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趣横生的趣联故事(八)

 文山书院 2012-07-05

妙趣横生的趣联故事(八)

(2010-04-11 15:13:35)

趣联故事(136)
贾席珍坐馆巧对
   从前,某地有个财主姓陈名家颜,小时候上过几年私塾。他人很聪明,只是生性顽皮,不肯好好读书。父母因为就这一个儿子,不忍管教,由着他胡闹,因此荒废了学业。他长成之后,见不少幼年同窗都有了功名,而自己只是一个土财主,心中非常后悔,便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儿子六岁那年,陈家颜不肯送他进村塾读书,宁愿多花些钱一定要请个名师来家中坐馆。几经磋商,他终于以高薪请来了当地最好的先生贾席珍。陈家颜对贾先生非常客气,把他当作上客,还吩咐家中之人谁也不许得罪先生。但他自己却有一个至死也改不了的毛病——好开玩笑,好在贾先生也是个幽默的人,因此宾主十分相得。
   有一天,陈家颜准备了几样好菜,与贾先生在院中对饮,二人性格相投,说说笑笑十分快活。说着,说着,陈家颜又开起玩笑来了,他对贾先生说道:“我出个对子让你对吧。”说完,不等贾先生点头,他便吟道:
   贾席珍失去宝贝珍珠,方为西席;
   贾先生知道他好开玩笑,也不为怪,笑着对道:
   陈家颜割落耳朵颜面,才是东家。
   这一对,把陈家颜逗乐了,他端起酒杯说:“好!好!为此联干杯。”说毕,二人同时举杯哈哈大笑起来。
   不久,陈家颜女儿出嫁,当地风俗,迎亲之时要写起轿联,男方写上联,女家对下联。当然,这不过是虚应故事,大都请人代笔,但男方既有上联,女方若不能对也很丢脸面。那一天,男方送来的上联是:
   取女成娶,娶取淑女;
   陈家颜原以为一般对联自己也能对,所以没放在心上。此时一看上联却傻了眼,只得来请贾先生帮忙。贾先生一笑,提笔便对出下联:
   生男为甥,甥生才男。
   此联一出,皆大欢喜,一声“起轿”,男方吹吹打打抬着新娘走了。
趣联故事(137)
天下第一家
   一天,早朝已退,文武百官都各自散去,只有和珅跪在金銮殿不走,乾隆皇帝问他:“爱聊没有退朝,莫非有什么要紧事吗?”和珅说:“启奏万岁,我近日听说,刘墉私持八旗公款,在他的山东老家大兴土木,修建一座比御花园还要讲究的园林。刘墉心存不轨,望皇上明察。”乾隆听了一愣,皱起眉头想道:都说你刘罗锅子为官清正,原来你也是个口是心非的贪官呀!于是决定趁南巡的机会,亲自到刘墉的山东老家察看一番。这一天,皇帝南巡的一队人马,来到山东济南府地界,老远就见一户民宅,杨柳成行,溪水环绕,真是一处风景幽雅的地方。走到跟前一看,门上写着一副对联:
   心为大清,不要管刘姓何姓;
   志在报国,何必分汉人满人。
  横批是“天下第一家”。乾隆思索了一会,觉得有点好笑,心想:普天之下,除了爱新觉罗氏我弘历这一支,有谁敢来妄称什么天下第一家呢?他想知道个究竟,就去扣门。随着敲门声,走出来一位黑胡子老头,约有五六十岁。乾隆问他:“请问,这天下第一家作何解释?”黑胡子老人摇摇头说:“这事还得问我父亲。”乾隆跟随进到二门,老头敲了几下门,又迎出来一位花白胡子老头,大约七八十岁,乾隆躬身施礼:“请问,这天下第一家作何解释?”花白胡子老人也摇摇头说:“这事还得问我父亲。”乾隆暗自琢磨:这两位老者仪态高雅,举止非凡,必然有点来历,断然不是一般人家。这时候,第三道门已经打开,迎出来一位白胡子老头,约模有百岁开外的年纪。他穿着一身素色衣服,手拄一根龙头拐杖,乾隆赶紧上前施礼。老人连忙把皇上搀扶起来,说道:“请万岁免礼。”皇帝的随从正在纳闷:皇上是一国之君,为什么向一个乡下老人行礼呢?就听乾隆对老人说:“我在年幼时,听皇祖(康熙)对我说,他曾经把一根龙头拐杖赏赐给济南府的一位功臣,这根龙头拐杖被敕‘上打君,下打臣’,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我怎么敢失礼呢?”白胡子老人微微一笑,高声喊道:“皇上驾临敝舍,家人快来迎接。”这一声好似洪钟,传遍几层院落,不一会儿,全家百十来口人都跪在当院,拜见过了皇上,然后又都散去了。”
   乾隆跟着白胡子老人来到堂屋,他已经对大门上的横批有了点理解,但他还是问道:“请问,这天下第一家作何解释?”那老人捋了捋尺把白胡子,慢慢地说:“我家自秦汉以来,宗族兴旺,枝蔓繁盛,遍及天下各府州县,算起来总共出了八十个翰林,三个状元,十二个宰相,成百个王侯,如今老夫我是五世同堂,全家共有人丁一百单八个。”说着,从柜橱里取出一卷黄绫来。打开一看,写的是“天下第一家”,下署康熙某年御笔,印有皇帝的玉玺。乾隆对老人说:“这么说,这就是刘爱聊的家了。”老人点头说:“刘墉正是老夫的重孙。这孩儿性情直憨,恐有不周之处,还望皇上海涵。”乾隆说:“正是因为刘墉秉公正直,我才如此器重他呀!”
