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百六十行 之 木匠

 茶香飘万里 2012-07-06

  木匠亦称“木工”在制造家具零件、门窗框架,或其他木制品过程中用手工工具或机器工具进行操作的人。木匠是一种古老的行业。木工是一门工艺,一门独有的技术,也是建筑常用的技术。
【发帖组任务】三百六十行 之 木匠

  木匠以木头为材料,他们伸展绳墨,用笔划线,后拿刨子刨平,再用量具测量,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家俱和工艺品。木匠从事的行业是很广泛的,他们不仅可以制作各种家俱,在建筑行业、装饰行业、广告行业等都离不开木匠。比如在建筑行业要通过木匠来做必不可少的门窗等。据说远古时代建造房屋,房屋建好封顶之日必须请“木工”镇邪。镇邪之时木工拿出独门工具站在屋脊之上高喊大吉大利之话,以保日后平安富贵。当今社会“木工”职业应用领域广泛。比如房屋建设领域,船舶领域,美化景观建设,还有现在最常见的装饰装潢领域。
【发帖组任务】三百六十行 之 木匠


木匠的祖师【鲁班】
  春秋战国木工的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著名的公输班就是其杰出的代表
引用
《墨子·鲁问篇》载:公输子自鲁南游楚,焉(乃)始为舟战之器,作为钩拒之备。退者钩之,进者拒之,量其钩拒之长而制为之兵……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如匠之为车辖,须臾斵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功,利於人谓之巧,不利於人谓之拙。”
这里所说的公输班,是鲁国人,所以也叫鲁班,古代著名的建筑工匠、建筑家。本公输氏,名般,后人称为鲁班,是战国初期的著名的木工,手艺高超。
【发帖组任务】三百六十行 之 木匠

  他不仅能建筑“宫室台榭”,而且在征战频繁的年代,曾造“云梯”、“勾强”等攻城、舟站的器械。相传他创造了“机关备具”的“木马车”;发明曲尺、墨斗等多种木制工具;还发明磨子、碾子等。还可以“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模拟飞行器或曰滑翔机。
  他的确是少有的勤劳、机巧的匠工,受到社会普遍的赞扬,称他是“机械之圣”。对后世影响很大,几千年来,一直被奉为木工、石工、泥瓦匠等工艺部门共同祖师,称他为“鲁班爷”。

  木工生产时,每一工序、每一部件,都使用专有工具,遵循一定的操作规程。《墨子·法仪篇》说:“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度)……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百工为方以矩,为圜以规,直以绳,正以悬,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巧者能中之,不巧者虽不能中,放依以从事,犹逾已,故百工从事,皆有法度。”《荀子·儒效篇》也说:“设规矩,陈绳墨,便用,君子不如工人。”

  春秋战国时由于铁器逐渐普遍使用,铁制木工具广泛用于生产,这些工具主要有:斤(斧类)、锯、锥、凿、钻、銶(凿或斧类)、锛等。
此外还有规矩。所谓规就是画圆形的工具。所谓矩就是画方形或直角用的曲尺。《荀子·不苟》说:“五寸之矩,画天下之方也。”绳,弹直线用的墨绳。悬,测量垂直线用的悬。水,测量水平线用的工具。
【发帖组任务】三百六十行 之 木匠
这个是木匠工具——刨子

  这时还发明了一种叫“檃栝”或“榜檠”的矫正木料曲直的工具。

  其办法是把木料经过蒸煮放在檃栝中,经一定时间把曲木压直或把直木压曲,以适合制作的需要,并防止以后变形。《荀子·性恶篇》说“故檃栝之生,为枸木也。绳墨之起,为不直也……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者。”枸,同“钩”;枸木即曲木。《荀子·大略》说:“乘舆之轮,太山之木也,示(置)诸檃栝,三月五月……敝而不反其常。”

