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器行业在我国已有20
年的历史,市场规模逐年扩大,2008年高、中、低压变频器总的市场容量已接近150亿,内外资品牌约140个,又有上千家从事代理销售和二次开发的公
司。从品牌数量看,内资品牌占70%以上,但市场份额只有24%左右。虽然内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在快速扩大,但大部分市场仍被十余个欧美品牌和日本品牌所占
据。目前该行业已初具规模,且发展潜力十分可观。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变频器市场在未来10年之后才会达到饱和,期间市场的年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5%以上。但在2009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行业市场容量的增长速度将会明显放缓。 中国变频器行业发展特征 上世纪80年代外资变频器产品开始进入我国市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90年代以来变频器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越发普及,行业规模迅速扩大。我国变频器行业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行业规模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1993 年我国变频器市场容量不足4亿元,到1999年已达到28亿元,2008年已接近150亿元。随着市场的扩大和用户端需求的多样化,国内市场上的变频器产 品功能不断完善,集成度和系统化程度越来越高,操作更加方便,同时也出现了某些行业的专用变频器产品。另外,变频器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以中低压变频 器来看,从工厂的生产加工设备到中央空调、从重型机械到轻纺行业、从0.4千瓦的小功率到上千千瓦大功率电机都已广泛使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与外资品牌相比,内资品牌在技术上存在一定差距 我国变频器配套产业的实力相对较弱,总体上看国产品牌无论在技术、加工制造、工业设计等方面还是在资金实力方面,都与国外品牌存在差距,特别是与西门子、 ABB两大巨头相比差距更加明显。目前,外资品牌在国内中低压变频器市场的占有率与2007年基本相当,仍保持在76%左右,同时由于2008年我国加大 基础工程投资(欧美领先品牌的传统优势领域)等因素,前十大外资企业的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尤其是行业领先品牌的份额进一步扩大。本土变频器企业大部分以 V/F控制产品为主,对于性能优越、技术含量高的矢量变频器等产品,绝大多数内资企业还没有开发出成熟的产品。虽然个别表现突出的内资品牌如深圳英威腾、 成都希望森兰等已有矢量变频器产品问世,并在部分市场应用领域取得了突破,但与国际巨头相比,其产品的种类、规格还有待进一步充实和丰富。 本土品牌的份额迅速扩大,本土优势品牌的实力迅速提升,但大部分市场份额仍被十大外资品牌占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外资的介入,例如西门子、 ABB、三菱、安川等。国内变频器市场是以外资品牌的进入而发端,外资品牌先入为主,直到2000年前后还占据着90%左右的市场份额。随着本土品牌的兴 起,内资变频器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步扩大,特别是近几年出现加速替代外资品牌的趋势。2005年内资品牌在中低压变频器市场的份额还只有15%左右,到 2006年达到20%,2007年进一步扩大到24%;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由于我国当年启动的许多基础工程建设项目是欧美领先变频器品牌的传 统优势市场,内资品牌未能继续扩大势力,继续保持着24%的市场份额。 即使如此,内资品牌的份额也已先后超越韩资品牌、台 资品牌、甚至90年代雄霸中国市场的日本品牌,形成欧美品牌、日本品牌、内资品牌三足鼎立。按这个趋势,未来五年左右内资品牌的市场份额超过欧美品牌也是 完全可能的(目前在高压变频器细分市场上,内资品牌已经完成了这一超越)。 到目前为止中国市场上的外资品牌约40个,其中 比较活跃的外资品牌有十余个。同时涌现出约一百家内资品牌,这些变频器的生产厂商主要集中在沿海开放省市如广东、山东、江苏等地。深圳英威腾、成都希望森 兰、深圳汇川技术都推出了较成熟的矢量产品,其中深圳英威腾还拥有成熟的中压矢量产品,去年开发出高压变频器,并凭借行业专用变频器成为世界港机巨头振华 港机的第一家国产品牌供应商,综合产品线齐全程度已经超越三菱、艾默生等外资知名品牌;深圳汇川技术的行业专用矢量变频器也取得了初步的市场成功,成功进 入拉丝机、电梯、机床等日资品牌的优势行业,表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变频器行业简析 中国变频器行业的进入壁垒 从整体来看,早期由于国内中、低压变频器市场不成熟、产品价格高、用户对产品的认识有限等
原因,新进入者获利和发展相对较容易,因此进入壁垒不高,这也是目前内资品牌众多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国内市场的成熟和竞争的加剧,近两三年进入壁垒已经
大大提高,而现有一大批规模较小的品牌也注定会被市场逐步淘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