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词类的活用
2012-07-05 | 阅:  转:  |  分享 
  
词类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如动词名词用作状语词类活用的条件一、使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
么样”的意思。它是以动宾结构的形式表达了递系结构的内容。比较:齐使田忌将而往.齐威王欲将孙膑.
《史记·孙膑》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1)不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史记·项羽本纪》)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史记·陈涉世家》)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
之而后畏。(柳宗元《封建论》)宾语的省略: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荀子·天论》)(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左传·宣公二年》)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微子》)天汉四年春
正月,朝诸侯王于甘泉宫(《汉书·武帝纪》)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
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强本而节用,则
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荀子·天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
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得大木,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孟子·梁惠王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3.名词的使动用法
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史记·项羽本纪》)吾见申叔,所谓生死而肉白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宋女至而好,惠公夺而自妻
之。(《史记·鲁世家》)讨论:现代汉语中还有哪些古代汉语使动用法的残留?“热饭、松绑、松松裤带、绿了芭蕉
、饱了私囊”等说法,王宁先生在《文言与白话》这篇文章中谈到:“‘热’‘松’‘绿’‘饱’都是较典型的形容词,而从它们的重叠式(‘
松松’)和后面出现的时态助词‘了’看来,它们已经具有动词性。学过古代汉语的人一看就能知道这是形容词活用作使动的遗存。”“溶栓胶囊
,康复一人,幸福全家。”(溶栓胶囊广告)四川方言里常说的:“你好焦人哦!”纳爱斯牙膏:持久清新口气二、意动用法
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后
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2.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宾语所代
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僖公八年》)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柳宗元《封建论》)讨论:现代汉语中有哪些意动用法的残留?不耻下问、是古非今、不远万里幕天席地、草菅
人命、妻梅子鹤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指除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外的其它用作动词的用法,用作动词以后可以带宾语.在古代汉语里,
名词用作使动和意动的现象并不多,但用如一般动词的则相当普遍。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左传·成公二年》)有一母见信饥,饭信。(《史记·淮阴后列传》)方位名词也常常用作动词:秦
师遂东。(《左传·僖公三十年》)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史记·孙膑》)讨论
:现代汉语里有无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的例子?咱们总算夫妻了一场吧!(冯德英《迎春花》)
咱们朱家门里穷倒是真的,可也志气了几辈子。(梁斌《红旗谱》)四、名词作状语
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很普遍。根据所表示的意义可分为四种情况:方位或处所工具或依据对人的态度
比喻1.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或处所。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山海经·北山经》)范雎至秦,秦王庭迎。(《战
国策·秦策》)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汉书·高帝纪》)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国语·越语》)(
秦王)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韩非子·五蠧》)2.表示工具或依
据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战国策·秦策》)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汤问》)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有好事者
船载以入。(柳宗元《黔之驴》)3.表示对人的态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东向坐,西向对,师事之。(《史记·淮阴侯列传》)4.表示比喻。(四)表示比喻。嫂蛇行匍伏。(《战国策·
秦策一》)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射之,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少时,一
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天下云集回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马中锡《中山狼传》)
现代汉语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狼奔豕突川流不息瓦解冰销玉洁冰清集体讨论、电话联系、双手赞成、公费旅游、现场
直播、五、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条件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非并列结构,又非偏正结构,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1)形成动宾
结构,前一个名词活用。(2)形成主谓结构,后一个名词活用。(1)形成动宾结构,前一个名词活用。遂王天下。(《韩非子·五蠧》)
擅爵人,赦死罪。(贾谊《治安策》)(2)形成主谓结构,后一个名词活用。大楚兴,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子房前!客有为
我计桡楚权者。(《史记·留侯世家》)2.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
陈涉世家》)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晁错《论贵粟疏》)妾请母子
俱迁江南,无为秦所鱼肉也。(《史记·张仪列传》)3.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子谓公冶长:
“可妻也……”(《论语·公冶长》)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史记·甘茂列传》)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自上观之,至于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庄子·盗跖》)厌其源,塞其渎,江河可竭。(《荀子·修身》)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
用为动词。秦师遂东。(《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史记·滑稽列传》)不足生于不农。(晁错《论贵
粟疏》)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庄公十年》)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活用为动词。高之,下之,小之,臣之
,不外是矣。(《荀子·儒效》)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晁错《论贵粟疏》)既臣大夏而君之。(《汉书·张骞传》)于是为郭隗筑
宫而师之。(《战国策·燕策》)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史记·管晏列传》)6.名词后面有介词结构作补语,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请句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欲士。(《国语·越语》)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吕氏春秋·上农》)师还,馆于
虞。(《左传.僖公五年》)鹪鹩巢于深林。(《庄子.逍遥游》)7.名词用“而”连接,活用为动词。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荀
子·天论》)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不耕而食,不蚕而衣。(《盐铁论·相刺》)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史记·项羽本纪》)讨论:指出下列成语中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地方并说明其条件。文过饰非、被发缨冠、狐死首丘、勇冠三军
车水马龙、舌枪唇剑、春华秋实、朝云暮雨无所事事:不毛之地、不衫不履、不胫而走并日而食、日晕而风、础润而雨文过饰非、被发缨冠
、狐死首丘、勇冠三军: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不是并列结构,又不是偏正结构,前一个名词常常活用为动词。车水马龙、舌枪唇剑、春华秋实、
朝云暮雨:两个名词连用,有时还可以是主谓结构,前一个名词作主语,后一个名词活用作谓语动词。无所事事:放在“所”字后面的名词,活用
为动词。不毛之地、不衫不履、不胫而走: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并日而食、日晕而风、础润而雨:名词用“而”联结时,活用为动词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战国策·齐策》)晋灵公不君。(《左传·宣
公二年》)(大月氏)既臣大夏而君之。(《汉书·张骞传》)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柳宗元《封建论》)练习:分析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隆中对》)其达士,则絜
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砺之于义。(《国语·越语》)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思考:指出下列成语中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地方并说明你是如何判断的。被发缨冠、狐死首丘、勇冠三军车水马龙、春华
秋实、无所事事不毛之地、不衫不履、不胫而走并日而食、日晕而风、础润而雨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
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词类兼用及活用兼用:一个词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词类属性。这种特点是长
期的,经常的,而且较为固定。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楚辞·渔父》)沛公不喜儒,
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汉书·郦食其传》)活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将军身披坚执锐。(《史记·
陈涉世家》)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史记·晋世家》)庄公寤生,惊姜氏。(《左传·隐公元年》)降龙伏虎来之不易丰衣足食完璧归赵破釜沉舟良药苦口汗牛充栋汗颜无地灾梨祸枣兵不血刃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荀子·劝学》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汉书·赵充国传》)
献花(0)
+1
(本文系金榜题名20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