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优秀班主任的一系列失败》案例点评

 凌晨2010 2012-07-01

《一位优秀班主任的一系列失败》案例点评

 

 1、老师,我为你悲哀

                          ——曾淑平在家庭作文本上给我的忠告

老师,我想对您说

在星期四的语文课上,您因为班上的特殊问题而临时把语文课改为班会课,并说希望听到大家真诚的意见。您提出了那么多的疑问,请同学们来一起帮忙解决。可是,对某些人的行为我为你感到悲哀,就拿小康同学来说,他本是应该为您解决问题提建议的,可是他说话的时候就像和你吵架似的,这可能是我个人的想法和观点吧。

     老师,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班现在会有这么多的人不尊重你。说你怎么这么啰嗦,喜欢爱吹,我真的为您感到可悲。自从我们到您这个优秀班,您大多数时候只会听到我们班被批评,很少听到被表扬的声音。我真不知道是您的问题,还是我们班同学的问题。我时不时听见有人说,您如果再这么啰嗦下去的话,有人就会跟您对着干下去,这也许是我们的逆反心理太强了吧!

     老师,我真的为您感到可悲!您这样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竟然有老师说我们班是一个肿瘤,我不知道某某老师为什么会这么说,可能是纪律的原因吧,也有可能是上课的参与率不高的原因吧!老师,当您听到任课教师竟然用“肿瘤”这两个字来形容我们这个班的时候,您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想必比我想象的还要糟吧!您恨不得地底下冒出一条缝来,自己钻进去吧!

     老师,我为您感到悲哀,班上竟然有这么多人看不惯您,当然,有时也包括我在内。当您放学时拖拉的时候,我也在恨您。只有您放学最慢。( 事实证明:我并不是放学最慢,也不是经常放学慢的班主任,因为我也常常发现有的班放学比我们慢,只是,学生看到的参照物是隔壁班常常比我们放学早,因为隔壁班的班主任是常常提前五分钟开始放学!)

     老师,我为您感到可悲,也为自己感到可悲,我常常听见有人说,读完这个学期就不想读了。这可能是我们自己的原因吧!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但我希望有这种念头的人能够放下心头的“屠刀”, 我反正是不读了。对了,这还不一定,如果我的生地会考考得很好。我就会继续读下去。

     老师,我希望您能继续坚持下去,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就是成功,这是我真心地送给您的话!

                                                                    

 

 

艾岚点评:

 

读完这位曾姓女孩写给刘老师的信,我有一种寒彻骨髓的感觉。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女孩子在故意向刘老师撒娇,抑或是故意写一些情绪化的文字来气刘老师。如果是,对于小女孩片面的看法或者说咄咄逼人的文字,大可一笑了之;如果不是,那么刘老师就该反躬自省了。

首先要反省的是师生关系。子曰:亲其师,信其道!已故国宝级教师霍懋征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出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古今中外,都强调师生关系!概莫能外!由此也应运而生“关系大于教育”这一教育观点。撇开教育不说,单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人和人亲密的关系往往利于事情的圆满解决,比如“士为知己者死”,“为朋友两肋插刀”。当然,上升到教育,我不提倡给孩子灌输这种江湖义气,江湖义气毕竟建立在“义”字上,太过功利。站在国家民族利益的立场上,教育,更应该提倡书生意气。因为,为个人利益而献身的人几乎没有,但为某种信仰而献身的人则比比皆是。但是作为孩子,当他(她)正确的信念系统没有构成,客观的评价体系没有建成,良好的心态没有形成时,他(她)就不可能客观理性地对待他人和自己。他们往往感情用事,谁对他(她)好,他(她)就对谁好!他(她)喜欢某一位老师,他(她)就会努力地学习这位老师所执教的学科。总之一句话:和谐的师生关系等于孩子的优良行为。我们很多老师都很善于说教、批评、惩罚,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一个问题了:凭什么让学生服你?不要说孩子,就是作为老师自己。如果感受不到校长的诚意,反而每天都听到他对你指手画脚的责备,或者是剥夺你成长的机会,并且还找借口扣你的绩效工资,你会心甘情愿接受吗?你不抗争,不表达你的愤怒,不上访,不写投诉信,那么你一定是个傻子!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呢?他们表达不满肯定比成人更直接,毕竟他们还没学会理性的思考,不能像成年人那样瞻前顾后,他们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心里怎么想,行为上就怎么表现。要想孩子心甘情愿跟着老师前行,那么带路的老师必须能让孩子心里感到踏实,安全、依恋才行。否则,谁愿意跟一个心里反感的人走在一起呢?由此可见,和谐并且有间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教育效果极为重要,那么,如何建立和谐有间的师生关系呢?