   这时已是正午,老人说:“已到午饭时刻,臣无备,请皇上赏光,就在寒舍用膳。”乾隆点头答应了。只听钟声一响,端来了饭菜。皇上还以为是山珍海味呢,没想到是一个盘子里盛着个玉米面窝头,还有两碗青菜汤。老人把窝头切成四块,递给皇上一块。乾隆勉强吃下半块窝头,就再也咽不下去了,剩下那三块老人全吃光了。乾隆看着老人吃得是那样香甜,断定他是粗茶淡饭,勤俭度日惯了的人。心想:这与和珅家那种花天酒地的生活,是无法相比的。
   乾隆南巡返回北京后,对刘墉更加赏识、更加信任了,相反,对和珅却增加了几分疑虑。
趣联故事(138)
一联解得店主忧
   清朝时,浙江南部有个叫亚松岭的山脚下,一对老夫妻在这儿开了爿茶馆。茶馆地处三岔路口。凡是进出城的百姓都得从这儿经过,每天茶馆里人来客往,生意兴隆。
   一天,城里赵秀才赵纪洪访友途经这里。他口渴难熬,便想到茶馆去喝杯茶解解渴再登前程。赵秀才跨进店门,主人便迎上来热情招呼。话语投机,不一会儿,就拉起家常。当秀才问及到茶馆生意时,店主满面愁容。原来这小小茶馆生意虽然不错,却有不少地方上熟人每天赊欠喝茶。有的拖上三月半载都不思还钱,弄得店里本钱一时难以周转。有碍于熟人熟面,情面难却,不得开口讨还。
   赵纪洪一边茗茶,一边细听店主诉说苦衷,觉得店主言之有理,并深表同情,脑子里为店主打起主意来。
   不一会儿,赵纪洪听完店主的诉说后,叫他拿来纸和笔,大笔一挥,写了一首诗贴在店堂内,诗云:
   出门无伞望云遮,
   生意又如水转车,
   石上种松根本少,
   诸君光顾莫言赊。
   诗中不仅暗喻了店小本少,又婉转地道出开茶馆还得靠众人帮忙相助。
   店主看罢,心中十分高兴,既而又请赵秀才再为茶馆大门题一联。赵秀才欣然同意店主的要求,心中盘算了一阵,他想:店主为人厚道,茶馆小本经营,得为他来个“一语双关”,既让茶客不好意思欠账,又能招揽生意发家致富。赵秀才思忖许久,然后抓起笔来,一副店门联写出来了:
   问赊二字子丑寅;
   现钱光顾午未申。
   写毕,赵秀才向店主解释道:“这上联有‘子丑寅’少个‘卯’字(‘卯’谐音‘没’,没有的意思),意思是茶客如果想赊欠,就没有茶喝;下联有‘午未申’少个‘酉’字(‘酉’谐音‘有’),意思是出现钱就请进来喝茶。
   店主一听,高兴得跳了起来,连呼:“有意思,有意思!”
   赵秀才为茶馆店堂题了一首诗,又为大门题了一联,果然平日喝茶欠账的人少了,而且还吸引了不少来客欣赏、喝茶,增加了茶馆生意。从此,茶馆越开越兴旺。

趣联故事(139)
杨宪益家对联的故事
杨宪益家客厅里挂有一副对联,曾有好几篇文章对它作了不同的引述。
  笔者在《杨宪益乔迁陋巷自风流》一文中是这样引述的:“自古圣贤皆寂寞,是真名士自风流”。
  赵蘅在《断蓬白发亦平安》一文中写的是:“古来圣贤皆寂寞 是真名士自风流”。
  马鸿斌在《酒仙·酒联》一文中认为前面两种引述都欠准确,应该是“从古圣贤皆寂寞”,并考证这上下联都与饮酒有关,文如其人,是不可多得的楹联珍品。
  眼看一副对联竟引起了人们如此浓厚的兴趣,为了一探究竟,笔者特意致函杨老求教。
杨老复信说,最早是上海年轻记者陆灏送我一张肖像画,画旁写有“是真名士自风流”的赞语。随后丁聪也给我画了一幅漫画像,我因想起陆灏画旁那句赞语,觉得不敢当,就写了一首打油诗:“少小欠风流,而今糟老头,学成半瓶醋,诗打一缸油,恃欲言无忌,贪杯孰与俦,蹉跎惭白发,辛苦作黄牛。”后来我妹妹敏如看了这张画,就用古诗“自古圣贤皆寂寞”给我凑了一副对联,又请王世襄兄写成送给我。我考虑自古的“自”字,同下联中的“自”字重复,就建议把“自古”改为“从古”。又想到这副对联不仅把我说成名士,还把我比作圣贤,我当然更不敢当,就在另一幅朋友给我画的漫画像的镜框里,写下了:“难比圣贤,不甘寂寞,冒充名士,自作风流。”这都是自我讽刺的话。
  了解了这两副对联的来龙去脉,使人不由为杨老为人的谦逊和自我讽刺的幽默而对他更加崇敬。由漫画家、翻译家、“酒仙”、书法家连起来引发的这则对联故事,称得上是文坛一桩佳话,它反映出了一个真实的杨宪益,一个博学、谦逊,但又嗜酒、幽默的“糟老头”。
趣联故事(140)
