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数据生成 好的数据结构所带来的收益往往是在需求分析和结构设计阶段体现出来的。故应在需求分析和结构设计阶段就定义主要数据结构。 8.1 数据生成 有效生成数据的第一步是应该知道该生成什么样的数据结构。 8.2 自建数据类型的原因 建立自己的类型的几条理由: · 使得改动更加容易。建立一种新类型工作量极小,但这却可以带来极大的使用灵活性。 · 避免过度分散的信息分布。 · 为了增加可靠性。 · 为了补偿语言的弱点。 8.3 自建数据类型的准则 建立具有面向功能名称的类型。 要避免使用含有已定义变量类型的名称。 避免使用已定义类型。 不要对已定义类型重新定义。 定义替换类型以增强移植性。 使用其它类型来建立新类型。 8.4 使变量说明更容易 使用模板(template)进行变量说明 8.5 初始化数据的准则 如何避免初始化错误的一些准则: 检查输入参数的有效性。 在使用变量的位置附近对其进行初始化。 要特别注意计数器和累加器。 查找需要重新进行初始化的地方。 对命名常量只初始化一次,用可执行代码初始化变量。 按照所说明的对每个变量进行初始化。 在程序开始初始化工作内存。 8.6 小结 建立自己的数据类型,以增加程序的可变动性,并使其成为自说明的。 |
|
来自: cupid8505 > 《我的学习之代码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