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农业书屋 2012-07-03

 

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c0MTgyNjQ0/v.swf

 

 

       和煦的阳光下,绿油油的棉田里,看上去静悄悄的。然而,在这平静的表象下面,一只只狡猾的虫子,在繁茂的花蕾和花铃中,肆无忌惮地爬来爬去,寻找着稚嫩的棉铃作为它们的美食。这就是棉农们最憎恨的害虫——棉铃虫。

棉铃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昆虫。它危害棉花、玉米、麦类、辣椒、番茄等多种作物,但以危害棉花为主。棉铃虫从形态发育上可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棉铃虫以蛹的形式在棉田里过冬,大致分布在地表2.5厘米至6 厘米的土壤中。 

第二年三月份以后,日平均气温上升到6摄氏度以上时,蛹羽化成成虫,也就是我们说的“棉蛾子”。 

当温度上升到23摄氏度以上时,狡猾的棉蛾子在晚上出来觅偶交配,一头雌蛾可产500到1000粒卵,而且,它们会把卵产在幼嫩的叶子上和花蕾上,以便幼虫一经孵化便有食物可以享用。 

对棉花产生危害的,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棉铃虫幼虫。幼虫有多种体色,有绿色、黄色、淡红色等等,体表有灰色的尖刺;腹面有黑色或黑褐色的小刺。 

棉铃虫幼虫有取食棉花顶尖、花蕾、花铃的习性,棉花的顶尖往往是棉花的生长点,生长点被棉铃虫幼虫吃掉,就变成了无头棉,不会再长出新芽,棉农称为“公棉花”或“无头棉”。 

随着棉铃虫幼虫的长大,又开始啃噬花蕾和花铃,一只幼虫,可以钻蛀10到20个花蕾或花铃,受害的花蕾不能正常开放成花铃,严重时枯黄脱落;受害的花铃,为黑褐色 水浸状斑,严重时布满黑点,僵化脱落。 

由于棉铃虫幼虫的危害,棉花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给棉农们带来了经济损失,20世纪90年代,棉铃虫害曾经造成长江流域棉区20%~30%减产,黄河流域曾经造成过绝收的损害。 

棉铃虫对于棉花的危害还有另一个方面,那就是棉铃虫不像其他的害虫一样,一年只发生一代,在适合的温度下,棉铃虫可以发生三代到七代。 

棉铃虫卵的孵化期3到7天左右,幼虫期15-20天,蛹期18天左右,成虫期一般为7-10天,这样一个周期算下来,大约45天到55天左右,这一个周期,我们也称作一个世代,一年中,棉铃虫可以经过几个世代。   

棉铃虫在辽宁和河北北部、内蒙古、新疆每年发生3代,华北每年发4代,长江以南每年发5~6代,云南每年发7代。 

了解了棉铃虫的习性和危害,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棉铃虫的防治措施。 

片花  棉铃虫的农业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法是在棉花栽培过程中,运用农业栽培措施有目的地创造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的有利条件,减少棉铃虫的发生。棉铃虫的农业防治主要有以下措施。 

选用转基因抗虫棉品种 

转基因抗虫棉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的构成,用于农业生产的一种棉花。转基因抗虫棉的原理简单的说,就是将一种可以杀死特定害虫的基因导入棉花而获得的转基因植株,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共有近90个科研单位和公司参与了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的选育,通过国家审定的抗虫棉品种已达100多个。 

不过,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性是一个相对概念,它并不能完全替代其他防治措施,更不是虫子不吃的“无虫棉”。因此,种植抗虫棉可以少治虫,但不能不治虫,特别是3代以上的棉铃虫,抗性增强,应及时喷药防治。 

另外,棉农尽量不要使用自己种植的抗虫棉种子,如果一旦种植自留的抗虫棉种子,会造成品质和产量的下降,从而遭受损失。原因是棉花属于常异交作物,主要由蜜蜂等昆虫授粉,可抗虫棉却不能容许有一点混杂,如果使用自留种子就会造成纯度和抗虫性下降。 