    1974年,一青年下乡当知青,带去一箱书,浏览之余,喜欢抄录古诗中那些美妙的诗句,满满一大本。像“读书成底事/报国是何人”、“欲渡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鸡鸣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等,或含悲壮之心,或造恬淡之境,总是令这个青年陶醉不已。
    不久,县委工作队来青年所在的渔场“整顿”,抽调青年去担任材料员。工作队的秘书年纪不大便秃了顶,有空就抱着《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什么的啃,很有些学究气。他少言寡语,但偶然看过青年的“手抄本”后,就喜欢和青年谈哲学,满口的康德、休谟和黑格尔。
    不多时,他调回县机关,后来有人说是队长不喜欢他的书生气。临别,他悄悄把青年叫到湖边,送青年一本某局的《工作手册》,用作抄对联。这个青年乐滋滋地一翻,扉页上是一副对联:
    有书真富贵
    无事小神仙
    他神色庄重,叮咛这个青年别让人看见。
    那时少年气盛,青年品了一会儿,竟然说下联对仗欠工稳,可改为“无诗假神仙”或“无酒假神仙”。他一听,急忙摆手说改不得改不得,细细讲了对联的来历。原来,对联出自《我的前半生》,是溥仪还没当皇帝时,溥仪之父载沣畏于皇室倾轧,撰以自警的。讲毕,他摸摸这个青年的头说:人有旦夕祸福,平安无事就好,长大了就会明白这一点的。
    随着岁月的流逝,青年慢慢体会了他当时对一位18岁知青的一番苦心。那时,毕竟还在“文革”后期呵。
趣联故事(141)
1990年,一位女工程师,非党员,因为工作成绩出色,被发展介绍入党。解放初期,她父亲陈竹虚是知名民主人士,在省政府任参事,“镇反”期间突然被捕,数月后病逝狱中,什么结论也没有,但阴影一直尾随着她这一代人。她总想弄清楚这一个谜。
    发展她入党之前,她郑重提出一个请求:希望组织上能协助查清她父亲的问题。几经周折,在省委统战部幸而查到档案,一位老人尘封40多年的历史就此被翻开。
    老人一生不凡。他1926年入党,1927年后与地下组织失去联系,致力于“教育救国”,办过几所私立中学。抗战期间,出任湖北崇阳县县长,为前线征兵送粮。后不满吏治腐败,挂印而去,继续办学,在武昌任中华大学教授兼中华中学校长,参加了同盟上层的工作。“镇反”中,因手下一教师涉嫌“军统”而受牵连。上世纪80年代初,公安机关作出平反决定,遗憾的是有关单位和子女都没有接到文件。
    在一堆发黄的材料中,有老人早年写的一副自勉联:
    不拿一分冤枉钱,暗有鬼神明有律
    莫做半点亏心事,远报儿女近报身
    他的女儿听调查者转述这副对联,欲哭无泪,好一会儿才叹息道:“这有什么用呢,他自己就无善报,还连累后人……但我没有白白寻找父亲,我相信他一生是照着对联这么做的。”
    后来,又调查到老人家乡的咸宁县志和他任过县长的崇阳县志,两志列出他的种种功业善举,多有赞誉。
趣联故事(142)
    有一副对联,是记者在采访中读到的。采访对象是一位女环保专家,主持一项环保工程颇有建树,因此荣获“劳动模范”称号。
    她年过半百,一直追求进步。扎羊角小辫时扭秧歌打腰鼓迎接解放军进城,读中学时是学生会宣传部长兼文体部长,上大学正遇“大办农业”而报考华中农学院。参加工作后,一直是骨干,业务棒,人品也好,多项科研成果受到国家部一级奖励。可是,她从18岁开始写入党申请书,经受几十年的考验,直到最近才解决“组织问题”。所有熟悉她的人都惊叹她的执著,她总是那样生气勃勃地工作,仿佛循着一个既定轨道运行,从不掉队,永不歇步。
    究竟是什么支撑她呢?有关部门指示挖掘她的思想境界。
    她捧出一摞《工作日志》,30多年一年一本,在每一本《工作日志》扉页,都抄录着这样一副对联: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就高处立,择平处生,往宽处行
    那一刻,记者抬头注视她,她泪花盈眶,转过脸去。一辈子,她就是这么过来的?