第一、慷概大方、宽容有度。物质上,老师不要太吝惜了,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些方便,或者是带给他们一些惊喜,为何不可呢?我每一次外出,都会给孩子们带一些小东西回来,不多,分摊到每个孩子手上,有时就是一颗糖,一块饼,一粒干果,一个小本子……但是,孩子们是何其惊喜啊!因为他们知道,我无论走多远,心里都惦记着他们。孩子们犯错了,我会给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改正机会,但我不会轻易放松他们!也就是说,在感情上,我理解你,体谅你,但在制度上,我寸步不让!

第二、率性而为、亲密有间。班主任老师没必要在学生面前装得深不可测,而应该大胆地把自己的真性情,真个性,甚至一些无伤大雅的缺点展现给学生。很多时候,我会在学生面前假生气、真愤怒(不是乱发脾气),撒娇、作秀,故意犯错,还会自曝糗事,孩子们觉得我这个老师好可爱啊!关系立即就亲密了许多。当然,亲密必须有间。也就是说,再怎么和学生亲密,也必须保持一个度!没有距离的亲密只会让学生肆无忌惮,最后丧失了教师应有的威信。这个度只有教师视自己的个性和学生的情况来定了。

第三、博学多才、知人明心。将心比心,作为成年人,你是不是更愿意跟那些能读懂你,欣赏你,肯定你,并且又很有才的人交往呢?一个时时否定你,处处曲解你的人,你愿意和他做朋友吗?作为班主任,博学,是最基本的知识修养。一个跟不上时代,跟不上孩子的思想的班主任,只会被孩子讥笑。因此,为师的,一定要走在学生的前面,能够被孩子成为“潮人”、“御姐”,能够和孩子一起谈论“快乐大本营”,一起看“达人秀”,一起听龚丽娜的神曲“忐忑”,一起建立虚拟的班级网站……总之,一起秀出各自的风采。你既不读教育和哲学书,又不上网,也不读青春文学;既不深刻,也不前卫,你和孩子完全处在两个世界,你怎么可能懂得孩子的心呢?你不懂孩子的心,孩子又怎么会把你视为他的贴心人呢?你不是他的贴心人,在他的心里,就不配称为他的知己!他凭啥要为你去“死”呢?

第四、善于沟通、长远规划。很多时候,师生之间的误解是因为师生之间沟通缺乏或者沟通不畅造成的。孩子不是猜心高手,如果老师不及时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算再心有灵犀的师生关系,也不可能一点就通!所以,老师一定要做一个沟通高手,把自己的想法春风化雨般告诉孩子。同时,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关心学生的精神成长,要为他们做长远的规划,不要眼里只看见分数,以分数论英雄。现在的教育体制造成大多数孩子都是失败者,他们当中有太多的陪读者,事实上这批陪读者才是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老师们想一想,你教了多少学生?有多少成绩优异的孩子愿意跳下农田为自己的父母割水稻?有多少分数高高在上的孩子考上大学后,愿意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所以,老师的爱要公平,要为每个孩子的未来做好规划!每个孩子的人生道路都不同,但是,我们要帮他们找到自己那条路的进口,并且帮他们做好足够的储备。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法可谓是不胜枚举。只要班主任明白了这个道理:先建立亲密有间、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再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那么孩子的不良行为就会逐渐减少!因为,关系大于教育!

 本文中的班主任已经是泛指了,所以请刘老师千万不要对号入座!我只是借助刘老师的案例来做一个自我反思,避免自己今后犯相同的错误。同时,如果能对其他老师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我就感到莫大的荣幸了!

 

 

                         关系大于教育

读完这位曾姓女孩写给刘老师的信,我有一种寒彻骨髓的感觉。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女孩子在故意向刘老师撒娇,抑或是故意写一些情绪化的文字来气刘老师。如果是,对于小.谢谢艾岚老师的铮铮直言! 我需要听这样的直言相告,只有这样负责任的谏言,才会使自己不断进步。艾岚老师写了很多,我也仔细的看了两遍,值得我学习和反思的有这么几点。 

第一: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和谐的师生关系很重要。据我对身边的班主任进行观察,我发现让学生又爱又怕的班主任最受学生的欢迎。何为爱?老师慷慨大方,有时和他们分享劳动果实,有时也请请客,老班教学有水平,老班长得帅(靓),学生喜爱;何为怕:老班有几下绝活,老班有时翻脸无情,老班训人很凶等。

