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十五讲:解

 妙哉常也 2012-07-04

二十五讲

人迷——被自己迷——红尘迷——情迷——心迷——性迷——神迷。人本身是个迷,简单的说,不能解开。人具有七经八脉,各种能力,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人为什么活着?活着干什么?自己能不能主宰自己?成不成熟?人都不成熟,成熟的本身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吸取别人的经验,拿为已用。达到真正成熟时,做事有远见,精明而有程度,总结、积累经验构成成熟。人合为一天地,是四大合和的产物,与宇宙紧密相关,生灵万物都离不开宇宙,离不开大自然。它们需要充分的阳光,太阳是一种放射体,是一种光速,有的肉眼看不见但又实实在在的存在。人随着地球的旋转,随着十二个时辰的交替,在活动与休息之中。这一点与佛学产生差异,佛学把睡觉叫做病,人修行到一定程度像太阳一样全身放射光华时,就可以不睡觉,人也可以是一个放射体,能不能成为一个放射体,这需要研究,达到程度就应该能做到。人的设想与构思将来都会实现。美国科学家的第一个设想(人身放光)实现了。而且还带着一定的噪声,这也是修行自我的成果与捷径。人都在迷中活,人被自己所迷,自己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差,辨别事物的能力也差,先迷了自己的眼睛,眼睛又是心灵的窗口,迷了六识,迷了心、意、念、神。人都是肉眼凡胎,被红尘事事所迷,被情迷,被夫妻情、儿女情、父子情、亲朋情所迷,在情之中。人被财迷,为情活为财死,人没有研究明白它,自已做不了自己的主人,为它所困。凡是人解释不了的事物都叫做迷,陆陆续续通过学习和修行去化解一些迷团,都要解开。人生过往烟云间,人生中被烟云所挡,分辨不清,烟云遮眼也包含着一些其它地迷,让人越看越近,越看越迷。人被自己迷是因为私心;在红尘中所迷是因为欲望;被情迷迷了脸面;被财迷迷了人。当不为以上所迷时才达到一个初觉,刚刚走出人的界限。初觉的人才觉了心,带着一个愿望去行,才是觉行,有了菩萨性。克制自己的性格,带着信念去做,是一个高尚的人。

人活着为自己而活叫生活,在为生而活着的过程中,生儿育女,延续人类。为自己的一个家而活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人为家所活的本身也是一个老实人。人为工作而奔波,分多少个档次,为公还是为私。修行人应该在工作中为公而忙,不带私欲,不为自己才能干好工作。为欲望而活的时候是不知死活,为愿望活是自由自在,心甘情愿的活,为人类造福众生而活,活着有了什么样的行为就构成了什么样的人,也叫菩萨行、觉行。它的本身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众生,必须去行、去做。佛的四重智慧中第一个是平等性智,众生平等,在平等的状况下克制自己的性质,运用智慧。“平等性智,成所做智,妙观察智和大圆觉镜智,”当这四种智慧都圆满后才叫大觉者,觉行并不等于圆满,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被世人完全理解,自己为工程时可称为觉者。