    数十年如一日,一切似乎可以从对联中得到解读。
    关于她的报告文学《为了一片蓝天》发表了,这副对联只能留在记者的采访本上。她告诉记者,这副对联源自荣毅仁无锡故居的中堂,它曾是资本家传家的“座右铭”。
趣联故事(143)
从范文澜先生的一副对联说起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曾撰写过一副对联,“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副对联是许多前辈学者一心向学、严谨求实精神的真实写照,正是秉承着这种忠实做学问的精神,我们的前辈学者才取得了非凡的学术成就,他们的真知灼见至今仍然惠赐后人。

趣联故事(144)
诗词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李白有“斗酒诗百篇”之说,虽说有些夸大,但也道出了诗与酒的关系。对联与酒同样亲密无间。酒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堪称佳联者,不胜枚举。曹操早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名句,表现了一个乱世英雄的开阔胸襟。饮酒寄兴,须适可而止,“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唐代大诗人李白以工诗名扬天下,其嗜酒之癖古今驰名,向有“酒中仙”之誉。“阶下举杯邀明月;篱边信步赏花开。”联中没有一个“酒”字,但却是一副酒联,且属对联中的晦明嵌字格,上联暗示,下联明嵌,上联暗嵌“酒”字,下联明嵌“花”字。所以今人王友才题安徽马鞍山市采石矶太白楼联曰:“我辈此中宜饮酒;先生在上莫题诗。”
有的酒联,除表明一些酒店、酒馆、酒厂的经营性质的宗旨外,大都对酒致以赞美之辞。有的酒联,不仅内容得体,在表现手法上也十分巧妙。传说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与友人一次对饮时,曾吟一联曰:“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此联也没有一个“酒”字,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是一副饮酒联。上联中的贾岛,是晚唐著名“推敲”诗人,联语以其名字谐音“假倒”,描写出酒后的醉态,维妙维肖。下联中的刘伶,是西晋“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著称,曾作《酒德颂》。也是以其姓名谐音,描写酒席上“酒逢知己千杯少”,宾主开怀畅饮,酒杯点滴无余的情景。谐音自然,雅俗共赏,妙趣横生。
有的酒联,则多以典故点缀,清淡传神,明快含蓄。如:“刘伶借问谁家好;李白还言此处佳。”“画栋前临杨柳岸;青帘高挂杏花村。”“泉香凭谁问?酒冽待君尝。”刘伶、李白是古代闻名的嗜酒文人;“杨柳岸”是柳永词名句;“杏花村”出自唐代诗人杜牧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迢指杏花村。”“香泉”、“酒冽”,见诸宋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还有的酒联,极言酒之威力,十分幽默风趣。如:“入座三杯醉者也;出门一拱歪之乎?”“铁汉三杯软脚;金刚一盏摇头。”“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酿成春夏秋冬酒;醉倒东西南北人。”“沽酒客来风亦醉;欢宴人去路还香。”这些联属对工巧,妙趣无穷,雅俗共赏,不仅令人看了捧腹大笑,而且能引人开怀畅饮。既然酒的威力如此之大,有些贪杯好胜之徒偏偏不信邪,结果上了酒家老板的当。当然也有劝人少饮的,这些酒店老板很懂得生意经,一副“菩萨”心肠,如:“交易小心,须知良莠难辩;酒莫过量,谨防乐极生悲。”
更多的酒联,则是以热情的态度,渲染酒的品种与酒力,招引顾客光临。据说过去有家酒店生意萧条,几近倒闭。后来请位秀才写了一副对联:“东不管,西不管,酒管;兴也罢,衰也罢,喝罢。”来店喝酒的顾客便越来越多,很快生意兴隆了起来。某地一小酒家,门上贴对联曰:“头上白云悠悠过;足上清泉潺潺流。”横批为“太白酒家”。许多人读了此联,无不拍手称绝,自觉不自觉地要进去痛饮两杯。的确于此饮酒,头上飘着悠悠的白云,足下流着潺潺的清泉,眼望着远处蜿蜒的群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在其中,乐在其中。另一家酒店门上的对联这样写道:“美味招徕云外客;清香引出月中仙。”联语情趣盎然,谁读了也会胃口大开,非得痛饮一番不可。山西汾阳县城东北15公里,有一酿酒闻名的古老村镇,镇上有古井一口,俗称神井,井水芬芳甘冽。该村镇八槐街有一杏花村汾酒厂,所酿汾酒竹叶青,在国内外久负盛名。厂门有联曰:“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落地,游鱼得味成龙。”以飞鸟化凤、游鱼成龙作烘托,极力夸张酒醇。飞鸟闻香能化凤,游鱼得味能成龙,人饮了如此神奇的佳酿,又该怎样呢?言外之意,只有让酒客自己去心领神会了。
在以酒入联之作中,也有着意于抒情写景的,如:“秋月春花名士酒;青山绿水美人箫。”月是秋月,山是青山;花是春花,水是绿水;酒是名士来饮,箫是美人来吹,一副赏心悦目的饮酒行乐图!
