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磨汤

 图书 馆员 2012-06-30
图片
 四磨汤
【主要成份】
木香、枳壳、乌药、槟榔。
【功能主治】
顺气降逆 消积止痛
1、腹部手术后及产后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
2、小儿乳食内滞、腹胀、腹痛、啼哭不安、厌食纳差、大便秘结。
3、中老年气滞、食积证,症见脘腹胀满、腹痛、便秘。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一次20ml,一日3次;新生儿一次3~5ml,一日3次;幼儿一次10ml,一日3次。
  传统的四磨汤配方是由人参、沉香、乌药、槟榔组成,而汉森制药所开发的四磨汤口服液其构成则是枳壳、木香、乌药、槟榔,其成分有所不同。   歌诀 四磨汤治七情侵,人参乌药及槟沉;磨汁微煎调逆气,实者枳壳易人参。   据《本草害利》记载,“乌药,辛温,散气之品。病属气血虚,而内热者忌之。时医多以香附同用,治女子一切气病。然有虚实寒热,冷气暴气,用之固宜;虚气热气,用之贻害;故妇人月事先期,小便短赤,及咳嗽、内热、口渴、口干、舌苦,不得眠,一切阴虚内热之病,皆不宜服”。而《本草新编》则称“乌药,产妇虚而胎气不顺者,切不可用,用则胎立堕。人以为顺气用之,谁知乌药能顺胎气之实,而不顺胎气之虚乎?不独胎气,凡气虚者,俱不能顺,惟血虚而带郁滞者宜之耳”。   从上述描述不难看出,乌药为散气之物,而众所周知,人参有固气之效,二者兼济方可,但人参这类名贵药材,对于以商业回报为目的的企业来说成本高昂,非平常百姓消费得起,有业内人士透露,对于中成药企业,其原液需要从中草药中提取,成本很高,如果采用人参作为配方来提取则更为昂贵,因此也不难理解,精明的商家会效仿王熙凤,弃人参而取橘子皮(枳壳),而且可能为了进一步摊低成本,连沉香都用普通的木香来代替了。   显然,在现代商业环境下,商家出于盈利动机,通过这种所谓的新药对传统中医的发扬光大,并非没有风险,医学资料表明,四磨汤配方中的关键成分乌药中含有多种倍半萜类成分,从化学属性上而言,乌药属于毒性较强的中草药,在传统中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时,与附子、雷公藤等药效相近,这样的药物是否适用于长期口服,尚待观察。

功效

  顺气降逆,消积止痛。

主治

  气滞胃痛,食滞胃痛大便秘结

脾气虚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便秘。因为脾主运化,是人体主管消化吸收的器官,脾气亏虚,运化失调,就会导致饮食生成的糟粕停于大肠,而引起大便排出不畅,导致腹胀、便秘。

世医得效方》卷六:六磨汤

【药方名称】六磨汤

【处方】大槟榔 沉香 木香 乌药 大黄 枳壳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气泄腹急,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上六味,各用水磨取汁75毫升,和匀,温服。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六