  木匠之中又有粗工和细工之分。
  什么是精细木工,精细木工和手艺粗的普通木工有啥区别?
  举个简单例子吧,打制一张小饭桌 ,普通木工也能做,最简易的方法就是一个四方木板做桌面,四根垂直木棒做桌腿儿,比例、结构正确基本就能用了。
  可精细木工呢?光一个桌子腿儿,他就能很讲究:给你做出束腰、羊蹄腿、马蹄腿、足部雕刻等等内容来。

  所以在木匠工艺之中,有许许多多精工细巧的活,比如榫卯,比如刻花,比如雕镂,比如螺钿等等。

  为什么千年古塔不倒,为什么百年的家具都无任何松动呢?那是因为木匠在最初制作这些作品时所用的榫卯技巧。

下边首先简单介绍榫卯结构:
  榫卯(亦称之为:卯榫):榫——剡木入窍也。俗谓之“榫头”,亦作“笋头”、“笋头”。 卯,卯眼——木器上安榫头的孔眼。“凡剡木相入,以盈入虚谓之笋。以虚入盈谓之卯。故俗有笋头卯之语。”
  榫卯结构是实木家具中相连接的两构件上采用的一种凹凸处理接合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这种形式在我国传统家具中达到很高的技艺水平,同时也常见于其他木、竹、石制的器物中
  我国家具把各个部件连接起来的“榫卯”做法,是家具造型的主要结构方式。各种榫卯做法不同,应用范围不同,但它们在每件家具上都具有形体构造的“关节”作用。
【发帖组任务】三百六十行 之 木匠


榫卯交接一般可以分为方形材料和圆形材料的交接:
  在方形竖材的交接中,一般以格肩榫相接,格肩榫又可分为大格肩榫和小格肩榫。
  格肩榫榫头在中间,两边均有榫肩,故不易扭动,坚固耐用。

  小格肩榫通常在家具交接处表面起涡线时用,它的制作方法是:一根木枨端处开榫头,两侧为榫肩,靠里面为直角平肩,外面格肩呈没有角的梯形格角,两肩部都为实肩,另一根木枨开出相应的榫眼,靠外面榫眼上面挖出一块和梯形格角一样的缺口,然后拍合。大格肩榫一般在家具交接处采用阳线时应用,它和小格肩榫的区别是肩部为尖角,肩部都为实肩。

  大格肩榫又有带夹皮和不带夹皮两种做法。格肩部分和长方形的阳榫贴实在一起的,为不带夹皮的格肩榫,又叫实肩。格肩部分和阳榫之间还凿剔开口的,为带夹皮的格肩榫,又叫“虚肩”。带夹皮由于加了开口,胶着面增大,比不带夹皮的要坚牢一些,但如果是较小的材料,则会因为材料剔除较多,而影响榫卯的强度

方形材料的横竖拼接
  方形材料的横竖材接合形式,在角部时有些变化,如丁字形接合时采用全平肩穿鼻榫,又称齐头碰。这种做法简单,榫头均呈直角,榫眼呈相应形式。头碰在形式上有透榫和半榫的区别。透榫的榫头穿透榫眼而外露,气质较为古朴。半榫因其榫头不露出而表面光洁,不影响家具表面装饰。采用透榫还是半榫主要取决于结构需要的坚牢程度。榫头必须有一定的长度才能保证结构的需要。

圆形材料的横竖拼接
  圆形材料的横竖材接合,如官帽椅搭脑与后腿的交接,圆形罗锅枨与圆腿的交接,圆形直枨与横枨的交接等,一般开榫头时,两侧肩部里面都挖成圆弧形,交接后使其包裹部分圆形构件。因榫头两肩好像飘动的翅膀,故这种形式又被称为飘肩榫

