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膏

 传承经方 2012-06-29
石膏
味辛微寒。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得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生山谷。
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越婢汤、越婢加术汤、越婢加半夏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文蛤汤、小青龙加石膏汤、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桂枝汤、竹叶石膏汤、竹皮大丸、木防己汤、厚朴麻黄汤、风引汤、麻黄升麻汤
【鉴别】凡用生石膏者,宜买整块明亮者,自监视扎细。若购来之药难辨煅与不煅,待将药煎成,石膏凝结药壶之底,倾之不出者,必是煅石膏,其药汤断不可服。[张锡纯]

http://johnson-tcm./logs/193923433.html

第一次用石膏大有效验的是我老妈的过敏性牙痛,冷热过了就不成,当时看到张大昌先生的验方(大黄、附子、石膏、细辛),煮后漱口,一剂就好了大半年,印象颇为深刻。以石膏为主的白虎汤类方,在大的疫情中屡建奇功,也留下来很多大剂量使用的验案,令人仰叹。

本经曰:味辛,微寒。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

对于本经中石膏之性味,颇有异议。一则言味不辛(甘辛),一则言性大寒。从后世使用经验上看,色白、辛甘微寒、质重 ,当为大清肺胃之至剂者也(《本草经述义》)。对于惯用除热之品,JT有一个简单的总结如下:

生石膏              羚羊角                       犀牛角

紋理平行。五行屬金。
對應陽明經——陽明燥金
作用在肌肉多些。

紋理螺旋形。勾芒之氣
對應厥陰風木
舒肝,解肝毒,清肝熱毒

作用在胃,清熱毒。 非常昂貴

(可用石膏+生麻代替其藥性)

中风寒热 ,解读各异。陈修园曰:风为阳邪,在太阳则恶寒发热,然必审其无汗而喘者,可与麻桂并用;在阳明发热而微恶寒,然必审其口干舌焦,大渴而自汗者,可与知母同用。 周岩则认为:窃思中风用石膏,如《金匮》风引汤、《古今录验》续命汤皆是;寒热用石膏,当以《外台》石膏一味,治阳邪入里,传为骨蒸,令人先寒后热,渐成羸瘦,有汗脉长者为切;又白虎加人参汤,治太阳中热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亦可为石膏治寒热之据。然此二证,与阳虚之寒,阴虚之热,伤寒有表证之恶寒,皆迥乎不同,未可 漫施而不细辨也。 相较而言,后者较佳。尤其是“热”之用,近贤张锡纯论述颇精:石膏之性,又善清瘟疹之熱 (參閱清疹湯後附案),又善清頭面之熱 (參閱青盂湯後附案),又善清咽喉之熱 (參閱“詳論咽喉証治法”所載治滄州友人董××一案)。愚用生石膏以治外感實熱,輕証亦必至兩許;若實熱熾盛,又恆重用至四五兩,或七八兩,或單用,或與他藥同用,必煎湯三四茶杯,分四五次徐徐溫飲下,熱退不必盡劑。如此多煎徐服者,欲以免病家之疑懼,且欲其藥力常在上焦、中焦,而寒涼不至下侵致滑瀉也。[太阳阳明合病之恶寒发热,若口舌干燥,则可用石膏清里热]

张锡纯先生对于石膏之应用,颇为纯熟,其用生梨片蘸生石膏粉用于热盛呕吐不受汤药者[辽宁大西关马姓患者之伤寒兼有伏热证时,先生首次处方用生石膏四两,“其热稍退。翌日病复还原”。二诊“生石膏加至八两,病仍如故”。再“为疏方,方中生石膏仍用八两,将药煎服后,再用生石膏细末二两,蘸梨片徐徐嚼服之,服至两半,其热全消”,病遂告愈。],为医林佳话。而上文中重剂多煎徐服,使其药力常在中上焦,乃为变法也。前几日看樵翁先生的本草学,他在谈论辛温/辛凉法的时候,提到了石膏的适应证:经方的应用要求严格,差一点都不行,麻杏石甘汤解表清里,清的是一种弥漫之热,找不到这个热在具体的哪一点,这是石膏的适应症。现在很多人老说感冒后走嗓子,甚至还没发烧嗓子先疼了(不知道古代是不是也这样)。有了疼痛这个症状就说明不是弥漫之热了,而郁结在了一处,可以理解为热毒,指望石膏把这个热毒清掉,显然是不合适的。 我的一位同事谈到她感冒的初起症状往往就是嗓子疼,若不处理,很快就开始咳嗽、黄痰,一吃急支糖浆(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麻黄、前胡、枳壳、甘草等)就好了,当为此一注脚也。大剂石膏清理热毒,与公英、金荞麦、四季青、鱼腥草等孰优孰劣,留待临床人士判定吧。(顾兄一句话提醒梦中人,石膏入气分,而一般的解毒药入血分,此为点睛之处也。)

