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状元廖文政风水庭试八股文——牧泰标注 赣州府兴国县衣锦六十三都,年四十四岁。 考题是: “盖穴有三吉,葬有六凶,有山五不葬者,何曰吉?何曰凶?辩之果皆合于进而不足凭乎?抑多居其畜会贵之,望而不信地理之家书多,必本注大要,试悉言之,以观汝术。” 破题曰: 夫穴有三吉,葬有六凶。 天光下临者,乃日月星辰也,天光一照,此地加豪,藏神合朔,神迎鬼避,一吉也, 现阴阳冲和,五土四备,二吉也, 目力之巧,功力之具,趋合避缺,增高益下,三吉也。 盖六凶: 阴阳差错为一凶, 岁时不乘为二凶, 为小图大为三凶, 凭福恃势为四凶, 潜上福下为五凶, 变应为怪为六凶, 经云:“穴吉葬凶与弃尸同”。 夫山有五不葬者,乃童、断、石、过、独也, 童山乃草木不生,土脉枯槁,无法生中和之气,纯阳之地,故不葬也; 断山,无接续之山,生气隔越; 石山,嵯峨刚硬,无气之处; 过山,乃性情不止,挽之不住,迢迢而去; 独山,四围不顾,八风摇动。故不葬也。 经曰:“童断石过独,生新凶而消己福。” 夫地理者,若伏若连,其原自天,如怀万宝而燕息,若具万善而结齐。龙穴有情,阴阳相配,藏风聚气,脉近水界,四山拱顾,朝案端明,此乃风水之全美也。 地理之妙,阴阳所钟,玄(璿)机玉衡,义齐七政, 金涵宝照,炫天机地轴之玲珑; 玉髓玄明,识阴静阳动之造理。 三台应金马玉堂之宿, 六甲出琼楼宝殿之龙。 胎伏三十六传,高齐云而低近水;(胎腹) 劫煞一十二路,居后座而应前宫。——造化生成 原夫沟分弧角度踪,峡出崩洪势。 看体势证应之若何,次察贵财鬼劫之殊异。 虽有大小横斜之落,恐虚轻倡杂之伪。 若能明牝牡交姤之情,方识阴阳融结之义。 盖三阳从地聚而升,三阴自天生而降。 是以有阳嘘阴吸之道,究阴静阳动之理。 阳以阴为性,阴以阳为体, 故阳一嘘,万物生焉;阴一吸,万物成之。 阴强阳弱,弱就强而成物; 阳柔阴刚,刚就柔而济生。 ——发龙过峡 大抵气脉弱者秀而隐,来强者粗而浮。 脉短迟而正求迎接,逆脉雄急而架折安排; 生脉活动而生来死受,死脉漉蠢而弃死挨生。粗 急脉露逼太浮,饶让架粘而作; 缓脉脑平偏斜,正求迎斗而收。粗匾 气息冲背,臂无义小人之辈, 气从顶入,喻忠厚君子之流。 外看急缓,内枕死生,名曰合脚临头、临脑合脚。 ——接迎放送 且穴按玄机、图分妙诀, 定二十四山倒影之落头,法三十六穴情之指节;明格局之正斜,认名字之区别。 盖粘倚撞吞吐、浮重挨并斜插、斩钩截坠架折。 铺毡展席,微茫细认交襟; 灰线草蛇,沉稳须看生死。 生龟尾死鳖背,皆余气上生来; 仰乘息俯成胎,尽生气中裁剪。 窟息气皮珠乳,阳弱正求, 突金硬块节包,阴强架折。 ——审明穴法 况夫气有聚散断续之别,脉有贯坠崩斩之非; 作用必当饶减,可以究其精微。 分界限立标准,浅深自见, 用倒杖定向座,真假皆知。 老嫩同行,而可作雌雄相感以为奇; 单雌单雄无入首,宜须避矣;手 股明股暗认到头,即结处枕之。 切认股明股暗,界限均之。——倒杖标准 信乎气脉行乎地中。 经曰:“气乘风则散,界遇水则止。” 牝安于穴,内方以安,外圆内应,以应 左右透漏,而莫全其精血; 内外包成,方能尽其性情。 盖穴取有端者,单脉取实,双脉取短; 曲脉取直,直脉取横;散脉取聚,聚脉取全; 侧气聚斜,斜脉聚正;左来挨右,右来挨左。 八路详观,方宜下手。 正求架折认急缓,龙虎如屏从饶减。 无情者气从脑散,有意者脉秀下完。—穴法玄微 来龙穴法本自天然,砂水明堂合成吉凶。 砂避逼凸、尖直、冲破、斜飞, 水忌仰返、牵潜、激割、撞射。 爱之如唱喏,顾主听直,穴正砂水,自然合卦。 龙让虎,虎让龙,端停坐穴不动八风; 砂关水,水关砂,广阔明堂而容万马。 信乎表正,而影自随,主坐天心从拱位。 ——审明砂水
【评注】如果仅看文风,前人的作品没有不好的! 前人的文章再好,今人搞出太多差错,也会令好文章逊色无数!更严重的是歪曲原义。 三吉六凶源出《葬书》,后人传称郭璞所著,被后世追誉为最早的风水经典,但置疑作者真实。 本篇引用中错讹之处过多,极不严谨。比如引文:六凶
阴阳差错为一凶, 岁时不乘为二凶, 为小图大为三凶, 凭福恃势为四凶, 潜上福下为五凶, 变应为怪为六凶,
其中:“岁时不乘为二凶”应为“岁时之乖”;“为小图大为三凶”应为“力小图大”;“潜上福下为五凶”应为“僭上逼下”;“变应为怪为六凶”应为“变应怪见”。引用经文六句便有四句明显错讹,这充分说明治学态度之粗劣。还有三吉中“趋合避缺”应为“趋全避缺”作为专门注解文章出现如此严重差错,让人费解。究竟是粗心大意,还是不具辨讹能力,只有作者自己心知!本人只简明辨正葬书原文三吉六凶之语句,其余后文无阅读之兴趣,也就不再多言。注经解义,在古代是最严谨之学问,来不得半点马虎。本帖作者如此明显错讹,赞帖者均未给予提醒与纠错,各位都看懂看清文章内容没有?对于学风水的人来说,熟诵《葬书》是最起码的基本功,经文被严重错引,看帖者都熟视无睹还是未知原文?这个也大师,哪个也大师,这样的学术鉴赏层次,令人甚感好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