特点与应用
【发帖组任务】三百六十行 之 木匠

  古代的木工技艺一直是中国古典家具中令人神往的一面,木工运用巧妙的构思创造出传奇般的榫卯结构。中国工匠从基本的榫卯结构中天才地发展出千变万化的各种形式。随着对中国古典家具的深入研究,新的榫卯结构仍不断地被发现中,而且往往是复原工作中的木工赞叹不已。
  在明清家具中,用得较多的是格肩榫结构,如全格肩穿鼻榫,其横竖材交接后,形成45°格角,这种结构从美学角度和家具的匀称性来看都是合适恰当的。还有一种是半格肩穿鼻榫,其制作方法是一面平肩,一面格肩,这样主要是考虑在转角处和其它构件交接时有更大灵活性。
几十种不同的“榫卯”,按构合作用来归类,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
  一类主要是作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合,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带榫扎榫等。
  另一类是作为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格肩榫双榫双夹榫勾挂榫锲钉榫半榫通榫等等。
  还有一类是将三个构件组合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这种方法除运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联合结构外,都是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如常见的有托角榫长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

  古代的木工技艺一直是中国古典家具中令人神往的一面,木工运用巧妙的构思创造出传奇般的榫卯结构。中国工匠从基本的榫卯结构中天才地发展出千变万化的各种形式。随着对中国古典家具的深入研究,新的榫卯结构仍不断地被发现中,而且往往是复原工作中的木工赞叹不已。

榫卯结构的价值
  近几百年的中国,有两件东西被海外华人视为国粹:一是京剧艺术,二就是红木家具
  中国传统家具自明末进入技艺之巅峰。此后代代相传,绵延至今,如今中国传统家具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举世公认,日久弥香。中国传统红木家具的灵魂就是榫卯结构。整套家具甚至整幢房子不使用一根铁钉,却能使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在人类轻工制造史上堪称奇迹。这种传统的民族制作工艺正是海内外人士追捧的原因。

  一、榫卯结构历史悠久。研究发现,早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榫卯了,榫卯结构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工艺创造,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传统家具(特别是用明清家具)之所以达到今天的水平,与对这种特征的运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正是这种巧妙结构的运用,提升了中式家具的艺术价值,尤为国外家具和建筑艺术家们所赞叹。中式家具之所以又被称之为传统家具,榫卯结构是核心。

  二、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比用铁钉连接的家具更加结实耐用。第一,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这种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之间向各个方向的扭动。而铁钉连接就做不到。比如,用铁钉将两根木枨做T字型组合,竖枨与横枨很容易被扭曲而改变角度,而用榫卯结合,就不会被扭曲其次,金属容易锈蚀或氧化,而真正的红木家具,可以使用几百年或上千年。许多明式家具距今几百年了,虽显沧桑,但木质坚硬如初。如果用铁钉组合这样的家具,很可能木质完好,但由于连接的金属锈蚀、疲劳、老化等,而使家具散架。

  三、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运输。许多红木家具是拆装运输的,到了目的地再组合安装起来的,非常方便。如果用铁钉连接家具,虽说可以做成部分的分体式,但像椅子等小木件较多的家具,就做不到了。

  四、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维修。纯正红木家具可以使用成百上千年,总会出现问题的,比如某一根枨子折断了需要更换等。用铁钉连接的家具,做这处拆卸更换就不象榫卯结构家具来得容易。

  五、榫卯品质高。红木木质坚硬,而铁钉是靠挤和钻劲硬楔进去的,此过程极易造成木材劈裂,这一点木工师傅都非常清楚。而使用榫卯连接红木家具,可以大大提升红木家具的内在品质,这也是传统工艺制作的红木家具具有增值收藏价值的一个重要原因。

