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田王老羊 2012-07-04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几秒钟的时间里,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这样的时刻,共产党员在哪里?这天下午,四川德阳市东汽中学特级教师谭千秋跟平常一样,准时出现在讲台上,当他发现课桌在摇晃的时候,大声喊着要同学们不要拿任何东西,赶快跑出去。在教学楼要坍塌的瞬间,他让来不及跑出去的四个同学,藏在桌子底下。他却拼命地撑住课桌,任凭砖瓦冰雹般地打在自己的头上、背上和手上。32个小时以后,当救援人员搬走最后一块压在他身上的水泥板时,人们惊呆了:4个学生得救了,而共产党员谭千秋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完成了人生的最后的一课。

    2008年5月13日,汶川地震后的第二天,浙江省绍兴县柯岩街道梅墅村一名叫祁友富的普通共产党员,急忙赶到街道党工委书记的办公室,提出要个人捐款10万元。与此同时,北京、安徽等地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也提出希望通过交纳党费的方式向灾区捐款。经党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决定,在全国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自愿交纳抗震救灾“特殊党费”活动。5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共产党员共自愿交纳“特殊党费”97 .3亿元。“特殊党费”,是共产党员在国家和人民危难之际,牢记宗旨、心系人民、勇于担当、永葆先进的真实体现,是党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血肉联系的真实体现。

    和平年代,人们远离了战火硝烟,也很少面临瞬间要做出的生与死的抉择考验。然而,在共产党人信仰的号角声中,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音符,是不是从此就不再嘹亮呢?1997年,党的十五大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共产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要求里,增加了这样一条:“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1998年,在特大洪水灾害面前,16位驻守在武汉市江汉区龙王庙闸口的共产党员,在“誓与大堤共存亡”的誓词下签名,这块“生死牌”,就是在那场斗争中共产党员挺身而出的珍贵见证。

    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为了减少其他人被感染的机会,她几乎包揽了检查、抢救、治疗和护理工作,她一次次把危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而自己却一步步坦然地走向死亡。在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在危难关头,在生死考验面前,挺身而出,不怕牺牲,依然是共产党人信仰里嘹亮的音符。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理想信念是思想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理想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20世纪末国际风云的激荡,考验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无可否认,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出现了信仰危机,他们觉得,共产主义过于渺茫,社会主义已经失败,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忘记了在党旗下的誓言,失去了精神支柱,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

    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应对和经受各种考验,化解和战胜各种危险的重要法宝,更是鉴别党员干部信仰真假和虚实的试金石。

    1988年,摆在时任山东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孔繁森面前的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山东省在选派援藏干部时,认为孔繁森政治上成熟,准备让他再次到西藏工作。10年前,他已经到西藏冈巴县干了3年。组织上问他有什么困难,他说:“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他并不是没有困难,母亲年迈,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临行前,他与母亲告别,母亲问他:“不去不行吗?”他回答母亲:“不行啊,娘,咱是党的人。”说到这里,他不由得跪下来,流着泪给母亲深深地磕了一个头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娘,您要多保重。”

    在西藏担任拉萨市副市长期间,每次下乡,他都要带些钱给生活困难乡亲,而自己经常吃榨菜拌饭。他还在地震灾区收养了三个藏族孤儿,为了保证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他三次偷偷地卖血换钱。1992年,孔繁森第二次援藏工作期满后,又被任命为西藏阿里地委书记。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是很多人望而却步的地方。但是,为了阿里的发展,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跑遍了全区106个乡的98个乡,在路上常常是一天都看不到一个人影。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工作途中,不幸发生车祸殉职时,他的公文包里装的是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孔繁森,以50岁的生命,书写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新篇章。

    【同期】四川省万源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万小荣:他对我们是非常严格,我接到他电话,我头皮是发麻的。

    【同期】李林森同事张从义:他是越工作越快乐,不工作就不快乐。

    【同期】李林森妻子向琪:生病那两年都一直在工作,他单位的人来看他,一说起工作他就很兴奋。

    这位在家人和同事眼中,把工作和生命融为一体的人,就是四川省万源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林森。组织部长被看作是管“官”的官,李林森如何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呢?

    【同期】李林森同事王心洪:他说,怎样才能选出一批老百姓放心,能发展当地经济,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干部来。

    2006年,万源市村级党支部换届,为了选出群众认可的支部书记,全市推行了由李林森主持设计的“四评村官制度”。

    这位年轻人就是通过“自我荐评、群众相评、组织考评、公开竞评”“四评村官”当选的万源市白沙镇往川坝村党支部书记。

    【同期】万源市白沙镇往川坝村党支部书记潘毅:最初根本没想到我会选得上

    不到三年,村里就变了模样:村民们把这几条以前没有的土路叫做一环路、二环路,这个大山深处的村庄,车能开进来了,西瓜能运出去了,村民致富了,盖起了小楼,有人还买上了汽车。李林森担任万源市委组织部长5年,始终坚持公道正派、任人唯贤,不让在基层埋头苦干的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在他任内,万源市没有一封反映干部选任不公的告状信,没有一个想搞歪门邪道的人能走进他的家门。

    【同期】四川省万源市梨树乡村民杨贵发:都喜欢这样的干部了,他为农民办了实事。

    【同期】四川省万源市梨树乡村民李代菊:从他来,我们发展得可以哦。

    【同期】四川省万源市梨树乡村民杨贵发:就是不知道他生病,他还是在工作。

    【同期】四川省万源市梨树乡村民李代菊:肯定他是工作太忙了,累的嘛,脸有点黑。都不好问他得了病。

    【同期】四川省万源市梨树乡村民王澜波:有村民问,他都说没事,就是有点感冒嘛。他是这样跟我们说的。

    【同期】四川省万源市梨树乡村民何淀慧:是个好干部。

    【同期】四川省万源市梨树乡村民杨贵发:确实,他太好了。

    【同期】四川省万源市梨树乡村民陈一山:太可惜了!

    2011年7月,李林森匆匆走完了短暂而绚丽的生命旅程。他以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模范行为,交出了一份让党放心、让干部信任、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以“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在人民心里树立起一座公正廉洁、为民服务的丰碑。河南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经常说的话是“已不正不能正人,心不公岂能为公”。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当她不幸因公殉职时,自发送行的队伍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四川省南江县常委、纪委书记王瑛,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尽心尽意为群众做事,是我们党员干部的天职。”她始终战斗在查处案件、抗洪抢险和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在大巴山群众心中留下一座不倒的丰碑。一座座丰碑,书写着这些共产党人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也诠释着他们的坚定信仰,那就是,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