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 山 放 歌
_____读黄光平获奖诗集《彝山放歌》
摆放在我面前的这本诗集我一年多没有碰它,不是不敢碰它,而是怕诗集中爆发出来的能量将我淹没,或者说将我爆破,以至于后悔自己写不出这么优秀的作品。那么,《彝山放歌》究竟一本怎样的诗集,且听我慢慢道来。
《彝山放歌》是我省彝族诗人黄光平先生的杠鼎之作,诗集虽不算厚,仅仅的112个页码,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异常的,或者说本身就是一幅画卷,一辐壮丽的画卷-----彝人的素描。诗人在这本书中说:“桃花开了/我像一只开春的蜜蜂/在卫泸的群山中飞翔”。卫泸是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的一个乡,自然也是诗人的故乡弥勒。从这几句诗中,诗人就像辛勤蜜蜂带领我们畅游峨山甸水,把一个彝族人居住的地方烘托在我们面前:“麦子在风中骄傲地歌唱/桃花开了/一树树燃烧的火焰/温暖着百里山岗”。弥勒故乡的土地何止百里,在蜿蜒的山间小路,我们仿佛看到诗人跋涉的步伐,那是光平君踩烂多少双皮鞋得来不易的诗歌。
艺术离不开生活,生活是诗歌的源泉。作为诗人的光平君,深知这一个道理,因此他的每一首诗,基本都是经过长途的艰辛而来的,有时诗人为不惜收获一句佳节,就长时间的往山里钻,耐心地体验生活,感受这快热土带给他的无忧伤和快乐,正如作者在开篇一首题为《乡村》的诗里写到:“每一朵花/都绽放土的心情/牵着土的手/我活得很真诚/乡村的大美/永永远远/升华我的灵魂”。这就是诗人高尚的情操,他把“饮下土地的精血和灵魂”,放牧在乡村的田野中,他把“对乡村母土的痴情,驮在无数秋日的马背上”,甚至把“一朵野花当杯盏”,把“开满太阳花贫穷的土屋”,也歌颂成一幅诗意的油彩画......
《彝山放歌》作为省政府2006年的获奖诗集,早已敲定了动人的一幕,我今天来旧事重提,不想再验证这本诗集的好怀(事实上好坏也不是由我决定的),只觉得作为一个红河人,一个红河的弥勒人,有必要对这本诗集重新的认识,给予他全新的定义,因为好的文学作品是不会过失的,而一本好的诗集,它艺术的感染力,绝对超过任何一种文学体裁,纵观历史上文学的发展史,只有诗歌是流传不朽的,一首好的诗歌,就像一条江河,注定流经千年的沧桑而不朽,这就是我要重提的信心和理由。
光平君一直是我所尊重的朋友和兄弟,他的正值的为人应该是他诗歌成功的一个基础,他脚踏实地从不想入非非,急功近利等的美德,也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我们俩认识二十多年,可以说风风雨雨,不离不弃,有多少的患难兄弟能这样把持,无论贫也好富也好。正如他在《山寨》一诗中提到的:“宁静的日子/全是美好的淡泊/......一桌叙不完的家常事/与麦香与山花一样醉人”。
彝山放歌,放的决不仅仅是彝人的歌,而是一曲生动和美妙的歌,憧憬和希望的歌,有了这个主旋律,何愁迈不过多灾多坎的人生路,我珍惜这种情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