第二:要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教育好每一个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自内心的服你。这就是我们老班的最成功之处。

  第三:思想教育不能老是靠说教。还得通过多种形式,尽量追求“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说教太多,最容易让现在的90后厌烦,最容易让现在正处于青春期有着逆反心理的孩子厌烦。正如艾岚老师所言,关系大于教育,我应该努力去营造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反观我和学生的师生关系,记得有一位老师曾经说过;你是不是有着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来:  第一:课间学生和你打招呼的神情可以看出来,如果学生看见你来了,非常高兴,非常热情,说明你在他们眼里很有魅力,师生关系也非常融洽。第二:从他们背后和其他班的学生谈论本班事情可以看出来:如果他们总爱用炫耀的语气向别人介绍自己老班是如何的好,总爱用一个爱称称呼自己的老班,就可以看出这个班主任在他们心目中的分量。 

   第三:从学生离校后对班主任的评价和返回看望班主任的人数多少看出来。如果一个班主任总是有以前的学生来看望他,老班在节日收到的问候最多,就可以看出这个班主任的魅力非同一般,就可以看出这个老班同学生的关系。反观自己:在第二点反馈不错,第三点最自豪。但是第一点相对欠缺。也许是我不太善于表白自己吧,也许是自己属于那种“慢热型”,或者是为了保持亲密有间不苟言笑。学生对我不是太热情。但是,师生关系也不是太糟,因为许多学生过一段时间会明白,我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班主任,只是,这种爱有时不能让他们明白。

 

--------------------------------------------------------------------------------

 

                         ——让老师生气也有趣

    “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大家都知道尊师教育的重要性。

       哪一个老师不希望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呢。

       对于现在的这个112班,我是进行过尊师教育的。

      在我们这个教室,我所任教的学生是有尊师的优良传统的。

       印象深刻的是原来的89班,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反映的我们班的学生“嘴巴甜、礼仪好”!他们还会集体为我祝贺生日!那种感觉就一个字“乐”!

      可是这个学期,我却不断接到任课教师的投诉。

      英语老师是一个可爱的女老师,平时也很有亲和力。可是她也向我投诉:

    “那一个礼拜天,我回家给父亲祝寿,我父亲是要每隔十年才有这么一个满十酒的。星期一,我匆匆忙忙的从一百多公里外的娘家赶回来,连水都没有顾得上喝一口,就匆匆忙忙的来到教室上课,可是,却有几个不知好歹的同学却用非常阴阳怪气的说我迟到了,他们的意思我非常明白,他们是看我上午没有按课表上课,故意责备我的失误的。”

        物理老师小李是一个特岗教师,虽然参加工作才刚刚一年,但是他却是“青海师大”的高材生,他上物理课时就有同学捣乱,有人甚至“恶毒”地叫他“小李子”,这使人联想到太监的名字,简直是奇耻大辱!让李老师心里也是极度的不舒服。而一部分学生看到李老师生气的样子,更是高兴,据说有些学生下课讨论的主题就是要故意气气李老师。所以,他们上物理课时坐姿歪斜,故意顶撞老师,故意气老师。李老师非常生气,一生气就难免用普通话气愤的和他们讲道理,这样,有些学生又找到气李老师的办法了,因为本地大多是用“塑料普通话”的,有些同学之间的交往就干脆用土话,于是他们就故意模仿李老师用普通话批评学生的语言,这样,惹得全班学生哈哈大笑。

       李老师和我交流了几次,我也就这个问题,在班上说了几次,虽然就纪律方面有了明显的效果,上课安静了许多,但是,他们的心里也许是反感李老师的“告状行为”,于是就不参与,让课堂死气沉沉。李老师很生气,他们中的一部分同学反而觉得有趣。

       此外,还有政治老师,生物老师也反映过我们班学生确实有不知好歹的行为,不懂得尊重老师等,我就发现,他们是不是处于一种逆反心理,并且让这种心理得到发挥,尽管我讲了几次,一部分女生开始特别尊重老师,但是还有大部分同学,对老师是不那么尊重的。他们仍然认为:让老师生气,我们就觉得非常有趣了。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上周一晚自习的时候吗,学校政教主任去我班进行例行检查,因为是雨天,而我们班的风扇却开着,于是他就忍不住站在后门旁批评了一句:“你们班怎么在雨天也打开电风扇呢?这不是浪费吗?”哪知后排门口的小桃却满不在乎的顶撞:“开不得吗?”这下可把政教主任气坏了,他很气愤的把这件事告诉我,我也想不通:小桃平时确实是一个非常文静的女孩,尽管她的个子在班里的女生中是最高的,但是性格内向,平时对老师也是很尊重的,我对她进行批评教育后,带她去向政教主任道歉。她虽然道歉了,但是政教主任心里仍然很气愤,他说没看见女孩这样顶撞学校领导的,旁边的领导和教师爷觉得不可思议,于是就严重的影响了我班的形象,领导也很含蓄的批评是我的原因,没有把她们教育好!这使我心里十分无奈!我也不知道一向文静的她为什么会突然冒出这样一句话,尽管她一再辩解是说给前排的一个负责管理风扇的男生听的。

