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则天皇后的牺牲——大唐壁画背后宫廷惨案

 君子道长 2012-07-04

蔡昌林

    故事要从公元701年说起。那一年,历史上的大唐帝国还处于武周时代。正月初三日,成州府奏报有人看到了佛的足迹,于是77岁高龄的武则天将周的年号由前一年的“久视”改为“大足”以示吉祥,是为大足元年。然而,吉祥的年号对于太子李显一家来说并不吉祥。

    就在前一年,也就是久视元年九月,李显16岁的女儿永泰郡主李仙蕙与武延基(魏王武承嗣之子)缔结良缘,成百年之好。李、武两家本是皇亲国戚,当时朝里专权的却是武则天的两个男宠张易之、张昌宗,武延基和李仙蕙的哥哥邵王李重润都不到二十岁,年轻人在一起难免对家国之事说三道四,《旧唐书?张易之传》上记“邵王、郡主(即永泰公主)等私议二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由于武则天的宠爱,几乎把持了大唐的朝政,大臣们甚至连太子等皇室成员见了也畏惧三分,哪能容得几个皇孙们说闲话。得到密报的张氏兄弟,在武则天面前加油加醋,汇报邵王、郡主和魏王三人阴居一处,诽谤朝廷,意图谋反。此时的武后对这两个“面首”宠爱有加,兼之最听不得的就是“谋反”二字,盛怒之下的“圣神皇帝”对三个年轻人的处置是“皆逼令自杀”——武周大足元年(701)的九月初三,成了李显一家血雨腥风的日子,19岁的李重润、17岁的李仙惠和他的丈夫武延基都死了。

    但是,1960年以来,随着一座座唐代墓葬的发掘,故事的主人公之一永泰公主李仙蕙的死因、死期却又变得扑朔迷离。 195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对乾陵的17座陪葬墓进行调查时,一座被当地人称为“方冢”的陵墓引起了他们特别的注意,根据实地勘查资料和百姓提供的线索,大家一致认为此墓内埋葬的是武则天次子章怀太子李贤。不仅因为此墓距离乾陵最近,而且墓前石刻数量众多,保存相当完整,其中一对石蹲狮的造型精美度与乾陵御道前的石狮不相上下,墓的封土又高又大。鉴于史籍记载乾陵陪葬的17位死者中,似乎只有李贤才能拥有如此精美的石刻和广阔的陵园。

    1960年8月,考古工作者开始对“方冢”进行发掘清理。9月,墓志铭出土,志盖中间篆书“大唐故永泰公主志铭”赫然在目——“方冢”不是李贤的墓,而是永泰公主的! 更让历史学家震惊的是,永泰公主墓铭记载,公主去世日期为九月初四,比史书记载的九月初三晚了一天!另外,由于墓志铭中有“珠胎毁月”的记载,加上对墓葬内遗骸骨片的还原,人们发现永泰公主的骨盆比正常女性窄小,因此也有人据此认定,永泰公主并没有随夫兄一起被逼自杀,而是怀孕待产,但因先天骨盆窄小,又受了夫、兄双双惨死的刺激,于其夫、兄去世次日,死于难产。

      1971年夏天开始,由陕西省文管会和乾县教育局的考古工作者组成的两个联合工作队,分别对位于乾陵东南约3公里的乾陵公社红星大队杨家寨生产队北面的高地上的另外两座陪葬墓进行了发掘,这才发现其中一座是章怀太子李贤墓,另一座是懿德太子李重润墓。

    千百年来,人们章怀太子的死因也始终莫衷一是,两唐书分别载:“文明元年,则天临朝,令左金吾将军丘神绩往巴州检校贤宅,以备外虞。神绩遂闭于别室,逼令自杀”“诏左金吾将军丘神绩检卫贤第,迫令自杀”,言语间暗示太子是被武后杀害。而章怀太子墓出土的墓志铭则影射太子是被冤杀,但未明言直接死因。对此,郭沫若曾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章怀之死与武后无关,而是当时的宰相为夺权所为。

