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哨,我们永远的故乡

 文刀笔戈 2012-07-06
前哨,我们永远的故乡
                                                                                   文 /  恰同学少年
 
        前哨,是丈夫的老家。这里有辽阔的海域,有丰富的海产,有苍天的松柏,有肥沃的良田。这里滩浅礁美,这里鱼鲜贝肥;这里天鹅歇息,这里兔奔禽飞。真是人间仙境,美不胜收!正因如此,每逢炎炎夏日,我们都来这避暑,来这享受大海给予我们凉爽的抚慰,来尽情地让金黄色的粒沙脱去我们身心的疲惫;每逢年节假日或是寒冬,我们都回这里欢聚,吃着大锅灶里烹炒出的家乡美味,到热得发烫的大火炕暖腰护腿;更重要的是来这感受父老乡亲的温情,来这里体味乡民们胡子里长满的故事……
 
 
       丈夫家的老房子距离海边还不到一千米路,如果驾车开足马力,一脚油门,说不定会直接将车开到浩瀚汹涌的波涛之中!我们坐在家中,就足可以全览大海的雄姿壮景,就足可以聆听涛响鸥鸣,就足可以目送渔船扬帆出征,就足可以全阅渔船满载而归的喜庆……
 
 
       每天清晨,当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海平面之时,那晨曦的霞蔚立即将湛蓝的海水染得通红。我们即可坐屋眺望瀚海美,亦可遥看浪涛叩山门。每逢这时,我们便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像燕子般地飞出老房子,径直奔向大海。 浩瀚无垠的大海,涛声、笑声,鸥声、艄生响成一片。海浪逐鱼跃,鸥鸣唱扬帆;倩影随波流,拾贝遍海滩。真是一首欢天喜地的乐曲,真是一幅赏心悦目的画卷。随着一声长鸣,渔船纷纷拔锚起航,驶向远方,开始了一天愉快而辛勤的劳作。每每这时,家人们、游人们便频频地向他们挥起双手向他们道别,目送他们驶向远方,默默地祝福他们一帆风顺!
 