       不尊重老师,一个最强烈的恶果就是影响师生关系,影响上课时的情绪,并且这种情绪就像可怕的瘟疫一样传染。所以,老师,特别是物理老师有时上课时觉得特别的辛苦,而学生也不会去发自内心的尊重老师。同时,也严重的影响了我们班的形象,使老师和同学都觉得没有面子。那感觉,怎一个愁字了得!

        看到这样的情况,我非常着急,不批评吧,学生的行为会越来越差,批评吧,他们就认为是任课教师告状了,他们也会故意去顶撞任课教师,他们就是这样的不知天高地厚啊!尽管,我也单独的找一些同学进行了谈话,对一些故意顶撞的同学我也单独进行了批评,他们当时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但是,班上还是有少数同学不懂得尊重老师,在逆反心理的驱使下有时还故意和老师对着干!比如说小奇,他因为曾经顶撞过物理老师李老师,我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后,他一直坚持认为物理老师拍了他的肩膀也是体罚行为,而拒不认错,最后请来他的监护人他才勉强认错,可是,他从此对李老师更加逆反了,发展到课堂上故意和李老师对着干,李老师在他的作业本上打了“你的作业有进步”的评语,他在后面马上写上“假惺惺”,李老师在课堂上鼓励同学们可以课后去找他问题目,他就马上大叫:大家千万别去啊,他会打人的!把李老师气得差点晕过去。

       我感觉脸红,学生在尊师方面表现这么差,和老师相处不和谐,这难道不是我班主任工作的失败吗?

 

艾岚点评:

 

班主任要教会孩子处理人际关系

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第一代人不识字,第二代人不懂外文,第三代人不懂电脑,第四代人不懂人际关系。

        所谓“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它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等。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所以,搞好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都是极为重要的。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使工作成功率与个人幸福达成率达85%以上;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因素中,85%决定于人际关系,而知识、技术、经验等因素仅占15%。某地被解雇的4000人中,人际关系不好者占90%,不称职者占10%;大学毕业生中人际关系处理得好的人平均年薪比优等生高15%,比普通生高出33%

       不论是从理论上来讲,还是从实践上来说,人际关系学说都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可是,在分数至上的今天,没有哪所学校开设这门课程,也没有哪个学校把它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

        其实,从上述案例的师生行为来看,并不是学生不尊重老师。而是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是人际关系的低能者。

       首先看英语老师,因为回家给父亲做寿,来回奔波,累得连水都没顾得喝一口就进教室上课了。可是学生并不领情,反而阴阳怪气说她迟到了。

       老师的付出,学生竟然没看见;学生的误会,老师竟然没沟通。师生双方都各自为阵,自说自话。我觉得很奇怪,不就是给父亲做个寿吗?为何不事先跟孩子沟通一下呢?我相信,孩子都是懂感情的。他们没有理由去责怪一位来回奔波几百里给父亲祝寿的女儿。我还记得,我的母亲60寿辰,我要回去祝寿。我事先给孩子们商量,说我要回去给我母亲祝寿,60寿辰呀,人生能有几个60寿辰呢?孩子们立即鼓掌支持,还委托我把他们的祝福也一并带上,末了还开玩笑说,老师,带一些寿饼回来哦。我带着孩子的祝福回到了娘家,我的母亲高兴得合不拢嘴,还未待我开口,就主动说要我带一些糖果寿饼回去犒劳孩子们。

       事后,当我扛着一编织袋的糖果寿饼走进教室的时候,孩子们欢喜得几乎把教室的房顶都掀翻了。无疑,我的举动赢得了孩子们的欢迎,我的母亲也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后来,我母亲到我的学校来了几次,每一次来了,我班上的孩子要是看见了,都要飞跑过去热情招呼:婆婆好!