还有一些故事联也与酒有关。传说有一天苏轼与秦观乘船外出,忽见岸上有一个醉汉,骑着驴东倒西歪地走着。苏轼出对道:“醉汉骑驴,步步颠来算酒帐;”秦观一时不能对出,想着想着,忽见船尾艄公摇着船一俯一仰的样子,即对道:“艄公摇橹,深深作揖讨船钱。”
在酒联中,也有一种消极的以酒浇愁的内容。如“一醉千愁解;三杯万事和。”“消愁有绿蚁;解忧唯杜康。”后一联中的上联扣李白“举杯消愁”和李珣的“素鼓琴,倾绿蚁,扁舟自得逍遥志”的诗句;下联切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名句。联语悲观消沉,格调勽高,但对仗工整,用典得当,从艺术角度上还是值得鉴赏的。还有一类嘲讽的酒联,如某君赠酒徒联:“红白相间,醉后不知南北;青黄不接,贫来只卖东西。”嘲讽有力,入木三分,寓意深刻。四川乡村里过去土地庙不少,用得较多的对联是:“黄酒白酒都不论;公鸡母鸡均要肥。”把那些“当方土地”的小丑人物生动地刻划出来。过去的保甲乡约,就是最直接的敲诈勒索善良百姓的“大油嘴”。“土地老爷”就是比喻这些家伙的代表人物。联语巧绝妙极,堪称画骨之笔。若借用嘲讽当今极少数贪脏枉法、受贿纳赂的人,无疑也是挺合适的。
趣联故事(145)
旧日粤西婚俗,有通过婚前的“龙烛对”、“彩旗联”、“轿门联”,结婚之日洞房的“逗新娘”、“难新郎”等五花八门的项目来进行“考诗斗联”,以观其一对新人的“知书识墨”程度。这些项目,特别是在文人结婚时犹为注重。这也算是粤西婚俗的一支插曲吧。
龙 烛 对
粤西旧俗,男女迎亲嫁娶之日,男家除了具备酒米肉饼、干菜槟榔、八音乐队、大红花轿前往迎娶新娘之外,还要把男家准备拜祖先的龙凤礼烛,包扎装璜,外面贴上一张洒金红纸,拟好一比“龙烛对头”,让女家对回“凤烛对尾”。女家除回赠一台四椅、衣服被帐、鞋帽、器具等嫁妆外,也以拟好一比“凤烛对尾”为主要形式。这样,新郎便心满意足地带着龙凤礼烛,偕同新娘“成双成对”地回家,以谐其“好意头”。
“龙烛”出对头,“凤烛”答对尾,二者合成一副“大吉大利”的对联。旧日内容多是“百年好合;五世其昌。”“螽斯衍庆;麒麟呈祥。”“同心永结;比翼齐飞”等吉祥美意的对句。后来逐渐演变为夸耀自己氏族的光辉历史,表彰自己先人的彪炳业绩,双方互斗口气高,而故意出奇联难对,来“考”对方文墨的一种程式。这当中,亦有不少佳联妙对富有哲理及艺术性。由于有这一“考”,女方一时对不通“龙烛对”,虽日暮入夜,新娘也不能出门。故用重金聘能人高手来代对者有之,预先派人到男方处暗中打听“龙烛对头”,回来筹对者亦有之。因为谁也不愿在大众场合中承认自己的“低威”,故这一支“小插曲”,往往为婚礼增添了不少趣味,由此而引出不少奇闻轶事。
民国初年,罗定县泗纶镇榃井社许光荣的儿子聘定青桐村黄伯书的女儿为妻。迎娶之日,许家特地请黄沙秀才沈养轩为他写了一比“龙烛对”的对头:
龙烛画龙凤,龙引凤,凤引龙,龙引凤归偕白发;
此联为“顶真”格联,首嵌“龙烛”为题。黄家乃泗纶三大望族之一,文人墨客,人才济济。但一看到此比联首亦不禁愕然,搜索枯肠、绞尽脑汁仍未得句。待到筵席饮完,嫁妆备妥,但“龙烛对”尾尚未对出来,按风俗新娘不能上轿,黄伯书情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其侄女黄尔慈年方十八,聪明伶俐,容貌出众,正在房中绣着枕头,闻知此事便问:“二伯父,这联尾试由小侄女学对如何?”黄伯书心想,村中云集的文朋高手个个都拈须抓耳对不上来.区区女流之辈又怎能对得来!但见天近黄昏,新娘再上不了花轿便受世人耻笑,便说:“侄女尽管一试吧,以解伯父燃眉之急!”