六磨汤《证治准绳方》

由沉香、木香、檳榔、乌药、枳壳、大黄组成。

功能理气通滞,用于气滞腹胀,大便秘涩有热者。

方中木香调气,乌药散气,沉香降气,大黄槟榔枳实破气行滞,便通后,去大黄槟榔。“内经”云:“肾开窍于二阴。”故便秘与肾有关。

四磨①汤:七情气逆,肝气郁结,气逆不降。症见胸膈烦

四磨①汤(严用和) 七情气逆。
  (《济生才》)
  【歌诀】
           四磨亦治七情侵 人参乌药及槟沉
           浓磨煎服调逆气 实者②枳壳易人参
           去参加入木香枳 五磨饮子白酒斟
 【词解】①四磨:方中四味药非久煎不能出性。但煎
煮过久,又会使芳香的气味散失而疗效减弱,因此采取四味药先磨浓汁再和水煎沸的方法,故名四磨汤。
 ②实者:指身体壮实人。
 【组成】人参 乌药槟榔沉香各等分。(各3克)
 【用法】四药磨浓汁后和水煎三四沸,温服。
 【功用】行气疏肝,降逆宽胸,兼益气。
 【主治】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气逆不降。症见胸膈烦闷,上气喘急,心下痞满,不思饮食等。
 【分析】肝气郁结,气逆不降为本方的主证。病人体弱气虚为本方兼证。故方中乌药行气疏肝解郁,为君药。沉香顺气降逆以平喘;槟榔行气化滞以除满。沉香、槟榔都能降气,配合君药调逆气,共为臣药。又恐三药耗损正气,又佐以人参益气扶正,使郁结散而正气不伤。
 按:本方是以行气降逆为主,兼以益气扶正,是邪正兼顾,治疗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横犯上逆诸证。若为体实气足的人,可不用人参而用枳壳,以加强行气降逆之功。此即方歌所言“实者枳壳易人参”。
【附方】五磨饮子(《医便》)即本方去人参,加木香、枳实各等分(3克), 用白酒磨汁服。
功用:行气降逆。
主治:大怒暴厥(即因大怒而致气闭假死的“气厥证” ),或七情郁结等。症见心腹胀痛,或走注攻痛。
按:本方与四磨汤均能行气降逆,主治气滞气逆证。但四磨汤有人参益气扶正,兼顾其虚。本方全用行气破结之品,力猛势峻,故仅适于体壮气实而气结较甚之证。
四磨汤:槟榔、沉香、乌药、人参。

五磨饮子:沉香、槟榔、乌药、木香、枳实。

六磨饮子:沉香、槟榔、乌药、木香、枳实、大黄。

四磨汤、五磨饮子与六磨饮子均有行气降逆作用,均能主治肝郁气逆证:四磨汤方药组成中用人参,既能益正又能兼防降逆药伤气;五磨饮子方药组成旨在行气降逆;六磨饮子方药组成中用大黄,以通泄降逆,主治病证以气逆不通不主,六磨饮子较五磨饮子治疗作用明显。

初秋的头等大事:先排湿气再进补!

立秋后,身在秋天,仍在暑中,但性质全然不同。立秋之前阳气发散,立秋后阳气收敛。天地阴阳的变化已经悄悄转换,人体气血亦要收敛,为来年春夏的生长蓄积能量了。

在这一年一度的进补之前,需要先清除暑热在体内留下的湿气,不然硬补是补不进去的,只能越补火越大。所以立秋头一件事情就是祛湿气!

进补前,一定要先祛湿气

“闭门留寇”是中医的一句术语,意思是把贼给关到屋里了。说的是当身体里面有病邪的时候,不可盲目进补,否则就是夏天的湿气还没清除出去,就把门关上了,都给堵在里面出不去了。

初秋祛湿气的意义还远不止这些:
01
长夏大湿大热

2019年的长夏大热大湿,身体内积聚了太多的湿热之气。此时身体内积聚了太多的湿热之气,如果不将它们排泻出来,会瘀堵我们经络,耗伤我们气血。

02
脾胃受夏天摧残,身体湿气重

由于刚经历了长时间潮湿闷热的天气,再加上夏天生冷瓜果吃的比较多,凉拌菜、冰西瓜、冰激凌、冷饮、烤串、炸鸡、啤酒,这些东西很易伤到脾胃,使脾胃变得很虚弱。脾越虚运化水湿能力越差。此时身体内湿气也比较重。

在立秋时体内湿毒都没有清掉的情况下,贸然进补,或是贴秋膘,脾胃容易承受不了,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胸闷、腹胀、腹泻等表现。

03
脸发黄,四肢沉,浑身难受

体内湿气多了,脸上皮肤就会变得粗糙、色斑颜色也会加重,而且皮肤较油腻,易长痘痘,或长湿疹。不仅如此,整个人也会感到很疲乏,身体四肢发沉不轻松,头发蒙、不清爽。

04
初秋祛湿效果好

虽然夏季也要祛湿,但是常会一边祛着,一边又在积累着,祛掉的湿气很快又回来了。而立秋过后是个转折点,大自然中的湿热之气开始减弱,凉爽干燥之气增多,不用担心刚祛掉,又回来了。所以这个时候祛湿很合适。

按摩承山穴,在日常生活中祛湿气

承山穴位于小腿肚子下方正中的位置,是人体祛除湿气最好的穴位。它处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而膀胱经主一身阳气,所以承山穴能够通过振奋太阳膀胱经的阳气,帮助人体排出湿气。