夹头榫结构
  夹头榫是从北宋发展起来的一种桌案的榫卯结构,实际是连结桌案的腿子、牙边和角牙的一组榫卯结构。把高桌的腿足造成有显著的侧脚来加强它的稳定性,又把柱头开口、中佳绰幕的造法运用到桌案的腿足上来。制作时在案腿上端开口,嵌夹两段横木,将横木的两端或一端造成开口式样,继而将两断横木改成通长的一根,这样就成了夹头榫的牙条了,最后有在牙条之下加上了牙头。其优点在于加大了案腿上端与案面的接触面,增强了刚性结点,使案面和案腿的角度不易变动,同时又能把案面的承重均匀地分布传逸至四条腿足上。较常见的有五种:
  牙子牙头为一联,常见于明代黄花梨家具,是典型的苏作工。
  牙子牙头分作,常见于苏作的油桌或小条案。
  牙子牙头交接出现45度割角线,是一种很地道的作法。
  夹头榫常见于紫檀的宫廷家具。
  民国和现代伪制家具的夹头榫作法,为偷手作法。
  一些善于应变的木工会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单独连结牙头。有些是云形牙头用载榫嵌入牙条来固定;也有合掌榫结构;还有银锭形榫结构。银锭形榫结构是指用一银锭形榫锁住整个插兼榫的牙头,牙头的背面有一道浅槽固定住桌腿。
  夹头榫是案形结构的主要造法之一,也是明及清前期家具最常见的两种形式。
【发帖组任务】三百六十行 之 木匠


插肩榫结构:
  插肩榫的外形和夹头榫不同,大在结构上差别不大。其腿足顶端出榫,和面子结合,上截也开口,以备嵌夹牙条,腿足上截外皮削出斜肩,牙条与腿足相交处,剔出槽口,当牙条与腿足拍合时,又将腿足的斜肩嵌夹起来,形成齐平的表面。这种造法由于腿足开口嵌夹牙条,而牙条又剔槽嵌夹腿足,使牙条和腿足扣合的很紧,而且案面压下来的分量越大,牙条和腿足扣合得越紧,使他们早前后、左右的方向上都错动,形成稳固合理的结构。插肩榫是案形结构的主要造法之一。
【发帖组任务】三百六十行 之 木匠



丁字形结合结构
  丁字形结合的例子特多,大自桌或大柜的枨子和腿足的连结,次如衣架或四出头官帽椅的搭脑、扶手和腿足的相交,或杌凳横枨、椅子管脚枨与凳椅的腿足的相交,小至床围子、桌几花牙子的横竖材攒接。
  先说圆材的丁字形结合,如横竖材同粗,则枨子裹外皮做肩,榫子留在正中。如腿足粗于枨子,以无束腰杌凳的腿足和横枨相交为例,倘不交圈,则枨子的外皮退后,和腿足外皮不在一个平面上,枨子还是裹外皮做肩,榫子留在月牙形的圆凹正中。倘交圈的话,一圈椅的管脚枨和腿足相交为例,枨子外皮和腿足外皮在一个平面上,造法是枨端的裹半留榫,外半做肩。这样的榫子肩下空隙较大,有飘举之势,故有飘肩之称。北京匠师又因它形似张口的蛤蟆,故又称之曰蛤蟆肩
【发帖组任务】三百六十行 之 木匠

        方材的丁字形结合,一般用交圈的格肩榫。它又有大格肩小格肩之分。大格肩即宋《营造发式》小木作制度所谓的撺尖入卯小格肩则故意将格肩的尖端切去。这样在竖材上做卯眼时可以少凿去些,籍以提高竖材的坚实程度。同为大格肩又有带夹皮和不带夹皮两种造法。格肩部分和长方形的阳榫帖实在一起,为不带夹皮的格肩榫,它也叫实肩。格肩部分和阳榫之间还凿剔开口,为带夹皮的格肩榫,它也叫虚肩
【发帖组任务】三百六十行 之 木匠


  丁字形结合也有不用格肩的所谓齐肩膀的造法,又名齐头碰。往往在横竖材一前一后并不交圈的情况下才使用。如果横竖材均为方材,又是在一个平面上,那么只有粗糙的家具才不格肩,而用齐肩膀。值得注意的大精致的明及清前期的椅子,多数四面全用格肩榫,较粗糙的则正面用格肩榫,侧面和背面用齐肩膀,更为粗糙的四面一律用齐肩膀。由此可知在工匠心目中,齐肩膀是简便而不大受欢迎的一种造法。
  丁字形结合的榫卯有透榫半榫之别,透榫的榫头穿透榫眼,断面木纹外露。半榫的榫头不穿头榫眼,断面木纹不露。透榫比较牢固,不如半榫整洁美观。

