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3、
唾壶与渣斗往往混为一谈,如:
渣斗,又名爹斗、唾壶,用于盛装唾吐物。置于餐桌,专用于盛载肉骨鱼刺等食物渣滓,小型者亦用于盛载茶渣,故也列于茶具之中。
但我认为两者还是有所区别的。
渣斗的口大、沿宽,便于放骨刺之类废弃之物。如以下两个:


雅一点的称呼可以叫“大口尊”吧。后世的渣斗与两晋时期的唾壶确实有渊源关系,可以说是由唾壶发展而来。见下二图。


但中晚唐以后的唾壶,器型上有了变化:口一般都是盘口、浅盘口、喇叭口、碗口 ,沿外侈,细短颈,圆鼓腹。关键一点是口部到腹部的“孔洞”变小了。我认为这是唾壶制作上的一大进步,符合视觉美学的原则,谁喜欢清楚地看到痰、唾之类的秽物呢!而渣斗服务于其承纳骨头、鱼刺之类的功能,开口就不能太小,还有骨头、鱼刺也没有痰、唾之类恶心,故开口大点也无妨。是不是这样呢?呵呵。
当然,唾壶与渣斗的“位置”也有所区别。唾壶似乎不应该放置在餐桌之上。
文中的图1、2、3、4、5、6、7、8都是中晚唐或唐以后的越窑青瓷唾壶吧。虽然图1、2还有图3的口都比较大,是比较接近渣斗。图4、5、6、7、8还是标准的唾壶吧,这么小的口,鱼刺骨头之类怎么进得去,进去了也不容易出来啊?
不知说得对不对,见笑了。请朋友们指正。

4、
图1、2、3、4、的口沿都是敛口或直沿,别处见得不多。

5、
图5更是卷沿花口了,尤为少见。
常见些的应该如图6、7吧。

6、

7、

8、
图8是典型的碗口了。
不管是唾壶还是渣斗,都是古人精致生活的物证。我们今天搪瓷或塑料的痰盂生生把这两个优雅的器型给糟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