 

如果你按了承山穴之后,发现自己有明显的酸胀感,那就说明你体内有湿气。如果能长期按摩承山穴,我们的身体也会微微发热,这是因为体内阳气被调动起来,开始发挥作用赶走身体内的湿气。一些朋友晚上睡觉时,裸露的小腿肚子受到寒邪入侵会抽筋,这时候也可以按摩按摩承山穴,提振体内阳气,抽筋的情况也会很快消失。

祛湿,食疗有方

四神汤

中医著名的健脾祛湿食方,其中“四神”是指:薏仁、莲子、山药、茯苓。

1、煲汤:可以单独煮,也可以加入其它任何你要煮的汤里面,一起煮,因为四神汤的味道是甘淡的,不会影响其它汤的味道。

2、煮粥:煮粥时,将四神汤的材料切成小丁,配合糯米或大米煮粥,长期坚持。

3、做糕点:将四神汤材料弄成沫状,少量的加入到面粉里,发酵成馒头包子,也可以混入馅料里或者做成糕点。

赤小豆冬瓜生鱼汤

材料:生鱼1条、冬瓜250克、赤小豆30克、生姜10克。

用法:生鱼宰净,冬瓜连皮切块,与赤小豆、生姜同煲汤,不放盐食用。每1-2周喝1次即可。

作用:补脾、利水、消肿。

天地间在夏日的狂热后,终于展示出了一丝温婉,我们匆忙着生长的日子终于可以稍微有所休憩,这股停歇,可以让我们看到最美的蓝天白云,也是告诉我们,给身体休息的机会,是一种顺应时节的养生方式。

积聚的辨证论治
1、辨积与聚积与聚虽合称为一个病证,但两者是有明显区较别的。积证具有积块明显,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程较长,多属血分,病情较重,治疗较难等特点;聚证则无积块,腹中气时聚时散,发有休止,痛无定处,病程较短,多属气分,一般病情较轻,相对地治疗亦较易。至于古代文献以积为脏病,聚为腑病,则不可拘泥,实际上不少积证的积块就发生在胃、肠。

