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每个病入膏肓的时间利用无效者共勉】我们都要好起来:怎样有效克服拖延。

 就大叔自己唉 2012-07-07

送给或许焦躁或许不安的OCP们和VP们。 

信心来源于成功,知识来源于失败。除非你撞到冰山了,否则就不要轻易跳离脚下的这条船。

 

 

拖延是以推迟的方式逃避执行任务或做决定的一种特质或行为倾向,是一种自我阻碍和功能紊乱行为。

 

当你的function和学习、生活、感情问题等等纠结在一起的时候,这种“拖延”已经影响到情绪,如出现强烈自责情绪,强烈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时,就会演化为“拖延症”。正常人办事拖拖拉拉是因为遇到了障碍。而大脑中的障碍并不像现实生活当中的障碍那么显而易见。

 

根据?沉浸理论?:人的技能水平和感情状态密切相关。

如果你水平很高,精神状态会很好;相反,当你技能有限,面对难题一筹莫展时,只能拖沓。村上春树是拖延症患者学习的榜样,一直维持高度克制、规律、简单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才是长距离跑者的思维方式”,这句话点出了最核心的问题。如果是意识层面的,容易解决,最难的是身体惰性和情绪干扰非常严重的情况之下,如何跨出第一步,是非常讲究的。也是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人认为是无解的。

 

对此在豆瓣的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方法:

作者将一篇论文拖了几个月之久都不愿开写,她的心理师让她不要管好坏,以她可以写出的最差的论文为目标写一篇出来作为试验。作者照做了,然后惊讶地发现她写出来的“最差”的文章竟然挺让自己满意的,感觉稍做修改就可以交给导师过目了。当然,有时写出来的初稿和论文要求还是有差距的,比如要求12页但初稿只有5页。这种情况下作者就用了心理师教她的另一个方法:每次工作一个小时,目标是让论文多一页,同样以“最差”为目标。这个方法实际就是大大降低了拖延者做事的心理成本和负担,相当于把“木板”放到了“地面”上。不妨一试

 

人的完美倾向,严重点就是?完美主义?,在拖延中也起了很大作用。

当自己开始为了某个目标奋斗的时候,一旦想到自己任重道远,而且别人现在不仅比我强得多,周围的人的优势而占有了比自己更好的资源,所以即使现在努力估计也没什么用了,更别提什么远大的理想了,于是就又开始了拖延。

事实上,这就像是一场马拉松,在开始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落后于别人不少,于是开始纠结自己到底有没有跑下去的必要,却不努力去跑,于是被拉得更远。这时,望着遥远的终点,感觉很绝望,都不想跑下去了。这时,如果你不去看不去想重点,也不去想别人,只看着自己的脚下跑——“管它呢,我先跑过这个小土丘再说。”就这样一个小目标一个小目标地跑,最终一定会跑到终点线,那时会发现,你并不是最慢的,甚至是很不错的。所以,专注于你努力的过程而非最后的结果,为你认真学习了一个下午或认真做了一个实验而不是最后考试的那个A或一个漂亮的实验结果而表扬自己,你会发现完成工作其实不怎么难。(更多村上的经验可以参考《当我们跑步时,我们谈些什么》)

 

另外,专注当下?对拖延者来说也是很需要注意的一个地方

这里说的专注于当下,不是指专注于你现在脑子里的想法和情绪,而是专注于你现在在做的或选择要做的事情。其实,很多拖延的人恰恰就是太过关注自己一时的情绪,比如觉得自己不开心了,得放松一下,上上网……然后就开始了拖延。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过于关注自己一时的情绪是不懂得推迟满足感的一种表现,就像小孩子想要一个玩具就非要马上得到不可一样,这样的做法会大大削弱一个人的自制力。而且,心理学实验表明,满足自己一时的情绪需求并非最佳策略,从长期角度上来讲,它会降低一个人的自我满足感和幸福感而非增加,想想因为玩乐休闲而拖延了工作后自己的负罪感和焦虑感就知道了。

