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购买中成药的三大误区

 chxf1949 2012-07-01

一些小病,可以到药店买点成药搞定,既方便又省钱。但是,如果吃错了药,轻则延误治疗时机,重则导致生命危险。

下面列举自购药物治病时常出现的误区,以提醒读者注意。

误区一

望文生义 药物的作用由药物的性质及组成所决定,专业医生用药不受药名左右。而是看药物的成分。一般人没有专业知识,往往会望文生义,患感冒就买与“感冒”有关的药物,有胃病就买与“胃”字有关的药物。有的服后有效,有的服后无效,甚至加重病情。如喉症丸由苦寒清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对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腺炎有效,但对慢性喉炎效果就不好了。又如痛经丸能治疗妇女痛经,但只适应于寒凝血淤之痛经,气血虚弱的痛经就无效了。造成这种误区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诊断错误,不是该病而用治疗该病的药物,如刘伯的心绞痛误用补中益气丸。二是中成药讲究辨证治疗,同病不同证,如果寒证就用清热药,热证就用祛寒药,当然无效。

误区二

以贵为上 有些人购药也看药物的成分,却主要是看有无贵重的药物成分,认为贵重的药物功效必佳。有些药物如安宫牛黄丸、清心牛黄丸中的牛黄是一味贵重而起主要作用的药物,缺之则功效较差。但有些人看到xx虎骨丸或虎骨xx丸就认为是好药,药效必佳。殊不知现在老虎都少见,哪来那么多虎骨入药呢?乌鸡丸与乌鸡白凤丸是同药不同名,有些人买后者而不买前者,因为有“白凤”会更贵重(实际哪有什么白凤)。有些人买补肾壮阳药,见有“鞭”字的才买,因为鹿鞭、海狗鞭稀有。事实上,好药不在于药物的贵重与否,而在于药物是否对症。

误区三

无病滥补 有些人对补脑、补肾、补气、补阳的药物感兴趣,常常 对号入座,认为自己肾虚、气虚、血虚而大量服用。实际上,中医治病讲究辨证施治,是虚证才用补药,非虚证用补药反而适得其反,加重病情。就算是精神不佳,或是一些“亚健康”状态,只要适当休息,调节饮食,是完全可以恢复的。“是药三分毒”,就算补药也不例外,还是不要滥补为好。

因此,自购药物治病应该对病、对症用药,最好能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既省钱、省时又治好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