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古地图

 苏迷 2012-07-01
首 页
专 栏
 
     





































 

 

 

 

 

 

 

 

 



 

 

 

 

 

 

 
  《平江图》 石刻,拓片高二百七十九厘米,宽一百三十八厘米。南宋绍定二年(1229)平江知州李寿明主持绘制,同年上石,刻工吕梃、张允成、张允迪。民国六年(1917)叶德辉、朱锡梁督工深刻,刻工黄尉萱。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藏苏州碑刻博物馆(苏州文庙)。

   从《平江图》上不但可以解读出大量的历史信息,更可以形象地感受到苏州城“双棋盘”格局的鲜明特色。城中较大的河道纵六横十四,数量之多,分布密度之高,都是其它城市所无法相比的。河道的走向呈南北或东西的直线状,组成比较规整的方格状水网。由于道路和河道平行,由道路编织成的路网和由河道汇合成的河网几成重叠状,生动地凸现了所谓“水陆平行,河街相临”的双棋盘式的城市平面布局形态。一个“双”字点出了苏州城和其它“棋盘式”城市的区别。很显然,这一特点在现有102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是独一无二的,它是体现苏州城市特色和个性化的首要因素,是苏州作为名城、古城的城市魅力所在,也是树立苏州城市形象的风景线和生命线。


 


  《姑苏城图》 木刻版,图版高一百十六厘米,宽八十九厘米。清乾隆十年(1745)苏州知府傅椿主持绘制,四十八年(1783)苏州知府胡世铨重刻。全图绘制精细。方位正确,比例匀称,标注详明,堪称苏州历史上最为详细的古城地图。



  《苏州城厢图》石印,图版高六十二厘米,宽五十二厘米。印制年代不详。据图中正谊书院和学古堂并存于可园内的情况推测,绘制时间但在清光绪十四年(1888)学古堂建立以后,光绪二十九年(1903)正谊书院改为苏州府中学堂之前。图的绘制沿用记里划方的传统方法,方位正确,注记简明,是同时期苏州古城地图中较好的一幅。

 
《苏城全图》 石印,图版高一百一十五厘米,宽六十二厘米。印制时间不详。据图中注记有“洋关”而无“火车站”的情况推测,绘制时间当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苏州开埠建关至三十二年(1906)沪宁铁路苏锡段通车之间。
《最新苏州市全图》铅印,设色,图版高一百三十六厘米,宽一百七十二厘米。民国十六年(1927)印制,高远宰编绘,苏州小说林出版社发行,属民国时
期公开发行的最大挂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