麦收后及时灭茬、棉收后早拔棉柴 

刚才我们讲过,棉铃虫以卵的形态在土壤中过冬,而且大多分布在地表2.5厘米至6 厘米的土壤中,如果能消灭土壤中的蛹,对防治棉铃虫发生有非常好的效果。 

麦田第一代幼虫老熟后,在土表层化蛹。蛹期是棉铃虫的薄弱环节。在小麦收割后成虫羽化前中耕松土灭茬对降低成虫羽化率效果显著。麦收后及时耕锄灭茬,杀蛹效果在30%~44%,也能有效降低下一代虫源。 

棉花收获后,及早的拔除棉柴,也是破坏棉铃虫蛹室,减少虫蛹数量的有效措施。拔棉柴后能使部分蛹暴露于地表而被冻死或被鸟兽取食。 

秋耕冬灌、铲埂除蛹 

要想彻底的消灭虫源,仅仅依靠灭茬和拔棉柴还不够,秋天的时候深耕和灌水是治理棉铃虫最主要、最有效、最根本的农业防治措施。 

秋季深耕的原理是这样的,第一,它全面松动了土壤,破坏了棉铃虫的蛹室;第二,大部分的虫蛹被翻入6厘米以下的土层,在6厘米以下的土层中,虫蛹窒息死亡,不能羽化出土;另一部分虫蛹翻晒于地表,被低温冻死或被鸟类取食。因此,可以说秋季全面深耕是防治棉铃虫最有效的措施,它大大降低了越冬蛹的存活率,有效减少了越冬基数。 

土壤封冻前,棉田里全面灌一次水,也是防治棉铃虫很好的措施,棉田冬灌水量大且积水时间长,对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具有明显的抑制和致死作用。据调查,冬灌比未冬灌的棉田,棉铃虫越冬蛹减少43.5%~72.3%。    

棉田冬灌,要本着宜早不宜迟的原则,一般掌握在地表开始结冻或夜冻昼消时进行;冬灌水量可适当大些,一般每亩不少于80~100立方米。 

种植玉米诱集带   

上面我们也讲过,棉铃虫不仅喜欢吃棉花,还喜欢吃玉米、辣椒、番茄等等,而且,棉铃虫对玉米的嗜好远远高于棉花,尤其是玉米嫩花丝上,一、二代棉铃虫成虫产卵最多,高于棉花上着卵量5~8倍。 

7月上中旬和8月上中旬一般单株玉米花丝上有卵5~30余粒,占玉米全株卵量的60%~80%,孵出的幼虫直接取食花丝或蛀食果穗,因而在棉田四周全面种植玉米或在棉区插种玉米,将对棉铃虫起到重要的分流作用,有效减少棉田着卵量,压低虫口密度,有利于集中防治、局部施药、保护棉田天放、防止棉铃虫反弹。 

整枝灭虫  

在棉花蕾铃期,采取合理的整枝技术,可以明显减少田间卵和初孵幼虫的存量,对于预防棉铃虫的危害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一次整枝在棉花蕾期,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去掉多余的叶枝。棉株的叶枝一般有2-4个,着生于主茎下部第3-7节。当第一枝现蕾时,除保留果枝以下一两片主茎叶外,将其它各节的主茎叶和所有的叶枝全部除去,使棉株体内营养充分供应果枝上蕾铃的发育。 

第二次整枝在棉花初花至盛花期间,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打顶和打边心。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都具有顶端优势,即顶芽生长快速,摘除植物的顶芽,促使植物从叶腋边多生侧芽的方法称为打顶。打顶就是將莖梢嫩芽用手指摘除,其目的在於促進側芽長出、多分枝,所以能增加花朵的數目,使株型更為茂密。 

打边心也叫打群尖,就是摘除果枝顶芽,以控制无效果节的生长。因为一个植物的主干能够吸取的营养有限,如果只能担负三个棉花,却担负5个棉花,那么结果就是全部长不好,如果间掉两个,就会长三个饱满的质量好棉花。这就是打边心的作用。 

打老叶、去空枝:对旺长棉株,在花铃后期,可打去主茎下部的老叶。对立秋后出现的无效蕾和白露后的无效花,也要及时摘除。同时对棉株下部未结棉铃的空果枝要剪去,使养分供应上部结铃果枝,并可改善透光通风条件,有利于开铃、吐絮。 

