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吴均帖
2012-07-02 | 阅:  转:  |  分享 
  
临习吴让之篆书体会

吴熙载(1799-1870),原名廷扬,字熙载,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今江苏扬州)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包世臣的入室弟子。善书画,尤精篆刻。少时即追摹秦汉印作,后直接取法邓石如,得其精髓,又综合自己的学识,发展完善了“邓派”篆刻艺术,在明清流派篆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对《吴均帖》的临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吴让之在此帖的篆艺,在起收笔上继承“二李笔法”的同时,不断精进,将书外功夫消化、引入,使较为单纯的篆书线条得以丰富、灵活,较具艺术情趣。其化隶法为篆笔的粗重笔触,化行、草书意气为篆势的轻盈起落,颇得画意;或方或圆,或侧还锐,飞扬如风柳,静穆似晨露的各种收笔,亦与其印艺相融。这一些,无不体现了吴让之篆书对用笔的熟谙。

《吴均帖》中的诸多笔画,并不是一律的圆润的中锋线条,而是与各种枯笔、侧锋相融于一炉的,其枯笔的枯燥面又是随笔身的中正。左右而或中或左或右的安排,这种枯燥面在笔画面上的左、中、右发毫,使空灵的线条更增凝练。朴厚。基于此,这种强烈反差的用笔,其执笔是不可能中正不侧的,而是要有所欹侧,真正发挥出掌虚的功能,这正是吴让之在篆书用笔上的活用,即其艺术创造的一面。

献花(0)
+1
(本文系书法J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