  • 在这个方面,森田疗法是很适用的。具体而言,就是不去理会那些打搅你的情绪波动(比如对自己说:“你要郁闷就郁闷吧,不管你了。”然后就不理会了),顺其自然,专心做你要做的事情。就像一颗小石子投入湖中,会泛起一圈圈涟漪,你若不理,湖面最终会自己平静下来;倘若你过于注意那颗小石子,试图把它捞出来,反而会激起更大的波澜,使湖面不得平静。豆瓣那个帖子的作者提供了一个方法,我觉得也是很有用的:把你当时因为一时情绪想要做的事情(比如上网、玩游戏、看电影、看小说等等)记下来,告诉自己等你做完工作就去做那些事情,然后就专心工作,等到工作结束再去做记下的事情。
  • 此外,不要为未来过度担心也是专注当下的一个方面。这点很容易理解。
  • 对于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或是对自己过去行为的不满,面对和接受好了,不必逃避。但面对和接受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不再沉浸于自责、痛苦等负面情绪中,客观地更好地理解当下的状况,进而为以后做打算。这一点可以和前文提到的“马拉松”的例子联系起来,只有真正面对和接受了落后于别人的事实,才不会为“我想得第一可是却落后别人那么多”之类的想法而纠结,进而才能以现实为基础,踏踏实实地努力去跑。在看书的时候(当然也有其它时候),很多人都常有“刚才看了好几页却不知道讲了些什么”的“不自主飞翔”的神游体验。对此,养成发现新事物的习惯,像初生的婴儿一样去看世界,是很有好处的。无论在什么环境中,时刻注意那些熟悉的东西有什么变化,比如看书,就可以注意想想这书里讲的和我以前知道的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很有意思的地方等等,慢慢地,就能做到专注于当下而不至于迷失。

 

战胜拖延,追根究底,还是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这并不容易,但不是不可能。改变思维方式,尤其是改变潜意识,最重要的是要改变自我对话的方式。

以下是一些自我对话的tips(括号里是要丢弃的自我对话方式):

 1.我选择/我想要…… (vs.我必须/我一定得……)

 2.这个任务我可以每次做一小步 (vs.这个任务太大了)

 3.我今天要开始做…… (vs.我今天必须完成……)

 4.我也可以是平凡人 (vs.我必须完美/出类拔萃)

 5.我一定要休息娱乐/休息娱乐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 (vs.我没空休息娱乐/休息娱乐就是偷懒)

 

大多数有拖延情况的人也许都还没到严重成“症”的地步,但也或多或少地被它影响了生活,影响了对心中理想的追寻。克服一个问题并不简单,需要自己给自己很多的支持与鼓励,期间也许会有许多的反复,但只要大方向是好的,就该肯定自己。

“认识到眼前残酷 (这个词程度太深,但想不出换什么好)的现实,同时又看到未来的光明与希望。”这才是对生活的应该有的态度。

 

【推荐阅读】

《当我们跑步时,我们谈些什么》村上春树。


《Getting Things Done》David Allen。

绝大多数人对时间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简单的日程表 (Calendar)和任务表(To Do List)上,而David Allen 号召大家随时使用多个带有各种标签的文件夹来科学管理自己的任务列表,手把手地教这些人怎么管理的东西不是别的,是时间。

 

GTD 不是什么“要珍惜时间”之类的格言或人生感悟,而是一套特别具体的方法。一般人如果工作不是很忙,任务不是很多,那么只要记住格言就可以了,越忙的 人,才越需要 GTD。GTD 其实就是两点。

  • 第一,清空你大脑的内存。把所有要做的事情分门别类,另外存放在一个逻辑性强而又可靠的系统中去。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记事的。我们的大脑每天耗费太多时间提醒我们该做又没做的事情,应该把大脑从这种思维中解放出来。
  • 第二,把任何任务和项目具体成 actions。树立“next actions” 的观念。不管是什么任务项目,我们要问的问题是下一个动作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把计划具体化,才能让我们随时把握该做什么。这样一来,在一个给定时间具体采取一个给定行动(action)的时候,我们才能做出最好的选择,而且对自己的行动选择有信心。

如果能做到这两点,我们就可以达到武术中的“Ready State”,“心静如水”(mind like water) 的境界,把我们的大脑从纷扰的事件纠结中解放出来,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去全心全意做事件本身。就好像往水里投石子一样,水的变化完全和石子的力度成比例, 既不会过度反应也不会反应不足,而这二者恰恰是我们做事时最常犯的错误。

 

GTD 的具体做法其实就是三个动作:Collect, Process, 和 Review.

