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是一条流动的河

 红瓦屋图书馆 2012-06-30
世界是一条流动的河
邵德怀
  邵德怀

  身边颇有些谈论移民、准备移民的人,以至于一位年轻的亲戚某一天突然问我:你们现在所持的是何国护照?听到这话我自然地答道“中国”,他还将信将疑。不过,多年前我确曾打听过移民的行情,光中介机构的收费就高达人民币数十万元。我们夫妇吓了一跳,有这笔钱付给别人花,还不如揣在自己腰里,一家三口在上海滩享受衣食无忧的生活!

  不少家庭选择移民,出于孩子求学需要。学业负担沉重,就业压力也大,所以想换个环境,卸掉孩子身上的课业包袱。我也有过这种考虑。可是老友移民德国二十余载,回国欢聚时竟说,德国孩子读书也是压力极大的。他的儿子,小学四年级之前确实挺轻松,在学校也就是玩乐玩乐,之后就是另一回事了。以钢琴考级而言,德国与上海如出一辙。此次回国十多天,他们一家三口住在金茂大厦,每天都专门请了外籍老师教导其子练习钢琴,生怕耽误了孩子的琴艺。

  在德国寻求轻松也是有途径的,那就是选择国立学校,读书免费,压力也小。问题是,在国内,你选择名校名师,出了国就放弃名校名师了吗?如果在国内你也乐意放弃名校名师,孩子同样可以轻松一些的呀。

  《新民晚报》曾载文,说英国的情况大同小异。我们上海的年轻父母,通常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开始为孩子将来的就学而忙活。英国的父母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些极端的父母甚至在母亲怀孕时,就开始选房买房,为孩子定下地区最好的小学甚至学院。

  其实,移民或者不移民,究竟如何选择,有时还真说不准。再说,肤色不同,虽然不能说彼此无法相融,但确实颇多隔阂。也许,相敬如宾,做跨国朋友可以;不跨国了,成为了同邦同国的公民,却反而会生分了许多。我们有一个北欧的朋友,因生意相识,因生意产生友谊。我们彼此友情很深,但他坦率地说,肤色不同,即使移民了,也还是无法认为是同胞。这是我们大多数人,从未想到过的老外的心理!有的国人已经移民多年,可能仍未领会其中深意。

  有意思的是,在我们向外飞去的时候,也有许多老外向中国飞来。他们看到中国经济的活力,以及中国未来的机会。不但年富力强的来了,还带来了老的和小的。在上海的一些小区甚至街头巷尾,时常可以看到一些洋娃娃的身影。他们长着黄头发、白皮肤,可是开口却是明明白白的汉语。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过一个实例,25岁的美国人莉萨·居茨科为了在北京再逗留3个月,竟坐着陈旧的俄罗斯吉普,穿越尘土飞扬的边界,前去蒙古国跑签证。不但美国人,英国人也在这样做,以至于边界车费连连上涨。

  世界从来就是一条流动的河,这里的出去,那里的进来。出去读读书、见识一下,确实不错;一去不归,未必就是上策。前些年出去的,发展至今,好些都不及留下的。再说,从就业而言,国内未必输给国外。不然,哪有那么多的老外更乐于在此地呆着不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