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二辰诗

 遗韵斋 2012-07-04

十二辰诗,古或称十二时诗。沈括在《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二中说“凡阴阳皆始于辰,上篇论十二月谓之辰,十二支亦谓之辰,十二时亦谓之十二辰”。因此,古人将表示一昼夜十二个时辰的十二地支依次嵌入诗中时,此类诗就称为十二辰诗或十二时诗。为了有所区别,我们把用地支表示十二时辰的诗词曲,称为十二辰诗。古人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这是北斗星围绕北极星一昼夜转动一周天,由此划分十二个时区,并用十二地支表示。这起源很古,或云起于西周,《周礼·春官·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但有人认为始于汉代,即汉太初以后,方以十二地支记时辰,故《汉书·律历志》说:“六律六吕,而十二辰立矣。”用地支的十二数表示一昼夜的十二个时段,自子始,至亥止。如与现行的24小时对比,这十二辰依次是:子时指晚11-1点;丑时指1-3点;寅时指3-5点;卯时指5-7点;辰时指7-9点;巳时指9-11点;午时指11-1点(午后);未时指1-3点(午后);申时指3-5点(午后);酉时指5-7点(午后);戌时指7-9点(晚上);亥时指9-11点(晚上)。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钟点。后来古人又把一个时辰分为“初”、“正”两个时段,这就同今天的24小时制相一致了。   有了十二辰记时法,也就产生了“十二辰诗”。古代民歌时调或俗曲中的“十二辰诗”,多吟咏男女爱情的悲欢离合,这与“十二时诗”多被宗教家所偏爱,形成鲜明的对比。明代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第四十六回有一首[南南吕·一江风](《十二辰曲》):   子时那,这凄凉如何过?罗帏锦帐和衣卧。歹哥哥!
  你许下子丑时来,不觉寅时错。疼心肠等他待如何?
  抛闪了我,愿神灵降与他灾和殃。

  卯时的,乱挽起乌云髻,羞对菱花镜。
  想多情,穿不的锦绣衣裳,戴不起翡翠珍珠,解不开心头闷。
  辰时已过了,巳时不见影,奴家为你忧成病。

  午时牌,这相思真个害,害的我魂不在。
  想多才,你记的月下星前,誓海盟山,谁把你轻看待?
  他若是未时来,也把奴愁怀解,申时买个猪头儿赛。

  酉时下,不由人心牵挂,谁说几句知心话。
  谎冤家,你在谢馆秦楼,倚翠偎红,色胆天来大。
  戌时点上烛,早晚不见他,亥时去卜个龟儿卦!

  这一组曲子共四首,都是用的[南南吕·一江风]的曲子,四首联章将十二地支集中嵌入组曲内。这种《十二辰曲》比较少见。民歌时调中,还有的是用十二首歌曲,依次吟咏十二辰,如清代华广生所辑的《白雪遗音》卷三“南词”中,收有《十二时》:

  子时夜半动人愁,薄倖冤家把我丢。和衣倒睡鸾衾上,梦见才郎结并头。意欲情浓阳台会,别久相逢情更绸。醒来方晓南柯梦,锦被囊空把枕钩,欢喜反成忧。

  丑时听打四更天,想君好比藕丝牵。颠倒不安难成梦,惹动春心欲火添。情切切,意恹恹,未晓冤家何处眠?莫非他方另有知心女,倒把奴家撇半边?情薄对谁言?

  寅时腹内暗踌躇,想君昔日旧情思。几番我欲将他撇,只为待我当日情重时。身无力,意如痴,咳嗽痰中带血丝。只整衣裙忙对镜,,花容比不得旧日时,体态宛如痴。

  卯时又见太阳升,园中百鸟乱纷纷。欲睡不安抬身起,移步推窗把眼睁。花含笑,蝶争春,交颈鸳鸯动我心。呆呆站立窗前看,意马心猿渐渐昏,三春果是真。

  少刻辰时日正高,梳妆已毕闷无聊。弹琴罢,欲品箫,轻磨香墨执尖毫,欲待把首情诗做,只为有事心头难撇抛,意懒兴萧条。

  巳时红日过山坡,孤单只影泪如梭。自叹青春空虚度,薄倖冤家辜负了奴。意马难拴多颠倒,望梅难解口中枯。原说红颜多薄命,欢喜全无烦恼多,年少枉槎陀。

  午时红日正居中,想起前程一旦空。去时罚下洪誓愿,到如今心口不相同。留言语,付东风,小足轻挑手拍胸。几时得把奴房进,佳期重整在相逢?只怕蓝桥路不通。

  未时红日过街来,不觉精神渐渐衰。我是人前难说相思苦,强寻欢乐强开怀。入绣阁,头懒抬,闷倚栏杆手托腮。你今若把奴情撇,后来难免死长街,尸骸没地埋!

  申时红日落西沉,孤苦伶仃像痴迷。害得奴,茶不思来饭不想,不知冷暖不知饥。心思切,湿罗衣,肠断悲伤不敢啼。难道夙世姻缘尽,总然不得会佳期,阳台永远离!

  酉时红日渐无光,欲睡先愁怕夜长。孤枕孤衾孤灯伴,无言无语会无郎。宽罗带,脱衣裳,空思妄想上牙床。欲火焰焰真难忍,蓆儿蹬破意心慌,睡鞋磨破帮。

  戌时郎不转回还,春心转过几多番。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语人言无二三。欢娱乐,谁不贪,惟赴佳期难上难。仙家尚且贪欢乐,纯阳三戏白牡丹,仙女也思凡。

  戌时过,亥时来,朦胧合眼会多才。明明郎君在跟前立,惊醒来时空喜欢。恹恹息息成了病,闷闷昏昏不开怀。若要我病退身安心事了,情郎顷刻转回来。

  这组诗共十二首联章而成,十二地支依次出现在每首曲的开头。每制支曲子的句式长短不齐,比较灵活。总起来说,嵌入十二地支的“十二辰诗”,数量不是很多,随着西方记时方法的传入,这类词曲已成绝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