心下逆气 ,当为火蕴于中,JT解读为高烧时胃中有被塞住的感觉。惊喘 难息,火犯心肺也。陈氏曰:曰心下气逆,即《伤寒论》气逆欲呕之互词;曰不能息,即《伤寒论》虚羸少气之互词,然必审其为解后里气虚而内热者,可与人参半夏竹味麦冬甘草粳米同用。 喻昌之清燥救肺汤用于肺癌呛咳喘息,卞师在解读的时候谈到的正是石膏此功也。

本经言“心下逆气”者,只此一条。余则有杜蘅之“胸胁下逆气”、茯苓之“胸胁逆气”、橘皮之“胸中瘕热逆气”。

口干舌焦不能息 。胡老在谈小柴胡汤的加味时,对于石膏的应用,就是口干的厉害,鼻子冒火,头痛欲裂,此等皆为火炎于上之征也。

本经言“口干舌焦”者,只有石膏与络石条。

腹中坚痛 ,周氏以为衍文,不若张锡纯先生之临床经验丰富也。“曾治奉天劉××腹疼,三年不癒。其脈洪長有力,右部尤甚,舌心紅而無皮,時覺頭疼眩暈,大便乾燥,小便黃澀,此乃伏氣化熱,阻塞奇經之經絡,故作疼也。為疏方︰生石膏兩半,知母、花粉、玄參、生杭芍、川楝子各五錢,乳香、沒藥各四錢,甘草二錢,一劑疼愈強半。即原方略為 加減,又服數劑痊癒。愚弱冠,有本村劉氏少年,因腹疼臥病月餘,晝夜號呼,勢極危險。延醫數人,皆束手無策。聞愚歸,求為診視,其脈洪長有力,蓋從前之疼猶不至如斯,為屢次為熱藥所誤,故疼益加劇耳。亦投以前方,惟生石膏重用二兩,一劑病大輕減。後又加鮮茅根數錢,連服兩劑痊癒。蓋此等証,大抵皆由外感伏邪竄入奇經,久而生熱。其熱無由宣散,遂郁而作疼。醫者為其腹疼,不敢投以涼藥,甚或以熱治熱,是以益治益劇。然証之涼熱,脈自有分,即病患細心體驗,亦必自覺。 臨証者盡心詢問考究,自能得其實際也。 ”[胡老云:石膏有解凝之功。一次一个颌下淋巴肿大的患者,胡老给予了小柴胡汤加生石膏,学生不解其意问道:“该患者无口渴为什么加生石膏啊?”因诊务忙,胡老只是说:“这里的生石膏不但起清热作用,而且还有解凝作用。”何为解凝?遗憾未听胡老亲授,但从临床治验病案中可窥其大概。大凡急慢性疾病,如见红肿热痛、淋巴肿大者胡老常用生石膏。如急性腮腺炎常用小柴胡汤加生石膏二两至三两;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常用小柴胡汤加生石膏、公英、桔梗等;急慢性睾丸肿大常用小柴胡汤加生石膏、陈皮、生苡仁等,所用治例皆收捷效。由此可看出,其所说解凝,当指因热而形成的凝结,也即阳明热结。前人也有类似的论述,如张锡纯认为“石膏之性,又善清咽喉之热”,遇“其颔下连项,壅肿异常”之蛤蟆瘟,用生石膏四两主治而愈。一般而论,关节痛疼不得屈仲,多为寒凝气滞肌筋挛缩,而张锡纯认为亦有阳明热甚者,他特意转载两例治验说明,一例为吴鞠通治验:何叟午六十二岁,手足拘挛,用生石膏八两为君,治疗三个月能行走;另一例是杨华轩经治:“同邑某氏室女,周身拘挛,四肢不能少伸,年余未起床矣。诊其脉,阳明热甚,每剂药中必重用生石膏以清阳明之热,共用生石膏四斤,其病竞愈”。张锡纯又椐“本经谓石膏能治腹痛”用生石膏为某君治愈了经月、甚至三年的腹痛。显而易见这里的手足拘挛、周身拘挛、长期腹痛不是寒凝,而是热结,生石膏能消除这种热结。红肿热痛]