好个黄尔慈,望着手中的绣花枕触景生情,一下子便对出联尾来:
鸳枕绣鸳鸯,鸳弄鸯,鸯弄鸳,鸳弄鸯舞庆齐眉。
黄伯书听罢,连声赞道:“乖侄女,好对!好对啊!”立即叫人把“龙烛对”尾写好,高高兴兴地让新娘上轿,如期于归许家。花轿到达许家,六亲百客一看到黄家的“龙烛对”尾,无不啧啧称赞。
民国25年间,云浮县宋桂车岗村一叶姓男子与郁南县历垌乡一莫姓女子成亲之日,男家出的“龙烛对”头是:
一支花烛光大垌;
当时女家竟无人能应对。正当为难之际,刚巧中里村教馆先生何德翼访友途中,经过门前,听到此比上联,又见六亲百客一个个呆若木鸡,即朗声而答:
百褶罗裙盖车岗。
众人听后,啧啧称赞。原来这比下联以男家地名“车岗”对对方地名“大垌”,且语气力压上联。主人连忙把这位“不速之客”请入府上,坐了个首席饮喜酒,并请何先生挥毫把“龙烛对”尾写好,一时传为佳话。
彩旗联·花轿联
粤西旧日迎亲的规矩要有两面六尺来长的彩旗为前导,由男家在其中一面写上有关婚姻的联首,另一面则由女家对上联尾,称之为“彩旗联”。有些地方亦有把联首写在迎亲花轿之门两侧,称之为“花轿联”。按当时习惯,对不上就不能接新娘回去。
某年,云浮县都骑古竹坑有个村民娶媳妇,新娘是杨柳乡山边村人。她的舅父是个肇庆的举人,他见男家的彩旗没写联首,便不让新娘上轿,经客郎们多方请求亦不答允。新娘的舅父一方面想抬高自己的身价,另一方面欲欺男家村中没能人,好借机多索礼金。客郎们迫于无奈,只好派人飞报男家。男家闻报后,一个个束手无策。适遇村中任教的外地先生冯轩挺身相助,代撰该联首:
古竹为箫,吹出杨柳枝词,大播一声,山边迎淑女;
来人把联首速送女方,新娘的舅父一看,当堂目瞪口呆,躺在太师椅上。原来,彩旗联首中的“古竹”、“杨柳”、“大播”、“山边”都是当地村名,而且既相关又口气高,这个舅父怎能对出下联来?此事一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开建县某村何家嫁女,男方是外地潘家。良辰吉日,潘家吹着八音,抬着大红花轿前来迎亲,轿帘右侧写着一比对头:
潘家公子,有水有田兼有米;
何家鸣炮,按风俗迎接。午时,宾客们酒足饭饱,一切礼物嫁妆打点停当,新娘也穿戴好早早上了大红花轿。可是,送嫁的队伍却迟迟不见动身。这时,太阳快下山了,坐了半天花轿的新娘等得不耐烦了,便问轿边的伴嫁娘,时间不早了,因何尚未起行?伴嫁娘便把何家尚欠男方一比“花轿联”尾,一批文人墨客咬文嚼字未能对上之事说了一遍。新娘一听,便说:“这有何难?待本姑娘对来!”言毕,玉手轻撩轿帘,看了一眼联首,随口而对:
何氏姑娘,添人添口又添丁。
新娘吟罢,放下轿帘。笔墨先生立即高兴地走过来把此比对尾写于轿门左侧上。随即八音齐奏,新娘在太阳下山前出嫁。众客对新娘捷才佩服之至,齐声赞道:“客姑善诗对,才女配才郎!”
怀集诗洞保安乡近村,有一女子与安华乡六良村一男子联婚。迎亲那天,男方写了一比彩旗联让女家和对。联曰:
六良六合饮六酒;
此联首以“六良”村名入题,连用三个“六”字,很是难对。当日女家接联后,苦思半天,无人能对。一直苦思冥吟到傍晚仍未得佳句,正在为难之际,适遇一位穷文人拾猪粪路过此地。本是个大喜日子,但见一个个苦口苦面,穷文人问清情由,即答通下联:
近村近邻接近亲。
此联以女家“近村”村名入联,对以男方“六良”村名,并以三个“近”字,巧对三个“六”字,对得天衣无缝。女家主人高兴得请那位穷文人挥写彩旗联尾,并请他坐上席饮酒。
逗 新 娘
入夜,依习俗,男女老少皆可入新房逗新娘,城镇更为时兴,花款也特别多,此俗称之为“逗新娘”(即闹新房)。前来逗新娘的人,往往要考一考新娘的“文才”。
清雍正年间,云浮县宋桂(今属郁南县)叶继熊娶南海李绍祖之女李氏为妻。花烛之夜,众多文人学土纷纷前来“逗新娘”,直到四更将近,众人尚余兴未尽,缠着新娘即席赋诗一首,规定“洞房花烛”为题,但又不准犯题。如诗作不成,则给一对新人各罚酒三大杯。只见新娘沉吟片刻,即席吟诗一首:
百世良缘在此宵,
诸君何故苦相邀。
可怜织女机边立,
早放牛郎渡鹊桥。
众宾客听罢此诗,无不啧啧称赞新娘果是才女,并品出了“春宵一刻值千金”的“逐客令”来,一个个识趣地拱手而别。
从前,云浮有个秀才叫吕鸿儒,学问渊博,有女叫丽娟,生得明眸皓齿,才华横溢,后来与秀才冯轩结婚。新婚之夜,戚友闹房,有人对丽娟说:“三更已过,请新娘出一比对联让我们对,如果对不上,就速退出新房,让你们行周公之礼;否则,我们闹洞房到天亮。”新娘笑答:“请前辈命题让小女子一试。”“就以你们今夜花烛洞房于飞之乐为题。”原来,这人想利用妇女难于启齿来取胜。新娘听后,故作为难。正当人们起哄之际,她却轻启朱唇:
搽指甲,抹胭脂,羞唤紫薇郎,斜插玉簪思夜合;