  • 所谓 Collect,就是在生活中随时随地携带一个笔记本(我是用手机的便签功能),有任何想法,任何可能要做的事情,一旦出现马上记下来,这样我们的大脑就可以放心地忘记这些东西了。用GTD 的术语说就是把所有有用的东西都放入 “In basket” 中去。
  • 所谓 Process,就是把 “In basket” 中的东西快速处理,或者删除,或者存档留作日后参考资料,或者让别人去做,或者自己做。自己做的这种情况最关键,具体说就是把想法变成 “actions”。可以是一个单独的 action,也可以是一个 project。所谓 project,GTD 的定义就是一系列 actions 的集合。
  • 所谓 Review,就是你必须把所有这些行动步骤(actions)系统整理,以便提醒自己,和定期(每周)审查。这种审查可以使我们获得安全感。

有了这个系统,每当你想要做事的时候,你只需要从一系列的 actions 列表中选择一个去做。GTD 流程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得我们在任何一个给定时间,能够做出最好的选择:现在要采取哪个行动。这样我们做任何选择的时候都非常明白这个是现在最应该做的事, 而不必担心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没做。我们的心态就永远平静。

 

为了帮助选择 action 去做,GTD 要求给每个 action 确定一个 context,也就是说在哪里做,比如 @Office, @Home, @Computer,@Phone 等等。这样GTD 系统包括一个日程表,上面全是必须在这一天完成的任务,比如跟人开会,和每个 context 一张的几张 actions 列表。另外 GTD 建议把所有要打的电话单独列表,集中打电话。

 

选择事做的时候,原则是先看日程表,再看 actions 表,首先考虑 context,再看有没有这么多时间,再看有没有这么多精力,最后再看任务的优先级(must, should, 还是 could).

所以这的确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系统。这个系统为什么有用呢?GTD 认为人生最大的不安的来源不是事情太多,而是有很多事情你该做却没有做,你跟人说了你要做却没有做。GTD 就是要确保你所有该做的事情都做到。

Collect 这一步,GTD 要求100%。把所有可能的事情都想到,目标是清空大脑。如果达不到100%,GTD 的意义就发挥不出来了。用了几个小时的时间整理出来了5个 projects 和几十个 actions。而那些 CEO 之类的人物第一次使用 GTD,一般需要两个整天的时间,整理出来300到500个小时的任务量,其中包括30到100个 projects。

 

有几个免费的 GTD 软件,发现完整表现所有 GTD 思想的可能是 ThinkingRock,这个软件从 collect 到 process 到各种 context 下的 actions, 每个 actions 还要设置时间,精力和优先级,每个 project 要设置完成条件,总之几乎是书里有什么这个软件就有什么。这个软件可以在各个平台下使用。

但一个更好的系统是 Simple GTD. 这个系统最大的好处是完全在网上,直接登录账号就可以。Simple GTD 没有 Collect 和 Process 功能,因为我们本来就是用手机或者小笔记本 collect,然后直接往 Simple GTD 上 process 就是了。所有 actions 只按 projects 和 context 分类,没有废话,很实用。把这个网站设为浏览器主页,它也成了最常访问的网页。

 

《Zen To Done》

这本2008年出版的书实际上就是 GTD,它强调的是怎么逐步养成 GTD的习惯,可以配合着读读。ZTD 另外特别强调的是两点,第一点是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学来的“重要事情优先”原则,第二点是从禅宗里面学来的简单原则。这本书没什么技术,可以 作为 GTD 的一本“辅导书”。

对于不用每天有五个会议要开的人来说,一个 GTD 系统可能的确不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只要做到《用任务表取代时间表》 和《一脑不能两用》 就足够我们把事情做好了。但是如果你每天事情极多,一个科学完备的任务列表则是必须的。GTD 并不是什么特殊的发明,它的原则其实都是常识,它的方法也并非 David Allen 的独创,其实这一套方法之所以有用,就是因为它简单明了。

从结绳记事开始人类就已经学会把大脑“外包”,GTD 只是这个做法的延续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