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國事典】(十二)管理「90後新人類」要揚長避短(2)

 for_you_forever 2012-07-06
為了解決日本存在的人才不足和成本競爭力的問題,最近有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開始從中國招收研修生。大多是由存在業務關係的中國企業派遣員工,作為研修生到日本工作。中方企業希望以提供勞動力為代價,讓日本企業培訓員工以及傳授技能。

  比如,筆者所熟知的某日本企業就以3年為期限不斷招收中國研修生。3年研修期屆滿後,就會按排下一批新研修生從中國來接替。其中就有一名張姓女性(暫稱小張)作為研修生來到這家企業工作。小張生於1991年,年齡18歲,是該日本企業招收的第一個90後。

  開始工作後,與該企業以前招收的70年代及80年代出生的研修生相比,小張的表現更為優秀(圖2)。不僅心靈手巧、擅于學習,而且日語也學得比以前的研修生快得多。再加上她性格開朗,並不失時尚感,因此在日本員工中迅速獲得了人緣。

圖2:90年代出生的「90後」的特點
「缺點」顯明,優點也很突出。揚長補短的話,會形成很強的戰鬥力。


  另外,她還能自如地使用電腦。為了能夠讓研究修生蒐集資訊,公司在研修生宿舍裏配備了電腦。以前的研修生只是用電腦來聊天或看網路電視,而小張不僅能夠用電腦熟練地寫「部落格」和瀏覽眾多資訊網站,而且還將電腦「打造」成了可與中國朋友進行視訊通話的系統。更讓人吃驚的是,她還從日本朋友那裏買了能夠以1分鐘2日元的超低資費打電話的預付費電話卡。當時在日本,即使利用光通信的IP電話,電話資費也要達到1分鐘30日元,而她卻能夠迅速掌握這一新技術並熟練加以運用,這在日本人中也是很少見的。

「嫌她不講衛生!」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優秀且有人緣的研修生,卻在來公司半年後暴露出了問題。按照慣例,當前面一位研修生的期限屆滿時,就會有新的研修生來接替。來接替的新研修生出生於1975年,姓王(暫稱王女士)。雖然她只有30多歲,年齡並不大,但與小張相比卻相差16歲之多。

  聽說王女士要來當研修生,小張的態度馬上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一直是模範生的小張,開始在眾人面前說王女士的壞話:「她討厭打掃衛生,不愛洗澡,渾身都是異味」,「在中國的公司裏,她也是人見人躲的」等等。為了阻止王女士來日本,小張開始暴走失控。為此,公司拉來筆者做翻譯,打算聽聽她的想法。

  在了解後得知,小張認為與出生於70年代的人在衛生習慣上存在很大差異,難以忍受與之同住一室和一起工作。這些話讓筆者想起了首次到中國工廠赴任時遇到的事情。當時,在看到有的中國員工在工廠隨地吐痰或用手擤鼻涕時,筆者也曾緊皺眉頭。而且,工廠中的廁所也很不衛生,看上去令人生畏。小張的觀點是,「70年代出生的中國人都是過去的衛生習慣,而90年代以後出生的年輕人則不同,在衛生習慣上與現在的日本人基本沒什麼兩樣。因此,兩者是很難在一起生活的」。

  儘管了解了大體原因,但已經決定的人選不會因為小張一個人的反對而改變。不久,王女士就從中國來到了這家日本企業。(未完待續,特邀撰稿人:遠藤健治,技術人員兼海外市場拓展諮詢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