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趣横生的趣联故事(十三)

 文山书院 2012-07-05

妙趣横生的趣联故事(十三)

(2010-04-11 19:32:58)

趣联故事:(185)
纪晓岚轶事
1:贺寿极品联中联
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
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备,正昌期,五十有五年。
 
   乾隆八十大寿,举国同庆。可这却给准备送寿礼的大小官员出了个天大的难题。因为皇宫里金银珠宝堆积成山,妙龄美女聚集如云,吃喝玩乐样样齐全,因而乾隆帝根本就不缺少什么。那么,要送些什么才能博得皇上的欢心呢?
有人送来了黄金万两,皇上不屑一顾;有人送来了翡翠玛瑙,皇上看也不看;
有人送来了妙龄美女,皇上仍然是难有笑容。 
  难道乾隆就没有看得上眼的寿礼吗?不,爱臣纪晓岚所送的寿礼就赢得了皇上的欢心。原来,他送的贺礼就是上述这副寿联。 
   此联中“八千为春,八千为秋”语出《庄子·逍遥游》,为祝寿之词。上联从“八旬”寿“逢八月”出发,连用六个“八”字,恭贺乾隆八十寿诞,并称“八方向化”、“八风”祥和,用字典雅,充满喜庆;下联从“五数合天”、“五数合地”开始,连用六个“五”字,与上联六个“八”字工稳对仗,同时紧扣乾隆年号五十五年,借以祝福昌期永盛,福寿绵长。
  不仅如此,更为难得的是,此联中又暗含一联:“春秋和寿月,天地备期年。”此联一出,竟把素有对联喜好的乾隆帝喜得眉开眼笑,他当即封赏爱臣纪晓岚黄金三千两。
此联用典得当,嵌字贴切,对仗工整,的确非同一般。
2:纪晓岚善于对对子。他对的对子里经常有一些挖苦讽刺同僚的话语。
   中书科什么东西——一次,京城工部衙门失火,乾隆命令大司空金简召集民工重建。朝中有一官员百无聊赖,遂根据此事自题一上联:“水部失火,金司空大兴土木。”由于此句含有“水、火、金、土、木”五行,所以很久都没人能够对出下联。当时朝廷中有位状貌魁梧、老炫耀自己是南人北相的中书科,他也挺爱对对子,然而他左思右想,却始终得不出下联。于是他求助纪晓岚,要纪晓岚帮忙想想。纪晓岚笑笑说:“对上此句不难,只是怕对出来有妨先生哟。”中书科急切地说:“啊,无妨无妨,只要对得上就行!”纪晓岚于是对曰:“南人北相,中书科什么东西!”纪晓岚用上了“南、北、中、东、西”五个方位,与“水、火、金、土、木”五行相对本来很合适,但放到一起就变成了一句骂人的话了。
  那个东西还在吗?——有一次纪晓岚在南书房值班,有位老太监(老太监比纪晓岚岁数大)久闻纪晓岚大名,特地前来一睹风采,只见纪晓岚穿者冬天的衣服,手里拿着一把扇子在读书。老太监觉得挺有意思,冬天穿得挺暖和的,却拿一把夏天用的扇子,然后,这个老太监自命有学问,就说,听说你爱对对子,我给你出个对子——“小翰林,穿冬衣,持夏扇,一部《春秋》曾读否?”此联巧妙地将春、夏、秋、冬四季相嵌,且暗含对纪晓岚打扮的讥讽意味,非常不易回对。不料纪晓岚轻松应对:“老太监,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吗?”此事迅速被传为笑谈。这里纪晓岚公然拿太监的生理缺陷作笑料,有些缺乏厚道。
3、纪晓岚的聪明机智
  “色难。........”乾隆皇帝经常到南书房办公,恰巧这一天纪晓岚杂南书房值班,当时的乾隆皇帝正在看《论语》,《论语为政》篇里有一句话是“子夏问孝”。子夏氏孔子的学生他问孔子怎样才能做到孝顺父母?当时孔子回答了两个字——子曰:“色难。........”孔子的意思是说:“子女侍奉父母能和颜悦色,有很好的态度是件难事。“色难。........”设为农民意思呢?朱熹注曰:“事亲之际,惟色为难也”。乾隆皇帝看到这句话,没在看下去,心想,用这两个字作对联,实在难对了,当即就问身边的大学士纪晓岚,你不是大学士吗?你给我对。纪晓岚脱口而出:“容易”呀!乾隆皇帝说:“容易?”容易你对呀!纪晓岚说:皇上,我不是告诉您了,对“容易”啊!上联不是“色难.”吗?下联是“容易”呀!皇帝老儿一想,对呀,我怎么没想起来。这“容易”的确就是“色难.”的最佳妙对呀再也没有比它更恰当的了,当时皇帝就觉得这个人比较聪明。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狗猫仿佛,既非家畜,亦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里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是小品,也是妙文。”