 
      大约半下午,渔船便相继满载而归。这时来自各地的游人们早已没了往日的斯文,一个个奋力从海水里游了出来,一个个快速从盖满全身细沙的沙浴堆里钻出来,大步流星地奔向每只渔船,疯狂地购买着刚刚捕捞的新鲜海产,然后拿到海边的“大排档”现场加工,尽享美味!当然我们就不用掏钱狂购,因为父老乡亲们早就为我们备足了种类繁多的海产品。望着丈夫手中那沉甸甸的海鲜,我禁不住地连声道谢,我道谢的不是因为他们給了我丰盛的海鲜,我道谢是因为他们给予我厚重的乡情!因为这每一分海鲜里蕴藏着一份父老乡亲的真情。一位论街坊辈我们管他叫二叔的、看上去不比丈夫大几岁老者陪着我们边走边饶有兴趣地谈笑风生,使我又得知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 以前,我们这儿人很少,没有什么旅游的、参观的,就是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庄稼人和打渔人。那时,家里要是来个人什么的,没有菜,我们可以到海边临时赶海,去趟螃蟹、挖鲜蛤、挖蚬,挖特别难搞到的蛏子……现赶现做,什么也不缺,什么也不耽误,根本不愁没菜待客。就连跟前的潮沟里也有用不了的海货!”说着,他用眼睛瞟了一下我身边的丈夫,坏笑着对我说:“你知道盛子(丈夫的小名)小时候的事吗?”还没等我回答,他又继续坏笑着说下去:“一天你们家来客人,你婆婆叫盛子去到潮沟堵鱼,盛子就找了几个小伙伴一起去潮沟堵鱼。”刚说到这,一旁的丈夫却不耐烦了:“少扯那些没用的屁磕!” 我被丈夫的突如其来搞得莫名其妙,搞得一头雾水!我偷偷地拽了一下丈夫的衣角,示意他不要出声,然而那位陪我们同行的二叔跟本没在乎,依然我行我素:“堵鱼可有意思了!你不知道啊,堵鱼得先把衣服脱光放在沟边,然后下到沟里堵鱼。会堵的,堵得就多,不会堵的,堵得就少,有的干脆一条也堵不到。堵得多的,就美出了鼻涕泡,堵不着的就瞎胡闹。没有堵到鱼的孩子干脆不堵了,抱起沟边的衣服就往家跑,通常都是一路欢笑一路嬉闹,最后还是归还衣服一起回家。盛子那天就没堵着,抱着沟边的衣服就往回跑。 堵鱼的孩子也不堵了,也和以往一样挎起鱼篓光着屁股拼命地边追边喊:快把衣服还给我!但你那当家的那天可是邪门了,就是不听,跑得更有劲了,后边那个比他大两岁的孩子几乎连哭带求地喊:你好意思叫我光腚呀,我把所有的海货都给你还不行吗?可是你们那口子就是不理,路过你婆婆家门口还在跑,一直把那孩子的衣服放到他家的猪圈墙上,然后绕道回到自己家。”说着,他叹了口气:“可惜我的那份好心了!”我不解其意,最后还是丈夫告诉我,那个大孩子就是二叔!就是他回家告知咱们家来客而又没堵到鱼之事,二叔的爸爸立马和二叔把所有的海货都给了我家婆婆。我为孩童们的幽默滑稽、天真无暇笑得前俯后仰,他们叔侄俩也哈哈大笑起来。在我忍俊不止的同时,不禁由衷地感叹:多么好的二叔,都么质朴的二叔的老父,多么善良的父老乡亲!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到了老房子的门前。这是一栋八间大瓦房(可惜老房子原样的照片丢了),里面虽有诸多的城市化家电设施,但却依然保持着老房子特有的大锅台,大火炕。我们一股脑地把洗好的海鲜倒入西炕的大锅里,又同时点燃了东炕的大饼子、芸豆、土豆锅。随着风箱吱嘎吱嘎地作响,东西两炕慢慢热了起来(可惜是夏季,如若是冬季,我早就跳到炕上热腰暖腿了);随着风箱的吱嘎吱嘎作响,西炕大锅里活蹦乱跳的大螃蟹、大虾爬慢慢地没了声响,鲜蛤、牡蛎也慢慢地张开了它们满身的一张嘴,裸露出鲜肥的肉体,漫溢出特有的鲜味、连同东炕大锅里的香味一起扑鼻而来,简直妙不可言!室内气味宜人,室外景观壮美,且不看远处的大海,就看我的眼前,家家户户,袅袅的炊烟,不断地在各家的烟囱中争先恐后地向外升腾,整个上空仿佛朦朦胧胧,又开始灰灰暗暗,然而不大一会,缕缕炊烟好像提前与夕阳约会好了似的,它们在夕阳的映照下、陪护下,忽然间飘飘洒洒、沸沸扬扬、毫无眷恋地离开它的世袭地径直地拥抱着彩云,径直地亲吻着彩云,一时间天空出现了五颜六色的景象,犹如一幅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水彩画卷……都说美酒醉人,我敢说不!是故乡的美味醉人,是故乡的美景醉人,是故乡的父老乡亲那特有的质朴善良醉人!
 
 
        前日,我们利用闲暇之时又前往老家,然而这里已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里的老房子没有了,这里的大锅台没有了,这里的大火炕没有了,乡亲们已经或正在乔迁新区;这里浩瀚大海的腰身肢体,也被变成无数个“田字格”,片片海参圈毗毗相连,栋栋育苗室处处可见。往日人们随时可以赶海,现在是商人们随时在填海,不知这里以后是否还有浩瀚的大海?变化得太快了!这突如其来的巨大苍变彻底结束了乡亲们世辈传袭下来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模式,开始在新居里、新区里、新的环境下更换新的生活模式,尝试崭新地、愉悦地新生活!
 
 
      尽管老房子走远了,尽管袅袅炊烟不见了,但前哨,仍居我们心中。前哨,我们永远的故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