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物麻醉技术

 will3 2012-06-29
4.麻醉技术
    实验动物的麻醉就是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使动物全身或局部暂时痛觉消失或痛觉迟钝,以利于进行实验。在进行各类动物实验时,各种强刺激(疼痛)持续地传入大脑皮质,会引起大脑皮质的抑制,使其对皮质下中枢的调节作用减弱或消失,致使机体生理机能发生障碍,甚至发生休克及死亡。另一方面,许多实验动物性情凶暴,容易伤及操作者。因此,动物实验时,动物的麻醉是必不可少的。
    动物的麻醉与人类的麻醉有不同之处,特别是麻醉毒性、副作用、使用剂量等方面是与人类有差别的,不能完全通用。
    麻醉剂主要作用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减除或减轻动物的疼感,但仍保持延髓(呼吸、心血管运动中枢)和平滑肌组织的功能。应用麻醉药物使动物入睡,反射活动降低或部分消失,肌肉微松弛者称浅(不完全)麻醉,而使动物呈深睡状态,反射消失及肌肉松驰,则称为深(完全)麻醉。后者多用于身体状况良好,手术实验复杂的情况。
    动物麻醉的方法有全身麻醉、局部麻醉、针刺麻醉、复合麻醉、低温麻醉等。一般实验室所采用的大部分是全身麻醉。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动物全身麻醉的有关技术。
   (一)全身麻醉前的准备
    在实施全身麻醉时,以下几个问题不容忽视:①动物禁食10~12小时。不能少于8小时。②麻醉前不能使用泻剂。因为泻剂可导致降低血液的碱储,从而增加血流和组织的酸度,在麻醉和失血情况下,易发生酸中毒并能降低损伤组织的抗感染能力。③麻醉后的动物必须保持气道的通畅和组织(眼球、舌、肠等器官)的营养。④犬做长时间实验前1小时应灌肠排除积粪。⑤应检查麻醉剂质量、数量是否满足要求,麻醉保定器具是否有破损(漏气或堵塞),有关麻醉中毒急救品和器材是否准备齐妥,以应急需。
   (二)全身麻醉的方法
    全身麻醉的常用方法主要有吸入麻醉和非吸入麻醉。
    1.吸入麻醉  是将挥发性麻醉剂或气体麻醉剂经呼吸道吸入动物体内,从而产生麻醉效果的方法。吸入麻醉剂常用的有乙醚、氟脘、甲氧氟脘、氯仿等。气体麻醉剂常用氧化亚氮、环丙烷等。现主要介绍乙醚的吸入麻醉。 
    乙醚无色透明,极易挥发,特殊气味,易燃易爆,与空气中的氧接触能产生刺激性很强的乙醛及过氧化物。保存于暗色容器中置阴凉处。乙醚的麻醉作用主要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但对其他系统影响不明。使用时能剌激呼吸道粘膜使分泌物增加,使用乙醚麻醉时应注意使用阿托品来拮抗这一作用。有呼吸道病变的动物禁用乙醚麻醉。
    麻醉前准备好一密封、透明的容器(大鼠、小鼠、豚鼠可用大烧杯代替),再将乙醚与动物容器相通。大鼠、小鼠和豚鼠吸入麻醉可用浸润乙醚的棉球或纱布放在密闭的容器内,再将动物放入,并注意动物的行为。开始时动物出现兴奋,进而出现抑制,自行倒下,当动物角膜反射迟钝、肌紧张降低,即可取出动物。若动物逐渐开始恢复肌紧张(重新挣扎)则重复麻醉一次,待平静后即可进行实验。若实验时间长,可先保定动物在实验台上,将乙醚棉球或纱布靠近其鼻部,即可开始实验。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动物的反应,适时追加乙醚吸入量,维持其麻醉深度和时间。 
    有些非吸入麻醉的实验,在动物出现苏醒行为时,可施乙醚麻醉吸入,维持实验的顺利进行。
    2.非吸入麻醉  非吸入麻醉的给药常用注射方法,如静脉注射、肌肉内注射、皮下注射、腹腔内注射等。非吸入麻醉是一种既简便又能使动物很快进入麻醉期而无明显的兴奋期的方法。常用的麻醉剂:
    ①巴比妥类。巴比妥类药物种类很多,是由巴比士酸衍生物的纳盐组成,是有效的镇静及催眠剂。根据作用的时限可分为长、中、短、超短时作用四大类。长、中时作用的巴比妥类药物多用于动物临床和抗痉药或催眠剂,作为实验麻醉所使用的则属于短、超短时作用的巴比妥类药物。巴比妥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阻碍冲动传入大脑皮质,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抑制作用。在应用催眠剂量时,对呼吸抑制影响很小,但应用麻醉剂过量时却影响呼吸,过量可导致呼吸肌麻痹甚至死亡,同时也抑制末稍循环导致血压降低,并影响基础代谢,体温降低。
    巴比妥钠是最常用的一种动物麻醉剂,白色粉状,安全范围大,毒性小,麻醉潜伏期短,维持时间较长。既可腹腔内注射,又可以静脉注射,一般用生理盐水配制,用该药麻醉时,中型动物多为静脉给药,也可腹腔给药,小型动物多为腹腔给药。一般给药应先一次推入总量的2/3, 待观察动物的行为,若已达到所需的麻醉深度,则不一定全部给完所有药量。动物的健康状况、体质、年龄、性别也影响给药剂量和麻醉效果,因此实际麻醉动物时应视具体情况对麻醉剂量进行调整。 
    ②@@@@@@。本品为苯环已哌啶(Phencyclidine)的衍生物,其盐酸盐为白色结晶粉末,溶于水,微溶于乙醇,pH3.5~5.5。该麻醉剂注射后很快使动物进入浅睡眠状态,但不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深度抑制,所以一些保护性反射仍然存在,麻醉的安全性相对高,是一种镇痛麻醉剂。它主要是基于阻断大脑联络径路和丘脑反射到大脑皮质各部分的径路,一般多用于犬、猫等动物的基础麻醉。本品能迅速通过胎盘屏障,影响胎儿,所以用于怀孕动物时需慎重。
   (三)实验麻醉并发症及预防和急救
    实验过程中因麻醉深度或其它因素影响,可导致一些可见的临床表现,实验人员应及时加以处理。
    1.呼吸停止  可出现在麻醉的任何一期,如在兴奋期,呼吸停止具有反射性质。在深麻醉期,呼吸停止是由于延髓麻醉的结果,或由于麻醉剂中毒时组织中血氧过少所致。
    呼吸停止的表现是胸廓呼吸运动停止、粘膜发钳、角膜反射消失或极低、瞳孔散大等。呼吸停止的初期,可见呼吸浅表、频数不整而且间歇。此时必须停止供给麻醉剂,先张开动物口腔,拉出舌尖到口角外,输氧同时,应用心脏和呼吸兴奋药,如0.1%肾上腺素、可拉明、科第阿明等。
    2.心跳停止  吸入氯仿、乙醚时,有时于麻醉初期出现反射性心跳停止,通常是由于剂量过大的原因。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手术后麻醉剂所致的心脏急性变性,心功能急剧衰竭而停跳。
    心跳停止的到来可能无预兆。呼吸和脉博突然消失,粘膜发钳。心跳停止应迅速采用心脏按摩,即用掌心(小动物可用指心)在心脏区有节奏地敲击胸壁,其频率相当于该动物正常心脏收缩次数。同时,心室注射强心剂0.1%肾上腺素。
---摘自《实验动物学技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