除邪鬼 :阳明邪实,妄言妄见,或无故而心惊,若邪鬼附之,石膏清阳明之热,可以统治之。[张锡纯:一妊妇,伤寒两三日,脉洪滑异常,精神昏愦,间作谵语,舌苔白而甚厚”。先生“为开寒解汤方<治周身壮热,心中热而且渴,舌上苔白欲黄,其脉洪滑。或头犹觉疼,周身犹有拘束之意者。
       生石膏(一两,捣细) 知母(八钱) 连翘(一钱五分) 蝉蜕(一钱五分,去足土)>,有一医者在座”,质疑“此方能汗解乎”?先生云:“此方遇此证,服之只能出汗。”患者服药“饮下须臾,汗出而愈,医者讶为奇异]

产乳 ,陈氏曰:阳明之脉从缺盆下乳,石膏能润阳明之燥,故能通乳 。论中之竹皮大丸方,可资考证。张锡纯先生曰:從來產後之証,最忌寒涼。而果系產後溫病,心中燥熱,舌苔黃濃,脈象洪實,寒涼亦在所不忌。然所用寒涼 之藥,須審慎斟酌,不可漫然相投也。愚治產後溫証之輕者,其熱雖入陽明之府,而脈象不甚洪實,恆重用玄參一兩,或至二兩,輒能應手奏效。若系劇者,必用白虎加人參湯方 能退熱。然用時須以生山藥代粳米,玄參代知母,方為穩妥。醫方篇中白虎加人參以山藥代粳米湯下附有驗案可參觀。蓋以石膏、玄參,《神農本草經》皆明言其治產乳,至知母條下則未嘗言之,不敢師心自用也。

本经条文中尚有紫薇条目有主“产乳余疾”。

金创 ,陈氏曰:阳明主肌肉,石膏外糁,又能愈金疮之溃烂也。

论中石膏之用,以白虎汤为代表,而其中与麻黄之组合,尤以周氏之论述为秒(用石膏而不以泄热,如大黄之用以泻心,用以利小便,同一巧也。 ),有心者可详阅也。


 焦树德 用药心得十讲 

石膏味辛甘,性寒。本品生用为清肺胃沸热性药,能清火、止渴、除烦、退烧;用名熟石膏或石膏,清热作用大减,有收敛作用,外科常用在敛疮、祛湿、止痒、或作为石膏硼带用。

内科常用在以下几种情况:

1、伤寒阳明经证:外感风寒,传变化热,出现高热炙手,全身出大汗而高烧不退,口大渴、思冷饮、烦躁,甚或神昏狂乱,脉息洪大而数。生石膏能清解阳明经沸热,可以本品为主药,共同知母、甘草、梗米、花粉、芦根等同用(如白虎汤)。如发高热、大汗、口渴已经数日,见舌燥乏津、脉息虚大者,可加党参。

2、时兴热疫:流行性热性流行症体现为恶寒发热,头痛目痛,颇似伤寒(但本证头痛如劈,两目昏痛,与伤寒差别),高热狂躁,烦心,口干,狂妄少眠,甚则吐血、衄血、发斑,舌红生剌,口唇焦裂,或大汗口渴,或有小汗,脉息或沉或浮但均有数象,此为气血毒热俱盛。可用生石膏配生荒、犀角、黄连、栀子、黄芩、知母、赤芍、元参、连翘、丹皮、竹叶、大青叶等同用(如《疫疹一得》清瘟败毒饮,请参看第一讲关于药物用量巨细的变化)。我曾经用清瘟败毒饮方随证加减,疗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流行性热性流行症,确有效果。有之处用此方加减,已经制成注射剂应用,使用起来,既方便又迅速,可参阅各地报导。