    永泰公主墓墓冢为覆斗形,墓道全长87.5米,宽3.9米,墓室深16.7米。全墓由墓道、5个过洞、6个天井、甬道、8个便房、前后墓室组成。墓道两则有巨大的青龙、白虎和身穿战袍、腰配贴金宝剑的武士组成的仪仗队。天井两则的便房内放着各种三彩俑群和陶瓷器皿等随葬品。章怀太子李贤墓的地面形制和内部结构与永泰公主墓基本相同,但规模要小一些。墓由长斜坡形墓道、4个天井、4个过洞、6个便房、砖砌甬道和前后墓室组成。墓道全长71米,宽3.3米,深7米。 而懿德太子李重润墓,地表有双层覆斗形封土,周围设围墙,南面有土阙、石狮、石小人、华表等。地下由斜坡墓道、6个过洞、7个天井、四对小龛、前后甬道和方形前后砖室组成。全长100.8米。葬具置于后室,为庑殿式石椁,外壁雕饰头戴凤冠的女官线刻图,墓壁满绘壁画。墓道两壁以楼阙城墙为背景绘太子出行仪仗,过洞绘驯豹、架鹰、宫女、内侍等。第一、二天井绘列戟,为天子之制。

    墓内壁画题材有仪仗队、青龙、白虎、城墙、阙楼、乐伎、男仆、宫女等,而且壁画规制也不同,如仪仗队中,永泰公主有12戟,章怀太子有14戟,而李重润则有24戟,属帝王一级,这些都显示出李重润显赫的地位和特殊的身份。 永泰公主墓和懿德太子墓是两座典型的“号墓为陵”墓葬,“号墓为陵”的墓葬无论是地面还是地下,其规模、随葬品数量、葬具规格等都比同时期同等地位身份的墓葬高得多。

    人们不由发问,为什么毫无政绩可言的永泰公主和懿德太子能够在死后享有“号墓为陵”的殊荣? 这可以说是他们的父亲李显对儿女英年早逝的一种补偿。对于李显来说,亲族间自相残杀不是第一次见识,早在高宗永隆一年(680),武后宠臣明崇俨为盗所杀,怀疑是太子李贤所为,首先抓了李贤的家奴赵道生,以双方有狎呢的同性恋行为作为突破口,逼其承认受李贤命作案,随后派人搜查太子府第,得皂甲三百余副,太子遂以谋逆罪被捕下狱。高宗下令三司会审太子谋逆案,太子最终未能洗脱罪名,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现四川省巴中市)。

    公元684年,高宗李治驾崩,李显(中宗)继位不久就被武后废黜为庐陵王,贬出长安,另立幼子李旦(睿宗),22岁的李旦柔弱如傀儡,武后自此完全把持了唐朝皇政。在大唐的历史上,这一年居然有三个年号。李旦即位初,武后派人前去校检废太子李贤的宅第,二月二十七日李贤就在流放地自尽。 李显被贬后,先后被软禁于均州、房州达14年之久,身边只有妃子韦氏陪伴,期间他们生下了后来的永泰公主李仙惠,李仙惠在偏僻的均州、房州度过了她的童年。

     公元699年,李显被武则天召回京城,重立为太子。为了与母亲搞好关系,李显先将永泰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侄孙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儿媳;又将幼女安乐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另一位侄孙武崇训,成了梁王武三思的儿媳。李显与武家结亲,无疑是想借此稳固自己的地位,没想到儿女、女婿还是被母亲给杀了。