新娘吟罢,知音者无不高声喝采,盛赞她果然才华蕴藉。原来,此联不但把洞房花烛夜新娘的心事细腻地和盘托出,而且从字面上看,全是花名(指甲、胭脂、紫薇、玉簪、夜合),但细看之,可又是动宾词组。那班文人又哪能对得出?只好烧过爆竹,灰溜溜地来个棚尾拉箱,退出新房而去。
考 新 郎
清初贡生江克猷,宋桂塘底村人,与车岗叶氏新婚洞房时,叶小姐关上房门,出联要他对通了才准入房行交杯之礼。叶小姐以头上凤钗为题,出上联:
头摇凤,凤摇头,头摇凤舞;
江秀才在门外思索良久,未得佳句,便回书房看书,猛地被手中书上的“腾龙”插图触动灵感,高兴得直奔新房门外,朗声答道:
手卷龙,龙卷手,手卷龙飞。
叶小姐在房内听个明白,即开门笑迎新郎进入洞房。合卺交杯后,叶小姐再以自己出身之地作一对尾:
车岗车水车岗车;
江秀才不加思索,即答:
渡村渡撑渡村渡。
此“回文联”,顺读倒读一样,且“渡村”又是当地村名,刚好与“车岗”村名相对。真是出得巧,对得妙。

趣联故事(146)
药名信联双关情
清朝末年,山东某城有一片大药铺,名叫保和堂,是个百年老店。药店老板是个行家,由于经营有方,做到远悦近来,历年赚了不少钱。于是扩大资金,增加货源,多雇店员,光是派在川、广、云、贵采办道地药材的就有三四人。全店上上下下数十人,也都个个卖力。
   店里有位大先生(店员),家住城郊,小桥流水,茅屋数楹,家里种上四五亩田地,称得上是小康之家。儿子十四五岁,常在店里“学生意”,由于诚实勤谨,深得店东的嘉许。
   一年冬季,“大先生”受店主人的委派,带着儿子到四川去采购药材。山高水远,转眼到了第二年,清明、谷雨已可,麦子由绿而黄。立夏后临近小满,就要开镰收麦了,可是“大先生”和他的儿子还远在四川未归。妻子一人在家,全没主意,只好央人写了封信,信上倒要言不烦,只写了一行字:
   小麦已熟,父子及早当归;
   “大先生”拆开信封,嘻嘻一笑,儿子问有什么喜讯。“大先生”把信递给儿子,说:“家中麦好收了,要我们早点回去。你看‘做一行,谙一行’,连你妈信上也有三味药名哩!”儿子一番端详,原来“父子”是“附子”,“及早”是“芨草”,“当归”也是常用药名,真是妙语双关。
   何人不起故园情?“大先生”父子远在四川,接信后当然归心似箭。一年一度的麦收,关系到全家人一年的口粮和收入,这是庄稼人的头等大事。无奈有一笔大宗买卖正在洽谈,成功的话,百把“大龙洋”(银元)可以到手,再说临走时店主也多次说过,安心在外做生意,家里有事一切由店主安排。于量,“大先生”当晚便拟好一份电报,第二天送到电报局去拍发。电文是:
   大财未进,阿娇权歇半夏。
   来信三言两语,复电言简意赅。妻子接到电报,送给代笔的王先生过目,王先生一看,不由得连声喊“妙!妙!妙哉!”妻子虽然莫名其妙,但见王先生的喜悦之情,料想并非祸事,忙问:“什么妙?”王先生告诉他,“大先生”还有一笔生意,“大财”尚未到手,叫你夏令暂且歇息,不要过于忙碌,累坏了身体。王先生接着解释道:“上次我帮你写的信,总共十个字,隐喻了三味药名,如今电报上,可巧也是十个字,也嵌进了三味药名‘阿胶’、‘全蝎’、‘半夏’,你说妙不妙?”
趣联故事(147)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对恋人,婚期因战争一再推延,他俩在日本投降后成亲,有人写了一副婚联为赠:
   喜气溢江夏,喜报上林春,喜十年订就良缘,喜今夕吹箫引凤;
   幸寇退浠川,幸从离乱出,幸三生结成佳配,幸此日淑女乘龙。
   “四喜”对“四幸”,一对恋人终结良缘,读来便觉很超俗。
   过去江西某地流行一种作法,叫轿对,即女方出半对,由男方对答。有一位新娘的喜车上写道:
   今月乃古月,美景良辰心像意。
   联中运用拆字和嵌字手法,把新郎胡美意写进了对联。这上联虽比较难对,但难不倒请来答对的秀才们:
   新人真可人,妙龄佳偶竞婵娟。
   联中也嵌进了新娘的名字何妙娟,确实对得好。
   关于婚联,民间还曾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明代山西有一位名医叫乔嗣祖,家有二女,名珍姐和珠妹。乔老不想把家传医术传给外人,决定出一联应对招婿入赘,他写道:
   珍珠双花红娘子。
   有一天,一位身穿绿锦袍的少年上门应对:
   枸杞二丑绿宾郎。
   乔老问少年:“下联作何解释?”少年笑道:“我叫吴杞,兄叫吴苟,他有病在家,叫我穿绿锦衣而来。兄的医术和文才胜我十倍。”乔老听了,心中大喜,当面招吴苟二兄弟入赘。
趣联故事(148)
在丰富多采的中药宝库里,有些中药名或成药名本身就含意深远,并有悠深的寓意,给人以闲情逸致。不少文人学士看中药名的这一特点,巧妙地运用药名撰写“药联”,给药物以活力,赋草木以生机,表现手法颇为工整严谨,使人读后既得到艺术享受,又增进中药知识。现举几例如下:
当归方寸地;
独活世人间。
海龙海马通四海;
红花红藤映山红。
红娘合欢一见喜;
紫苑迎春广木香。
刘寄奴含羞望春花;
徐长卿砒霜采腊梅。
四君子讲八法降乌贼不用大戟;
两仙膏话四珍伏海龙专使虎杖。
想当年,辞知母,别莲子,走了几个月季,过了多少生地,到了沙苑,一路上斩荆芥,披蒺藜,满道桔梗;
到如今,心甘遂,酬远志,经历千离百合,赢来万家合欢,又茴香里,半途中赏红花,走熟地,路路皆通。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趣联故事(149)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有的仿孙髯翁先生昆明大观楼长联撰了一联,劝戒人们不要吸鸦片。联云:
   五百两烟泥赊来手里。价廉货净,喜洋洋兴趣无穷。看粤夸黑土,楚重红瓢,黔尚青山,滇崇白水。估成辨色,何妨请客闲评。趁火旺炉燃,煮就了鱼泡蟹眼;正更长夜永,安排些雪藕香桃。莫辜负四棱响斗,万字香盘,九节老枪,三镶玉嘴;
   数千年金家忘却心头。瘾发神疲,叹滚滚钱财何用!想品类巴菰,膏珍福寿,种传罂粟,花号芙蓉。横枕开灯,足尽平生乐事。尽朝吹暮吸,哪管它日烈风寒;纵妻怨儿啼,都装作天聋地哑。只剩下几寸囚毛,半抽肩膀,两行清涕,一副枯骸。
   联语庄谐结合、嘲喻相间、怜恨交织,发人深省,实为劝戒烟联中之最。前些年,台湾防高血压协会和社会祥和基金会为宣传戒烟,制作了一批戒烟宣传卡片,有一张上面印有一副仿《钗头凤》而作的戒烟联:
   本国烟,外国烟,成瘾苦海都无边。前人唱,后人和,饭后一支,神仙生活。错错错;
   烟如旧,人苦透,咳嗽气喘罪受够。喜乐少,悉苦多,一朝上瘾,终身枷锁。莫莫莫。
   一位妻子见丈夫抽烟成瘾,而且多次劝阻都无丝毫收敛,于是就送了一上联给丈夫,以示嘲讽。谁知丈夫见后,心想好家伙,妇道人家敢教训我这大丈夫?马上以下联予以还击:
   张口闭眼,喷云吐雾,谁家男人像你这烧火先生?
   搬嘴弄舌,说风道雨,哪个女子似我那泼水夫人!
   见丈夫仍执迷不悟,聪明的妻子又很快作了一副叠字联:
   根根柱柱抽抽扔扔手手人民币;
   丝丝缕缕吸吸吐吐口口尼古丁。
   好厉害的夫人!妻子的叠字联似乎给了丈夫不小的震动,他决意戒烟,并送妻子一副拆字联,既让妻子监督,又示自己的决心:
   信是人言,本欲取信于人,不然言而有信;
   烟乃火因,常见抽烟起火,应该因此戒烟。
趣联故事(150)
对联戒烟
纸烟纸烟,害人非浅,五脏六腑,备受熬煎。为此,不少有识之士,用对联大力倡导戒烟。
  山西省长治技校退休职工单祥表自费骑车长途跋涉宣传戒烟。一年春节,他为自家门上写的对联是:“烟烟烟病自烟里发,酒酒酒祸从酒中生。”一售烟店主劝顾客戒烟,写了这样两副对联:“诸君戒烟日,我店关门时。”“劝诸君能戒最好,愿我店不开为高。”也有人以烟店为题,以苦人结尾,撰写一联:“火因成烟,若不撤除真是苦;广占是店,入而忘返难为人。”意思是入烟店而老返者,不是成了烟鬼,若不戒烟,岂不真是苦吗?
  近年来,全球戒烟的呼声越来越高,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戒烟日,目前,颁布了戒烟法令的国家和地区已达92个,但真正实行戒烟不那么简单,正如有人拟联戏谑道:“抽抽忌忌抽抽忌,忌忌抽抽忌忌抽。”
  相传一姓张人家,丈夫吸烟成癖,儿子也熏陶上瘾,家中常烟雾缭绕,呛得老母妻子咳嗽不止,家庭经济也入不敷出。一天,丈夫从外边回来嘴上叼着两支对接的烟,其妻知道他爱好对联便吟一句上联讽刺他:“张口闭眼,喷云吐雾,谁像你这烧火先生。”丈夫一听不甘示弱,立即对出下联:“拨舌弄嘴,说风道雨,那是我的贤惠夫人。”妻子见讽刺不成,又作成一副叠字联规劝他:“根根柱柱抽抽扔扔,手手人民币;丝丝缕缕吸吸吐吐,口口尼古丁。”丈夫见妻子用叠字手法将吸烟的害处说得形象生动,情真意切,便暗暗下定决心,今后一定戒烟,同时自拟一副对联贴在墙上,用来自勉:“信是人言,本欲取信于人,必然言而有信;烟乃火因,常见吸烟起火,理应因此戒烟。”
  儿子见父亲戒了烟,也下决心把烟戒了。一家人高兴极了,遂一起作了一副对联以示庆祝:“父戒烟、子戒烟,父子不吸烟;母高兴,妻高兴,全家都高兴。”

   不少人戒烟是时戒时抽,戒戒抽抽,抽抽戒戒,愈戒愈抽。于是,有人作了这样一副重叠联:
   屡抽屡戒屡屡抽屡屡戒;
   日戒日抽日日戒日日抽。    横批是:白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