3、温病发斑:温病热毒深入血分而高热发斑,或皮下红斑如锦纹,或斑成一片一片,妄狂不宁,舌质绛赤而干晦,或生芒剌,舌苔黄褐少津,脉息细数。可用生石膏配元参、知母、生甘草、粳米、犀角(化斑汤)等同用。

4、胃火牙痛:胃经沸热而致牙痛、牙龈红肿、口渴、大便干秘等症。可以生石膏配地骨皮、生荒、生大黄、丹皮、升麻、薄荷等同用。兼有感冒者,可加荆芥、防风。

5、肺热咳喘:肺素有热,外感风寒,皮毛束闭,肺气不宣,邪热内郁,而见咳嗽、哮喘、口渴、痰黄、面红、口鼻气热、脉浮数等症。可以生石膏配麻黄、杏仁、甘草(麻杏石甘汤)、荆芥、薄荷、前胡、黄芩等同用。我常以麻杏石甘汤加银花、连翘、薄荷、荆芥、芦根、黄芩、桔梗等,用于大叶性肺炎、急性支气嗓炎体现为肺热咳喘证者。如痰中带血,可去麻黄加茅草根、炒栀子等,谨供参考。

【鉴别药物】

寒水石与生石膏均为清热泻火药,但:寒水石清肺胃实火,偏入血分,无解肌达表之力。生石膏清肺胃沸热,主入气分,并有解肌达表,使邪外透的效力。大青叶与生石膏皆常用于时兴热疫。但:大青叶苦咸大寒,偏用于心胃毒热、狂热烦乱、血热赤斑、热毒赤痢等症。生石膏辛甘而寒,偏用于肺胃疫热炽盛,肌热炙手,头痛如劈,大汗烦渴等症。

【用量】生石膏一般为三钱至一两半。特殊需要时,可用至三、四两。入汤药须打碎先煎。注意:疗治重病时,不可用量过小。石膏以外用为多,里服较罕用。血虚发热,胃弱,肺虚,非实热证者,均忌用。据近代研究报导,用自然石膏煎汁对人工发热之家免有明显退烧作用。但对石膏的药物医学上的道理尚未纯粹探明。


 总结:石膏清阳明热:以一身漫热、或局部红肿热痛、口舌干燥、或汗出、腹痛、心烦、谵语、脉大为证。


[张锡纯]