       再看物理老师李老师,一个年轻老师,又是“青海师大”的高材生。学生在他的课堂上搞乱,又给他取了个“小李子”的绰号。显然,这位李老师一直忙着做“高材生”,没有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人和人相处,是双向的,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就是这个意思。如果老师的言行举止能够受到学生的喜欢,学生又怎么会以气老师为乐趣呢?

        长沙麻辣教师周思成,凭借他的年轻,他的幽默,他的超才,甚至他的另类,迷倒众生!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成了他的粉丝,别说反他,追捧他还唯恐不及呢。

       不就叫个“小李子”嘛,有什么大惊小怪呢?学生叫你“小李子”,你干嘛不反过来幽默:哈哈,老子姓李,是大李子;小子也姓李,自然是小李子了,你们算什么呢?

       至于那位政教主任,也得学学如何说话。当他看见下雨天没关电视,马上就批评:“你们班怎么在雨天也打开电风扇呢?这不是浪费吗?”说前面一句也就得了,犯得着说“这不是浪费吗?”孩子知道是浪费,也觉得浪费不好。可是,这个时候,她就是要故意说一句不搭调的话“开不得吗”来气气政教主任。结果政教主任气得要命,就说是学生不尊重老师。如果政教主任微笑着说:“同学,把电扇关了,好吗?”孩子还会顶嘴吗?不会!因为没有人愿意伸手打递给他笑脸的人。

        至于其他老师,纯粹就是小心眼,一个成年人跟一群小屁孩斗气,太不把自己当回事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班主任又有什么权力去改变科任老师和学校领导呢?很简单,此路不通,那就掉头转身吧!改变孩子,把孩子培养成人际交往的高手,免得他们今后长大后“我就变成了你”。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呢?

       第一,告诉孩子们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从自身经历以及身边的失败者或成功者的经历说起,人际交往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不可或缺。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获得幸福的人生,还可以和谐组织、安定社会与世界大同。

       第二,培养孩子尊重他人、善解人意的品质。因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须从个人品德修养做起。孩子没有一颗尊重心,他就不懂得如何去尊重一个人。他脑子里装的就是如何去戏弄别人,刻薄别人,甚至欺负别人,以达到他玩人取乐的畸形心理。一个没有体谅心的孩子,他就不会换位思考,也不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只会“以小心之心度君子之腹”。现在的干群关系恶劣,同事关系紧张,邻里关系生疏,无不是自以为是、互相猜忌造成的。

        第三,传授孩子一些基本的处事技巧。首先申明,不管有多高明的技巧,都离不开尊重、善良、体谅、谦逊、诚恳等品质打底。百度文库有《100条为人处事的技巧》,可以作为一份完善的参考资料。当然,不是每一条都需要指导学生去做。班主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合理的取舍,把有用的为人处事的方法提前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步入职场时就能迅速融入团队,缩短他们从平凡走向优秀的时间。还可以把“曾国藩做人36字诀”传授给学生,让他们领会在心,落实在行动上。我完全相信,只要班主任平时多关心孩子的人际关系建设,孩子们一旦涵养了善良的品质,拥有了一些基本的处事技巧,他们就不会想方设法与老师做对了,也不会火气冲天故意与领导顶撞了。

       第四,班主任要把自己炼成一个沟通高手。班主任是科任老师和学生的粘合剂,所以,班主任的沟通能力非常重要。很多时候,人际矛盾都是因为沟通不畅造成的。学生与科任老师发生了矛盾,班主任只会照单全收。要么是站在老师的阵营里,对孩子来一通义正词严的“尊师”教育,孩子们或许会摄于班主任的威力收敛自己的行为,但他们并不会把“尊师”内化为自觉的行为。有点思想深度的学生说不定还会背地里对所谓的“尊师教育”嗤之以鼻呢。要么是站在学生的阵营里,对老师的反应和抱怨不置可否,那么,这个班级算是玩完了,班主任也做不长了。

       总之,班主任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外在行为,更要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不仅仅要把书本上的道理渗透给学生,更要把生活中的一些必须的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这样的班主任,才是专业的,优秀的,甚至是卓越的。因为,他(她)解决的不仅仅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了充分的铺垫!