  “裹腿枨又名裹脚枨也是横竖材丁字形结合的一种,多用在圆腿的家具上,偶见方腿家具用它,须将棱角倒去。裹脚枨的表面高出腿足,两枨在转角处相交,外貌仿佛是竹制家具用一根竹材煨烤弯成的枨子,因它将腿足缠裹起来,故有此名。

勾挂榫
  霸王枨与腿的结合部位通常使用勾挂榫,霸王枨的一端托着桌面的穿带,用木销钉固定。下端交带在腿足中部靠上的位置,榫子下的榫头向上勾,腿足上的枨眼下大上小,且向下扣,榫头从榫眼下部口大处插入,向上一推便勾挂住了下面的空隙。产生倒勾作用。然后用楔形样填入榫眼的空隙处,再也不易脱出,故曰勾挂榫

半榫
  卯榫眼不凿穿,直榫不外露,故榫舌一般为透榫的三分之二。


托角榫
  角牙与腿足和牙条相接合,一般在腿足上挖槽口,与角牙的榫舌相接合,当牙条或面子与腿足构成的同时,角牙与牙条或面子都打榫眼插入桩头,故托角榫是一组卯榫的组合,不是单指单一的一种构造形式。
【发帖组任务】三百六十行 之 木匠


长短榫
  一般腿部与面子的边抹接合时,腿料出榫做成一长一短互相垂直的两个榫头,分别与边抹的榫眼结合,故称长短榫。因边抹接合用格角榫,抹头两边打榫眼腿料出榫与大边出榫相碰,故只能取短榫才更牢固。

抱肩榫
  指有束腰家具的腿足与束腰、牙条相结合时所用的榫卯。从外形看,此榫的断面是半个银锭形的挂销,与开牙条背面的槽口套挂,从而使束腰及牙条结实稳定。抱肩榫的做法采用45°,榫肩出榫和打眼,嵌入的牙条与腿足构成同一层面,是有束腰的明清家具的常用卯榫构造。
【发帖组任务】三百六十行 之 木匠



粽角榫
  粽子是民间的食品,粽角榫因其外形仿佛象粽子角而得名。在江南民间木工中也称作三角齐尖,多用于四面平家具中。它的特点是每个角都以三根方材格角结合在一起,使每个转角结合都形成六个45°格角斜线。粽角榫在制做时三根料的榫卯比较集中,为了牢固,一方面开长短榫头,采用避榫制作,另一方面应考虑用料适当 粗硕些,以免影响结构的强度。粽角榫结构家具外观上严谨、简洁,气质古朴典雅。
【发帖组任务】三百六十行 之 木匠




古代家榫卯结构多 七巧桌像七巧板变形

一只黄花梨小木箱,3.5毫米面板厚度,可是箱盖面与箱盖边相连,直角却一点也看不到缝,其榫卯结构技术堪称精湛。昨天下午,扬州古艺堂古代家具研究室王伯堂做客扬子鉴宝视频直播室,为古代家具爱好者作讲座,主要对古代家具榫卯结构进行分类讲述,特别介绍了古代七巧桌。
【发帖组任务】三百六十行 之 木匠 【发帖组任务】三百六十行 之 木匠

古代家具有多种榫卯结构
  什么叫榫?什么叫卯?王伯堂介绍说,榫指的是凸的部分,卯指是凹的部分,凸凹相结合,从字面上来看,两者结合就是完整的。我做了30多年古家具收藏研究,喜欢研究古家具和古建筑榫卯结构。古建筑能使用几百年、上千年,且遇到地震时,古建筑不会一下子倒塌,是因为古建筑每条腿伸进地里,随着地震的波动,榫卯结构也会顺着外力的方向波动。不像钢筋水泥太硬,一有波动就会裂,造成房屋倒塌。
  “榫卯结构作为我国古代家具技术的成就,早在新石器时代,河姆渡发现的古建筑遗迹中出土的木构件,就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榫卯结合。王伯堂介绍说,我国是研究榫卯结构最早的国家,包括燕尾榫、夹头榫、龙凤榫、插肩榫等。
  王伯堂说,燕尾榫在我国古代家具中使用最普遍,如木锅盖、缸盖、房子的木梁相接等。它的形状就像飞燕的尾巴,外大里小。以椅子来说,靠背用的是半燕尾榫卯,上面大、下面小,由上往下插,椅靠背与扶手达到相扣紧;靠座面的榫是直榫,这样使靠背联着扶手,靠背就不会后移,也不会断。再比如,楔钉榫是用来连接弧形弯材的,如圈椅的扶手,它把弧形材截割用上下两片出榫嵌接,再在中部插入平行四边形的楔钉,能使连接材上下、左右不错移和紧密的接合连成。

