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木.清华

 赫堇轩 2012-07-07
  今天白天我们都没课,终于实现了早就念叨在口中的心愿,去清华大学。

  来北大半年了,总也对与它齐名并肩的“兄弟”心怀向往,却又未及走近。总感觉,去清华要有一番准备,究竟准备什么,也说不清。今天天好,大家的情绪也都一致对路,所以,在早餐之后,结伴成行。要走的路程并不远,转眼已来到它的西门,高高正正的门是它最先留给我们和世界的印象,让人还未走入已感觉严谨与敬仰。

  走进清华,就走进了一个广阔的世界,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大,是开阔,连同路边那条河里未解冻的冰都传递着一种厚重,好象整个也春天不足以使它融化,它依然要长长地沉默着。除这些之外,让我们边走边不往感叹的,就是连绵的小山丘与成片的小树林了,它们在道路两旁不绝闪现,和将来到的春天一起,带我们置身于清秀。我们想象着当绿意丛生后,这里的景致。所以,一致认为,要再来才对。

  走了好久,才到达清华园,分别拍照后,步入其中。依旧是山和树,依旧是清清静静的世界,许是世界大,虽然周末也没有更多的人(相比而言,北大校园要热闹很多),不过,来到它的标志物“日冕”面前,刻于上面的一句话给了我们答案:“行胜于言”。水木.清华这刻于1920年的四个字告诉我们清华人一直以来的精神:看似无声,却行走在科技文化的最前沿。校园处处悬着彩色小旗,上面提醒我们:清华百年校庆年。顿时,它的满目清秀间有了历史的厚重。

  走过大片草地,来到了它的“后花园”,看到了水。这里所怀念的是两个杰出的清华人:闻一多与朱自清。他们的雕像风格不同,属于他们的亭子也一个山上一个山下,但并不影响他们二人在清华心里在我们心里的位置。闻一多的塑像泛着红色,高大魁梧,一如他激情的生命与诗歌,一如他走过的充满爱的岁月,是啊,就象他说过的:“诗人的主要责任是爱,爱他的祖国也爱他的祖国的人民。”他背后的山上,“闻亭”静静伫立,一口钟时时提醒着走过这里的人,提醒着我们生命最深重的价值与意义。

  走过闻一多,就看到了“自清亭”,这本是座古亭,在朱自清先生百年诞辰时被正式命名为“自清”,刻在石碑上的字并不多,但字字刻着清华人的骄傲。我的目光,没等到别人早已望到了在远远的隔着水的地方,有一个临水执书端坐的白色“身影”,那一定是朱自清先生了,水木.清华

水木.清华



他当年就是在这里,面对着这一片风景,写出了《荷塘月色》。尽管此时的池塘还透着未苏醒的冬意,可我依然想得到盛夏夜里它的恬静与曼妙,它如画如诗的月色与意境。我们快快走近那端坐的“人”,侧身于他的近旁,留下永恒的记忆。从此,“荷塘月色”不再只是书本里的文字,不再只是想象中的美景,而成为我们真正走到过的世界。水木.清华

当年朱先生走过的“小煤屑路”早已无处可寻,平铺的直径带我们四处抵达。

  翻过山头,是另一个鲜活场景,同学们正在老师的引领下准备着百年校庆的节目编排。他们的身姿与生机展现着清华学子今天的风华,与刚刚走过的伟大塑像相比,不,也许,根本不必相比,他们都是清华。都是一样的生命写意与激情如歌。

  我们,终究要静静离开,绕道于它的正门,另一种厚重渗透在它现代化的教学建筑群间,一幢幢建筑彰显着清华人精密与博大的胸怀,没有更多色彩,却自有“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朴实情怀;一棵棵参天古木列道两旁,如巨手托起苍天。我们的回首不仅代表着敬意与留恋,更有再来时相执于心的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