 

--------------------------------------------------------------------------------

 

3、主题班会

——我们答应很干脆,行动还要机会

            老实说,对于班会课,我们这里的老师是不太重视的。尽管,功课表上明确安排了社团课。

          这里面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有一部分班主任确实不知道怎么去组织班会课,思想上存在着畏难情绪。

           其次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部分老师认为与其费尽周折去组织活动,不如干脆用来上课讲几个题目划算,或者,干脆就作为学生的自习课,这样,学生高兴,老师也图个轻松。

         第三;学校难免有时要利用时间举行一些活动,组织一些集会,所以,这节课也是理所当然的首选,班主任认为学校已经讲了太多是事情,所以也就认为没必要再去开展一些活动。

         但是,我是其中的坚持者,尽管,我的能力和水平有限,不可能指导出高水平的班会,我一直坚持这么一种理念:班会课,是对学生有利的活动,要尽可能多的开展,因为,这是体现他们是班级管理的主人的有效平台。

          看过初荷老师的关于班级主题活动的帖子,也在《班主任之友》  杂志上看过许多班会案例,感觉他们的主题班会开展的非常不错,我是达不到这个高度的。可是我可以尽量进行借鉴。

         关于我班进行的生本教育实验,我在班上开展过两次主题班会。

        第一次是针对大家对生本教育的认识,我请大家先写一篇关于自己对生本教育的认识的作文,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反映的明显好处是感觉新鲜,能够互帮互助,明显的缺点就是纪律不太好管理。为此,我精心设计了一堂主题班会。

          我请六位在作文中提出了真知灼见的同学做好上台发言的准备,还请校长莅临指导,请班长在黑板上设计和板书好班会的程序,这些程序既包括学生个人的困惑和建议,也包括大家的集体讨论,还包括几位纪律方面做得不好的同学的公开承诺,最后还有我的要求,校长的指导。看起来班会开得很成功,六位发言的同学以自己的作文本为依托,发言十分精彩,集体讨论的环节大家参与踊跃,纷纷代表小组表态要做最好的小组,几位平时经常违纪的同学也被小组成员推举出来,红着脸向大家承诺一定要听从小组其他成员的建议,尽可能做最好的自我,我也对生本教育中一些问题做了说明,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尽管我将自己的时间压得很紧,但是因为前边大家讨论的时间超过了预定的时间,轮到校长作最后的总结和指导的时候已经响起了下课铃声,校长微笑着说这堂班会课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他就没必要再讲了。

       这次主题班会之后,关于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继续推行,但是,那个小组内纪律难以管理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当时做出承诺的个人和小组并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事隔几个星期之后,我只好又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重点是针对纪律问题,这次大家推荐了小组内成员共同签订协议书的方式解决。可是,对于一部分同学而言,虽然他当时答应得好好的,但是一旦到了要拿出具体行动的时候,他们又是故伎重演了。

        有一段时间,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都说什么样的班主任带出什么样的班级,可是我的班级就没有我的影子呢?或者说和我平时所倡导的恰恰相反呢?我提出了四个问题:

        1:为什么老师非常喜欢看课外书,我们班级也有现成的图书角,可是我们班读课外书的同学却比较少,没有形成读书的氛围?

        2;为什么老师平时非常重视对口才的培养,老师的口才也是不错,前几届也为学校培养了许多成功的主持人,为什么现在我们班上没有口才突出的同学?

        3 为什么老师一再倡导长跑锻炼,老师也一直坚持长跑,多次引导我们班的同学去长跑,可是我们班的同学怎么就不愿意参与呢?

        4:为什么老师有着良好的卫生习惯,到教室也经常做出榜样,带头捡起地上的垃圾,可是我们班的卫生状况还是不太好呢?

       然后,我精心准备和组织了解决这四个问题的班会,请班委会自己组织,班长吴铭铭和助理班主任小康主持。

        在这次班会课上,两位主持人进行了正确的引导,上台发言的同学也提到了读课外书的好处,培养口才的重要性,坚持锻炼身体的好处,几个同学还现身说法,说到自己多读课外书对自己的改变,参加体育锻炼对自己体质和精神的改变,也有同学提到了自己不敢说话的苦恼,对班级一些故意破坏卫生的现象做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同时,他们也向我提出了好的建议,以后每一天的语文课,都请一位同学上台为大家朗读一篇美文,并且谈谈自己推荐这篇文章的理由,做到“美文共赏”

       他们还建议在班上推选风纪监察员,提了许多的好建议,做了许多的自我批评,想出了许多办法。当时,我也感到非常高兴,“有问题,问学生”,这个理念真是没错,由他们想出的办法和点子,由他们自己做出的承诺,我没有半点强迫的成分,应该能够做好了,我甚至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事实证明我错了,除了每天都要进行的“美文共赏”,因为是我亲自进行督促能够坚持下来之外,其他的由他们提出并监督执行的许多美好措施过了不久之后就无影无踪了,请一些学生来个别谈话和加油都是无济于事。班级仍然没有几个同学参与锻炼,整天就是一个懒洋洋的样子,看课外书的同学仍然很少,一些同学干脆捧起了大部头的玄幻小说。卫生的保持也是“外甥打灯笼——照旧”,尽管我一再在班上强调。