  王伯堂介绍半燕尾榫时说,半燕尾榫相当一张组合画案,面板四块靠框拼在一起,中间两块需要半燕尾榫连接,且与周围两块连接也需要,这种结构便于拆卸。我收藏的清代组合楠木画案就是采用的这种结构方式。


七巧桌可像七巧板变形
  “最难制作的家具是什么?我认为七巧桌,它是由七巧板演变而来的。王伯堂介绍说,中国古代智力游戏中最有名的是七巧板,根据七巧板的原理,可以拼出很多种图形,那么七巧桌也就同样能拼出多少样式。七巧桌有二个大三角形,二个小三角形,一个中三角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组成,“可聚可散,可以用各种方式加以变化,七巧桌传世实物不多见,苏州留园有一张红木、石头面,我在南通买过一件残件。“
  王伯堂分析说,七巧桌之所以流传数量这么少,主要是太难做了。一般约一米见方,82厘米高,七件合起来太难了,面向下垂直,如有2毫米误差,就不是七巧桌了古时生产的就很少,所以流传下来就不多。


还原出诸葛亮的“木牛流马”
  相传,木牛流马是一种能在山路上运送货物的木制人力步行机。三国时期,诸葛亮曾用它在崎岖的栈道上运送军粮。

  记者看到,昨天展出的三件木牛流马模型除了大小和材质不尽相同外,造型完全一样。牛车的主体是两个长方形的木箱,也就是的肚子,里面可以载重物;牛肚的两侧各装有两条牛腿,每一侧的牛腿之间由两根可折叠的木条相连;木箱前方,则是一个雕刻精美的牛头;一根短短的木条横穿过牛嘴部位,在这根木条两侧各有一根长而向上弯曲的木条一直通到牛尾,并再次有一个短木条相连,形成一个四方形的操控柄。
  要复原1700多年前的发明,对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师徒俩来说当然不是件易事。他们查阅了很多资料后发现,关于木牛流马的记载相当简单。《三国演义》第102回中是这样表述的: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每牛载十人所食一月之粮,人不大劳,牛不饮食。造流马之法: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
【发帖组任务】三百六十行 之 木匠【发帖组任务】三百六十行 之 木匠

  我们复原的木牛流马不仅可以往前走,还可以转弯呢!只见张麒春轻轻地上下推动把手,木牛流马便踏着脚步走了起来。他的手变个方向,木牛流马也随之转变行走方向,国内有很多人在复原木牛流马,但是他们的作品都没法实现轻松变化方向。张麒春笑着说,这一木牛流马还达到了人不大劳,牛不饮食的要求,负重越多,它走得越轻快。





木匠就业前景
  木工工艺是一门传统而又古老的行业,从古代班门弄斧可以看出中国的木工业的发展的悠久和辉煌。在现代社会中他也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反而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在现在的社会很多年轻人都不肯吃苦,那些脏的,累的活都没人愿意去做了。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就是很好的例子。而木工是一个得吃苦的技术,这导致了没有年轻人学习它,导致技术断层的出现。
  我们来分析一下,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涌进城市这必然将导致城市住房的压力,从而推动家居制造业的发展。而大量的建房与装修之间的矛盾就会非常的突出。
  随着矛盾的不断加深,这自然会推动着木工业的高薪出现。
所以,木工业将是一个被人忽视的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