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一座桥

 田王老羊 2012-06-29
他是一座桥
——追记甘肃环县二合塬村党支部书记黄继龙
本报记者 李琛奇 陈果静

本报记者 李琛奇 陈果静 通讯员 陈发明

2012年5月16日,对甘肃环县木钵镇二合塬村村民来说,是个令他们揪心的日子。这天傍晚7点多,他们的好支书黄继龙用自家的农用三轮车给村里最后一户贫困户送完庆阳市科技局帮扶的化肥,返回的路上因三轮车出现机械故障而随车坠入山谷,永远地离开了他时刻牵肠挂肚的乡亲们。

他是党和群众的“连心桥”

二合塬的乡亲们舍不得这个年方48岁的“主心骨”。75岁的五保老人王正会没有忘记,近几年他在黄继龙家度过了多少个开心而热闹的春节,“我家就我一个人,支书就把我接到他家过年,支书家的长辈吃啥给我吃啥,过完年临走时还给我兜里装上几个馍馍……”

王正会老汉无儿无女,一人生活,只要上面有优抚政策,黄继龙都尽力为他争取和落实,“一有时间就来看我,每次都带钱。后来才知道,有的钱是公家给的,有的钱是支书自己掏的。”

村文书吴锋清楚地记得,10多天前黄继龙还找他商量,能不能向上面争取一下,让村里7户单亲家庭免交养老保险。“老黄说,如果不行,就用村里的办公经费代交,这几户家庭收入低,好政策一定要尽量让群众高高兴兴地享受上!”

二合塬的乡亲们说,黄继龙啥时候心里装的都是乡亲们。村里人都知道,黄继龙的一个哥哥在宁夏银川当“大老板”,多次叫他去工作,而且已经在那里给他买了房子,但黄继龙从未动心。他说,“不改变山村的面貌,我哪儿也不去。”

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革命老区环县,自然条件恶劣,“出门靠驴子,吃饭靠糜子”是二合塬村曾经的写照。

1987年,23岁的黄继龙担任二合塬村周台组组长不到一个月,就开始筹划修路的事。吴锋说,“他动员大家投工投劳,自己联系贷款买回了钢钎、镐头、炸药,在石崖上凿出了一条长2.5公里、能推架子车的路。那7800元的贷款一直到他离去,他都没让村里还他。”1995年,黄继龙给本村在外工作的人写信,募集了1.6万元,又带着大伙儿把原来的路加宽到能走农用三轮车,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和农产品运输。

2008年,时任村主任的黄继龙争取到通村铺砂路项目。可由于资金缺乏,该项目没有占地补助,当新路必须穿过一些耕地时,有村民给他出了道难题,“要占地,得给补偿!”黄继龙挨家挨户做工作,群众想不通,黄继龙心一横,把自家的3亩小麦青苗地推了。见黄继龙以身作则,村民的态度缓和了……如今,这条8公里的砂砾路已通到二合塬,解决了全村900多群众和邻村3万多群众的“出行难”。

担任村主任和村支书的11年中,黄继龙先后实施机平梯田3000多亩用于种庄稼,把坡洼地腾出来种草养畜,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765元增加到现在的3009元。提起黄继龙,老支书王正财感慨地说,“很多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在他手里办成了,我们这样的穷山村能发展成现在这个样,他的贡献最大!”

他是甘于奉献的“便民桥”

路修通了,修路占地时“闹”得最厉害的村民王彦平怕黄继龙“记仇”。没想到,黄继龙见着他依然有说有笑。去年秋天王彦平生病住院,老担心自家的秋季覆膜错过农时,出院回来发现,黄继龙已帮他把10亩地全铺上了地膜。6月20日,记者采访王彦平时,他反复说,“我还没来得及报答支书,他咋就走了呢?”

许多村民说,“黄支书是个难得的热心肠,群众啥事他都管。”谁家没有了化肥、农资,他就积极联系赊购,然后用自己的三轮车免费给拉回来;谁家农产品需要出售,他也用自己的三轮车免费给运出去。

村民还知道,黄继龙有个习惯,无论在外面办事多晚,都要赶回家。“不是他住不起店,而是他要起早去地里干自家的活,好挤出时间来做公家的事。”妻子范喜林哭着说,黄继龙白天都忙村里的事,为了不让她操心,经常半夜三四点钟就起床下地干自家农活,“以前老埋怨他不顾家,现在才知道他为大家干了多少好事……”

去年秋季覆膜,有一天天气突变,大风夹着秋雨,地里的村民纷纷回家避雨,黄继龙看到王志奎家的地膜被大风卷起,就顶着风雨一个人把地膜压好。活干完时,已是深夜11点多了,由于天黑路滑,他骑着摩托车滑倒摔断了2根肋骨。“住院的5000多元是他自己掏的,这样的好干部,我们服他!”王志奎说。

2011年春,新一轮的危房改造开始评审,政府给予危改户最高2万元的资金扶助。村主任王志祥回忆说,黄继龙的亲哥哥黄继聪住房困难,按正常程序报了上来,村“两委”集体讨论时,黄继龙给否定了,“黄继龙说,他哥的房子等他们兄弟有能力了帮着建,先把指标让给最需要的群众。”

二合塬村村部门口的墙上有块小黑板,上面还留着黄继龙今年3月份亲笔写下的“2012年实施的四项民心工程”——“石咀坡水泥桥5月份完成”、“盘龙小学10间危房拆除8月份完成”、“新源养殖合作社7月份完成”、“沼气池建设启动8月底完成”。黄继龙的这些心愿大多已成为了遗愿,然而,这位一心为群众办实事的村支书,遗愿又岂止这些。

今年年初,甘肃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这让黄继龙兴奋不已。当他打听到他们村的联系单位是庆阳市科技局时,老黄高兴地对乡亲们说,“我们村子发展不够快,主要还是缺技术,只要技术跟上了,咱们致富的路就不会太漫长了。”

联系单位还没到村,黄继龙就开始挨家挨户征询村民的意见。随后,他和庆阳市科技局、村委会班子成员经过深入调研,提出了“基础设施强村,养殖、林果、劳务富民”的发展思路。短短1个月时间里,他为村上争取到了3座过水桥项目,可惠及附近5个村6000多名群众。他还向庆阳市科技局建议,成立一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建一个手机信号塔,再把道路全部硬化,家家户户都住上砖窑,再人均种上2亩核桃树……他想抓住“联村联户”这一契机,改变全村的面貌。

村部门口的另一块小黑板上,是村民们专门请外面的“文化人”为老黄写的挽联:“舍小家为大家一心为民干群情深 愿未了身先卒千家哀悼山水垂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