(1)愚长子荫潮七岁时,患感冒风寒,四五日间身大热,舌苔黄而带黑。孺子嫌药苦,强与之,呕吐不止。遂单用生石膏两许,煎取清汤,分三次温服下,病稍愈。
  又煎生石膏2两,亦徐徐温饮下,病又见愈。又煎生石膏3两,徐徐饮下如前,病遂痊愈。夫七岁孺子,约一昼夜间共用生石膏6两,病愈后饮食有加,毫无寒中之弊,则石膏果大寒乎?此系愚初用石膏也。
  附案(2)沈阳县尹朱霭亭夫人,年过五十,与戊午季秋得温病甚剧。先请东医治疗,所服不知何药,外用冰囊以解其热。数日后热益盛,昏昏似睡,大声呼之也无知觉,其脉洪实搏指。愚使其将冰囊撤去,用生石膏细末4两,粳米8钱,煎取清汁4茶杯,约历10点钟,病人将药服尽,豁然顿醒。霭亭甚喜,命其公子良佐从愚学医。
  附案(3)石膏之性又善清氲疹之热。奉天友人朱贡九之哲嗣文治五岁,与庚申立夏后,周身壮热,出疹甚稠密,脉象洪数,舌苔白厚。知其出疹患温热也,欲用凉药清解之,因其素有心下作痛之病,出疹后贪食鲜果,前一日犹觉疼,又不敢投以重剂,遂勉强用生石膏、玄参各6钱,薄荷叶、蝉蜕各1钱,连翘2钱,晚间服药,至翌日午后视之,气息甚粗,鼻翘煽动,咽喉作痛,且自鼻中出血少许,大有烦躁不安之象。愚不得已,重用生石膏3两,玄参、麦冬各6钱,仍少佐以薄荷、连翘诸药,使煎汤三茶盅,分三次温服下。至翌日视之,则诸症皆轻减矣。
  然余热犹炽,其大便虽行一次,仍系燥粪,其心中犹发热,脉仍有力。遂于清解药中仍加生石膏1两,连服2剂,壮热始退,继用凉润清毒之药调之痊愈。
  附案(4)石膏之性又善清咽喉之热。沧州友人董寿山,年30余,初次感冒发颐,数日颌下颈项皆肿,延至膺胸,复渐肿而下。其牙关紧闭,唯自牙缝可进稀汤,而咽喉肿痛,又艰于下咽。请医调治,服清火解毒之药数剂,重热转增。
  时当中秋节后,淋雨不止,因病热危急,冒雨驱车30里迎愚诊治。见其颌下连项,臃肿异常,状类时毒热,色甚红,纯是一团火毒之气,下肿已至心口,自牙缝中进水半口,比以手掩口,十分努力方能下咽。且痰涎壅至胸中,上至咽喉,并无容水之处,进水少许,必换出痰涎一口。且觉有气上冲,时作呃逆,连连不止。诊其脉洪滑而长,重按有力,兼有数象。
  愚日:“此病俗所称蛤蟆氲是也,毒盛炽热,盘踞阳明之府,若火之燎原,必重用生石膏清之,乃可缓其毒热之势。”从前医者再做,谓曾用生石膏1两,毫无功效。愚日:“石膏乃微寒之药,《本经》原有明文,如此热度,仅用两许何能见效?”遂用生石膏4两,金钱重楼、清半夏各3钱,连翘、蝉蜕各1钱,煎服后,觉药停胸间不下,其热与肿似有益增之势,知其症兼结胸,火热无下行之路,故益上冲也。
  幸药房即在本村,复急取生石膏4两、生赭石3两,又煎汤徐徐温饮下,仍觉停于胸间。又急取生赭石3两、蒌仁2两、芒硝8钱,又煎汤饮下,胸间仍不开通。此时咽喉益肿,再饮水亦不能下,病家惶恐无措。
  愚晓之日:“我所以急急连次用药者,正为此病肿势浸增,恐稍迟缓,则药不能进,今其胸既贮存如许多药,断无不下行之理,药下行则结开通便,毒火随之下降,而上焦之肿势必消矣。”时当晚上10点钟,至夜半药力下行,黎明下燥粪数枚,上焦肿势觉轻,水浆可进。晨饭时牙关已微开,服药汤一碗。午后肿势又渐增,抚其胸热犹烙手,脉仍洪实。
  意其燥结必未尽下,遂投以大黄6钱,芒硝5钱,又下燥粪兼溏粪,病遂大愈。而肿处之硬者仍不甚消,胸间抚之忧热,脉象亦犹有余热。又用生石膏3两,金银花、连翘各数钱,煎汤一剂,三日痊愈。
  附案(5)石膏之性又善清头面之热。愚在德州时,一军士年二十余,得瘟疫,三四日间头面悉肿,其肿处皮肤内含黄水。破后且溃烂,身上间有斑点。闻人言此病为大头瘟,其溃烂之状又似瓜瓤瘟,最不易治。惧甚,求为诊视。其脉洪滑而长,舌苔白而微黄,问其心中,唯觉烦热,嗜食凉物。
  遂晓之日:“此症不难治,头面之肿烂,周身之斑点,无非热毒入胃,而随胃气外现之象,能放胆服生石膏可保痊愈。”遂投以拙拟清盂汤(一个荷叶周遭边,生石膏1两,羚羊角2钱,知母6钱,蝉蜕、僵蚕、金钱重楼、粉甘草各钱半),方中石膏改用3两,知母改用8两,煎汤一大碗,分数次温饮下,一剂病愈强半,翌日于方中减去荷叶、蝉蜕、又服一剂,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