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尖端科技领域新发展

 郑书斋 2012-07-05
中国尖端科技领域新发展
“科技兴国和科技强国”战略,是中国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之梦。短短几十年,中国在海洋科技.原子能科技.和航天科技三大尖端领域,都有了惊人的发展;令世人注目。
“十一五”期间,我国在海洋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发展。海洋调查能力大幅度提升,调查范围遍及海岸带.近海.三大洋及南极.北极海域。我国于2003年启动了908专项,这是我国海洋发展史上投入最大.调查要素最多的海洋环境基础调查工作;载止2010年底,绝大多数调查项目已进入了验收和收尾阶段。所列项目取得了大量成果,如:海洋评价任务,建立了以海上平台为示范的海冰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对海洋灾害的长期预测具有重要价值。在国内率先创建了海水养殖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模式,为破解海湾容量不足这一发展瓶颈,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国极地考察起步较晚发展较快,1984年自今,我国成功地进行了26次南极考察,4次北冰洋科考。目前,已建立起南极长城站.南极中山站.南极昆仑站.北极黄河站和雪龙1号极地考察船等。并在一些领域,站在了世界极地科学发展的前沿。
在航天发展领域,我国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1970年4月24日中国自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2003年,中国“神洲五号"飞船,将中国的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成功地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成为了第三个将人送入太空的国家。2012年6月16日“神洲九号”飞船成功发射,并于天空1号手动对接成功,意味着中国成为了继美俄之后全球第三个拥有这项技术的国家。也标志着中国将不久就会拥有自己的太空站。
在原子能发展领域,1945年之前,人类在能源利用领域只涉及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二战时,原子弹诞生了。人类开始将核能运用于军事、能源、工业、航天等领域。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日本、以色列等国相继展开对核能应用前景的研究。中国的“两 弹 一 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 子 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 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学高峰征途中创造的“两弹一星”的人间奇迹。我国在核安全辐射防护.核技术应用和研究.核材料.数据应用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为满 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和国防科技各领域的需要,促进核物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作为原子能院四大科学平台建设项目之一,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于2011年4月28日正式开工,将于2014年4月建成世界上首台100MeV紧凑型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同时,原子能院还将积极引进超导直线加速器和多粒子可变能量回旋加速器,建设先进放射性核素装置等终端设备,促进串列加速器综合科研能力提升

    原子能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工程的建成和应用,将开拓核物理研究的新方向,满足国际前沿科学研究的需要和核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实现核物理与天体物理、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加速器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