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时珍品茶

 遗韵斋 2012-07-04
第一章 气味
【原文】
苦甘,微寒,无毒。
陈藏器曰:苦寒,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人不睡,饮之宜热,冷则聚痰。
胡洽曰:与榧同食,令人身重。
李廷飞曰:大渴及酒后饮茶,水入肾经,令人腰脚膀胱冷痛,兼患水肿挛痹诸疾。大抵饮茶宜热,宜少,不饮尤佳。空腹最忌之。
李时珍曰:服威灵仙、土茯苓者,忌饮茶。第二章 主治
【原文】
《神农食经》曰:主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止渴,令人少睡,有力悦志。
苏恭曰:下气消食,作饮加茱萸葱姜良。
陈藏器曰:破热气,除瘴气,利大小肠。
王好古曰:清头目,治中风昏愦、多睡不醒。
陈承曰:治伤暑。合醋,治泄痢甚效。
吴瑞曰:炒煎饮,治热毒赤白痢。同芎葱白煎饮,止头痛。
李时珍曰:浓煎吐风热痰涎。第三章 发明
【原文】
王好古曰:“茗茶气寒味苦,入手足厥阴经,治阴证。汤药内入此,去格拒之寒,及治伏阳。大意相似《经》云:‘苦以泄之。’其体下行,所以能清头目。机曰:‘头目不清,热熏上也。’以苦泄其热,则上清矣。且茶体清浮,采摘之时,芽蘖初萌,正得春升之气,味虽苦而气则薄,乃阴中之阳,可升可降,利头目盖本诸此。”汪颖曰:“一人好烧鹅炙煿,日常不缺。人咸防其生痈疽,后卒不病。访知其人每夜必啜凉茶一碗,乃知茶能解炙煿之毒也。”杨士瀛曰:“姜茶治痢。姜助阳,茶助阴,并能消暑,解酒食毒。且一寒一热,调平阴阳,不问赤白冷热,用之皆良。生姜细切,与真茶等分,新水浓煎服之,苏东坡以此治文潞公有效。”
李时珍曰: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沈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火,有虚实,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若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土不制水,精血潜虚,成痰饮,成痞胀,成痿痹,成黄瘦,成呕逆,成洞泻,成腹痛,成疝瘕,种种内伤,此茶之害也。民生日用,蹈其弊者,往往皆是,而妇妪受害更多。习俗移人,自不觉耳。况真茶既少,杂茶更多,其为患也,又可胜言哉。人有嗜茶成癖者,时时咀啜不止,久而伤营伤精,血不华色,黄瘁痿弱,抱病不悔,尤可叹惋。晋干宝《搜神记》载,武官周时,病后啜茗一斛二升乃止,才减升合,便为不足。有客令更进五升,忽吐一物,状如牛脾而有口,浇之以茗,尽一斛二升,再浇五升,即溢出矣,人遂谓之斛茗瘕。嗜茶者观此,可以戒矣。陶隐居《茶录》言丹丘子、黄山君服茶轻身换骨,壶公《食忌》言苦茶久食羽化者,皆方士谬言误世者也。按唐补阙毋炅《茶序》云:“释滞消壅,一日之利暂佳。瘠气侵精,终身之累斯大。获益则功归茶力,贻患则不谓茶灾,岂非福近易知,祸远难见乎。”又宋学士苏轼《茶说》云:“除烦去腻,世故不可无茶,然暗中损人不少。空心饮茶入盐,直人肾经,且冷脾胃,乃引贼入室也。惟饮食后,浓茶漱口,既去烦腻,而脾胃不知。因苦能坚定消蠹,深得饮茶之妙。古人呼茗为酪奴,亦贱之也既去烦腻,而脾胃不知。且苦能坚齿消蠹,深得饮茶之妙。”古人呼茗为酪奴,亦贱之也。时珍早年气盛,每饮新茗,必至数碗,轻汗发而肌骨清,颇觉痛快。中年胃气稍损,饮之即觉为害,不痞闷呕恶,即腹冷洞泄。故备述诸说,以警同好焉。又浓茶能令人吐,乃酸苦漏泄为阴之义,非其性能升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