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介绍明清人何采的集句词,粗看了几首,说不出的羡慕;又被导着阅读此人将散文套入长调词的几则,更是惊叹。想找找关于何采的材料,可是看到的很有限。 何采字涤原,号南涧,一号省斋,亦号醒斋,又号芦庄,晚号乖厓,安徽桐城人。生于明天启六年(1626),卒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顺治六年(1649)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侍读。但并未一直春风快马,三十几岁便退隐江湖。善书,书法作品中常用“东田樵客,南涧渔翁”的别号,吴梅村《送何省斋》诗中有“君今谢尘鞅,轻装去如驶”之句。 录其词二首: 《稍遍》: 峻岭崇山,修竹茂林,此地兰亭会。有清流映带激湍飞。引以为、流觞曲水。坐其次。虽无管弦丝竹,一觞一咏酬春事。极视听之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所之、既倦事迁移。使是日、幽情忽相随。每揽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嘻。修短无时。终期于尽痛何为。或因寄所托,亦将感慨系之。正天朗风和,骋怀游目,群贤少长咸修禊。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后之览者多矣。喻彭殇、妄作死生齐。但放浪、形骸勿欣悲。更休论、世殊事异。仰观俯察之际,陈迹焉而已。谁为趣舍、谁为静躁,所以兴怀一致。今之视昔已于斯。知后之、视今犹此。 《莺啼序》: 渔人捕鱼为业,正缘溪溯水。忽逢着、林上桃花,落英芳草鲜美。向前去、林穷水尽,有光仿佛开山际。舍船从,山口幽探,豁然平地。 阡陌交通,竹树互荫,听鸡鸣犬吠。看来往、黄发垂髫,外人衣着无异。纵行歌、怡然自乐,恍疑是、商山典绮。见渔人,问所从来,似惊还喜。 渔人具答,便至其家,为杀鸡设醴。问讯罢、自云先代,为避秦人,率子偕妻,遂居于此。浸湮往迹,荒芜来迳,春桑秋菽随时艺。任男耕、女织靡王税。虽无纪历,惟凭草木荣衰,漫问今是何世。 汉兴汉废,总不曾知,又勿论晋魏。住数日、山中辞出,既得其船,绝境难忘,隐踪须继。连田比屋,循源沿岸,扶行处处皆详志。迨重寻、迷路何由诣。南阳高士欣然,此后浑无,问津者矣。 两首显然各隐括《兰亭集序》与《桃花源记》。 几日,天涯有作《稍遍》隐括《前赤壁赋》,余写《莺啼序》隐括《醉翁亭记》。德罗又作《莺啼序》隐括《岳阳楼记》。后小木再作《莺啼序》隐括《石钟山记》。 (天涯) 凌波万顷,冯虚御风,遗世而独立。 噫!逝者如斯。孰知盈虚者如彼。 (西洲折梅) 诸峰尽堪入画,酿泉犹横跨。 日出林开,云归穴暝,神秀由造化。 提携伛偻,笑应嗔呼,歌欢常蔽野。 人影散乱,夕照归山,恋恋回舆驾。 (德罗) 奇哉洞庭胜状,正晴湖旖旎。 霪雨霏霏,日月隐耀,恙添犹未止。 春和景明,郁郁青青,尽汀兰岸芷。 陶潜斗米,杜甫佳篇,孰乃真高士? (小木) 言彭蠡滨之口,有钟鸣声彻。 湖口稍停,得访此景,小童如扣铁。 俄而涛怒,肝胆尽摧,噌吰向空裂。 道听不实,目见非详,郦子余憾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