人为归而生,生的本身带着归宿,把生命力延长了,年岁各不相等,在此之中存在着一个过程,在过程之中都叫活,但活着的不相等,为过程所活,为活而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在活之中所做事情不相等,每个人又都有不同的心愿,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社会状况,归宿也不相等。你的所做代表了你自己,影响了社会及你的周围,因为社会是由家庭、企业组成,人就是一个小细胞,一个微尘。它们都不相等,但目的都是为了消耗自己,如果想不被消耗,那么就得修行自己,修行是代表性的名词,修是自己的事情,行是所做都离不开自己,面对自己叫修行,面对自己的所做,就能说明修行的成果。在刻苦修行自己的同时,刻苦本身是一种承受,承受一种压力,带有压力的承受,其目的是改变一网的所有作法,为什么叫一网?因为人身体由看不见的经络组成,相交叉成各个点,把经络分开时是一个一寸见方的网,罩着自己的全身,使自己永远看不清自己,被网所困。经书上说达到彼岸,要改变以往,必须带有虔诚正信的第一支柱,才能出一种因与果。有什么样的因,才有什么样的果,与以上紧紧相连,这些都在行上,离不了一个心。无形中提出一个简单的概念。要改变一网的状况,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这些都是明心承受的过程,有目标的承受,都是面对自己的过程,带着生机与力量去活,任何一部作品如果没有生命力就不是一部好作品。这些解开了第一首诗,这些都需看破红尘,看破红尘谁是我。概念上不同常人一样,不被世事所管、所累。没有所图的做。不知而知的活,争与斗的事不知,是一种形象的概念,不知并不是不会,不懂也不是看不破,都说明一个看破红尘的问题,不知而知谁是我,道出一个真正的性,所有的目的都是为了真(1、正人君子;2、不被左右;3、实实在在;4、有我无我)。为了还,还给父母,还给社会,还给众生,还给自然,还给宇宙。迷的过程很多,所有的迷需要我们大家去解,听课的本身是学也是解,都说生的无怨,但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带着怨,被事事所困。茫茫碌碌被怨所迷,被恨所累。所有的怨恨都是人性的代表,没有层次。没进入修行自我之前,没学佛之前,连在怨中都不知道,怨能带来无穷的烦恼,无限的忧愁,能把人压倒,是一个无形的压力,这些都是人乘的代表。活得要无怨无悔,无怨时很轻松,但没有几个人能做到,需要一个宽阔的胸怀去承受,什么样的人愿意承受?修的仁,既减轻了压力,开阔了胸怀,又有修行的程度,体会了你的仁义,前者说的种种压力,后者又是解决问题的真正方式。人人都带着悔,当带着苦恼时就有悔的存在,但所有的悔都是一个阶段。与人无争、对已无恨都离不开生活的规律,怎样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处理好这些事情,把争与恨当做一段时期的印象和回忆,这种看法都容易达到顺其自然,都容易过关。真正达到顺其自然时,也是一个人性的结束,与自然合一的过程,人需要有象草木一样的状况去修心,面对一些事物不动心念才是真正的修。平常都很明白道理,一但遇事时就不明白了,不懂了,运用的程度差。

