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如何译为现代汉语?

 皎洁月儿 2012-07-04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句话原出自三国魏人李康的《运命论》。李康所作的《运命论》旨在探讨国家治乱与士人个人出处之间的关系问题。他强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可是志士仁人“蹈之而弗悔”,目的是为了“遂志而成名”。不想这话今天竟成了中国人古来已是嫉妒成性的证据。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儒家思想年来对人们思维的禁锢,要求大家都得一个样,如果你要特立独行,与众不同,那就对不起了,会有很多人群起而攻之。当然这种群起而攻之是会有嫉妒的成分在内,但恐怕也不完全是嫉妒吧。主要是你跟大家不一样,别人看你不顺眼就要想办法把你搞的和他们一样。

回答:2007-01-28 10:35
1条评论...

木子德舟

[大师] 向木子德舟提问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句话原出自三国魏人李康的《运命论》。不想这话今天竟成了中国人古来已是嫉妒成性的证据。

木秀于林原意是:在一片树林里要是有哪棵树长得太高而突出于其它的树木,大风刮过来必定最容易催断这棵突出的树,告诫人们不要太过在众人里出风头,风头出多了,必将遭到外部势力的首先发难。

春秋时期,魏惠王为了显现自己招贤纳士,请来了孙膑。哪知庞涓存心不良,嫉妒孙膑的才能比自己强,背后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十分恼怒,把孙膑办了罪,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晴雯就如同一朵出水芙蓉,盛开在红楼群芳的钗影间,惊艳于倔强不群的性情中,“风流灵巧招人怨”,人们对美好的东西总会想尽办法扼杀。晴雯始终活在众人的嫉恨之中:袭人嫉妒宝玉待她的情谊,王夫人嫌她“生得太漂亮了”,贾府上下一干老婆子、小丫头妒忌她的地位,总之晴雯的悲剧发生绝对是一种必然,她的优秀导致了无止的毁谤与谰言。

上述两个例子看似在在告诫我们:一个人,尽管很优秀,但是必须学会适应环境,审时度势.,不要太过在众人里出风头,否则风头出多了,必将遭到外部势力的首先发难。其实在用人才方面来说,领导者也应该采取适当合理的方式正确对待人们对傲才的议论。

那么领导者应该如何管理公司中的“傲才”呢?

首先,领导者应该正视人言。“麝因香重身先死,残为丝多命早亡”。傲才往往会成为大家攻击的对象,有道是,人言可畏。有的领导者可能因不辨真伪,偏听偏信,就象上文中提到的魏惠王一样,轻信了小人的谗言,而对傲才横加制裁,或打入“冷宫”,或革职不用,结果人言虽然平息了,但人才也流失了。

其次,对傲才要常提醒、勤敲打,促其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恃宠而骄”几乎是每个傲才的特点,公司里经常会有这样一种人,他们自称是公司的元老级的人物,认为江山都是他们打下来的,就象三国里面的许攸一样,自认为“我功劳大,我很尊贵,没我你们没有今天”,于是乎可以不遵守公司规则,不按正常流程办事。出现这种情况,马上要及时纠正,经常提醒,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太平天国里东王杨秀清被杀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另一方面,要多给傲才提供与群众接触的机会,让他们在相互沟通中多一些理解,以缓解一些矛盾。

最后,因为这个社会不排除小人的存在,看见工作出色,得到老板欣赏的,就是想方设法,不择手段的踩。表面兄弟朋友,背后就是捅刀子的大有人在。标新立异、先知先觉的人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和不公平的待遇,所以,对那些毫无根据的飞短流长,则要明察秋毫,以正视听,切不可只听一面之词,武断行事(除非像老曹那样一心想让许攸挂掉的-_-!~)。

其实仔细想想,能被人嫉妒也是一种美德,至少说明了自己有比别人强的地方才能让人嫉妒,试想,一个目不识丁的白痴是永远不会被人嫉妒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