         关于班上一些其它事项,我也开过一些班会,大多数是在班会课上他们就慷慨激昂,让我看到胜利的曙光,可是班会课结束后,他们还是该干嘛就干嘛,好像没有太多的改变,有些同学简直就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有些同学在班会课上答应的好好的,说是一定要改变,但是事后又是“出尔反尔”,让我无可奈何。

       一些老教师善意的提醒我:有些人天生是贱的,你干嘛要那样的民主的办法和他们左一个商量,右一个班会,你直接说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干脆,效果明显,学生是惯不得的。

       我感觉也是十分的失败,开了那么多的班会,却没有解决多少实际问题。这难道不是我班主任工作的失败吗?

   

 

 

艾岚点评:

 

 

首席教育者已经缺席

       

 读完刘老师这篇反思班会课的文章,对于学校许多领导以及教师对班会课的误解,我暂不评说。我特别关心也特别揪心的是刘老师几个无奈得近乎悲哀的“为什么”。

        1、为什么老师非常喜欢看课外书,我们班级也有现成的图书角,可是我们班读课外书的同学却比较少,没有形成读书的氛围?

        2、为什么老师平时非常重视对学生口才的培养,老师的口才也是不错,前几届也为学校培养了许多成功的主持人,为什么现在我们班上没有口才突出的同学?

        3 为什么老师一再倡导长跑锻炼,老师也一直坚持长跑,多次引导我们班的同学去长跑,可是我们班的同学怎么就不愿意参与呢?

        4、为什么老师有着良好的卫生习惯,到教室也经常做出榜样,带头捡起地上的垃圾,可是我们班的卫生状况还是不太好呢?

       中国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话:干部带头,群众加油!《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老师说:“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由此看来,不论中外,榜样的力量是都是无穷的。难怪很多老师都说:什么样的班主任带出什么样的班级。这句话或许有一定的道理,但愚以为太过偏颇,有待商榷。

          谁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决定学校教育的成败!可是,很多老师,都喜欢大包大揽,喜欢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来,以为自己是无所不能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神!

        一般说来,说教重于身教,会令孩子们厌烦终止不予理睬。但刘老师的身教如他所说也未起到多大功效。比如老师喜欢读书,班上的孩子却不喜欢读书;老师注重口才训练,班上的孩子却疏于口才训练;老师注重体育锻炼,班上的孩子却不爱参与;老师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班上的学生却大大咧咧无所谓。不要说刘老师带的班级,就拿我带的意搏班来说话,我可以算得上他们见过的最勤奋的老师了,但是懒惰分子比比皆是;我可以算得上他们见过的最尊重生命的老师了,但是还有孩子口没遮拦伤人于方寸之口;我可以说是他们见过的涉猎最为广泛的老师了,但他们听说读书就喊头晕。当然这种现象并非主流,但也不在少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是我们老师的修为不够吗?是我们的个人魅力不足吗?是我们的教育无方吗?非也!

        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在其《阶层是会遗传的》一书中所言:小孩正跟着父母下游化、底层化。孩子无法选择自己出生时的社会状态,所以,父母的高低往往决定了孩子的高低。也就是说,一个孩子来到世间,如果他的父母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收入低,并且意愿也低——指学习意愿、工作意愿、生活意愿,也就是人生的目标是低级的。那么,这些孩子的人生将会“下流化”。这里的“下流”并非贬义词,也不是下流无耻的意思,而是指社会的底层和下游。孩子们的这种低级意愿并非血缘遗传,而是出自父母的言传身教,也即所谓的“阶层遗传”。位于“下流”的人群,无论他们付出怎样的努力,最终都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儿打洞洞。也充分阐释了“阶层是会遗传的”这一社会现象。再转身四顾,上下打量,现实也好,虚拟也罢,出现的所谓“官二代”、“富二代”、“打工二代”的新词语不也说明了“阶层是会遗传的”这一社会现象吗?