不管怎么遮掩,这个惨案还是再一次震惊了朝野,也为张氏兄弟的覆灭埋下了伏笔,李唐宗室包括武氏家族对其恨之入骨,终于在不到四年后爆发了, 公元705年2月21日,宰相张柬之联合五位郡王乘武则天生病,发动宫廷政变,杀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第二天,已经81岁的武则天迫于压力,下诏令太子李显监国,复国号为唐,中宗即位,年号神龙。武则天在叱咤风云半个多世纪后,终于走到了权利的尽头。退位之前,她为自己作出的最后一个重大决定,就是将来,要让自己以李唐媳妇的身份,归乾陵与高宗合葬。有人说,那是武则天最后的忏悔,对于李唐,对于一生挚爱她的高宗,她亏欠得太多。也有人说,那是武则天又一个聪明的选择,为了夺取最高政权,她几乎使李唐王朝不复存在,如果另选陵寝,难免有被掘坟鞭尸的危险。

     重新上台后的中宗李显,面临着多重的压力和选择,一是他必须代表李唐王室的正统力量,拨乱反正,为那些前几年遭到诬陷和迫害冤死的王子兄长和自己的骨肉儿女平反,另一方面,武则天毕竟是自己的亲生母亲,投鼠忌器,许多事情还不能太露骨地去做。还有,对于为大唐帝国的强盛做出重大贡献的母亲,他也必须尽忠尽孝,完成其合葬乾陵的遗愿。虽然乾陵的修建是在高宗登基后就开始的,而要保持大唐的国际形象,就必须使乾陵的建筑、装饰和形制与大唐国力相匹配。

    在几种势力的较量中,这个难题让这位几起几落的皇帝寝食不安,于是在经历了一个个不眠之夜后,他想起一个人,这就是前几年为躲避武则天朝执政杀戮李唐宗室,辞掉江都令职务隐居藏匿的李思训。说起来,李思训还是李显的族叔,其祖父长平王李叔良,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武德元年(618),叔良官拜刑部侍郎,并进爵为王;李思训的父亲李孝斌,也官至原州都督府长史。李思训的仕途因为武周时期迫害李氏宗室而中断,但却使他有了更多时间的从事绘画,其艺术修养和绘画技巧在李唐宗亲中首屈一指。中宗要把为乾陵做最后的修建和为自己的兄长及儿女建造一个像样的阴宅的事情交给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去管理,于是,在他复位的头一年,李思训就被秘密召回京城,任命为宗正卿,官至三品。

    也就在这个年底,公元705年12月16日,武则天驾崩于上阳宫,一代女皇终于走到生命的尽头。忠厚仁孝的中宗,不顾部分大臣的反对,坚持按照母亲的遗愿,要将武则天以皇后的身份与684年入葬乾陵的高宗合葬。 李显其实对母亲的残忍有所不满,因此他同时也做出了重新礼葬李贤和李仙蕙、李重润的决定。他将女儿和儿子的墓葬的规格提升为陵,由当年草草埋葬的洛阳,迁葬回长安,同时将哥哥李贤的墓也由巴州迁回长安,都成为乾陵的陪葬墓,使他们享受生前没能得到的荣耀与恩惠,一方面赎回他当年的软弱和无情,另一方面也取得心理平衡和慰藉。

    一个为三位冤魂重新建造与其身份相应的阴宅的国家工程就此启动。于是,一个秘密的班子组成了,毕竟时间要求太紧了,那位李唐本家,以山水闻名朝野的画家李思训自然成了这个团队的总指挥,五十多岁的李思训正年富力强,个人的遭遇,政治情感和家族大义,于私于公李思训都义不容辞要将这项工程做到最优,他首先要挑选一批能够胜任这项有着重大政治意义工程的设计师和画家。一是这些画家必须熟悉宫廷生活、二是其绘画水平必须是一流,其中自然少不了阎立本的弟子,虽然阎立本被贬官后于高宗时客死于江西玉山,但长安城中有不少受教于他的弟子,那位敢于标新立异,在墓道壁画不起眼地方悄悄留下姓名的杨珪也在其中,而当时虽然没有名气,但绘画技巧,特别是画壁画很有灵气的不到20岁的吴道子也被作为小工加入其中,他小时候就失去双亲,生活贫困,为了生计向民间画工和雕匠学习,由于刻苦好学,才华出众,特别是此次在为皇室绘制壁画中,因不用起稿,直接就画出了一幅幅生活气息非常浓郁的宫廷人物画,其暂露才华的线条和运笔让李思训欣赏不已。正是由于此,开元年间,吴道子被唐玄宗召入宫中担任宫廷画师,为他改名道玄。