通过以上整枝的手法,棉花枝条的分布合理,通风透光良好,同时可以除去一部分三四代棉铃虫的卵和幼虫。整枝的最终效果可以用 “8月中旬去无效蕾,9月上旬棉田不见无效花” 这样一句话来概括。 

在二代棉铃虫发生期适时整枝一次,可使百株卵量下降40%~60%;在二代棉铃虫发生期去叶枝的棉田,田间卵、虫存量减少3.8%~54.5%,平均为27.7%;在四代棉铃虫高峰期,及时摘除边心、赘芽,可使卵和幼虫的存量分别减少52.5%及58%。  

抹卵灭虫  

二代棉铃虫卵80%产在嫩尖上和叶片的正面,在卵盛期按行逐棵将卵抹掉,每三天抹一次,连续进行3~4次,可明显减轻为害;据调查,一般连抹2次,可使卵量减少60%左右,抹3次减少80%~90%。 

草把诱蛾  

棉铃虫蛾对半枯萎的大叶杨、柳树、刺槐等树枝把散发的气味有趋性,因此田间插把能很好诱杀棉铃虫蛾,一般能减少产卵量的40%-50%。每亩插把不少于20个,每把不少于0.25千克,均匀分布,在蛾高峰到来前10天插到田头,坚持每天清晨带露水收蛾,每7天换一次把,全蛾高峰后10天,换下的把及时烧毁。 

片花:防治棉铃虫的物理措施 

物理防治就是指通过棉铃虫对温度、湿度或光谱、颜色、声音等的反应能力,用调控办法来杀死、驱避或隔离棉铃虫。防治棉铃虫的物理措施主要是使用黑光灯诱蛾。 

使用黑光灯诱蛾 

棉铃虫羽化后的蛾子有趋光性,对光波感兴趣,尤其在3330A(哎)波长趋性最强,可利用这个特性捕杀或诱杀。 

利用棉铃虫的趋光性,在棉田安装黑光灯、高压汞灯或其它灯具诱捕成虫。特别是高压汞灯诱杀棉铃虫效果显著,可降低落卵量30%-40%。对2代棉铃虫的诱杀效果最好,一盏高压汞灯日平均诱蛾量3068头,最高量达9000头,控制效果达50%-60%。距高压汞灯越近,落卵量越低,诱杀效果越好。因此,大片棉田内灯距以200米-250米为好。 

片花:防治棉铃虫的生物措施 

说到生物防治,首先要讲的就是天敌防治。棉铃虫有很多天敌,如各种寄生蜂、瓢虫、小花蝽、草蛉、蜘蛛等等,这些天敌被人工繁殖后到田间释放,再通过创造有利于天敌的环境,可长期控制棉铃虫种群数量。目前,我国可以在大田里应用的主要是赤眼蜂。 

赤眼蜂是一种寄生性昆虫天敌,其复眼为红色,故称“赤眼蜂”。当我们把赤眼蜂放到棉田里之后,赤眼蜂在田间寻找棉铃虫的卵,发现棉铃虫卵后,将自己的卵产到害虫的卵内,赤眼蜂的卵、幼虫、蛹期都在寄生卵中度过,从而破坏棉铃虫卵的发育,使其不能孵化,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目前,我国对于棉铃虫使用的生物措施主要是施用生物农药。什么是生物农药呢?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提取的药物,对害虫进行防治的一类农药制剂,或者是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 

生物农药只对病虫害有作用,一般对人、畜及各种有益生物比较安全;极易被日光、植物或各种土壤微生物分解,对生态环境影响小。 

下面,我们来了解几种生物制剂。 

阿维菌素 

阿维菌素是经微生物发酵,提取的新型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对各种作物害螨、害虫有很高的杀灭作用,具有广谱、高效、低残留和使用安全等特点,是当前农业害虫综合防治中理想的生物农药。 

阿维菌素主要通过胃毒和触杀作用杀灭棉铃虫,如果棉铃虫咀嚼了带有阿维菌素的棉花,或者通过棉铃虫和药剂的接触进入体内,都能阻断棉铃虫的神经传导系统,使它产生麻痹现象,造成死亡。阿维菌素在环境中能被光解,在土壤中能被微生物代谢分解,不能被植物根系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因此对环境是相当安全的。 