谜底:打两个字。
   乾隆皇帝爱热闹,有一年元宵节,乾隆皇帝命令所有的翰林院翰林写一条谜语,他和皇后、嫔妃们去猜,纪晓岚就写了这么一条谜语,皇帝老儿把所有的谜语都猜玩了,单单剩下这条谜语没猜着,心里蛮不是滋味的。就问这条谜语谁写的?说是纪晓岚写的,就把纪晓岚叫来问,果然是他写的,皇帝问他谜底,他就告诉了皇帝。其实,当时在皇帝身边的刘统勋已经猜出来了,但他不说,他不能说,说了不实就显得它比皇帝聪明了不是,所以他不说。当皇帝知道了谜底以后,刘统勋就说,看,我给您推荐的人聪明吧,从此纪晓岚就以他的聪明才智博得了一片赞誉之声。
那末,这是两个什么字呢?要想猜出来还真得费一番工夫不行。
   我们可以看到,上下联都是由两个半句构成的,也就是说,这一个字要由两个字拼接而成。上联的上半句是“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是个“青”字;下半句“和狐狼狗猫仿佛”,取其反犬旁,加起来是一个“猜”字;
下联呢?上半句“诗也有,词也有,论语里也有”,取其偏旁为“言”字,下半句“对东西南北模糊”,是什么?迷眼了,所以是个“迷”字,合起来仍是个“谜”。
所以这个谜底就是个“猜谜”。
那么,人们盛传的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不是!这是后人虚构的。虚构这个故事的人,是当代著名楹联作家安徽人白启寰。
  白启寰先生在1981年制作了这个楹联之后,又编了这么个故事,把它发表在1981年8月2日的《长江日报》上,结果后人以讹传讹,当了真了。

趣联故事(186)节气联
明代江南有一位进士出身的知府,颇有文才,善对联。一日,他出外郊游,有一位农民手扶犁杖,在道旁出一上联求对:
一犁耕破路边土,今日芒种;
知府沉思片刻,对出下联:
双手捧住炉中火,明朝大寒。
农夫听后,连连点头,称赞说:“对得好,对得妙!”
相传投降清人的明代大臣洪承畴在“谷雨”这天与人对弈,随口吟一上联:
一局妙棋,今日几乎忘谷雨;
弈者续道:
两朝领袖,他年何以辨清明。
巧用“清明”,一语双关,讽其失义折节,意味深长。
清人叶初春在广东做县令时,贪赃枉法,正月十五观灯这天,一灯棚挂出一联:
霜降遭风,田野难容老叶;元宵遇雨,万民皆怨初春。
用节气和节日特点,嵌姓名,指桑骂槐,痛快淋漓。
另一副节气联就更有意思:
霜降如小雪;春分不大寒。

趣联故事(187)
某村有两家联婚,男家姓潘,女家姓何。成亲之日,男家请来秀才写婚联。那秀才是村中唯一有文墨之人,历来为乡邻挥写通俗婚联太多了,这次有意显示一下才学。于是,就在潘何二字上做文章,拟了一副别致的拆字联:
有水有田方有米,
添人添口便添丁。
上联将“潘”字拆成“水”、“田”、“米”三字;下联将“何”字拆成“人”、“口”、“丁”三字。婚联不但暗合双方的姓氏,而且反映出“丰衣足食”和“人丁兴旺”的良好愿望。当日,主人和宾客看了,无不拍手叫好。
可是,偏偏有位来自外村的宾客不服,说“那潘字上面少了一撇”。众人听了想想也是,都面向秀才,眼中全是疑问。只见那秀才不慌不忙,说道:“正是没了这一撇才是婚联,既然联了就能百年好合,永不会撇。”

