是毁灭性 的,最终也被证明是徒劳无功的。2004年,塞梅尔启动了一个运作方案,在圣莫尼卡建立雅虎媒介,内容包括重量级的视频网站。一位前雅虎高层说:“圣莫尼 卡的运作是一个庞大而昂贵、令人分心的事,他们应该将精力集中到其他事情上,如搜索技术。”著名的硅谷创业元老保罗?格雷厄姆创立的公司在1998年被雅 虎收购,他在雅虎工作期间发现这是一家没有技术基因的企业。与永远在寻找最优秀程序员的微软、谷歌和Facebook相比,雅虎聚拢的是些二流程序员。而 且由产品经理和设计师决定用户使用的软件将 是什么样的,而程序员只是将他们的想法翻译成代码而已。从技术方面看,雅虎还没有成熟便已经衰老。技术创新能否花钱买来呢?雅虎通过自己的实践告诉投资 者:不能。1994年花57亿美元收购的Broadcast.com和1999年以35.7亿美元购入的GeoCities先后被雅虎关闭。

  从管理的角度看,近年雅虎管理层的重大决策往往对股东的钱包不利。微软2008年曾尝试以44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雅虎,不过被创始人杨致远回绝。相比之下,今天雅虎的估值仅为170亿美元。另一个失误是巴茨失掉了雅虎中国优质资产“支付宝”,这是另一个故事,牵扯到商业道德等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不过,一家美国互联网公司最优质的财产来自中国,这本身就是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雅虎目前的股价在14美元上下徘徊,这多少说明,它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它和美国在线一样,是受创最严重的科技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