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梦麟:不明经史怎解西学(百年留学)

 文静1961 2012-06-29

  1908年,在横渡太平洋的船上,自费去美国留学的蒋梦麟(1886-1964)遇到了一件令他既尴尬又感兴趣的事——西方乘客在船上举行舞会。他那时还不习惯男女混杂在一起,更不用说公然展示两性间的亲密,因此感到很惊讶。但没多久蒋梦麟就克服了这种文化冲击,在观看了数次舞会后,他开始“欣赏它的美丽”。

  “大除夕,我和几个中国同学渡海到旧金山。从渡船上可以远远地看到对岸的钟楼装饰着几千盏电灯。上岸后,发现旧金山到处人山人海。码头上候船室里的自动钢琴震耳欲聋。这些钢琴只要投下一枚镍币就能自动弹奏。我转到唐人街,发现成群结队的人在欣赏东方色彩的橱窗装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使人觉得像在中国过新年。午夜钟声一响,大家一面提高嗓门大喊‘新年快乐’一面乱揿汽车喇叭或者大摇响铃。这是我在美国所过的第一个新年。”蒋梦麟后来在自传中如此写道。

  在“以农立国”思想的指导下,蒋梦麟最初选择了去加州大学学习农学。该校环境幽美,课余生活丰富。“离剧场不远是运动场,校际比赛和田径赛就在那里举行。青年运动员都竭尽全力为他们的母校争取荣誉。‘健全的心寓于健全的身’——这就是古希腊格言的实现。”

  一位朋友对他说,农学固然重要,但还有别的学科对中国更重要。换言之,“除非我们能参酌西方国家的近代发展来解决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否则农业问题也就无法解决。”经过一番思考,蒋梦麟放弃农学,改学教育,后来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 

  在美国,蒋梦麟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东西方文明的比较研究上。研究过程中,他喜欢用中国的尺度来衡量欧美的东西,他认为这种方法其实就是利用旧知识来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蒋梦麟举例说,如果一个孩子从来没有见过飞机,我们可以对他说飞机就像一只鸟,或者像一只长着翅膀的船。假如这个孩子连鸟和船也没见过,要让他了解飞机就困难了。同样的道理,要想让中国学生了解西方文明,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中国文化进行比较。因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愈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愈易。根据这种推理,我觉得自己在国内求学时,常常为读经史子集而深夜不眠,这种苦功总算没有白费,我现在之所以能够吸收、消化西思想,完全是这些苦功的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