趣联故事(188)
十年磨一联
  民国年间,在滇中地区有位姓张名博的文人,自幼聪颖好学,读书刻苦,习作精益求精,才学有如其名,博大精深。虽然他学识渊博,才思敏捷,但习作从不马虎草率,总是要一字一句地认真琢磨,仔细推敲,青少年时,就以才学出众而文明遐迩。
  他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而且非常注重道德修养,一向诚信做事,善意待人,深得先生和父母的宠爱,街坊邻里的赞誉。离校后,张博在当地一所小学任教,仍继续博览群书,习诗学文,从不懈怠,特别擅长诗词楹联的创作。
   这年春节后的一天下午,天气晴朗,万里碧空,处处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张先生与夫人带着孩子游览秀山公园。他兴致勃勃地观赏园中的文物古迹和美丽的自然景观,尤其对那些碑文、诗词、楹联感兴趣,细细观赏品味,并把其中优美的诗句、楹联记录下来。
    突然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使秀山一下子变得格外沉静。不久雾散云开雨后天晴,阳光灿烂,万象更新。山上呈现出一道美丽的彩虹。雨后留下的水滴,象一粒粒银色的珍珠,在碧玉般的叶片上随风滚动,不时散落在地上。苑中五彩缤纷的鲜花,在阳光照射下格外绚丽多姿,灿然耀眼,经过春雨洗涤的秀山显得更加秀美。
张先生触景生情,随口吟出:“秀山轻雨青山秀。”他欲再作下联,可想了许多句都觉得不如意。回家后,又日夜冥思苦想,仍然没有对出满意的下联。
   翌年,张先生为求职谋生,展转于祖国大江南北之后,又远渡重洋到了日本。但他始终没有忘记那幅没有完成的对联,时时琢磨,处处留意捕捉相关的素材。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先生来到香港。当登上码头时,海风徐徐,百花飘香。他随即对了一句:“香港阖风和港香。”他觉得此句和上联特点相符,对仗工整,自感满意。然而,张先生毕竟是个办事精细,治学严谨的人,从不满足于暂时的“自我感觉”。一路上又仔细琢磨,最终还是挑出了毛病。秀山是因山秀而得名,香港与港香却没有必然联系,因此“秀山”和“香港”的构词方式就会让人产生异议。再说,这两个词虽同属名词,但从类别看,却相距较远。所以上下联虽可对仗,但不工整。再从内容上看,彼此也不相联系。
    新中国成立后,张先生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回到家乡。看到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深感欣慰。这年春节,他又怀着喜悦的心情登上秀山。来到古柏阁时,阵阵春风袭来,顿时古柏飘香四溢。张先生顿生灵感,即兴吟诵了十年冥思苦想的那句下联:“香柏鼓风古柏香。”接着,跟上句连起来反复轻声朗诵品味:“秀山轻雨青山秀,香柏鼓风古柏香。”之后又跟许多文朋诗友研究探讨,向师长请教,广泛征求意见。大家都称赞说:“这幅对联对仗工整,平仄交替抑扬顿挫,上下联内容联系紧密,读起来流畅自然,朗朗上口,妙趣横生,是一幅很好的对联。”张先生将其书写悬挂于自家客厅。
   后来这幅对联被秀山公园征用,至今仍挂于古柏阁。张先生“十年磨一联”的精神也随他的名联永远留在世人心中。
趣联故事(189)
对联里面话东西
   生活中,我们往往把一切物体统称为东西。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在对联里面也写了不少东西。这里面的东西,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妙用多多。
东西作为方位词入联:
   在清朝的时候,有户人家在父母合葬时,误将父亲葬在西边,母亲葬在东边,有违传统规矩,引起议论纷纷。这时,有位老先生大笔一挥,写了一副对联:生前既不离左右;死后何必分东西。众人看后,哑口无言,一场争论由此平息。
东西拟人巧入联:
  清朝同治进士张佩纶(字幼樵),曾入李鸿章幕,颇被亲信。后来,李将大龄女儿嫁给了张。有人据此写了一副对联加以戏谑:老女字幼樵,无分老幼;东床配西席,不是东西(老女,大龄女。字,许配。东床,指女婿。西席,指幕宾)。又,乾隆年间,水部发生火灾,司空金简督工修复。有人撰一上联曰:水部火灾,金司空大兴土木。结果,长时间无人对出下联。某日,纪晓岚听一中书舍人谈及此事,便说:我能对,只是有点委屈你。中书舍人说:没有关系,只管对来看看。纪晓岚道:南人北像,中书令什么东西。(古代中书舍人又称中书令)
趣联故事(190)
奇趣无穷超短联
  古代文人将奇思妙想融于精当的对联中,长联犹如江河,汪洋恣肆,气势不凡,读后让人回肠荡气,为人们所钟爱,有人则反其道而行之,追求其短小精悍,容量倍增的风格。对于短联,一般认为是四字、五字联,其实不然,也有短至三字、二字甚至一字的。
  山西介休有座韩信祠,祠中有一副五字对联。联为:“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简短的十个字,就将韩信的生平际遇言简意赅的表达了出来。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行文写字独具一格,他的自题联仅八个字,却深蕴哲理:“人高山矮;水浊心清”。
  三字联不少见。鲁迅少年时在三味书屋读书,老师出三字上联:“独角兽,”让学生对。有的学生对:八足虫,九头鸟,老师均不满意。鲁迅对:“比目鱼”,受到老师的赞扬。老师说:“‘独’不是数目,却有单的意思;‘比’也不是数目,可有双的意思,因此,比对独是最妥帖的。”
  当年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在招生考试的国文试题上加上一道对联试题,上联是:“孙行者”,要学生对出下联。后来成为著名语言学家的周祖谟先生参加考试,对以:“胡适之”得了该题的满分。姓氏胡对孙(假借猢狲),适对行,之对者,十分工整贴切。
  二字联比较少见,可也有一些名联。湖南长沙城南书院有联曰:“岳峻;湘清。”写南岳衡山高峻险阻和湘江清流如玉。
一字联可以说最短了,极少见。清朝咸丰年间,有个文人举“墨”字求对。不少人以“笔、书、纸”等字相对,只有一位姓张的文人以“泉”字对之,十分巧妙,一时传为佳话。因为墨字上半部为黑,泉字上半部为白,各属颜色中的一种,且词义相反;两字的下半部分别为土与水,同属五行,其趣独味,巧的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