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取道穹窿山

 苏迷 2012-07-07
人言隆冬有雪的日子上穹窿山最好,那时竹雪交映,山林肃清,得三两挚友做伴,林深竹密,敞着外衣也吹不着冷冽寒风,行在此山间野地,几近把清净与豪情统统揽在怀里。

隆冬至远,只言孟夏时节来山做客,所见所感也有一番趣味。穹窿山景区北大门外有条名为“兵圣路”的四行道马路,衔山铺置承有三路公交车,大凡入山的人群车辆便在此路上来往反复。由北大门往东,沿兵圣路行至“朱买臣路”,驻足书有“耕云种月”的东边牌楼,游山自此揭序。沿兵圣路西走,夏日繁景倏然入眼:一路最为眩目的当是红花浆酢草铺迭的花毯了,花毯前缘轻巧地搭在马路牙上,几棵银杏,几棵樱树,几棵马褂木渐次植在花毯里,樱花已谢,银杏正绿,马褂木在风里舒展着漂亮的枝叶,痴鸟醉蝶徜徉其间,而整块浆酢草的花毯仿佛正源源不断地从林荫里流出。

美的煞人的景续到“接驾村”的路口,入山方要南折跨过“探幽索隐”的牌楼,不妨抬望眼瞧瞧牌楼背面,“自然为趣”,写的岂不正是游山玩水的真性情?南行的路上,夏日的紫薇和香樟间种,虽不如西湖二堤上那桃柳依叠的婉约柔媚,却也有独特的夏的生机合趣。且不说路遥吃力,只当额外的收纳了坦途大道不曾见过的风景,这样耐着性子翻过一个山坡,穿过一片杂木林,找到蜿蜒杂树间的那条山路,前路也就豁然清晰了。孟夏里蕨菜的嫩芽仍四处可见,野蔷薇刚把柔嫩的刺茎生的坚毅,枝头簇着未败落的白色和粉色的蔷薇花。这个时候野树莓早已挂满了多汁的浆果,浆果个头不大,单拣那红透了的,也会让挑嘴的你满嘴生津。一路寻着野果芳花,寻入山腹的茶园,桃李羞涩的藏在叶丛里,枇杷刚在梢头晒黄了脸颊,茶树已被采撷了好几茬,茶园里几个戴着草帽的采茶人在矮矮的树丛里悠哉的寻着青芽,采茶一直要持续到秋天,那时茶树上开满雪白的小花。

沿着茶园里的主道向上,找到一条樱木夹道的水泥路,聪明人是不会让不想见到的人见到的。只管沿着路走,转个弯身处的就是穹窿山景区之内了,爽快不?

穹窿山以十多公里的绕山公路闻名于吴中,这是相当考验脚力的。也许沿途的景色可以消减几丝疲乏。山路一面可观览色彩斑斓的山林树冠,近处清晰明了,远处雾气缭绕,霍的!你会惊奇于尖塔般的粗壮的笋子,展转又对攀虬的奇形怪状的藤条饶起兴趣。山路的另一面临着开凿的石壁,壁上常有观光客题字留念。待你“提笔孕意”前往欲一展身手时,吱溜一条四脚蛇又把你的思绪唬到九霄云外了。更可看的在那山路两旁的那一片片,一蓬蓬的黄花,她们是那么的鲜活明亮,待在颀长的花茎上一个个太阳似的摇曳在风中。而摇动的又不止是花儿,还有生机——蓬蓬勃勃的夏之精灵。她们使你快乐,放纵你奔跑跳跃在一种久违的情愫中,关于记忆和那再也回不来的童年。


山路漫长也总有个尽头,走上几里路沿着剪竹小道下至孙武苑,顾名思义,这是一代兵圣结庐成书的地方。苑内古木参天,有百年古银杏,也有难得一见的“子母樟”。苑内有茅蓬坞、石亭、茶社、萃集碑廊、《孙子兵法》图刻、孙武像诸景点,闲适者自会凭思怀古。每至此,大凡我是疲累的不愿动弹了,寻处阴凉小憩一会,更雅致的不妨捧上一本书依着石栏研读。若是渴了,在孙武像的右侧有一“法雨泉”,泉水谈不上甘洌,但足以消除炎渴。时间悄然而过,溜的那么快,恍惚是被这幽境掠去了;有时时间老兄却又驻足不前,仿佛和我并肩默默看那纤细的竹叶翩跹起舞,静静听着风儿荡漾在林间。

同样是沿着剪竹小道行走,上达山腰一处接通绕山公路的平台,沿公路走,不远处到了“招鹤楼”,招鹤楼以西有“宁邦寺”和“玩月台”。玩月台石叠亭立,水绕风轻,想来晴日入夜能见得松影娑动,池清月白的景致,难怪乎不以一个“玩”字不得盖叙。而宁邦寺则是有名的禅宗道场,全寺依山势筑有三间主刹,底层拜有靳王庙,安静闲适,院内有棵据传是韩世忠亲植的瓜子黄杨,可叹一代名将今不在,惟有纤树茁碧荫了。底层而上,行过历代名家的手书碑刻,中层主刹院内,最惹眼的要数十八米长的释迦牟尼卧佛像了,佛像背西面东通身涂彩,金黄、朱红、宝蓝、翠绿…佛前总是不差虔诚的信徒,南北庙堂分供着地藏王和观世音。最高层的主刹最壮观,图腾云阶,只是新盖不久,还不知哪位佛爷有幸入住呢!

若是你尊崇的是玄黄道学,那不妨向南登上乾隆策封的“御台”,环绕亭廊往“上真观”瞧瞧。佛道二教处之泰若,人文穹隆得窥一斑。
上山自要找下山的路,过来人推荐,下山最好走“乾隆御道”,从“土地庙”延至黄庭坚手书牌匾的“铁竹亭”,御道隐在竹林间,阳光筛入林子在光滑的石阶上晃动着轻柔的光圈,山鸟合转低鸣,回眸纵览,你是否也忘却了古今,自以为穿越了千年?
说句老实话,穹窿山的名气并不大,酒香也怕巷子深呗,看来早就需要寂寂无聊的文人墨客写写文章传颂传诵了,可是孙武听了这个建议大概会捋须长笑:“人常至山间,嘈杂噪乱,我哪能静心演法著书?又何来〈〈孙子兵法〉〉呢?”同理同理,没有《孙子兵法》,穹窿山何以成穹窿山呢?

取道穹窿山不当全信人言,看官不妨自探个究竟,窃得的光景只有自己眸子里的最真切,感受也来得最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