甲维盐乳剂 

甲维盐乳剂是阿维菌素的衍生物,也是一种有效、环保的新型生物农药。 

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 

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是一个昆虫病毒杀虫剂,是一种只对棉铃虫起杀伤作用的微生物,喷施到农作物上被棉铃虫取食后,病毒在虫体内大量复制增殖,迅速扩散到害虫全身各个部位,急剧吞噬消耗虫体组织,导致害虫染病后全身化水而亡。病毒通过死虫的体液、粪便继续传染至下一代害虫,病毒病的大面积流行使田间的棉铃虫害能够得到相对持续的控制。 

苏云金秆菌 

苏云金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当害虫咬嚼庄稼时,同时把苏云金杆菌吃进肚去,它可以破坏害虫的消化道,引起食欲减退,行动迟缓、呕吐、腹泻,这就像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去一样,在害虫的肚子里大显威风。但苏云金秆菌不耐高温,不耐贮藏,容易吸湿霉变,失活失效,而且保存期不能超过2年,需要现配现用。 

氟啶脲 

氟啶脲属于昆虫生长调节剂,它是通过抑制棉铃虫生理发育,如抑制蜕皮、抑制新表皮形成、抑制取食等最后导致棉铃虫死亡的一类药剂。 

以上是我们为您介绍的几种生物制剂,使用生物制剂的最佳时间是在卵高峰期到幼虫孵化的盛期,棉铃虫 2 代施 2 次、3 代施 1 次生物农药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生物防治的措施中,还可以利用以虫治虫的方法,如棉铃虫的天敌有各种寄生蜂、瓢虫、小花蝽、草蛉、蜘蛛等,许多种类都可被人工繁殖后到田间释放,再通过创造有利于天敌的环境,可长期控制害虫种群数量。 

片花:防治棉铃虫的化学措施 

棉铃虫的化学防治仍是当前棉铃虫综合防治中不可缺少、行之有效的主要措施,但在具体防治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注意掌握防治指标:在系统调查、准确测报的基础上,对不同田块达到防治指标时,应急实施药防治。同时不能见虫就治,以免浪费药剂,增加成本、降低防效。 

二代棉铃虫,每百株棉花累计棉铃虫卵量100粒、初孵幼虫15头时即达到了防治指标;三代棉铃虫,每百株棉花累计棉铃虫卵量25粒、初孵幼虫10头时即达到了防治指标;四代棉铃虫,每百株棉花有初孵幼虫8~10头时进行防治。 

第二,抓住施药关键期:采取“监测一代,二代压基数,重治三、四代,根据棉花生育期治五代”的对策。具体是:棉铃虫 2、3 代期间严格按防治指标用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4 代和 5 代前期产卵高峰期间,采取每间隔 7 天防治一次的办法,效果好。产卵高峰期施药,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防效可达 90% 以上,而防治 3 龄以上高龄幼虫的防效只有 47-70%。 

第三,注意交替用药:不要单一使用一种药剂,可交替、混合使用。常用的化学药剂有三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 

第四,注意及时检查,确保防治质量:每次用药后要及时检查,若残虫量仍在防治指标以上,应及时补治,尽量把棉铃虫消灭在3龄以前,针对第三代及第四代棉铃虫产卵分散的特点,喷药时不宜行走过快,亩用药液不低于60-75公斤,喷洒要均匀,做到喷头“两翻一扣、四面打透”, 成虫和卵主要分布在顶部和中上部叶片背面,因此打药时要求喷头向上把叶片背面喷透,然后喷头向下再将整体植株喷透。以使棉株各部位的虫卵着药,确保防治质量。另外,根据棉铃虫的活动习性,以上午10点以前,下午5点以后用药为宜。 

通过以上的讲解,不知您对棉铃虫的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是否有了一定的了解呢?总结起来,主要是掌握棉铃虫生长的规律,根据自己棉田的情况,做精细的管理,棉铃虫的防治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希望在金色的秋天,您也能有一个好收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