来者不拒,不单指入门和不入门的人,有很多人来找你提出一些问题时,能讲明白,说清楚时就尽力去讲。而且还需要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具备一个智慧状况,否则应付不了面对的事。应该运用自己的思维说清问题。去之不留,体会不留的含义,能留住人,却留不住心,心甘才情愿,人都带着一个目的去研究问题,什么样的问题各不相同,我们应无所用,不为自己,随缘而进,随缘而止,自然而燃。然和燃,进和止,带有一同的含义,我们的所做所为是为了众生,所研究的学问是中华民族的精华,是为了让人活得更好。做的好坏是个人水平问题,做不做是个人认识程度的问题,是通过修学而得来的。任何人都不要强迫他人,充分体会随缘,后三句与去之不留是重复的说法,但含义不同,其最终目的是达到燃烧自我,照亮众生,都应该达到这一重心性,才叫自然而燃,最后一个燃是燃自己为普渡众生,把我完全抛开,扔在一边,这些又符合第二首诗;人生来往都是客,体会一个缘的存在,种种的缘又体现在容之中,。“过客匆匆如闪电”,谁来谁去。体会一个真正的心性时,“性是波澜是利剑”,来得快,去得也快,行动更快,都是一个无形的状况,主宰着任何一个人,人被自己、被时代、被红尘、被另外时空所左右,左右你的心性、心神、情绪。所以事事不随心愿。真正达到一种状况时能随心愿却不去做,更达到一个顺的程度。人如果都看明白、看清、看淡、看无时,就能说明一个简单的问题——“春夏秋冬随它去”,没有值得在乎的事,这体会到修行的一个程度,虔诚是一个目标,人们向住、思维想达到,但又是一个未知数。在迷之中,在菩萨乘之中体会到人活着的一个重要意义,清楚自己的活才能知道虔诚的话,必须先有你,再没有你,不为自己活,总应该做些事情,走一走常人没有走过的路,自己将不会后悔,由后人去评论。自己清楚自己,明白自己。只不过不会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处理面对的事事,还得努力去学,包含无形的承受。修功时腿疼是消业,得有大的胆量和气质,用一重掩盖另一重的倾向,怎样发挥自己的能力,运用自己的智慧,四句话的结论是为了达到一定境界,自然而燃(觉行圆满——明心见性),相互连带,不要性命,不要身体即成空。道家最高境界无极与成空相比,还有很大的区别。无极的状况是无色、无味、无限玄机,但比如来真实意相距甚远。佛学上就是空即色、色即空;空中色。色中空。无极后包含无限玄机,无限玄机中又包含生存万物,轮回不止,旋转不停,总在变化之中,一时间的无是一种重新的组合,组合的背后是重重新机,带来无限玄机。成空达到觉行圆满时即是佛的乘别,金刚体不一定和太阳比美,但也是一个放射体,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证明人是一个小天地,一个小宇宙,有山、河、水、日、月,放出无限光华,才能存在。是你的行,是你的做,是你的修,合乎一个公式,修的本身是尽力。叫做无量时不静止,总在放射,无法测量。带有一个很高的层次与宇宙接轨。人在佛学上叫报身,无形的含义是受人报应,报应自己和被人报应、报应别人。应身是人通过修行,所做所为受人尊重,有求必应,加上德行,具有德份,从行中来,从做中来,从积累中来,这是德的概况,具有了功德,怎样与宇宙接轨,把人的法身送进宇宙中去,加上勤持修炼,越修法身的能力越大,通过信息来回传递,开启智慧。道藏讲面部有九神存在,这些神都归泥丸宫所属。自道不凡绝存真,泥丸百结皆有神。不但九神,全身三百六十五骨节里都有一个神精系统,都有神的存在,都为泥丸宫所主宰,只有心才能管住它,心缘无际。心中带着愿望时才行,因为愿比心大,愿有多么大,心就有多么大。愿能管心,管神,这些都是互相连带,愿力不同,促使人不同程度上去精进。功加德等于无量。觉行圆满是佛乘的一个阶段,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在做法,自我都有区别。这种状况下、精进自已,面对自己的修行,带着自己的愿望去做,充分运用自己,谁行不如自己行,谁有不如自已有,谁强不如自己强,谁会不如自己会,学不成佛也不吃亏,人都有一个本性,把它移到宇宙中,研究宇宙与人体科学,必须先研究自己充实自己。

在缘、容、化、合、解中,功加德等于无量。人人都有可笑之处,“笑破红尘振环宇”,人活着不只是苦,还有笑,笑人们被红尘所迷,被事事所迷,笑人们看不清东西太多,笑人们知识太少,笑人们认识程度不够。笑破红尘还不够,应该让人们都笑,都知道为什么笑,笑什么才是真笑,“狂笑人生合久离”,人在过程之中分分合离。三国之中,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狂笑本身即真真假假,不必太执著,“笑看阴阳永平衡”。真假也在平衡之中,不可分割,相辅相承。要笑就要笑明白,那才是真正,开心的笑。“笑笑笑道假虚虚”,书中所记载的尽为假,找道却不知道在心中,直指心脏,剩下皆为偏、为邪、为小道,因为道在人心,而世人不觉,这是一条大道。真正佛门弟子学法、修法、守法、不动法,动法都叫邪。修行本身就是找道认道、清楚道。人心是主宰,难做而去做都是姣姣者。先行者在解之中,有些迷没有解透,经得起推敲。这五个字,都可以随便延长、不断补充,说不尽。滚滚红尘五千年解也不能完全解开,只是解了一部分,解的程度,高低都不同,都是我个人水平问题,希望众修行自我弟子将来都比我解的更好,解的更明白,这也是我的一重心愿。讲课本身希望大家都具备知识,能力,娑婆世界娑婆诃,需要我们去说、去做,正确的讲理论讲知识,不要强迫他人,要直钩钓鱼,修行自我到今天不是真正的完整无缺,需要逐渐的去完善、充实,完美中华民族。众弟子尽力去修,尽情演炼,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运用在娑婆世界,开开你的无限智慧,体会自已的真正能力的存在。“笑到不知笑可笑,笑谁谁知他可笑。我也不知为谁笑,直到后来不会笑”。

(修行自我创始人:郭玉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