  2、辨部位积块的部位不同,标志着所病的脏腑不同,临床症状、治疗方药也不尽相同,故有必要加以鉴别。从大量的临床观察来看,在内科范围的脘腹部积块主要见于胃和肝的病变。右胁腹内积块,伴见胁肋刺痛、黄疸、纳差、腹胀等症状者,病在肝;胃脘部积块伴见反胃、呕吐、呕血、便血等症状者,病在胃;右腹积块伴腹泻或便秘、消瘦乏力,以及左腹积块伴大便次数增多、便下脓血者,病在肠。
  3、辨虚实积证大体可分为初、中、末三期,一般初期正气未至大虚,邪气虽实而不甚,表现为积块较小、质地较软,虽有胀痛不适,而一般情况尚可。中期正气渐衰而邪气渐甚,表现为积块增大、质地较硬、疼痛持续,并有饮食日少,倦怠乏力,形体消瘦等症。末期正气大虚而邪气实甚,表现为积块较大、质地坚硬,疼痛剧烈,并有饮食大减,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黧黑,明显消瘦等症。
  治疗原则
  聚证重调气,积证重活血。聚证病在气分,以疏肝理气、行气消聚为基本治则,重在调气;积证病在血分,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基本治则,重在活血。要注意区分不同阶段,掌握攻补分寸。积证初期,积块不大,软而不坚,正气尚可,治疗以攻邪为主,予以行气活血、软坚消积;中期积块渐大,质渐坚硬,而正气渐伤,邪盛正虚,治宜攻补兼施;末期积块坚硬,形瘦神疲,正气伤残,治宜扶正培本为主,酌加理气、化瘀、消积之晶,切忌攻伐太过。
  在积证的治疗中,应注意处理好攻法与补法的关系,正如《景岳全书·积聚》所说:“治积之要,在知攻补之宜,而攻补之宜。当于孰缓孰急中辨之。”在治疗中应注意“治实当顾虚”,“补虚勿忘实”,可根据具体情况,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寓补于攻,或寓攻于补。
  分证论治
  聚证:
  一、肝气郁滞
  症状: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聚时散,脘胁之间时或不适,病情常随情绪而起伏,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消聚。
  方药:木香顺气散。
  本方具有行气温中、散寒化湿、疏肝解郁的功效。适用于气机郁滞、寒湿中阻及伴有肝郁症象者。方中以木香、砂仁、苍术、厚朴、甘草(即香砂平胃散)行气温中,散寒化湿;配伍台乌药、生姜、枳壳以增强温中理气的作用;香附、青皮疏肝理气解郁。
  若寒甚,腹痛较剧,得温症减,肢冷者,可加高良姜、肉桂温中理气止痛。若兼有热象,口苦,舌质红者,去台乌药、苍术,加吴茱萸、黄连(即左金丸)泄肝清热。老年体虚,或兼见神疲、乏力、便溏者,可加党参、白术益气健脾。
  本证攻窜胀痛之症缓解后,可以疏肝理脾的逍遥散调理善后。
  二、食浊阻滞
  症状:腹胀或痛,便秘,纳呆,时有如条状物聚起在腹部,重按则胀痛更甚,舌苔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化浊,导滞通腑。
  方药:六磨汤。
  方中以沉香、木香、台乌药理气宽中,大黄、槟榔、枳实通腑导滞。
  可加山楂、莱菔子以增强健胃消食的作用。痰浊中阻,呕恶苔腻者,可加半夏、陈皮、生姜化痰降逆。若因于蛔虫结聚,阻于肠道而引起者,可加服驱蛔方药及酌情配用乌梅丸。
  聚证发作之时以实证表现为主,但若反复发作,常导致脾胃虚弱,运化无力,以致更易发生气聚腹痛,对这类病人,平时可用香砂六君子汤健运脾胃,调理气机。
  积证:
  一、气滞血阻
  症状:积证初起,积块软而不坚,固着不移,胀痛并见,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理气活血,通络消积。
  方药:荆蓬煎丸。
  本方以木香、青皮、茴香、枳壳、槟榔理气散结,三棱、莪术活血消积。
  可合用失笑散(蒲黄、五灵脂)或金铃子散(金铃子、延胡索),以增强活血化瘀、散结止痛的作用。
  二、气结血瘀
  症状:腹部积块渐大,按之较硬,痛处不移,饮食减少,体倦乏力,面黯消瘦,时有寒热,女子或见经闭不行,舌质青紫,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滑或细涩。
  治法:祛瘀软坚,补益脾胃。
  方药:膈下逐瘀汤、六君子汤。
  方中以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五灵脂、延胡索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香附、乌药、枳壳行气止痛,甘草益气缓中。可酌加丹参、莪术、三棱、鳖甲、煅瓦楞等,以增强活血消积的作用。或配合服用鳖甲煎丸、化症回生丹消症散积。在使用膈下逐瘀汤治疗的同时,间服具有补益脾胃、扶助正气的六君子汤,以共同组成攻补兼施之法。
  三、正虚瘀结
  症状:积块坚硬,疼痛逐渐加剧,饮食大减,面色萎黄或黧黑,消瘦脱形,舌质色淡或紫,舌苔灰糙或舌光无苔,脉弦细或细数。
  治法:补益气血,化瘀消积。
  方药:八珍汤、化积丸。
  八珍汤为补益气血的常用效方。气虚甚者,可加黄芪、淮山药、苡仁益气健脾。舌质光红无苔、脉象细数者,为阴液大伤,可加生地、玄参、麦冬、玉竹等养阴生津。
  化积丸中以三棱、莪术、香附、苏木、五灵脂、瓦楞子活血祛瘀、软坚散结,阿魏消痞去积,海浮石化痰软坚散结,槟榔理气泻下(便溏或腹泻者宜去)。可酌加丹参、鳖甲活血软坚散结。
  上述二方可间服,并可根据病情采用补一攻一,或补二攻一等治法。
  在对积证的治疗中,以下二法可结合辨证方药同时应用:1、积证不论初起或久积,均可配合外治法,如敷贴阿魏膏、水红花膏等,有助于活血散结、软坚消积;2、对病属积证,而西医诊断为肿瘤的患者,除按上述辨证论治选方用药外,可酌情选加一些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的中草药,其中相当部分属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药物,如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蚤休、夏枯草、垂盆草、菝葜、虎杖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