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国迁都为哪般:国防安全、经济失衡、都市病

 卢沟桥 2012-07-05

首都是一个国家的中枢,一般不会轻言迁都,但随着国家整体战略的转换和调整,迁都便成为调整利益冲突、保持国家活力的重要途径。二战后,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建了新首都,还有10多个国家正在考虑迁都。

一、政治和国防安全原因

德国迁都柏林和哈萨克斯坦迁都阿斯纳尔已取得了不少成功。德国1990年的统一来得太突然,很多人茫然不知所措。由于东德是作为5个州加入联邦德国的,东西部差异太大,不少西部人怀有过多的“恩赐感”,而东部德国人则有过多的“抱怨”和“不安的感觉”。从西部的波恩迁都至东部的柏林,不失为一明智的抉择:柏林是德国文化和精神的代表,它能医治东部残破的经济和人们心中的创伤,使全体国民从心底感受到一个统一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与自豪感,了却8000多万德国人跻身全球大国的强烈愿望。哈萨克斯坦1997年从偏居西南一隅的全国最大城市阿拉木图迁至中部小城阿斯纳尔,是欲借此平衡全国范围的生产力分布,打击俄罗斯裔居多数的北部地区的分裂势力,从而“扭转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俄国殖民政策”,推动哈萨克人移居俄裔为主的北部。正如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所言:“年轻人和下几代人将会看到,从哈萨克斯坦的发展来看,首都从阿拉木图迁到阿斯纳尔是重要的和必要的。”

从二次大战结束算起,迁都的国家已经有20多个,并且不断有国家传出讨论迁都的消息。已经迁都的国家,绝大多数将首都从易受攻击的沿海地区迁移到具有战略纵深的内陆地区,有代表性的是巴基斯坦、坦桑尼亚、缅甸等国。从其各自所面临的地区和国际形势看,显然安全原因是影响他们迁都的首要因素。不难想象,如果巴基斯坦仍然定都卡拉奇,在70年代及以后的印巴冲突中将直接遭受来自海上的攻击。而仰光的临海位置也曾使其在外族侵略中迅速沦陷。韩国迁都,韩国现在的首都首尔直接暴露在对方炮火射程内,政府迁都不能不考虑这一军事事实。缅甸最担心的是来自美国的军事威胁。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更坚定了缅甸政府迁都的决心。现在的仰光是海边城市,很易遭受海上进攻,没有任何战略屏障和腹地。因此,安全因素是缅甸迁都的主要考虑。从1948年缅甸独立开始,仰光一直是该国首都。计划中的新首都彬马那位于仰光以北320公里,处于该国中部多山地区。

二、都市综合症原因

不少发达国家将政治中心迁移单置。最典型的要属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首都仅仅作为政治中心。城市太大,就会带来诸如人口问题,交通问题,水资源问题等等。东京与北京人口相当,城市形态与北京差不多,为解决因中心区"聚焦"而导致的交通拥堵,东京政府投入了巨资,公共交通已十分发达。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东京的大气污染、噪音等交通污染仍十分严重,东京政府当局已认识到通过扩充道路来解决交通问题,以及通过技术手段来争取空间的政策已走到极限,为给城市的发展寻求空间,不得不酝酿迁都,即“行政中心转移”的计划。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仅仅凭借交通技术来解决城市发展问题是行不通的,包括交通拥堵在内的"大城市病"必须通过城市发展战略的创新予以根本解决。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由于地理位置偏西,与其他地区联系不便,加上作为全国第一大港、工业中心长期发展的结果,人口过于稠密,城市交通拥挤,环境卫生问题日益增多,缺乏扩建空间。1979年10月,尼政府正式批准了新首都阿布贾的设计方案。阿布贾是小部族格瓦里族聚居地,为尼日尔州、卡杜纳州、高原州和克瓦拉州的交汇点,位于全国的地理中心。经过多年建设,阿布贾已成为一座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美丽都市。

阿比让是西非最繁华的美丽城市之一,素有“西非巴黎”之称。由于阿比让是一个开放城市,邻国侨民大批涌入,导致该城面临人口“爆炸”的危机。1983年3月10日,科特迪瓦决定将政府行政机构由阿比让迁至亚穆苏克罗市,阿比让仍作为经济首都。亚穆苏克罗位于阿比让以北24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是继大巴萨姆、班热维尔和阿比让之后,科特迪瓦历史上的第四个首都。

1997年12月10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宣布以阿克莫拉取代阿拉木图,作为哈永久首都。1998年5月,又将阿克莫拉更名为阿斯塔纳。阿斯塔纳位于哈国家版图的中部,从1950年代起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哈北部重要的公路和铁路枢纽。哈政府认为迁都的理由有:阿拉木图市的发展接近极限,难以满足作为首都建筑用地的需求;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大气污染严重;地处南部边界、远离工业发达地区;处于地震活跃地带,首都安全受到威胁。

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衰退的一个原因是“人力、物力、信息资源过度集中于东京”。1996年,面积约占全国0.6%的东京居住了超过全国1/10的人口,超过全国20%的GDP,而全国人口的1/4以上集中在东京周围50公里以内。东京已患上空气污染、住房拥挤、物价昂贵、交通不畅等一系列“都市综合症”。报告提出了10个苛刻的选址标准,目前已有10多个新址供作新都选址。

巴西是拉美第一大国。巴西历史上南富北穷,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早在1822年,就有人倡议把首都从南部滨海的繁华城市里约热内卢迁往内陆。1956年,以发展主义著称的总统儒塞利诺"库比契克力图带动内陆地区发展及加强对各州的控制,在中西部戈亚斯州一片荒原上选中新都地址,定名为巴西利亚,政府在全国举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城市设计比赛”,仅用41个月的时间就把海拔1200米、一片荒凉的中部高原建成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市。1960年4月,巴西首都正式迁往巴西利亚。迁都后,巴西以首都为基地,探索出一条在稀树草原上科技兴农的新路子,不仅改变了南北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也促进了全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巴西利亚也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00余万居民的世界名城。巴西利亚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大片大片的绿地和环城挖掘、水域宽阔的人工湖成为都市一景,这里人均绿地100平方米,是世界上绿地最多的都市。它的发展一直受到政府严格的控制,城内各行各业均有自己的“安置区”,银行区、旅馆区、商业区、游乐区、住宅区,甚至修车都有固定的区位。为保护“飞机”形状不被破坏,城内不准建新住宅区,居民尽量分布在城外的卫星城里居住。巴西利亚落成至今,仍然是个漂亮而现代化的都市,世界上很少有巴西利亚这样经过全面规划、设计后建成的首都,还有一个落城纪念日,联合国因此把它定为“人类历史文化保护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