         三浦展在人的权力平等上做出了深刻的思考:人们在劳动与所得上需要平等,机会需要平等,但起点的平等却有着深刻的原因,就是“遗传”的深处藏着不平等。

        当下的社会现状是:很多人,没有信仰,没有目标,反倒对金钱和物质以及享乐的追求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城市,很多身为家长的人为了生意、应酬,甚至自娱,忙得不可开交,无暇他顾。有多少家长愿意陪伴自己的孩子去郊游?有多少家长愿意在孩子睡前为孩子读一则故事,然后轻柔一吻将孩子送进梦乡?又有多少父亲愿意陪着儿子去球场打打篮球,跑道上跑跑步?他们不读书,不看报,打麻将,下馆子,今朝有酒今朝醉,可是却要求自己的孩子成长为人人艳羡的“白骨精”。殊不知,自己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低意愿早已经深植于孩子的心田了。城市还算好一点,真正令人忧心忡忡的是农村。

       对农民来说,改革开放最大的收获就是解决了温饱的同时也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没有人甘愿贫穷,所以,外出打工是改善自身经济状况的首选。打工潮的风起云涌,在拉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害惨了许许多多的农村孩子。

       人的一生,就三个发展阶段。出生——6岁,是最需要母爱滋润的时候,可是很多妇女生下孩子不久,就带着不舍,含着眼泪外出打工了。6岁——13岁,是孩子学着长大的时候,这个阶段,尤其是男孩,是最需要父亲的时候,可是父亲在哪里呢?缺乏父爱和父教的男孩,是精神缺钙的男孩。显然,这样的男孩就会成为“精神佝偻症”的病原体。如此,刘老师说的,一切努力以及热情过后,依然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也就不难理解了。

    母爱缺乏,父教缺位!首席教育者在这个时候缺席了!人生中最重要,也最危险的时刻,却没有母亲在身边殷殷叮嘱,没有父亲在前面引路。很多孩子,就是在这阶段开始走向社会的下游,他们当中有许多孩子一辈子都长不大,也改变不了他们沦为弱势人群的命运!

       14岁,开始向成人转变。这个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青春期到来的时候,孩子们变得叛逆、焦躁。尤其是男孩子,不仅叛逆、焦躁,还好斗、好辩、喜怒无常。这个时候,他们不仅需要母亲的关怀,也需要父亲的指引,更需要一位人生导师帮他导航。可是,谁又能真正能担当人生导师的角色呢?在当下应试教育成风,评价制度扭曲变形的时代,又有几个老师看得开,放得下无怨无悔地去做学生的精神导航仪呢?

        这么说来,是不是按照一些老师的消极说法,那么我们就什么都不要做了,慢慢等着孩子被阶层遗传,眼睁睁看着孩子走向社会的底层吧!绝对不可以!

       身为教师,一个有良心,有使命的教师,岂可眼睁睁看着孩子沉沦而不施救?那么怎么救呢?

       首先,与家长沟通,给他们阐明利害关系,请他们担负起他们的教育责任。最起码,夫妻双方得有一个在家里陪伴孩子。说实话,我也理解现在很多中年夫妻的心态,为了婚姻的稳定,不得不抛下孩子夫妻双宿双飞外出打工,然后又觉得愧对孩子,只好用金钱来满足孩子以弥补自己对孩子的情感亏欠。理解归理解,孩子毕竟是最重要的,所以,哪怕就是遭到家长的误解,我也要跟他们真诚的沟通,努力把他们拉到他们的席位上。意搏班的阿明,上学期,自他母亲抛下他追随到丈夫打工的城市后,阿明变得异常的焦躁烦闷,根本无心学习,课堂上小动作频繁,注意力也不集中。后来,经我多次与其母沟通,阿明的母亲终于答应回来陪伴儿子。阿明的母亲回来一周后,阿明的那些症状就消失了,很快,成绩就飞跃上升。事实证明,只要家长坐上他的位置,孩子的情况马上就会好转!

        其次是做好孩子的工作。有些家长,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我们就只好转换思路,把孩子变成教育者,让他们先教育自己,再教育自己的父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自己教育自己。当然,在把孩子培养成教育者的同时,也要把他们的角色提前,帮助他们修炼一颗父母心,教会他们如何做父母。当他们心中彻底接受了父母的角色,并且愿意做一个优秀的家长时,他们才会有改正自己,提高自己的动力。

        我个人认为,一个心怀悲悯,身负使命的教师一定要高瞻远瞩,要为孩子的未来打下美好的铺垫。千万不可像刘老师身边那些充满善意的教师所言:“有些人天生是贱的,你干嘛要用那样的民主办法和他们左一个商量,右一个班会,你直接说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干脆,效果明显,学生是惯不得的。”

        为师者真正的大善,不是把孩子训练成听话或者服从的机器,而是帮助孩子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实现自我!帮他们打破阶层遗传的魔咒!帮他们走上社会的上流,从而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同时,也为他们的后代创造一个高起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