    为了使这项工程代表大唐的水准,李思训还请当时年事已高,但绘画技巧炉火纯青的少数民族画家尉迟乙僧做顾问。尉迟乙僧父亲尉迟跋质那,为于阗国著名画家,善画宗教故事、异族人物、飞禽走兽等,隋朝进入中原地区,因画艺超众而闻名于时,到了唐朝仍享誉画坛,人称大尉迟。尉迟乙僧在绘画艺术上受其父影响,20岁左右以其较高的画艺,被推荐到都城长安,颇受重视。贞观初年被授为宿卫官,后又被袭封为郡公。仪凤二年(677)在长安宝光寺东菩提院画《降魔变》等壁画。长安二年(702)前后,在长安慈恩寺塔下南门画《千钵文殊》、《功德人物》和《湿耳狮子》等壁画,被誉为“精妙之状,不可名焉”。神龙元年(705)后,又在长安罔极寺(又名兴唐寺)绘制过壁画。由于历代皇室对陵墓工程的保密需要,所有地下配给统统称作东园秘器,对参与为皇族修建阴宅的事情也决不能载入史料,更不准自己说出去。所以这几位名画家对参与这个工程守口如瓶。但从翌年尉迟乙僧在长安的住宅被敕建为奉恩寺,其将于阗王族的供养像画在寺内这件事看,他肯定是因为这三大国家工程出力而受到褒奖。

     距离入葬的时间一天天逼近,从大总管到每个画师谁也不敢怠慢,他们有时集体创作,分段完成,有时互相配合,你起稿,我勾线,他染色。这些画家和设计师,除了生存的需要必须干好这件事情之外,对三位墓主命运的同情,对权贵和奸臣宦官的蔑视,对艺术的真诚,在他们的笔下得到充分的体现。也正是因为唐代艺术家这种执着的正气,使我们从这三大墓葬的壁画里,看到了唐代宫廷的千姿百态。

    终于到了交工的日子,尽管有一两幅画面还未完成,但选定的时辰不能改变,于是在史书中,在墓志铭上,有了以下记载:公元706年6月8日,懿德太子入葬,7月2日,永泰公主入葬,8月13日,李贤入葬。中宗李显完成了自己对儿女和兄长的心灵慰藉,也为李唐王室交了一份答卷,可是四年后重新上台的睿宗李旦还是不满意中宗的安排,继续为自己的哥哥彻底平反,不仅追赐为太子,还再次厚葬李贤,并将其夫人房氏与其陪葬在一起。于是我们又看到了李贤墓两次入葬的痕迹,看到了壁画的绘画步骤。

    事死如事生的厚葬,并没有带给死者永久的安宁,却使无数个贪财的盗墓贼频频觊觎,永泰公主墓发掘时,在第六天井附近发现一个盗洞,洞口有一副骨架,骨架旁边有一把铁斧,四周还散落金、玉饰器。估计是一伙盗贼为了能多分得赃物,就毫不留情地把仍在洞内的最后一个同伙砍死。

    尽管三座墓都被盗过,但三大墓葬的出土文物还是足以构成对1400年前那段大唐历史的凝固,而琳琅满目、技巧娴熟的壁画,成为陕西历史博物馆唐墓壁画馆最重要的珍宝,犹如一个唐代辉煌的地下绘画展览,向我们讲述着大唐宫廷里发生的一幕幕错综迷离的诡异故事。

                                    本文原载《华夏地理》2012年4月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